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离北京的地方
内容
编辑推荐

《远离北京的地方》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李东东出生在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后来又长期在京城学习、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北京是作者人生的起点和家园。但在本书中,作者所讲述的,却是她在北京之外的故事。辑入作者的四组纪实性散文,分别是《我也曾是一个兵》《在张家界的日子里》《在那远离北京的地方》《在那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以及有关宁夏岁月的一组照片。几组散文既独立成篇,又前后呼应,共同构成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忆,对人生、时代的独特观察与思考。作者书写的是一己经历,但有着宏大的视野和心胸,所以细节描述里有历史的纵深感,社会与人生思考富有张力、意味深长。作品的文字是鲜活、灵动的,节奏感很强,韵味绵长,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风格却是平实的,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读之如饮清茶,如沐和风。

内容推荐

《远离北京的地方》是李东东的散文作品集,其作品以“我也曾是一个兵、在湘西北的日子里、在那远离北京的地方、在那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等为叙事场景与题材。《远离北京的地方》共收入4篇回忆文章和2篇赋文,文字记写真实,朴实简约,了无雕饰然从容大气,透着理性光芒又不失情趣。

目录

第一篇 我也曾是一个兵

 引子/002

 我的从军路/004

 第一个军礼/011

 黎明的号声/014

 风雨西小楼/018

 微妙的差别/022

 小兵的骄傲/027

 小小藏书室/032

 政委的小院/037

 智者的启迪/041

 漫漫回家路/044

 尾声/040

第二篇 在张家界的日子里

 我的开场白/058

 地方选举头一回/062

 上山下乡第二次/066

 旅游兴市话旅游/070

 书记也要抓经济/078

 办好自己份内事/082

 送往迎来都是客/086

 酸菜鱼,油菜地/090

 驻京大使还得当/095

第三篇 在那远离北京的地方

 悲壮上征途/]0/

 落户黑家堡/109

 老镢的学问/112

 一年两顿面/114

 八十里赶集/117

 茫茫雪原/119

 牧羊故事/121

 险些光荣/123

 笑话两则/126

 生存空间/128

第四篇 在那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借题之由/136

 机会难得/138

 列车上的蓝眼睛/140

 资本雄厚须胆大/145

 俄罗斯人也改革/147

 阿里达斯和倩倩/152

 买卖做得挺有趣/154

 乘风破浪金角湾/156

 食品燃料今与昔/162

 祸福相倚/164

 满载而归/167

第五篇 我的宁夏岁月

 我的宁夏岁月/172

 一个中国公民的心灵史/185

 朱昌平

 李东东:

 写《宁夏赋》的北京人/192

 杨菊芳

 塞上江南风景异/203

 人民日报赴宁夏采访组

试读章节

第一个军礼

1971年的兵,在1970年底征召并开始进行新兵训练。我被送到铁道兵集训当年全兵种新征女兵的训练营,地名叫顾册。

几百名女兵集中在一起,穿着一样的崭新的绿军装,戴着红彤彤的帽徽领章,兴奋,激动,新奇。大家很快熟悉起来,一交流,才知道各自的入伍经历彼此彼此,差不多也都以为当年只招文艺兵,最终,大多数人不是文艺兵,也进来了。但是有一点微妙的差别我感觉得到,这就是军队干部子女要轻松一些,神气一些,不论她爸爸是将军还是营长;而不大多讲话,特别是不提自己爹妈的身份、经历的,往往是地方干部的女儿。这是可以设身处地想见的,因为在当时,中央和地方机关原来的领导干部,大多数还处在被打倒的状态。

顾册新兵营的生活是热闹、喧嚣、生气勃勃的。怎么住的房,一间屋多少床,我已想不起来了,但爬冰卧雪的艰苦训练,管饱管够的新鲜粗粮,使我们这些十八九岁的女孩子,个个脸上红扑扑圆鼓鼓的。这可是有照片为证的。不过,新兵时期的照片都是黑白的,那红扑扑的脸,表现在照片上,便是如秋菊一样冻得发僵、色泽略深的土妞妞样。

新兵训练时出的洋相,也无法一一尽述了。一个“动作要快”,就把我们这些学生兵折腾得人仰马翻。都知道兵贵神速,军人,特别是战场上的军人,快五秒,慢十秒,可能就决定成与败、生与死。因此,训练中的收获,可以说表现在方方面面;而洋相,差不多全出在要你快、你还没能力快的时候。例如,起床号吹过几分钟,你得穿好军装整理好内务跑到操场;熄灯号吹过几分钟,你得钻进被窝关闭电灯不能有声响;要在几分钟之内,把三横两竖的背包打得平平整整;要在几分钟之内,把叠成“豆腐块儿”的军被捏得有棱有角……

最尖端的是紧急集合。那天晚上我们已暗地里探到了消息,大家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想悄悄地等,但是“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人”,排长毫不留情地监督巡查各班,不得和衣而睡。总也到凌晨三四点了吧,再能熬的也睡着了。寂静的雪夜里,凄厉的紧急集合号吹响了!霎时间,营房里炸了窝,个个摸着黑喘着粗气穿衣服,打背包,抓自己的枪。

这时候,原来的设想、程序、步骤……全然不复记忆,只听见床底下的脸盆被踢得乱响,上铺下来的找不着鞋子,急得直叫;下铺打背包的人打了一半儿,拽不动了,才发现背包带另一头被邻床扯着正在打另一个背包!什么三横两竖、见棱见角全顾不上了,就听得外边传来排长的哨声,急促的口令,还有操场上压得低低的整队声……  、

不管怎样,每个人都穿起了军装,带上了背包,扛着自己的枪,在暗夜里一个接一个跑完了演习全程。回到营区,天亮了,大家喘息未定,互相看看,不由得笑得喘不过气了:有背着背包的,也有根本没打好而挟着跑了一路的,听说还有人被松下来的背包带绊了跤;帽子,多数人戴正了,可也有人都没来得及摸摸帽徽,把帽子戴反了;鞋子,有左脚右脚穿了不一样大的;居然还有那穿成一顺儿的,连累另一人也穿成一顺儿,拧着脚也能行军跑路!

除了练好射击、投弹这些项目外,我比较得意的是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因为只有受过军人的训练,才知道什么是大臂端平、指尖齐眉的标准军礼;而如果肩臂不平,手指一翘,便是《南征北战》中张军长李军长们的国民党式军礼了。

我早想好了,春节放假回家,要像排长说的,给亲朋好友敬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接受我第一个军礼的人会是谁呢?多半儿是妈妈,但爸爸也可能回家过年呢,若是姐姐哥哥都能回来,那就太好了。反正,我一定给第一个见面的人敬一个神气的军礼!

多么简单又美好的愿望啊!就在我掐着指头盼春节的时候,一个突然的消息使我的愿望变成了梦想。妈妈托人捎信儿,不让我回家过年,如果新兵营春节不留人,就是回京也不能回家!这简直太意外了,对一个历经周折穿上军装的新战士,对一个渴望父母温暖的小女儿。

原来,中央刚刚开了九届二中全会,批判了陈伯达、李雪峰(那时还不知道批了林彪的五虎上将),成为党内又一次路线斗争。而不知铁道兵学院怎么有人把我的入伍与李雪峰同志连起来了,有的传说李是我父亲的老上级,有的则说我是李的“黑侄女”。本来爸爸就没有“解放”,我们这些落难子女,是因了父母的敢负责任的老战友才得以入伍的,而如果这使你得以入伍的因素再出岔子,那你的日子便真要雪上加霜了。

妈妈不但风闻了部队那边的周折,还听说报社这边的造反派有查问“走资派”子女入伍的动向。在她的感觉里,如果两边的麻烦一碰头,很可能我这兵就要当出毛病。说白了,别当不成了。所以,我回到北京却不能回家,只能按妈妈给我的地址,住到了她的一个亲戚家里。亲戚在北京卫戍区工作,是军队干部并且正在“支左”,家里是很安全的。

敲开亲戚家的院门时,迎着来开门的人,我不由自主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开门的,是他们家的保姆;我的第一个军礼,就敬给了这位山东口音的老阿姨。

不记得为什么妈妈白天不能来看我,我非常想念妈妈,有一肚子话要说。于是像《红灯记》里李玉和与“表叔”粥棚接头一样,我和妈妈约定当晚在王府井南口见面。昏暗的冬夜里,母女俩在大街上相会,望着自己的穿着新军装却不能回家的小女儿,妈妈百感交集。母女不能一同回到近在咫尺的家,也不能让社址就在王府井的报社造反派看见,我们就悄悄地沿着王府井大街的东侧,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

P11-13

序言

《远离北京的地方》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出生在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后来又长期在京城学习、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北京是作者人生的起点和家园。但在本书中,作者所讲述的,却是她在北京之外的故事。在远离北京的地方,作者经历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经受了军旅生活的磨炼和洗礼,后来作为领导干部在地方挂职,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智慧,践行着自己的社会理想,挥洒着自己的人文情怀。作者的这些经历和故事,既是一位当代优秀女性特殊而多彩的人生记录,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从一个特殊视角,见证了时代的艰辛与辉煌。

《远离北京的地方》辑入作者的四组纪实性散文,分别是《我也曾是一个兵》《在张家界的日子里》《在那远离北京的地方》《在那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以及有关宁夏岁月的一组照片。几组散文既独立成篇,又前后呼应,共同构成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忆,对人生、时代的独特观察与思考。作者书写的是一己经历,但有着宏大的视野和心胸,所以细节描述里有历史的纵深感,社会与人生思考富有张力、意味深长。作品的文字是鲜活、灵动的,节奏感很强,韵味绵长,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风格却是平实的,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读之如饮清茶,如沐和风。

《远离北京的地方》2004年曾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作者对书稿做了精心修改,增删了部分文字图片,力求使全书结构更自如,内容更完整,形式更协调。相信这样的调整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收获。

《远离北京的地方》是一部亲切宜人的作品,出版和阅读这部作品,将成为一种温暖的体验。

2011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离北京的地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东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2631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