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范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内容
试读章节

林纾:悖逆是民国的一道风景

对于林纾其人.史墨眷顾最多的,即集聚在他身上的那一系列悖逆性构成:不识外文,却成为清末民初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家;赞成维新,誓做“共和国老民”,却成为清朝遗老,并以年近七旬的高龄,11次去光绪皇帝陵上祭谒。此类事流传甚广,随便拈举一端,便可成为老先生的一尊名片。以故,在对林纾其人进行评价时,学界使用最多的不外乎“傲慢”、“偏执”、“保守”、 “顽固”之类的字眼。

但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放下批判的立场,以一种语境还原的方式,藉“同情之理解”对其进行心态重构,细解民国这一道悖逆的风景。

一时译名传海内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人。林氏得享大名,乃至对近代文化史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启近代翻译西方文学之风。他虽不谙外文,却长于古文,兼擅诗词、绘画、戏曲。从最初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起,直至逝世前,他总共翻译外国小说183种,1200多万字。其中涉及英、美、法、俄、挪威、瑞士、比利时、西班牙、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作品,译介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大仲马、小仲马、易卜生、塞万提斯、托尔斯泰等许多世界著名作家作品。林氏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仅凭口译者的口述,即能“耳受手追.声已笔止”,且译笔生莲,灵动传神。尤其是他所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茶花女》),风行大江南北,一时有“外国《红楼梦》”之称。严复在1904年所赋留别林纾诗云:“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足见其影响之大。胡适曾盛赞林氏翻译上的成就:“古文不曾做长篇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成百余种长篇小说,并使许多学之之人,亦用古文译长篇小说。古文中本少滑稽之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欧文与迭更司之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伽茵小传》等书。古文之应用。自司马迁以来,未有如此之伟大成绩也!” (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89页)钱钟书回忆他在十一二岁的情形时说道:“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钱钟书:《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9页)

译书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作为一种主体行为,通过译者所译之书,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曲透出译者的文化眼光和主体价值取向。如1905年.为配合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林氏翻译了美国斯托夫人(:Ha耐et BeeeherStowe)的《黑奴吁天录》,在该书跋中,他自谓翻译此书是“触黄种之将亡……亦足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他认为,警醒国人、启迪民智是当务之急,而“西方多以小说启发民智” (林纾:《译林叙》, 《译林》1901年第1期)。因此,林氏译介外国小说,多以救亡图存为旨归。

就在林氏译就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海内之时,接踵而来的是庚子事变。国难当头,林氏深感“衔羞蒙耻,呼天抢地之日”(林纾:《译林叙》,《译林》1901年第1期),应当介绍的是“英雄”而不是“美人”。因此,林氏当时真正想译的是《拿破仑传》,只因史传难译,遂止。但从林纾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其翻译内容的选择上,不少与“英雄”有关,如《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拿破仑本纪》及许多“战纪”之类。除此“尚武”题材外,林氏还认为值此民气衰敝之时,宜大力推介“冒险”类的小说,如《鲁滨逊漂流记》、《斐洲烟水愁城录》等,这是中国所缺少的。

林氏在其另一部译著《狼山鬼侠传·序》中曾如是责问道:“西人说部,舍言情外,探险及尚武两门,有曾偏右奴性之人否?”针对中国民气不昌、士风日下的窳败现实,他强烈呼唤引入西方的英雄主义和自由传统。他甚至非常偏爱西方小说中的野蛮血腥气息,以至公然彰扬“贼性”,请听:“至于贼性,则无论势力不敌,亦必起角,百死无馁,千败无怯,必复其自由而后已。虽贼性至厉,然用以振作积弱之社会,颇足鼓动其死气。”(林薇:《林纾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1页)

这怒其不争的激愤之语,强烈透发出林氏的一腔血泪真情。应当说,家国之悲。是林氏从事西方小说翻译的初始动力。而偏重悲情的审美倾向,使其对狄更斯、哈葛德等西方作家产生强烈共鸣.他尝谓:“哈氏所遭蹇涩,往往为伤心哀感之词,以写其悲。”(《斐洲烟水愁城录·序》,见《林纾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页)又云:“迭更司,古之伤心人也。” (《滑稽外史·短评数则》, 《林纾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这种俨若从天性中流溢而出的悲情,无疑与他本人的精神样态互为表里。P1-3

目录

前言

林纾:悖逆是民国的一道风景

 一时译名传海内

 拼此残年以卫道

 含谟吐忠

梁济:忧端澒洞与天齐

 以纯儒自励

 “必将死义,以救末俗”

 无理性的理性

沈曾植:一叶警秋

 硕学通儒

 “道情拯溺平生意”

 年年心绪凋残尽

王国维:昆明池水至今寒

 “独学时代”

 要为“浙学”张一军

 蓄辫的“导师”

 “自沉”新解

辜鸿铭:世问不复有斯人

 “顶古怪的人”

 “立异以为高”

 怒骂声中见至情

章太炎:铮铮铁骨浩浩雄才

 “民国祢衡”

 “乾坤只两头”

 一代人文建斗辰

康有为:托古之心与大同之梦

 “万木草堂”

 “六经皆我”

 历史的无奈

梁启超: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言论界之骄子”

 “流质多变”

 依违于“从政”与“为学”之间

 以政论带学术

 孰为公死,凛凛犹生

刘师培:“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学林之异数

 “激烈派第一人”

 “变节”竞为两截人

苏曼殊:亦僧亦俗两风流

 “难言之恫”

 披发长歌览大荒

 幽梦无凭恨不胜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黄人:注目天际的那一片奇霞

 “月逼残阳逃地底”

 奇人者必有奇事附焉

 文坛怪杰

 “谁是完全人格?”

黄侃:更无真相有真魂

 慨然有澄清之志

 “黄疯子”

 一语成谶

 狂出真性情

 执教上庠

 原创性哲学家

 “中国文化亡了!”

梁漱溟:我们能发出那个大吕之声吗?

 “我生有涯愿无尽”

 “为往圣继绝学”

 “殉道者”的悲壮风采

陈寅恪:四海无人对夕阳

 存亡续绝的“一二人”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一生负气成今日

吴宓:争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二马之喻

 “鹃血啼干”赋《落花》

 “多悔”与“无悔”

柳亚子:斯翁毕竟是诗人

 南社中的柳亚子

 “自负”与“牢骚”

 “诗人柳亚子”

宁调元:头颅掷处作雷鸣

 铁锁锒铛带笑看

 生不逢时甘作殇

 “谭嗣同第二”

陈其美:“吾党之健者”

 青帮首领

 以暗杀始,以暗杀终

 “尚力”的局限

序言

时间的鎏水以其无尽的深邃意味无声无息地流淌着:对于那些已逝的历史人物,其特殊意义往往会通过时间的维度显示出来。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如果我们把辛亥革命视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那么,对于在这一重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卓异人物,甚至那些看似离“政治”很远的边缘人物的记忆、逆溯、体悟、反思与评说,便在特定时间意义上,构成了新旧嬗替的历史大转型时期的一种精神纪实。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嵩目时艰,扼腕唏嘘, “周邦命正危”的家国之难竟匪夷所思地在民国人物身上发生了奇异的悖反效应,摧生出卓异的生命样态和灵智之果,并在那样一个积弱积弊而又孕化生机的舞台上哗哗生辉。遥想当年,风云际会,那一个个“民国范儿”,是何等地凛凛而有生气,朗朗各具风神;纵使苍黄翻覆,世变日亟,他们或以存亡续绝的“一二人”自命,或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相期;或傲岸不群,掉臂径行;或放浪形骸,惊世骇俗;或革故鼎新,开启民智,或悲悯天下,度化众生。功业煊赫,气象正大,须髯飘拂,扪心有温。

可当人类跨人21世纪的时候,随着岁月的流逝,那种令人追慕不已的“非娇厉所得”的“民国范”已渺不可寻。厕身于后现代的语境下,人们普遍地深感某种光明、坦荡襟怀的缺失,一种飘逸、浪漫精神的流逝,某种自由、率真风度的消隐,某种空灵、潇洒神韵的湮没心脏某种至真至善至美至纯的心性的凋萎,并禁不住发出一声声不胜仰怀的慨叹。

而这一声声慨叹,恰好表明某种隐含在时间背影深处的东西并未形迹俱泯,光沉响绝。纵流光如驶,时浪推排,那一个个给后人留下无数惊叹号的“民国范”,其“精气”犹昭然而未失,潜行而不绝,至少存活在当下人们对“民国范儿”的仰怀与追慕之中:穿越时空的藩篱,他们仍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着使高贵激情内燃的柴薪。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清末民初人物,除了前面所说的记忆、逆溯、体悟、反思与评说,从而读解出积淀其中的“历史意味”外.如何进一步找到某种与现实“相对应的力量与智慧”,仍然是一个迷人的课题。

本书所论及的18位名人,志业相殊,神貌各异,皆为清末民初活跃在学界、政界、军界、宗教界的重量级人物,笔者无意对其作事无世细的原生态式记录,亦不拟以“学报休”的僵硬面孔在学术圈里独享清高.而是力求纠正被既定模式或“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误读,复原那些尘封既久、聚焦模糊的“历史记忆”,彰显其潜德之幽光,弘扬其卓绝之精神,此乃笔者努力文本话语价值的终极指向。由于笔者力有不逮,虑有未周,逞私智而错用心者,皆或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正,以示津梁。

邵盈午于古彭搴兰移时在庚寅岁杪

内容推荐

邵盈午所著的《民国范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论及的18位名人,志业相殊,神貌各异,皆为清末民初活跃在学界、政界、军界、宗教界的重量级人物,笔者无意对其作事无世细的原生态式记录,亦不拟以“学报休”的僵硬面孔在学术圈里独享清高.而是力求纠正被既定模式或“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误读,复原那些尘封既久、聚焦模糊的“历史记忆”,彰显其潜德之幽光,弘扬其卓绝之精神,《民国范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乃笔者努力文本话语价值的终极指向。

编辑推荐

范儿是一种精气神,是“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本书所论及的林纾、梁济、沈曾植、康有为、梁启超、熊十力、刘师培等18位名人,志业相殊,神貌各异,皆为清末民初活跃在学界、政界、军界、宗教界的重量级人物,引领了民国时期的国人的精神风貌、气节气度,可谓“民国范儿”。邵盈午所著的《民国范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力求纠正被既定模式或“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误读,打捞沉积的细节,复原那些尘封既久、聚焦模糊的“历史记忆”,彰显其潜德之幽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范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盈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4097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