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在三个方面具有新意:一是从研究浙东地域文化入手,论证妈祖信俗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关系。二是妈祖信俗在其发展传播过程中,包容和汲取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有东方特色的原始海洋文明。三是以妈祖信俗为合理内涵的东方原始海洋文明,孕育城市文化精神,使“宁波帮”商人走向世界。作者黄浙苏著此书的目的,旨在说明这轮循环中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图书 | 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在三个方面具有新意:一是从研究浙东地域文化入手,论证妈祖信俗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关系。二是妈祖信俗在其发展传播过程中,包容和汲取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有东方特色的原始海洋文明。三是以妈祖信俗为合理内涵的东方原始海洋文明,孕育城市文化精神,使“宁波帮”商人走向世界。作者黄浙苏著此书的目的,旨在说明这轮循环中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目录 第一章 东方原始海洋文明呼唤神祗崇信 第一节 原始越文化的形成与产生 第二节 历史上人口大迁移促进南北文化交融 第三节 原始海洋文化中的海神图腾 第二章 闽、台地区妈祖信俗形成的文化动因 第一节 原始闽越地域文化孕育妈祖信俗诞生 第二节 两宋闽、台经济发展催生妈祖信俗 第三节 多元文化对妈祖信俗初塑和传播的影响 第四节 妈祖成为神灵的古代文献记录 第三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信俗拓展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启碇港的海洋文化特质 第二节 明州港城市文化繁荣与妈祖信俗发展 第三节 权威与职能:东西方海神比较(上) 第四节 野蛮与宽容:东西方海神比较(下) 第四章 朝廷敕封与妈祖文化内涵嬗变 第一节 两宋崇道,推动妈祖信俗进人中原文化圈 第二节 行善与弘法,元代妈祖向观音嬗变 第三节 郑和七下西洋,强化妈祖儒家教化功能 第四节 清朝廷推进妈祖文化形成民间习俗 第五节 明、清崇儒与妈祖信俗海外传播 第五章 妈祖信俗在浙东的发展与传播 第一节 妈祖信俗在宁波的文献记录与渊源 第二节 元代漕运船帮文化促使妈祖信俗北上 第三节 近代商务会馆对妈祖信俗传播的贡献 第四节 清代宁波妈祖祭祀神殿——庆安会馆- 第五节 文人竹枝词中的浙东妈祖文化现象 第六章 浙东沿海渔业文化中的民间妈祖信俗 第一节 祖根文化促成浙东沿海民俗产生 第二节 沿海民俗与妈祖崇信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海隅要地:浙东民间象山天后宫考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东海渔村习俗文化 第五节 流布在东海岛屿上的妈祖庙宇 第六节 流传在浙东沿海的妈祖传说故事 第七章 “宁波帮”商人传承妈祖信俗文化内涵 第一节 近代“宁波帮”兴起与城市祖根文化精神 第二节 宁波商帮走向世界的地域文化动因 第三节 崇信妈祖与“宁波帮”商人的大慈善境界 附录 历代妈祖敕封表 浙东妈祖庙与天后宫分布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研究妈祖信俗是我一生的幸福与骄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浙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0899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4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