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
内容
编辑推荐

杜甫:一个忧国忧民的情圣;袁枚:一个诗意盎然的流氓;秦观:一个一往情深的泡妞家;鱼玄机:一个德艺双馨的妓女; 沈括:一个精神错乱的科学家;墨子:一个悲天悯人的黑帮老大;李清照:一个风姿绰约的赌徒;纪晓岚:一个纵欲过度的文豪;郑板桥:一个风雅颂的伪君子;庄子:一个挨饿的外星人;金圣叹:一个玩世不恭的才子;柳永:一个才华横溢的嫖客;韩子高:一个有情有义的男皇后;吕后:一个我本善良的毒妇;辛弃疾:一个武功高强的文豪;司马相如:一个文采飞扬的贱男;嵇康:一个超凡脱俗的花美男;阮籍:一个苦心孤诣的装逼犯;苏曼殊:一个出入青楼的处男;孔融:一个四岁让梨的愤青;管仲:一个诡计多端的穿越者……

咪蒙编著的《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化高雅为庸俗,从四书五经中读出黄赌毒,从唐诗宋词中读出屎尿屁,从古代圣贤身上读出脏乱差。卸下圣人黑白分明的油彩,不再饰演悬在空中的文化符号或政治图腾,圣人也不过是时代下的怪咖。

内容推荐

《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由咪蒙编著。

《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讲述了:

杜甫,出身于主旋律公务员世家,小时候是五道杠,看《新闻直播》都会佩戴红领巾,觉得是国家大事。

李白在文坛、黑道、皇宫、隐士圈都混得开,就是个会写诗的韦小宝。

纪晓岚是性瘾者、清朝西门庆,一天不做五次爱会死。

墨子是谢耳朵式的科学怪人,开创了一个高科技黑帮。

郑板桥白天装穷叫苦做忧国忧民状,晚上花钱养男宠与美少年乱搞,在正人君子和猥琐大叔之间自由切换。

说屈原是gay,爱慕楚怀王,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文人!

说辛弃疾嫖娼,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诗人!

说李清照好赌,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词人!

不过,偷偷说,爱国和嫖娼、好赌、搞gay不冲突啊!

嘘!

圣人24小时滚动伟大,好人365日天天崇高,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不可以讲伟人的坏话,因为他们都完美无缺,吃饭睡觉都是表率,至死还保留着守宫砂。

我们也不可以质疑英雄的言行,因为他们打出的喷嚏是矿泉水,拉出的屎都是工整的圆柱体。

我们也不太挑死人的毛病,因为中国人热爱死人,“死者为大”,这话本义是对死者的尊重,但很多时候发展成对死者的美化。人一死,道德层面自动升级,普通的成了美好的,美好的成了崇高的,崇高的成了不朽的。

于是,那些死了很久的古人,一个个被化好妆,涂上意识形态的油彩,京剧脸谱似的,按生旦净末丑几种角色分配好。台上的,照着剧本演;台下的,乖乖跟着念。遵照各自的原始设定,是演员和看客的天职。

历史学不是神学。让古人们卸了妆,不再饰演悬在空中的文化符号或政治图腾,而是回归人性,展露出各种款式的人格分裂来。一个诗意盎然的流氓、一个一往情深的泡妞专家、一个宅心仁厚的嫖客、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侠……这种突兀的搭配,多令人向往。而干巴巴的“爱国文人”四个字,才是存天理、灭人欲,既避邪,又避孕。有时候甚至拿来当成迷幻药,让人活在社会的昏迷中、政治的昏迷中、历史的昏迷中。

目录

序一 捧着这样的书还活着,是福气 by彭浩翔

序二 这一页请撕掉 by马一木

自序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好疼的金圣叹

离墨子远点

庄子,你还在外星挨饿吗

金枪不倒纪晓岚

影帝郑板桥

诗意的双性恋者袁枚

孔融四岁让梨,却因不孝被杀

秦观:他的词就是一部嫖妓简史

科学家沈括决定去死

柳永:北宋方文山奉旨泡妞

娱乐圈各种把戏,李渔早玩过了

青春期李白的性与暴力

宋代文坛小S:李清照

唐朝豪放派道姑:鱼玄机

凶残吕后:我本善良

辛弃疾:文坛杀人兴趣小组组长

“糖僧”苏曼殊:在青楼守身如玉

管仲:从白宫穿越到春秋

何晏:不唱摇滚的约翰·列侬

独孤信:史上最帅的超级岳父

丑女无敌贾南风

晋朝也有韩寒郭敬明

乱伦界一姐:齐文姜

慕容冲:当娈童成为最美的王

史上第一男皇后韩子高

山阴公主:合法拥有30 个男妾

唐朝劈腿天王元稹

阴丽华:东汉版朱丽倩

重口味之王:暴君高纬

邪恶版灰姑娘:赵合德

司马相如:将软饭吃得很硬

情圣杜甫

后记

试读章节

情圣杜甫

《情圣杜甫》,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了一场以此为题的演讲,他认为,杜甫是中国文人中第一抒情圣手——咦,杜甫不是那位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抑郁症大叔吗?唉,所以说很烦你们这些文盲,亲自细读杜甫诗,就会发现,杜甫这家伙就是个李白控。自从和李白鬼混了一年多,发生了“酒后同睡一张床,盖同一张被子,白天手拉着手,四处招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纯洁的男男关系,之后那二十多年,他的人生就像一部难民生活宣传片,持续的愁云惨雾中,他是靠着对诗仙哥哥的思念撑下来的。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他写给李白的情书,可考证的就有15首,题目够露骨:《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当李白入狱、被流放,所有人都对他喊打喊杀时,只有杜甫站出来,为李白辩驳。

为了你,我愿意背叛全世界。

李白之于杜甫,就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雪穗之于亮司,在冗长的黑暗中,你是我唯一的光。

1.醉眠,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酒后乱性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相遇在初夏的洛阳。

李白44岁,杜甫33岁。11岁是个很微妙的年龄差,貌似感情难得善终,比如王菲与谢霆锋、麦当娜与盖里奇、巩俐与黄和祥、张惠妹与何守正。

此前,李白贵为国民偶像,在文坛、朝廷、黑社会、道教界、隐士圈都是大红人,宛如会写诗的韦小宝。而杜甫,出身于主旋律公务员世家,小时候是五道杠,看《新闻联播》都会佩戴红领巾,觉得是国家大事。24岁时考科举,落榜,索性来了个全国自助游——当时很流行这种gapyear,青年人先不找工作,四处晃荡,顺便结交权贵,混个脸熟,以便将来顺利步入仕途。杜甫很聪明,他抓紧时间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放纵生活,因为不久后他就要连续倒霉。

那时李白刚刚遭遇重大的仕途挫折。拿着唐玄宗给的遣散费(《新唐书》本传称“赐金放还”,也有人调侃说这是唐玄宗不堪杨贵妃的强烈妒意和胡搅蛮缠,被迫给李白一大笔分手费),离开朝廷,携带着被摔碎的治国梦,内心极度失落。

治疗失意者的最好方案,就是给他一个忠犬牌爱人。

杜甫在父亲杜闲的官邸,见到了传说中的谪仙人李白,一见倾心。

学者闻一多盛情讴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

闻一多好流氓哦,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不就是日全食吗?众所周知,日全食就是太阳和月亮乱搞啊!不过相比牛郎织女每年可以在鹊桥上做一次,太阳和月亮这对痴人更可怜,上个床得等三百多年。人家好不容易合体,地球人还不懂事,动用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多种偷窥工具,悍然围观。

悄悄说,其实,闻一多的身体里,住了一个腐女。曾经,作为权威的《楚辞》专家,他亲自论证,屈原是gay,把保守派统统吓哭。

李白花了三秒钟,给杜甫这个冒着星星眼的崇拜者打分:长得正派,扣3分;诗写得还行,加5分;酒量不错,加100分!于是,这段送货上门的感情,他就很随和地笑纳了。反正李白也不是第一次泡粉丝了,几位铁杆粉丝,汪伦、岑勋、魏颢都跟他传过男男绯闻。

杜甫斗胆向李白要了手机号码,二人相约,秋天去开封、商丘一带游玩。唯一不和谐的是,杜甫的好友高适本来在老家搞现实版开心农场,种种田、钓钓鱼,一听说杜甫要跟李白同游,非要加入(是不是高适暗恋杜甫,不放心他们二人独处呢?唉,文艺圈实在太复杂了)。于是,三个人cos《笑傲江湖》,过起了游山玩水、骑马狩猎、狎妓饮酒、打打杀杀的快意人生。

镜头中,只要有了白衣飘飘仙气过剩的李白,就完全是偶像剧画质。杜甫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饱含深情: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遣怀》

杜甫嗔怪道,李白和高适两个都喝高了,留我一个人拍照片,发微博,好讨厌。

他们骑着马,唱着歌,登吹台、琴台,共渡黄河,游王屋山。至今,开封禹王台公园内,还有为纪念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登台吟诗作画而建的“三贤祠”,弱弱地问,三贤的意思是,他们玩3P的时候,互相谦让,显得特别贤惠吗?

第二年春夏,3P地点改为儒家圣地——齐鲁,先去济南旅游,文学家、书法家李邕很上道,负责接待,带他们游遍大明湖、千佛山、鹊山湖、华山、临清河……实在忍不住了,问一下,为什么古今中外每一段奸情都跟大明湖有关?这湖三观不正啊。

此次分别时,杜甫对李白已是情根深种,以至于刚到秋天,已相思难捺,赶去兖州,找诗仙哥哥玩。这一次,两人只相处了十几天——多么高质量的十几天啊。杜甫按捺不住激动,把此次甜蜜约会写进诗句,让这段奸情,永垂不朽。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醉眠,翻译成白话文,不就是酒后乱性嘛。你们睡同一张床,我们假装没看见,学习专家好榜样,自欺欺人。你们还盖同一张被子,我们,我们……好吧,去度个蜜月,也是应该的。你们还不顾世俗眼光,手牵手招摇过市!

其实,你们是以寻访隐士为名,行幽会之实吧。诗的最后,杜甫大胆表白,为了你,我可以放弃功名,与我的深情相比,悠悠沧海算个屁——杜同学啊,吃醋不要这么赤裸裸哦。也是,谁叫李白那个没良心的,说什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桃花潭水,我悠悠沧海,诗仙哥哥啊,你几何学得有多不好,看不出谁对你更痴情吗?

李白如何回应呢?他写了一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饭颗山就是兖州的甑山,李白不直接谈感情,而是借写作这件事来表态。哎呀,子美弟弟啊,别那么较真嘛,写诗而已,又不是什么人生大事。看看你,成天皱着眉头秀沉重,把自己搞得瘦了吧唧的,太骨感了——我抱着都没感觉了。

对于情场浪子来说,最讨厌的,就是杜甫这种玩不起的。李白喜欢上一秒你侬我侬,下一秒相忘于江湖,所以忍不住调戏杜甫,放松点,玩玩而已,难道还真让我负责,去荷兰领证结婚?

有史家称《戏赠杜甫》是好事者写的,冒充李白,而郭沫若、安旗、郁贤皓等很多专家都指出,这首诗绝对不是伪作。本来嘛,还有谁能如此精准地写出李白那种玩世不恭的调调,又有哪首诗,能在两句话之内,传神地表达李、杜之关系呢?

两个人之间,爱得深的那个,就是弱者。

2.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见奸情  兖州石门一别,杜甫回到洛阳,又去了长安;李白不久之后也离开山东,去了江东。历代绝大多数史家都认同,这是二人的最后一别。

对于李白,杜甫已成过往。

对于杜甫,李白却是整个世界。

杜甫以一字一句,诠释对李白的深情讴歌和刻骨想念。

他作《饮中八仙歌》,假装夸了8个人,可倾心描绘的,却是李白的醉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看我家李白多跩,皇帝邀请他,他都不甩。

他写《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不少专家说,这首诗是杜甫对李白的规劝之作,谬矣。又有人说,这是杜甫

为李白画的一生肖像,亦谬矣。诗的主语明明是“我们”,“相顾”啊,没看见吗,杜甫是在追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那样的率性嚣张,那样的痛饮狂歌,都回不去了。

这不是李白的单人照,而是情侣合影。

如果你在乎一个人,看到一草一木,都会拐着弯想到他。春天,他想念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前四句,以南北朝文学两大泰斗庾信和鲍照两人最精华之处来夸李白。李白啊,就是天下第一,卓尔不群。所谓文人相轻,而一个文人,却可以对另一个文人给予至高无上的肯定和歌颂——如此违背常理,如果没拿钱,那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睡过了。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喜欢一个人,就会主观地放大他与旁人的差距。

杜甫不过是真情流露,他忠于自己的感情,忠于自己的判断。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病,那么忍不住夸自己的心上人,只是症状之一。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他借景写情。

李白依然是那个白衣翩跹美男子,站在杜甫的回忆里,永不老去。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一个“重”字,道尽杜甫的不舍和期盼。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饮酒论文,鸳梦重温?

最后两句,简直有些惆怅。

如此渴求与李白重逢,又为何不干脆主动去找他?

杜甫并非没有想过。他写《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铺垫了半天,不过是为了讲最后两句话,“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孔巢父啊,你见到李白,一定帮我问一下,他过得怎么样?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对方愿意见我吗?

李白也给杜甫回过一次信,“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在战乱中逃难时,或许都把这封信随身携带着,可是,关于李白的绯闻能少点吗?“李白作《梁园吟》,钓到宰前相孙女”“三陪女微博晒与李白艳照”“谪仙人亲赴会稽,凭吊老相好贺知章”“滞留石门山,李白与元丹丘秘密同居?”……每个新闻标题,都像锋利的刺,准确扎进心脏。

杜甫又有什么资格冲到宗氏面前,宣布:“宗女士你好,我是你老公的男朋友。”

单恋一个人,就只配幽幽地抱怨:他除了不属于我之外,什么都很好。

冬天,他也想念李白(唉,杜甫啊,你娃就直说吧,一年四季思念马不停蹄):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冬日有怀李白》

前两句,再鲜明不过,身处寂寞书房,想你,是唯一的主题。

如果说,在这些诗句里,杜甫对李白的爱意,还是有些克制的、隐忍的,那么,到了李白的危难时刻,他就彻底失去了对情感的自控力。

公元756年,李白参与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被朝廷审判。谋反是顶级罪名,大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而与李白分别十一年的杜甫,写出240字的长诗,为李白辩驳。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俨然是李白营销团队的首席顾问,为李白拍了一部个人形象宣传片,以作危机公关。前四句成为千古名句,尤其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促成了李白在诗坛超然的地位。杜甫下这么重磅的定义,就是要告诉世人,李白没有被高估,反而是被低估了!李白本就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杜甫用典故来阐释李白的处境,说他下庐山从永王,不是有什么政治野心,仅仅是生活所迫。“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就像苏武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心甘情愿——请不要冤枉我们家李白,他是无辜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见奸情。

3.最感人处,在于他的“无我”

事实上,李白被控鼓吹、协从反叛之罪并不算冤枉,虽然事败后他自辩“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假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却忘了自己曾吹嘘“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还豪气地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

但杜甫的可贵就在于,你爱一个人,就会自带傻逼气质,无条件地相信对方。对他的缺陷,视而不见。

相信,就是爱的核心元素,就像当年《画皮》最激怒我的,不是陈坤意淫与周迅颠鸾倒凤,而是仅凭小三几句谗言,就让他一朝之间,信了相处多年的发妻不是人,是妖怪。

情感往往凌驾于道德判断之上。不爱一个人,便不再信他(她)了。

杜甫不安地等待有关李白的消息。得知李白被捕入狱,后来被判长期流放夜郎,竟然连续三夜频繁地梦见李白。在梦里,二人终于重逢,却经历生离死别的苦痛。他像一个焦灼的妻,担忧丈夫的安危,陷入一种凄惶的情绪里,不能自拔。

而杜甫的妻,却在半夜,听自己的丈夫叫着另一个男人的名字,看他披衣下床,记录有关另一个男人的梦境。

《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这样两封字字泣血的情书,任何一位心理医生看了,也只会给出同样的诊断:单恋症末期。

哪怕以痴情著称的韩剧男二号,在杜甫的诗句面前,也尽显矫揉造作。

杜甫想到李白的遭遇,抑郁难解,写着写着,他生出愤慨,这是什么狗屁世界?偌大的长安,车水马龙,而我的李白,独自憔悴。这是什么狗屁时代?就不怕成为后世笑柄吗?

小道消息说,李白流放途中已经有些神经质,杜甫写了首《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很久很久没有见到李白了,这世道,非要把他逼到装疯卖傻的地步吗?世人都说他该杀,只有我,怜惜他的才华!

此时的杜甫,已经不是苦闷,而是悲愤了!

反复读杜甫给李白的15首诗,我以为,最感人处,在于他的“无我”。从头到尾,他写李白,担忧他,维护他,为他感伤,替他叫屈,却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处境。

其实,杜甫自己分明长期衰神附体。读他的诗,读研究他的专著,总让人感叹,即使上天为了制造一个被后世知识分子最为推崇的牛逼文人,多拨些倒霉配额给他,刺激他的痛感,激发他的情怀,也不必下手这么狠吧?

跟李白分别之后的二十几年,杜甫的人生,就像是一部长达百集的灾难苦情剧。在长安奋斗十年,只等来一个卑微职位,没干多久遭遇安史之乱,幼子被饿死,他被叛军抓去,一年之后才逃出来。投奔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没过多久被贬,又碰到饥荒,在陕西同谷县,差点饿死。逃难到成都,靠高适、裴冕、严武等好友以及十几位地方官员赞助,一样样要来家具、树种,到经营杜甫草堂,总算过了一点像样的日子。但失去靠山之后,离开四川,再次陷入饥寒交迫——逃难、挨饿、衣不蔽体、四处要求接济,夸张点说,想想非洲难民的宣传片,把里面的人物自行PS成黄种人即可。他自己如此颠沛流离衣食不继,还真诚地为李白操心,不是出自深切的爱情,又怎么能让人信服?

他感伤于“斯人独憔悴”,却浑然忘了自己经过多年磨难,更是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从骨感版杜甫,早就变成了腊肉版杜甫。

他心痛于李白的“佯狂”,而忘了自己身患糖尿病、肺病、风湿、疟疾、风痹,在多种并发症中备受折磨。

他认为李白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坦白说,李白、杜甫仕途都不顺,如同罗宗强在《李杜论略》中的分析,两个人都缺乏政治智慧,迂阔幼稚、不切实际(《新唐书》说杜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连谄媚权贵又抨击该权贵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刚巴结了某宰相等他一下台就大喊活该、指望继任者赏识自己这些小分裂和小猥琐,都很类似。但至少,李白是当朝最红的大诗人,他所获得的名誉上的成就感、经济上的赞助、情感上的崇拜,与他的才气相比,也并不构成太大落差。相反,杜甫把诗写成了时评、写成了纪录片,在当时,并未得到太大重视。这样的他,却忙着为李白鸣不平。

事实上,杜甫也有偏狭和小气的一面。对他的贵人严武,也经常出言不逊,《旧唐书》评论他“性褊躁,无器度”,他EQ并不高,并非对任何人都大度宽容。正因如此,他坚持二十多年,哪怕不能见面,哪怕李白对他满不在乎,也照样献出一片赤诚,这样的爱,更令人动容。

也许,正因为他处于那样困顿的人生中,才更为怀念与李白曾经快意潇洒的交往。正因为他是个儒家乖宝宝,悲天悯人,喝高了都不忘搞人文关怀(黄庭坚说他“醉里眉攒万国愁”),所以才更仰慕李白的超脱旷达、唯我独尊。

所以,哪怕最严肃的学者,提及二人,用词极尽严谨和节制,也难免有耽美倾向。林庚说,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但他疑惑的是,为何李白对杜甫如此冷淡无情?大批学者跟林庚一样,看不下去杜甫单方面对李白一往情深,拼命地证明,杜甫不是单恋,郭沫若经过详细考证,说,“李白虽然年长十一岁,

他对于杜甫也有同样深厚的感情”。他们不忍承认,李白的爱情观,就是王尔德式的以滥情为深刻、以花心为崇高。王尔德就公开宣扬,当爱到了终点,软弱者哭泣,精明者马上去发现一个,聪明者早就预备了一个。一生只爱一次,不叫忠贞不渝,而叫肤浅、懒惰、愚蠢、失败。

李白就是这么没心没肺,而杜甫爱的,也就是他的没心没肺。有S和M,生态才能平衡。

其实,杜甫也有卖萌的一面。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杜甫好奸诈哦,假装这是写饥荒。

杜甫在微博上发了新写的两句诗,低调地@了李白,还特别解释,我写的是朋友来了,主人很happy的故事哦,大家不准展开流氓联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P220-230

序言

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这家伙,说的话都长得像病句。他的业余爱好就是吃饭睡觉骂孔子。他讨厌儒家的势利和伪善,在他看来,天天讴歌英雄、推崇圣人的社会,就是病态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有圣人,就必然有大盗,二者相生相克,甚至可能互相转换。不泯灭这种人为差异,谈什么仁、什么礼,都是瞎扯淡。

冯友兰说,中国哲学家推崇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还有什么比人格和权力双双抵达巅峰更为完美呢7虽然用肉眼都能看出,这意淫存在着明显的悖论。于是,聪明的统治者发明了简单易行的方法,把内圣外王的前后顺序轻轻一换,直接通知大家,外王,必然内圣。这条法则跟地心引力一样不容置疑,谁不信,谁就是找死。王道成了霸道,玩的是以德服人、以德吓人、以德杀人的治国套餐。

“存天理,灭人欲”是圣人的口头禅,但清代牛逼哲学家戴震就站出来,直指这不过是骗人的把戏:灭了老百姓的小欲,成全统治者的大欲:灭了老百姓的小私,成全统治者的大私。最可怕的,是圣人和大盗两位一体,所到之处,非死即伤。

比起大盗,圣人更违背人性。庄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很现代,不就是大道面前众生平等嘛。大道,就是老庄版的上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万事万物他妈,简称造物主。庄子的意思是,道对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灭等差,齐物我,把什么高低、贵贱、得失、贫富等价值观,一脚踢飞。

咦?庄子在说什么?风好大,我们听不到啊听不到。

迄今为止,我们都当庄子是放屁,百折不挠地活在圣人的时代,配合官方一次次造神。

我们不可以讲伟人的坏话,因为他们都完美无缺,吃饭睡觉都是表率,至死还保留着守宫砂。

我们也不可以质疑英雄的言行,因为他们打出的喷嚏是矿泉水,拉出的屎都是工整的圆柱体。

我们也不太挑死人的毛病,因为中国人热爱死人,“死者为大”,这话本义是对死者的尊重,但很多时候发展成对死者的美化。人一死,道德层面自动升级,普通的成了美好的,美好的成了崇高的,崇高的成了不朽的。

于是,那些死了很久的古人,一个个被化好妆,涂上意识形态的油彩,京剧脸谱似的,按生旦净末丑几种角色分配好。台上的,照着剧本瀛台下的,乖乖跟着念。遵照各自的原始设定,是演员和看客的天职。

可像我这样的人渣,偏偏不肯当个乖巧的看客,二维的演出看腻了,想来点3D的,更想知道把古人们脸上的油彩卸了,让他们素颜,又该是何种模样?

纪晓岚是性瘾者,清朝西门庆,一天不做五次爱会死。

墨子是谢耳朵式的科学怪人,开创了一个高科技黑帮。

李白在文坛、黑道、皇宫、隐士圈都混得开,就是个会写诗的韦小宝。

郑板桥白天装穷叫苦做忧国忧民状,晚上花钱养男宠与美少年乱搞,在正人君子和猥琐大叔之间自由切换。

也许是天性阴暗,我从小就对高大全真善美的背面感兴趣。迷恋假恶丑,算不算一种隐疾呢?

我敢写历史,因为我历史成绩很烂。而我政治成绩特别好,因为我的学习方法太天才、太牛逼了,那就是无脑学习法。学历史,忍不住动了髓,跟出题者完全不在一个思维轨道,高考不及格,于是怀恨在心,写起古人各种猥琐、狗血和八卦来。  这本书,收录的是我恶搞古人的专栏,80%的史料加20%的胡说八遭,考证史实不是我的强项,我的特长是,永远能化高雅为庸俗,从四书五经中读出黄赌毒,从唐诗宋词中读出屎尿屁,从古代圣贤身上读出脏乱差。

我想调戏的不是古人,而是呆子,守株待兔般,等候他们被激怒。这就是传说中的恶趣味吧。陈丹青说过,犯忌的事,做起来才有意思。正常不就是平庸的通假字吗?

我说屈原是gay,爱慕楚怀王,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文人!

我说辛弃疾嫖娼,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诗人!

我说李清照好赌,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词人!

他们规劝我,多看点书,学学人家安意如,哪里像我作恶多端、不知廉耻、哗众取宠、邪门歪道……哇,他们一定是读过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学的,看人怎么这么精准。

不过,偷偷说,爱国和嫖娟、好赌、搞gav不冲突啊。

圣人24小时滚动伟大,好人365日天天崇高,让人毛骨悚然。王尔德都说了,人总该有点不可理喻之处。

历史学不是神学。让古人们卸了妆,不再饰演悬在空中的文化符号或政治图腾,而是回归人性,展露出各种款式的人格分裂来。一个诗意盎然的流氓、一个一往情深的泡妞家、一个宅心仁厚的嫖客、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侠……这种突兀的搭配,多令人向往。而干巴巴的“爱国文人”四个字,才是存天理,灭人欲。既辟邪,又避孕。有时候甚至拿来当成迷幻药,让人活在社会的昏迷中、政治的昏迷中、历史的昏迷中。

马克斯‘韦伯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时代:传统时代、英雄时代和法治时代,一个法治社会应该没有英雄,没有圣人,没有完人。

圣人一死,世界终于正过来了。

后记

有读者说,咪蒙最好的历史文,也就是《好疼的金圣叹》了。

说实话的人都该被逮捕。

虽然关于墨子、杜甫、袁枚、纪晓岚、郑板桥、秦观这些篇章,我自己也挺喜欢,从技术上说,或许并不亚于《好疼的金圣叹》,但是,就人物本身的有趣指数而言,金圣叹是很难超越的。这也是我正在和彭浩翔导演合作,写作有关金圣叹的电影剧本的缘由。不出意外的话,大家应该能在大屏幕上见到立体的金圣叹,看他如何反抗科举制度、调戏荒诞社会。

金圣叹和庄子一样,都是实验家,以各种姿势跳出规则;也是发明家,用新鲜模式与世界相处——事实上,我写这些不着调、不靠谱的历史文,确实有个卑微的愿望,希望能够启发一些人,不要太听教材的话,不要迷信所谓的常识,不要恪守老旧的规律,带着一点积极的怀疑精神,换一个角度去审视古人、审视自我、审视世界。

规矩就是拿来破坏的,就如同洗干净手就是为了弄脏一样。

我不求甚解,书中谬误肯定不少,但如果因为我的胡说,激发了你去挖掘史实,了解真相,这本书就总算有了一点点价值。

对出书一事,我始终心存敬畏。如今像我这样的阿猫阿狗都能出书,足见图书市场之堕落。我唯一能做的,便是调动有限的智商和上进心,将专栏文字一一仔细修改三遍,改到再看都想吐的程度。其中有些文章全盘推翻,重新写过——我知道自己文章写得烂,但还是试图突破自己——至少要写一种新型的烂吧。

近日之图书,越来越薄,我却刹不住,往其中不停添加。这不过是场苦肉计,总以为字多一点,读者哪怕不满,看在我诚意十足的份上,也会暂时谅解。

对于读者,我怀有愧疚——为了看我的书,得耽误一点大家逛街打游戏看电影的宝贵时间啊。我甚至不好意思推荐大家买我的书,毕竟,有这个钱,买些“人生必读之书”多好,比如《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天天好体位》、《农民进城防骗手册》、《如何谋杀你的丈夫》、《打飞机英雄集》、《怎么鉴别黄色歌曲》、《金日成花金正日花栽培方法》、《怎样唱好周杰伦歌曲》等,这些书才称得上延年益寿滋阴壮阳。

感谢被我调戏的李白、杜甫、辛弃疾、金圣叹、郑板桥们——没有告我诽谤罪,是因为把诉讼费献给夜总会了吗?

感谢恩师张可礼先生:读研三年,您嘱我治学要严谨、谦逊、勤奋,我很听话,全部照做了——按那六个字的反义词。您曾希望我念博士、博士后,进而成为学者,而今我自甘堕落,写些不伦不类的垃圾,可我知道,您会一如既往地包容我的猥琐。

感谢BOSS南岛:对我这种混世魔王式的下属,拥有神奇的忍耐力,每次我想旷工,就假装说要在家闭关写书了,你总是很懂事地批准了。

感谢马一木、YOYO夫妇:作为国内才气和美貌最高分的夫妇,你们找学生还真是不挑,本着人道精神,当我的文学教练,不时推荐牛逼小说,对我展开文学启蒙。

感谢蕾蕾菜、周吟、杜子虹、王相明等闺蜜们:你们启发了我的奇思妙想,又容忍我的胡说八道。

感谢于长江老师:愿意动用您浩瀚的知识,解答我提出的各种神经质+不靠谱的社会学问题,贴心地将我的歪门邪道上升到理论高度。

感谢《女报》编辑杨小果。如果没有你恒定的催促,我也会出书的,时间是——下辈子。

感谢妈妈:你60岁还爱看《新周刊》《城市画报》。我身体里仅有几盎司文艺元素,一定是从你那里偷来的。  感谢爸爸:关于你,我最自豪的是,以前你上班的工厂门口有一个黑板,记录当日迟到人名,其他人名用粉笔写,而你的名字是用油漆写的。你赐给我自由散漫、跳出规则的气息。于是,我每一次写字,都是一次捣乱。

感谢罗同学:我思维混乱,文字野蛮,却内心坚定。因为你给了我旷日持久的安全感,像一支锚,将我稳妥地固定在地球表面。

感谢唯唐:你把我知道的东西重新教了我一遍。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诚实又风趣的女生,还有着这般好的创意,能够把枯燥的历史说得如此有趣和生动,这可真是份难能可贵的才华(遗憾我中学历史老师没她十分一)。她算是我见过的中国最好笑的年轻女作家。

——彭浩翔

看书稿的时候,我一直在走神。在诧异我的朋友咪蒙,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一位每周要完成10个版面的编辑,一个不放弃任何一部美剧、韩剧、菲律宾剧的为男二号哭泣的女孩,是怎么挤出时间完成这本邪气十足的书的。事实上,萝丽、工作狂、慈祥的母亲、损友、才华横溢的文学硕士之间,我也不知道哪个词更合适她。可能和历史一样,别急着定义,一个人是远远大于他被叙述的样子的。

——马一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咪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11436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