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100件艺术品/了解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100件艺术品/了解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100件艺术品/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使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100件艺术品/了解历史》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100件艺术品/了解历史》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中国漆器发端/001

马家窑文化出现性崇拜雕塑/002

陶器漆器持续发展/004

大盂鼎/005

南方青铜器形成特色/007

错金工艺/008

王子午鼎/009

荆篱钟/01l

牺尊/012

蔡侯钟/014

蔡侯申鼎/015

陈曼作/016

曾侯乙墓的乐器/017

曾侯乙墓铜器/02l

曾侯乙墓出土的楚国漆器/024

曾侯乙墓出土漆棺/026

子禾子釜/028

楚国帛画达到鼎盛期/029

彩绘漆瑟/031

战国使用块炼铁制造铁兵器/033

楚国漆画成就辉煌/034

战国瓦当/035

战国木俑/036

江陵楚国漆器/038

战国铜塑/039

战国金银器皿/040

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042

巴蜀青铜器/044

中山国青铜器/045

中山国兆域图/047

战国铜镜/048

湖北包山和睡虎地出土漆器/050

战国时期云南青铜器/052

战国玉器/053

战国节符/055

楚王含鼎/056

秦代漆器形式创新/056

琅琊台刻石立成/060

震惊世界的第八奇迹:秦皇陵兵马俑/062

秦代砖瓦辉煌/067

马王堆汉墓帛画/068

石门十三品暨摩崖刻石大观/070

孔壁遗书出土,071

长信宫灯代表汉工艺的高峰/072

西汉漆画艺术更趋成熟/073

汉代玻璃工艺承前启后/074

中国竹简帛书达到高峰期/076

佛教寺庙壁画进入新疆/078

汉代铜车马精美·中国车舆技术发达/08l

四川画像砖石/084

陕北画像石/085

孝堂山画像石/086

汉镜鼎盛/088

武氏祠画像石/090

汉代铜器更富有装饰性/09l

沂南画像石/092

苏北画像石/094

辽阳汉壁画墓反映辽东生活/095

河南画像砖/096

孙吴碑刻异军突起/098

东晋石刻线画复兴/099

麦积山雕凿石窟/101

河西墓葬多画像砖/102

满地绣出现/103

云冈石窟开凿/104

金银器工艺在北方持续发展/106

娄睿墓壁画代表北朝绘画水平/107

南北朝陵墓雕刻艺术复兴/108

初唐壁画场面盛大/110

顺陵石刻雕成/111

和阗地毯形成/112

首条涪陵石鱼建成/113

克孜尔石窟融汇中外艺术/114

吐蕃重修敦煌壁画/116

重铸正定铜像/117

杨无咎画村梅/119

南宋四大画院画家成就卓然/120

龙泉窑代表越窑青瓷/120

宋剪纸艺术繁荣/122

宋平江图碑刻/124

定窑饰花瓷器兴旺/125

辽代壁画高度发展/127

《渎山大玉海》雕成/129

蒙古地毯鼎盛/130

阿尼哥作塑像/131

元代壁画的杰作——永乐宫壁画绘成/131

明代山西多壁画/134

“白阳青藤”将写意花鸟推向高峰/136

《皇舆全图》开中国近代地图先河/138

民间木雕发达/139

清家具风格开始形成/141

象牙雕出现江南广东两大派/142

漆器工艺转入民间/144

《绣谱》传刺绣工艺/145

张明山开创“泥人张”/146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147

潍县年画产生/148

清代壁画雕塑衰落/149

仕女画兴盛/150

郑板桥画墨竹/15l

试读章节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这时文明的发展开始进入了青铜时代。陶器逐步降为一般的日用品,其地位被灿烂精美的青铜器所取代。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陶器继续向前发展,原始瓷器也出现了。

灰陶是这个时期里制陶工艺的主流,产量占绝大多数。从商代起,器型更为丰富,炊器、食器、饮器、盛器分类极为精细。商代后期,由于奴隶主酗酒作乐,还大量盛行酒器。陶器器型的发展直到春秋时期才告式微。在纹饰上,出现了新兴的饕餮、夔龙、蝌蚪、蝉蚊和云雷、连环、乳钉等几何纹,明显是受青铜器装饰风格的影响。

商、周时期还创制了一些陶器新品种,有刻纹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为陶到瓷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都归功于高岭土的发现和使用,以及釉的发明。白陶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出现,但质地粗糙,商代白陶洁白细腻,纹饰精致,层次分明,可与同期的青铜器并驾齐驱。白陶费工大,产量极小,西周以后就不再生产,已成稀世精品。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同一系统的产品,同窑烧制,上了釉的便为原始瓷器。这种原始瓷器烧成温度约为1200度,无吸水性,已接近瓷器的要求。

漆器从商代经西周到春秋,工艺不断发展,镶嵌、螺钿、彩绘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漆器应用范围更广泛,不仅有杯、盘、碗、觚,还有匣、盒、棺等,工艺由素面髹漆发展到木胎雕花后再髹漆。漆器纹饰丰富,同样受青铜器风格的影响。

商代的一件漆器上,在饕餮的眼睛和眼角,镶有经过磨琢的方、圆、三角形的绿松石,技艺复杂而制造考究、装饰华美。更出人意表的是,在一件漆盒的朽痕中,发现有半圆形的金饰薄片,正面阴刻雷纹,背面有朱漆痕迹,显然是贴在漆盒上的金箔,汉代流行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箔花纹的工艺当可以溯源至此。另外一件商代晚期的木碗,经观察是用边材板镟注而成的,这也是现知的最早的一件车镟木胎漆器。在商代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表面不平,和后代堆漆工艺近似的漆器;后代十分流行的皮革胎漆器,发源也在商代,这是从出土的皮甲残迹上有黑、红、白、黄四色图案而推知的。透过这些发现,可以说,漆器的许多工艺,在商代就已奠定了基础。

大盂鼎是迄今所见西周最大的青铜器,作器者为康王时大臣盂,此鼎在清道光(1821~1850)初年出土于陕西省歧山礼村,同出还有两鼎,其中包括小盂鼎,现仅存大盂鼎,并据小盂鼎定为周康王二十三年铸成。

大盂鼎铭文291字,内容酷似《商书·酒诰》,记载了二十三年九月,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他追述文王接受天命,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周邦,广有天下,长治民众。理政时,不敢耽乐于酒;祭礼时,不敢借酒肇事。所以天帝愿辅庇先王,遍有天下。他听说商朝之所以坠丧天命的原因是殷朝从远方的诸侯到朝廷的大小官员都耽湎于酒,以致靠控军队,丧尽民心。指出周立国的经验和殷失国的教训。继而康王说自己愿效法、禀承文王的政令和德行,令盂来辅佐他,要盂谐调纲纪,早晚人谏,认真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天威。康王命盂效法盂的嫡祖南公,辅佐他主管军队,勤勉及时地处理狱讼案件,日夜辅佐他统治天下,以便能遵从善德而领受先王赐自上帝的人民和疆土。赐给盂祭神的香酒一卣,祭祀用的礼冠礼服、蔽膝、鞋履,以及车马;赐给盂嫡祖南公的旗帜,用以畋猎;赐给盂邦国的官员四名,人鬲至车御至步卒六百五十九名;赐给盂异族的王臣十三名,人鬲一百零五十名。他要盂不违弃他的诰诫。于是盂颂扬王的赏赐,并制作祭祀嫡祖南公的宝鼎。

铭文用了诰训体和册命体,其中记述了周王对盂的大量赏赐,特别是一千七百多名人鬲以及十几名官员王臣,是西周奴隶制社会的真实反映。

春秋时期南方的青铜器如羊首鼎、龙形耳、涡纹鼎等与中原青铜器形式不同,但受南方大国楚国的文化影响。

羊首鼎为安徽寿县出土,羊首突出,双角下卷,颈腔与圆腹相连。腹上平盖后有尾下垂,腹下分立三个钩形扁足,尾饰简化夔纹,形制颇为新颖。龙形耳是尊,大口、广肩、鼓腹,两侧有特大的龙为把手,龙回首、张口、曲体,尾外卷,气势雄伟。肩部饰斜角雷纹,腹部饰横条沟纹,圈足饰雷纹,为越族地区的青铜器。涡纹鼎为湖南资兴旧市出土,鼎的形制保留西周的一些特点,但内聚的足则多见于春秋中叶。花纹中勾连形纹,是西周初一种夔纹的遗迹。此鼎与常见的楚鼎不同,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作品。

P4-7

序言

《了解历史丛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了解历史丛书》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了解历史丛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了解历史丛书》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100件艺术品/了解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448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3221460
中图分类号 J05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