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晋风云(4)
内容
编辑推荐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历史时期之一,又是中华民族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其间,出现了竹林七贤、江左名士、王导、王敦、桓温、谢安、苻坚、刘裕、王猛、拓跋珪、慕容垂等等无数璀璨夺目的人物,也是后人企图全面了解但却感到无从搞清楚的一段历史,《东晋风云(4)》打开了一幅全景式的东晋(五胡乱华)时期的画面。本书由孙峰编著。

内容推荐

《东晋风云(4)》由孙峰编著。

《东晋风云(4)》是解读东晋十六国最详尽的著作。

中国北方持续大乱,后秦、西秦、南凉、北凉、后凉、后燕、南燕、大夏、北魏,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将是最后的胜者?

中国南方的孙恩被击败,而朝廷内部之间的矛盾又开始激化,桓玄与司马道子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这场争斗最终又引出哪位英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谁能知道寄奴曲折的身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世英雄的他又建立何等赫赫战功?

目录

第一章 柴壁之战

 时光进入公元五世纪,中国大地上东晋、北魏、后秦、后燕、南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西凉、西蜀十一国并立。在北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北魏的崛起和后秦的膨胀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雄才大略,后秦主姚兴也不甘示弱,两强终有一战,谁能更胜一筹呢?

 定都广固

 桓玄野心

 夺占荆州

 两燕记事

 燕主之死

 魏主心结

 以杀立威

 三凉角力

 吕篡篡位

 李氏西凉

 西秦覆灭

 二王之死

 后凉降秦

 双雄对峙

 出奇制敌

 柴壁大战

第二章 桓玄得志

 东晋桓玄利用司马道子父子与王恭等人的矛盾,逐渐夺得荆州、雍州等地,随着实力膨胀,桓玄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司马道子父子决心派军讨伐,而桓玄也是磨刀霍霍,双方争斗的结果又会如何?

 英勇刘裕

 击破孙恩

 荆扬冲突

 兵临京师

 桓玄得志

 诛杀异己

 南燕新主

 桓玄野心

 桓楚代晋

 草根联盟

第三章 刘裕举义

 桓玄夺取东晋政权,惹恼了北府猛将刘裕,他暗中联络刘毅等人在京口、广陵起义,反抗桓玄的统治。然而,刘裕等人仅有一千余人,要想推翻已经当上皇帝的桓玄,谈何容易?刘裕如何绝处逢生?桓玄最终的命运又是怎样?

 刘裕起义

 一骑当千

 光复京师

 桑落之战

 桓玄之死

 底定荆楚

 明争暗斗

 危机四伏

 乱世恬淡

 乌衣之游

 北魏政局

第四章 消灭南燕

 北中国各国之间的交锋仍在继续,后凉、后燕相继灭亡,东晋刘裕暂时稳定了国内,也将目光投向了盘踞在山东的南燕。他力排众议,果断出兵北伐,南燕能否抵挡住刘裕北府兵的攻势?

 后凉灭亡

 姚兴崇佛

 夺取姑臧

 勃勃初起

 木城惨败

 道武之死

 后燕灭亡

 南燕内讧

 首启战端

 北伐南燕

 广固危机

 南燕灭亡

第五章

 八国并立刘裕消灭南燕后,又平定了卢循、消灭了西蜀,而在北中国,南凉已被西秦所灭,昔日强盛的后秦日渐衰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也已经死去。业已巩固了自己地位的刘裕,又将向谁下手?

 卢循叛乱

 建康之战

 退守浔阳

 卢循败亡

 刘氏双雄

 欲擒故纵

 解决刘毅

 灭亡西蜀

 痛失姑臧

 炽磐继位

 南凉灭亡

 顾此失彼

 夺嫡之争

 北魏内忧

 隆基固本

 步步紧逼

 驱逐休之

 姚兴之死

 后秦欲坠

第六章 代晋自立

 后秦在大夏、西秦、仇池国的打击下已陷入四面楚歌,刘裕不失时机地大举北伐,晋军多路北上,直扑关中,一举消灭了后秦政权。关中能否保住?建立了盖世功勋的刘裕又将作何打算呢?

 刘裕灭后秦(1)

 刘裕灭后秦(2)

 刘裕灭后秦(3)

 刘裕灭后秦 (4)

 刘裕灭后秦(5)

 刘裕灭后秦(6)

 刘裕灭后秦 (7)

 刘裕灭后秦(8)

 刘裕灭后秦(9)

 刘裕灭后秦(10)

 率师东还

 关中变数

 王谢之争

 痛失关中

 弑杀安帝

 刘裕篡位(1)

 刘裕篡位(2)

附录两晋帝系

试读章节

定都广固

南燕慕容德定都滑台的初衷是寄希望于将来再打回河北,然而,事与愿违,魏军丝毫没有退回河北的迹象。滑台本身是黄河上的一座要塞,作为要塞需要有强大的后方支援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南燕将它作为国都,而它的周边地带却无险可守。北面的邺城已为北魏占领,西面的洛阳及南面的广大地区均在东晋之手,因此,慕容德占据滑台后,不仅受到北魏军队的威胁,而且一直被东晋军队侵扰。

首先就是晋军的进犯。

慕容德进驻滑台数月后,慕容宝曾经南下黎阳,想投靠慕容德。当时,南燕将军慕容和的长史李辩建议接纳慕容宝,但慕容和没有听从。李辩担心此事被慕容德知道后被杀,就偷偷联络晋军,让晋军前来进攻,自己再趁慕容德率军离开滑台南下迎敌之机,在后方发动叛乱。东晋南阳太守间丘羡、宁朔将军邓启方接到了李辩的密报,即率领二万军队前来讨伐,东晋军队驻扎在管城(河南郑州)。出乎李辩的预料,慕容德本人并没有离开滑台,只是命令抚军将军慕容和、中军将军慕容法等人南下迎战,双方在管城大战,闾丘羡、邓启方等人大败,只身匹马逃回。

晋军被击退后,南燕内部又发生了内乱。当初,苻登被姚兴诛杀后,苻登的弟弟苻广率领三千氐族部众逃往关东依附于慕容德,慕容德任命其为冠军将军,将他的部众安置在乞活堡。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三月,火星出现在东井星域,有人传言说秦国将要复兴。苻广信以为真,发动叛乱,自立为秦王,率军击败了慕容德的北地王慕容钟,南燕统治区内的不少人转而投靠了苻广。慕容德留下慕容和驻守滑台,自己亲自率军前往讨伐苻广,并顺利将其诛杀。

就在慕容德领军前去讨伐苻广之时,李辩再次劝说慕容和谋反,慕容和依然拒绝。李辩大怒,将慕容和诛杀,并向驻守邺城的北魏和跋投降,请求北魏车南下,接管滑台。

和跋闻讯,立即率领轻装骑兵渡河南下。北魏军抵达滑台之后,将慕容德的宫女、财物全部据为己有。慕容德听说后院起火,大惊失色,立即率领三千精锐骑兵火速回救,企图夺回滑台。北魏军以逸待劳,出城迎战,一举击败慕容德之军,接着,又击败南燕桂阳王慕容镇,俘获一千多名南燕将士,陈郡、颍川郡(河南禹州)一带的居民纷纷投降魏军。

此时的慕容德老巢被端,再无容身之地。而且,军中将士的家属都在滑台城中,如果无法夺回滑台,军心将会大乱。因此,慕容德执意要夺回滑台,但韩范却对慕容德说:“魏军已经进入滑台城,可利用我国现成的军资。过去我们是主人,魏军是客人,如今,主客之位完全颠倒,军中人心不稳,不能再战了。我们应当先寻找一个地方,巩固根本,慢慢积聚力量,再做打算,这才是上策。”

恰巧,滑台城内的南燕右卫将军慕容云斩杀了李辩,率领城内的二万家眷从滑台城内逃脱,南燕三军将士个个欢天喜地,军心也稳定了下来。慕容德召开会议,与大家商议对策,他说:“虽然我们平定了苻广叛乱,但由于抚军将军慕容和失算,致使我军前有强敌,后无根据地,如今该如何是好?”

李华建议道:“如今东晋占领的彭城(江苏徐州),有山川险阻,曾是楚国的旧都,我们可以将这里攻下,作为根据地。”

慕容钟、慕容护、封逞、韩绰等人均强烈建议全军强攻滑台。

尚书潘聪却说出另一个思路:“滑台四通八达,不适合帝王居住。北面与强大的北魏毗邻,西面与后秦接壤,南面又有东晋,在这三个强国中间,我们时时刻刻都不敢安枕而眠。彭城四周是广阔的平原,人口稀少,又是东晋长期占领的要地,肯定会与我军争夺。同时,那里又与长江、淮河很近,水运发达,夏秋季节雨水很多,千里之地一时会成为泽国。并且,东晋军队擅长水战,即使我军暂时攻克了彭城,也不是长久之计。青州沃野千里,民众有十余万户,东临大海,有丰富的资源,西有泰山等险阻。三齐豪杰个个都蓄势待发,谁不想辅佐一位明主,以建立伟业!广固城(山东青州)山川险阻,十分适合作为帝王的国都。广固守将辟闾浑过去曾是燕国的臣子,如今,我们应当派遣一名说客劝其投降。如果他执迷不悟,我军随后进发,青州之地必然土崩瓦解。占领青州之后,据守险关,养精蓄锐,伺机而动,就如同西汉有关中、东汉有河内一样。”

慕容德犹豫不决。

高僧竺朗精通术数,慕容德派牙门将苏抚前去询问,竺朗说:“对比这三条计策,潘尚书的建议才是兴邦之言啊。”苏抚又问帝国能存续多久,竺朗占卜后回答:“帝国将在公元401年衰亡,存续十二年,可以传给儿子。”苏抚向慕容德汇报以后,慕容德即率军向东南进发,进攻兖州北部地区,这里的郡县纷纷投降。慕容德严令部队遵守军纪,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高兴,纷纷向军队送上牛、酒犒劳。

此时的兖州、青州在名义上均属于东晋所有,但是,实际上盘踞在那里的辟闾浑却是一股地方割据势力。慕容德派遣使者招降辟闾浑,辟闾浑不从。于是,慕容德命令慕容钟率领二万步骑混合军团,前去进攻,而他自己则率军攻陷了琅邪(山东临沂)。

此时,东晋朝廷刚刚劝退了殷仲堪、桓玄、杨俭期的荆州军队,而孙恩又起,根本无暇顾及青州的局势,当地居民归顺慕容德的就有十余万人。慕容德挺进鲁南、补充兵员之后,转兵北上,又有四万多居民归附。

慕容德进攻莒城(山东莒县),守将任安弃城而逃,慕容德任命潘聪为徐州刺史,镇守此地。此时,曾任后燕吏部尚书的封孚也率众投降了慕容德,慕容德大喜说:“孤得到青州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得到了你!”后燕兰汗之乱时,封孚投靠辟闾浑,被东晋朝廷任命为渤海太守。

南燕北地王慕容钟向青州发出檄文,敦促辟闾浑及其下属郡县军民投降。辟闾浑听说慕容德将亲自前来讨伐,十分担心,就将青州各地八千多户居民强行迁到广固,加强城防,并命令司马崔诞驻守薄荀堡垒,平原太守张豁驻守广固城西的柳泉,可是,二人均投降了南燕军。辟闾浑心知自己抵挡不住,就携带妻儿弃城南下,准备逃奔东晋。慕容德命令射声校尉刘纲在莒城追上他们,将其斩杀。

辟间浑的儿子辟间道秀求见慕容德,请求与自己的父亲一同赴死。慕容德说:“你的父亲为人不忠,而你作为儿子却能尽孝道。”特赦不杀。此后,慕容德定都广固。P3-5

序言

按照史学界一般的说法,东晋历史开始于司马睿对外称晋王、改元建武的公元317年,到第十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禅位于刘裕为止。整个东晋王朝历经四世,共十一帝,连绵了一百零四年。

第一任皇帝为晋元帝司马睿。他于公元318年登基,在位5年。到公元322年,他因王敦之乱而颜面扫地,忧愤成疾去世,死时47岁。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他就是传说具有胡人血统的晋明帝。在位期间,他平定了王敦的叛乱。不过,好景不长,他在位仅仅两年零九个多月就因病死去了,死时年仅27岁。

东晋第三任皇帝,是晋明帝司马绍年仅5岁的太子司马衍,史称晋成帝。晋成帝年龄太小,他的母亲皇太后庾氏临朝听政,庾太后之兄庾亮因此执掌了朝中大权。庾亮猜忌历阳(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流民帅流民帅:非正式职官,不入政府吏员序列,乃对流民领袖之称谓。流民帅与中央政权关系复杂,时叛时降。为政权所用时,则能入朝为官;不为所用时,则为流匪。苏峻,从而激发了苏峻、祖约之乱。二人起兵攻陷建康(江苏省南京市),逼死庾太后,庾亮兄弟也逃到了浔阳(江西省九江市)。稍后,庾亮联络荆州刺史陶侃打败了苏峻、祖约。数年后,陶侃、王导相继去世,庾亮就完全控制了朝政。晋成帝也是位短命的皇帝,死时年仅22岁。

晋成帝司马衍临死之时,庾亮已经去世,执政的是庾亮的弟弟庾冰。庾冰以外敌当前而应该册立年长之君为由,说服司马衍立弟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司马岳就是晋康帝。晋康帝司马岳同样是位短命的皇帝。他在位两年多一点,就因病去世了,死时年仅23岁。这一次,庾冰想立晋康帝司马岳的叔叔司马昱为帝,但是司马岳却选择了立自己的儿子司马聃(音dān)。

司马聃是东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史称晋穆帝。司马聃与他的伯父司马衍一样,即位的时候年仅2岁。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庾氏家族逐渐淡出权力中心,东晋的朝廷大权转移到了太后之父褚裒(音póu)以及殷浩手中,荆州的军政大权则落入桓温囊中。晋穆帝在位期间,褚裒、殷浩分别北伐,均告失败。而桓温第一次伐蜀,就灭了成汉帝国,将四川地区重新收归到东晋的版图;桓温的两次北伐,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因此他本人也声望日隆。公元361年,晋穆帝病死,死时年仅19岁,没有留下子嗣。于是,晋康帝司马岳这一支就绝后了,褚太后只得下诏立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为皇帝。

前言晋哀帝司马丕是东晋的第六位皇帝,管褚太后叫婶母。不过,这个司马丕却并不怎么想做皇帝,一心只想长生不老,经常吃长生不老药,结果药物毒性发作,不能听政。褚太后只好又一次临朝听政。其间,朝中大权转移到了权臣桓温手中。晋哀帝司马丕即位三年后就因药物毒性发作死去,死时年仅25岁。

晋哀帝司马丕死后,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音yù)迎立司马丕的同母弟弟司马奕为帝,这就是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又被称为海西公。晋废帝司马奕即位的时候,已经24岁了。在晋废帝司马奕当政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前秦、前燕和东晋三足鼎立的局面。其间,桓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却遭到了惨败。恼羞成怒的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暗示褚太后废掉皇帝,另立新君。公元371年,褚太后以司马奕阳痿为由,将其废为海西公。被废以后的司马奕杜门不出,沉溺酒色,苟且偷生,一直到公元386年去世,享年45岁。

废掉司马奕以后,桓温立司马奕的叔祖、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史称简文帝。偏安一隅的东晋就这样坎坎坷坷地走过了它生命的一半路途。

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的第八位皇帝。他是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登基时已经52岁了。简文帝司马昱在位的短短数月时间里,时刻担心着桓温篡位,在忧惧中很快死去。临崩时,司马昱写下遗诏,甚至授权桓温可以取而代之,只是在王坦之、王彪之、谢安等人的力阻之下,才将遗诏改为任命桓温为辅政大臣,依照诸葛亮、王导的模式辅佐皇帝。

历史十分奇特:东晋的帝系在走完它的一半历程之时,原本已经传至第四代,自此又回过头来,从晋明帝司马绍一支转移到了他的弟弟简文帝司马昱这一支,返回到了第二代。

继位的第九位皇帝,是东晋在位时间最长的孝武帝司马曜,他一共在位25年。孝武帝是简文帝的第三子,他继位的时候,年仅11岁。好在权臣桓温在孝武帝即位数月后,也随简文帝司马昱而去,东晋王朝也因而侥幸避免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危机。临朝称制多年的褚太后,第三次走上前台听政,褚太后的堂舅谢安开始执掌朝政。

在孝武帝即位八年后,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并企图南下一举荡平江南。但谢石、谢玄、谢琰(音yǎn)、桓伊等率领北府北府(兵):东晋称京口为“北府”。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在此组建训练军队,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诸将,在淝水取得了一次神奇的大胜。淝水之战不仅挽救了东晋的国祚,而且也促使了前秦政权的瓦解。北方从此又一次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淝水之战后两年,谢安就病死了。本就对谢氏家族心存猜忌的孝武帝司马曜开始重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势力逐渐强大以后,又威胁到了孝武帝的皇权,兄弟二人矛盾日益尖锐。到了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一个似乎偶然的事件结束了司马曜的生命,也终结了兄弟二人的争斗。嗜酒好色的孝武帝对自己宠爱的张贵人说:“你已经快30岁了,按年龄也该被废了。”因为这句戏言,张贵人怀恨在心,夜里趁着司马曜酒醉熟睡,将其杀死。

司马曜死后,太子司马德宗继位。这就是晋安帝,也是东晋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哑巴,史书记载“自少及长,口不能言”。不仅如此,他还是个白痴,“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连冷热都不能分辨出来。东晋朝政完全掌握在他的叔叔司马道子和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之手。

领兵在外的王恭和殷仲堪,都是孝武帝司马曜生前为了对付司马道子而提拔的亲信,他们自然也引起了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的猜忌。孝武帝暴崩以后,王国宝极力鼓动司马道子削弱王恭等人的兵权。这就激起了王恭等人的强烈不满,王恭、殷仲堪联合起兵进攻建康。司马道子无计可施,只得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王国宝的身上,以牺牲王国宝为代价,换来了王恭等人的退兵。

王恭退兵以后,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却主张加强战备,来对付王恭和殷仲堪。此举让王恭、殷仲堪、庾楷、桓玄再次起兵。这次,司马元显诱使北府兵将领刘牢之临阵倒戈,杀掉了王恭,收买了桓玄和杨佺(音quān)期,不战而使殷仲堪退兵。这次危机刚刚度过数月,在浙东地区就爆发了孙恩领导的起义。一通忙乱之后,孙恩起义被镇压,司马元显又开始试图消灭桓玄,结果被桓玄所杀。继而,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楚。第二年,在镇压孙恩起义中崛起的北府兵将领刘裕打败桓玄,迎立晋安帝复辟,并最终掌握了东晋朝廷大权。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望以便为取代东晋王朝铺平道路,刘裕组织了北伐,相继灭掉了南燕和后秦。此时,他已为篡权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过,当时有一句谶(音chèn)言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小名。为了与谶言相符,刘裕于公元418年命人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死时37岁,在位二十二年。

将司马德宗杀死以后,刘裕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司马德文则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此时,刘裕取代东晋早已没有任何悬念,只是缺乏一个仪式而已。司马德文继位第二年,刘裕就匆匆命其禅让。当司马德文接到别人已经写好的禅让诏书时,他欣然从命,亲自抄录了一遍,并说:“晋氏早就失去了皇权,如今禅让又有什么遗憾的呢?”但是,即使让位也不能彻底消除刘裕的担心。在刘宋政权建立后的第二年,刘裕就派武士将退位后的司马德文用被褥活活捂死。司马德文死时年仅36岁。

纵观整个东晋的历史,皇权一直不振,大权始终掌握在权臣的手中。可以说,东晋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王、庾、桓、谢、刘五族力量消长的历史。

东晋虽说是权臣当道,但毕竟在形式上维系着一朝皇帝。与江南地区相对应的中国北方地区,在此期间却经历了巨大的变乱。在长达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这里狼烟四起,几乎年年都有战争,很多短命政权旋兴旋灭。这就是常说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按照史学的一般划分,五胡十六国时代是以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公元304年)刘渊建立刘汉帝国、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为起点,一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刘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灭掉北凉、重新统一北方为止。北方这段历史,大致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晋末年到东晋建立;二是东晋建立到淝水之战;三是淝水之战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第一阶段里,即在西晋末年,北方共建立了两个国家:一是李雄建立的成汉帝国,自公元304年建立到公元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历时四十四年;另外一个,就是与李雄成汉帝国同年建立的匈奴刘汉帝国匈奴刘汉帝国后文简称“刘汉帝国”,而非指刘邦建立之刘汉帝国。。到公元318年后,此刘汉帝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一是刘曜在长安建立的刘赵帝国,史称前赵;二是石勒在公元319年建立的石赵帝国,史称后赵。前赵在立国十二年以后,被石勒的后赵所灭。

第二阶段里,人们习惯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段历史——胡亡氐(音dī)乱。意思大约是匈奴族消亡和氐族兴盛时期。如果把刘曜建立的前赵从刘渊的刘汉帝国分出来单算的话,这一时期北中国先后建立了七个国家:一是前述的前赵;二是石勒公元319年建立的后赵,于公元351年被冉魏所灭,立国三十三年;三是张茂在姑臧(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于公元320年建立的前凉,于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立国五十七年;四是拓跋什翼犍于公元338年建立的代国,于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五是冉闵公元350年建立的冉魏,于公元352年被前燕所灭,立国三年;六是前燕,公元337年由慕容皝(音huàng)建立,至公元370年被前秦所灭,立国三十四年;七是前秦,由苻健于公元351年建立,经淝水之战后,于公元394年被姚苌(音cháng)建立的后秦所灭。

第三阶段里,即在淝水之战以后,刚刚统一北中国的前秦瓦解,北中国再次陷入比前一阶段更加混乱的状态,先后共建立了十一个国家:

(1)在淝水之战后一年,即公元384年,羌族的姚苌建立了后秦,后被东晋刘裕所灭,立国三十四年;(2)公元384年慕容冲建立西燕,于公元394年被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所灭;(3)也是公元384年,慕容垂建立了后燕,于公元407年被冯跋建立的北燕所灭,立国二十四年;(4)公元385年,鲜卑乞伏国仁在今甘肃省榆中建立的西秦,到公元431年被赫连夏所灭,立国四十七年;(5)公元386年,原苻坚部将吕光在武威建立后凉,于公元403年被后秦所灭;(6)公元397年,匈奴族的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于公元439年被北魏所灭;(7)公元397年,鲜卑秃发乌孤在青海乐都建立南凉,于公元414年被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所灭;(8)公元398年,慕容德建立南燕,于公元410年被东晋刘裕所灭;(9)公元400年,李暠(音hào)在甘肃酒泉建立西凉,于公元421年被北凉所灭;(10)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夏国,于公元431年被北魏属国吐谷(音yù)浑所灭;(11)公元407年,冯跋建立北燕,于公元436年被北魏所灭。如果再算上吐谷浑,在淝水之战以后,北中国前后有十二个国家。

那么,连同前文说的,就多达二十一个国家此处把刘曜的前赵与刘渊的刘汉分开处理。,远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十六国了。不过,习非成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以五胡十六国来描述这段历史。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段战乱频繁、英雄辈出的年代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晋风云(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峰//孙艺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88931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6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3081471
中图分类号 K237.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