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作者(傅道彬、于茀)在写这《文学是什么》的时候,刚好敲响21世纪的钟声。在一个崭新而伟大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还面对一个古老面复杂的问题——什么是文学?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如同回答什么是人、什么是哲学、什么是艺术等问题一样,是个费力而不讨好的事情。即使再追问一千次,还会有一千零一种答案。其实,对那些不是专门研究文学的人们来说,可能会觉得另一个问题离自己更近,那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图书 | 文学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学是什么》作者(傅道彬、于茀)在写这《文学是什么》的时候,刚好敲响21世纪的钟声。在一个崭新而伟大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还面对一个古老面复杂的问题——什么是文学?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如同回答什么是人、什么是哲学、什么是艺术等问题一样,是个费力而不讨好的事情。即使再追问一千次,还会有一千零一种答案。其实,对那些不是专门研究文学的人们来说,可能会觉得另一个问题离自己更近,那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目录 阅读说明 总序 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引论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第一章 是一面镜子还是一束灯光? 一、镜与灯:关于文学的比喻 二、模仿与镜子、表现与灯 三、文学的两个世界 四、结语 第二章 文学是语言艺术吗? 一、“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需要辨析的命题 二、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介 三、文学的超语言性 四、结语 第三章 是羹的还是真的? 一、从柏拉图驱逐诗人说起 二、亚里士多德为诗辩护的理沦息义 三、鲍姆嘉通的误解 四、康德的“批判哲学”与“美的分析” 五、黑格尔“艺术解体论”引发的思索 六、海德格尔与艺术真理的重新划界 七、中国人的先见之明 八、结语 第四章 是闲暇的游戏还是布道的牧师? 一、方法与问题 二、文学与娱乐 三、文学与教育 四、文学与心理 五、文学与精神 六、结语 第五章 作品=内容+形式吗? 一、内容形式“二分法” 二、同样面临困难的新观点 三、中国传统文论:可能开发的资源 四、结语 第六章 作家创造了什么? 一、形象与意象 二、意象与超象 三、典型与意境 四、豪放与婉约 五、素朴与感伤 六、神思与妙悟 七、结语 第七章 文学之树是长成的 一、文学的起源 二、文学体裁的几个理论问题 三、诗歌 四、小说 五、散文 六、戏剧文学 七、影视文学 八、结语 第八章 读者的创造与被创造 一、读者:既是主体又是对象 二、作为对象的读者 三、作为主体的读者 四、文学评价 五、结语 余论面临挑战的21世纪文学 一、商品化 二、影视与网络的冲击 三、文学如何可能? 阅读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学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道彬//于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054093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9 |
出版时间 | 2002-02-01 |
首版时间 | 2002-02-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7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