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的管理(企业经营启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其鑫编著的《心的管理(企业经营启示录)》是作者到大陆来经营企业19年心得的总结,语言生动,分析案例精辟到位,篇篇精彩,给人以启迪,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有再读一遍的强烈愿望。本书可说是为两岸企业兼容东、西方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中华企业文化塑立了新的典范。

内容推荐

企业不仅是创造价值的一个集体,也是现代人追寻和完成自我的平台,企业经营者每天都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德与才、宽与严、人治或法治、用人疑或不疑等。王其鑫编著的《心的管理(企业经营启示录)》是作者在19年企业管理实践期间写的一些心得体会,不但提供了许多管事、理人的独到感悟,更提出了经营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效领导的观点。

《心的管理(企业经营启示录)》可供广大企业管理者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可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参考读物。

目录

以文化软实力开创企业管理新境界——推荐序

善用两岸时势再创企业新局——推荐序

用心行脚——自序

第一篇 系统控制:以手指月

 学而时习之

 用人不疑与用人要疑

 “狐假虎威”话团队

 “透明”思考

 知与行

 让潜规则浮出水面

 指月喻

 天何言哉

 因才任使的迷思

第二篇 组织用人:水无常形

 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

 德与才

 德与智

 组织用人的迷思

 谁才是奸佞小人

 官渡之战的启示

 矩阵组织与正反相生

 谁大谁小

 宽与严

第三篇 文化领导:修己安人

 商道

 墨西哥渔夫的迷思

 我和你,我和它

 方与圆

 位子与领地

 清明的随想

 加值沟通,泯除我执

 狗与人

 “白色恋人”失恋了

第四篇 自我学习:虚己向善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海芋花的随想

 不说不

 不说是

 听老板的就错了

 位子之尺

 断器三过

 马江战役与彼得原理

 求全之误

第五篇 团队建设:同步互赖

 皇帝也需要班底

 君子不器

 从地狱到天堂

 转识成智

 教学相长

 六顶思考帽

 做中学、错中学

 老板的随想

 果断与武断

 决策的感性面

第六篇 数字管理:超越矛盾

 数字不是万能的

 数字的超越

 没有矛盾,何来目标

 人治与法治

 多一点规格,少一点风格

 一场游戏一场梦

 以终为始

 触龙说赵太后

 风灾吹出来的人祸

第七篇 历史、文化、企业

 汉武大帝

 李广与李陵

 上巳与清明

 独叹梅花瘦

 管仲、商鞅、叶澄衷

 哲人不远,典型常存

 大师与偏执狂

 小鹰纪行

 古来领导皆寂寞

 齐心共建美绿村

后记:无限、无为、无我

试读章节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我等虽是凡人,也可以拿《论语》来做人生和工作的参考。所以我经常拿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送给同事和朋友。现代人太忙,语录性质的书最易入手,每天翻几页,边看边联想白天遇到的人和事,常常是饶有趣味并有所启发,就拿最近对一项企业培训的讨论来说吧。

上个月,公司安排了四个梯次共一百零八个干部上《决策分析》课程。这个课程通过模拟经营来让学员体认到“经营须掌握总体观”、“资源稀缺更要计划”以及“协调执行是成功要素”等观念。由于课程设计是通过经营竞赛的手法,让参加者充分投入,绝无冷场,但相对的费用也较高。我们投入这个耗资不菲的课程,还要花上接近四百人/天的时间,究竟是否值得?

对企业来说,培训一向是让人困扰的课题。员工固然需要不断充电,但培训是否真的有用?还是只能学到一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如果受完训的员工很快就离职了,那岂不是浪掷金钱?

企业培训毕竟有别于学校教育。学校传授的多半是知识性的,容易测试成果,而企业培训多半属技巧性、观念性,需要时间来消化试行。此外,有许多观念或做法需要公司的系统、流程、组织加以配合,否则所学无从推行。曾听一位从事培训的朋友提起:有年轻人听完课十分振奋,认为拾到宝了,但返回岗位想试行却处处碰壁,推展不开。大失所望之余,一冲动就辞职去追寻“更理想的去处”。培训反而收到反效,此为一例。

我曾听某跨国企业的亚太区总裁说,他从不相信外面零碎的培训会有什么用,而宁可全作公司内部的在职训练,因为那样才能和公司文化及系统兼容。这个观点暗合《论语》的精神。

当年上中学读论语时,翻开第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记得课本上的注释是:“学完之后,时常复习,不也很高兴吗?”这对十几岁正值反叛期的青少年来说,真是不通。我们天天被各种小考、月考、期末考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苦不堪言,何悦之有?难怪论语要被许多人视为教条了!

等到十年后读《论语别裁》,见到三个别样的观点:

(1)“学”不仅止于学校中的知识修习,而是琢磨做人做事,学做一个完整的人。

(2)“时”不是“时常”,而是“随时、适时”。

(3)“习”非仅“复习”功课,而更有“见习、习作、实习”的含义。

如此,原文应解为“学到新观念后能适时实践,才能不断印证体悟、增益能力,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这样就通了。

P2-3

序言

我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经济局任局长时,认识很多优秀的台商,其中不乏成为好朋友的企业家,台湾台达电子的郑崇华董事长以及该公司的高层主管王其鑫先生便是其中两个,印象中的王先生正如郑董事长的描述,是一位很清新的年轻企业家,知书达礼、管理有方、谦恭待人。王先生虽然曾经赴美深造,在美资企业工作过,外语甚佳,言语中却从不中英夹杂;他国学基础深厚、爱写文章,更以中华文化来治理公司。

王先生主持上海“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经常在公司月刊上撰写一些管理感言和评论,完全用他的亲身经历结合某一个“典故”或国学大师的名言,更多的是中国古代圣贤的教诲,引经据典,甚为生动活泼,读后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它已成为我近年来学习研究台湾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参考。

今年四月份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他陪同郑崇华先生来到北京,言谈之间也充分显露他的管理长才。曾想请王先生来我所为师生演讲,谈谈他的矩阵管理。他曾说:因为领导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就唯有要求每一层干部都各尽其责,并逐级要求核实,做到李世民所说“广任贤良,高居深视”。他领导“中达电通”十九年来,用“十年线管理”来“高居望远”,用平衡计分卡和9S管理来“逐层深视”并检讨“广任贤良”的成效,也是现代企业领导的一大特色,值得探讨研究。

2011年8月,王先生从他一手创建并经营的中达电通离开,创办了曜中集团,曜中集团专注于新能源领域,提供安能、节能、绿能的产品、技术与服务,是为大陆企业做技术支撑的集团公司。很多人会想,他在台达电子集团已经干了快二十多年,不管怎样,再拖几年不就可以退休了吗?为什么要毅然辞职去再度创业呢?我想“想做事”、“不混日子”是他重要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好做事、要做好事,并且把事做好的人。本书中“商道”那一篇他提到了三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好的经营者能树立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好的经营者能创造价值感,好的经营者能传达价值观,可说是他自身的写照。此时他成立曜中集团,自认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此话怎讲?“天时”,是全世界重视环保节能和绿色能源的时代己然到来了;“地利”,是我们所在的大陆,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刻,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环保是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此时投身于大陆的这一领域,既是大展宏图的好时机,更是展现才华、创造业绩的大舞台;“人和”,是他多年来在大陆所建立的信誉和人脉。他多次比喻:现在,在大陆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将“药厂”(节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院”(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医生”(新能源和节能专家)、“病人”(高耗能企业)都整合在一个产业链上的,实不多见。在这条产业链整合的基础上,不同环节的供应链迅速跟上和完善,更加说明了“人和”的难得和重要。

对于这次创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会成功的。首先,他开拓的新事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外环境优势;其次,他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所形成的经营理念作为管理的指导;第三,他有丰富的、宝贵的实际经验作参考。

例如,在企业内部沟通上,他希望保持信息的通畅、透明。企业不容越级指挥,但绝无所谓“越级沟通”之说。所有非关业务机密的信息,必须尽快让相关人知晓,打破信息堡垒后,效率自能提升。不为无谓的谣言惊扰,不为纷纭的八卦起噪,也不为世俗的批评伤神。让同仁去除猜疑,相互牵挂,在工作中享受和谐的家庭气氛。

对企业外在环境而言,他认为一切组织围绕客户,一切行动对准客户。

后记

《中达电通月刊》出刊满八年,又正值我即将离开服务了19年的中达公司,编辑就逼我无论如何得交一篇文字出来,算是《经营启示录》专栏的完结篇。

说来这事还真不太容易,因为从1992年跨海来到大陆,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做到40个亿和40个分支机构,期间有太多各式各样的感悟。不过,一定要总结这些年来的经营启示的话,还是可化约为三点:无限、无为、无我。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中达电通月刊》原来叫《中达通讯》,是2003年在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鼓励下出刊的,为的是作一个企业文化沟通的桥梁。最初讨论这个计划时,负责的主管比较迟疑,觉得每个月都要弄出这么多稿件太难了,应该出季刊就差不多了。但我认为不做则己,要做就是月刊,否则和读者的接触频率太低,影响力小,我们自身也容易松懈。

当时看大家一直面露难色,我只好说那我自己每期写两页,差不多两千五百字到三千字吧,这才终于哄骗编辑部开始动手。

现在算算,八年下来,虽然时不时会偷懒,一共写了七十五篇,约二十一万字。当时想不到这份月刊能出一百期的,现在一晃眼也就快到了。而且第一年之后我就没再参与编务或逼稿,而是很平顺地就一期期印出来了。人世间有许多事原是这样的,你在山下看着山头觉得难,一旦起步走,不知不觉也就上去了。

《经营启示录》专栏实际上是自我启示录,希望梳理经营过程中的心境,一面自我检视惕厉,一面也和朋友们分享实时而朴素的体会。19年前,不知天高地厚地走上来大陆经营的这条路,自然难免跌撞滚摔,这期间能倾诉的人不多,反倒是古人的发抒颇能借鉴和安慰——每遇窒碍难行时,往往就浮想起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年少时读这首诗就是平平念过,到得自己也“欲渡无路,将登不能”时,才真正体会到原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心境。

由是想起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回忆二战时困居香港,正值日军进攻的前夕:“回忆前在绝岛、仓皇逃死之际,取一巾箱坊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抱持诵读。其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然其中颇复有不甚可解者,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平生读史四十年,似无此亲切有味之快感,而死亡饥饿之苦,遂亦置诸度量之外矣。”啊!真是这样啊!只有身历其境,才能和古人印心。这种隔代印心的体会,真乃人生旅途中的至乐。

经营不仅是和古人印心,也能和今人相印。十多年前,一目忽有所悟,语同仁日:中达应该是一家做“人”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其实就是“人”。过两年读松下幸之助的传记,发现他也讲过同样的话,可谓此心同,此理同。

所以,我总是鼓励年轻人别画地自限。要能不枉来世间走这一遭,何妨豁达些,置成败于度外,就迈开步走吧,去享受那困心衡虑之苦和豁然有得之乐,此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可说是为两岸企业兼容东、西方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中华企业文化塑立了新的典范,对王其鑫先生分享个人宝贵经验,在此表达高度敬佩之意。

——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

本书是王先生到大陆来经营企业19年心得的总结,语言生动,分析案例精辟到位,篇篇精彩,给人以启迪,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有再读一遍的强烈愿望。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的管理(企业经营启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其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78030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