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文学家,恰恰是这两重身份让他一直处在精神焦虑和痛苦中,他对自己心灵的关注,他对革命文学虔诚的信念,让他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大写的人。
陈春生编著的《瞿秋白与俄苏文学》分上下两编,内容包括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19—1924)、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31—1934)。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图书 |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瞿秋白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文学家,恰恰是这两重身份让他一直处在精神焦虑和痛苦中,他对自己心灵的关注,他对革命文学虔诚的信念,让他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大写的人。 陈春生编著的《瞿秋白与俄苏文学》分上下两编,内容包括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19—1924)、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31—1934)。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由陈春生编著。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简介:作者将瞿秋白放在20世纪风云际会的历史背景上,考察了他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着重探讨了瞿秋白的文化心理与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关系,以及在“红色30年代”瞿秋白在有限的空间中对苏俄革命文学理论接受过程中的选择和转换,分析了瞿秋白政治理想与审美理想之间的错位性矛盾。对我们了解作为政治家的瞿秋白和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提供了新颖的视角,是瞿秋白研究中又一新成果。 目录 绪论 上编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19—1924) 第一节 无意的碰撞与选择的必然 第二节 借鉴、模仿与创造 第三节 画稿与心程:《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第四节 理性思考:对俄罗斯文学史的研究 第五节 建构现实主义的批评范式 下编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31—1934) 第一节 纠偏:在艰难中微调 第二节 对马列文论的传播和介绍 第三节 传递媒介:从列宁到毛泽东 第四节 高尔基:被现实化了的新样板 第五节 俄罗斯文学视角下的《多余的话》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春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037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2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