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丽所著的《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研究的技术路线遵循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路径。首先,确定研究的选题。其次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作足理论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深入开展积累实证要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全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从行政学和政治学相关理论出发,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建构研究框架,包括概念界定、主要支持理论、基本观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结合研究问题作具体、有针对性的分析。
图书 | 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雪丽所著的《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研究的技术路线遵循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路径。首先,确定研究的选题。其次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作足理论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深入开展积累实证要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全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从行政学和政治学相关理论出发,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建构研究框架,包括概念界定、主要支持理论、基本观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结合研究问题作具体、有针对性的分析。 内容推荐 《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以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明确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要建构“以域代属、按需定责”的区域治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需要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为改革的分类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从重塑地方政府间利益格局、超越“级别”与“权力”的对等关系、重构地方政权体系、理顺“条块”关系、创新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对综合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由王雪丽所著。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1 一、选题的缘起/1 二、本书的理论价值/5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6 第二节 文献述评/8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观点/8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的局限性/20 第三节 理论框架/25 一、主要概念/25 二、基本观点/27 三、研究框架/32 第四节 理论基础/35 一、政府间关系理论/35 二、政府职能配置理论/37 三、政府层级理论/39 四、城乡统筹发展理论/41 第五节 方法与创新/43 一、研究方法/43 二、创新点/45 三、研究工作的限度/46 第一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动因与目标定位/48 第一节 “省、市、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48 一、“省分别管理城市和农村地区”体制/49 二、“市管县”体制的形成和发展/50 三、“市管县”体制的松动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启动/52 第二节 推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客观因素/61 一、经济体制转型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61 二、城市化加速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实驱动力/63 三、政府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64 第三节 推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观因素/66 一、县级政府基于自身发展利益的选择/67 二、部分地级市的“甩包袱”心理/69 三、省级政府制度创新的动机/71 四、中央政府对改革“红利”的期待/73 第四节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77 一、近期目标/78 二、终极目标/82 第二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与条件/95 第一节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95 一、必要的经济基础/95 二、有限的政府责任/96 三、有效的管理幅度/98 第二节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条件/99 一、市县关联度/99 二、地级市的经济实力/102 三、县域经济的发达程度/103 四、省级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105 五、地域空间条件/109 六、人口规模与分布密度/11l 七、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112 八、管理者的能力/115 九、社会自治程度/116 十、改革共识与政策支持/117 十一、小结/119 第三章 国内典型试点省份改革现状与评估/120 第一节 河南省改革实践/120 一、背景介绍/121 二、改革运行情况/125 三、经验与问题观察/131 第二节 江苏省改革实践/134 一、背景介绍/134 二、改革运行情况/140 三、经验与问题观察/146 第三节 贵州省改革实践/151 一、背景介绍/152 二、改革运行情况/156 三、经验与问题观察/159 第四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推进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难题/165 第一节 地方政府间利益格局面临重组/165 一、市县竞争与市县争利/165 二、“市刮县”变“省刮县”、“县刮镇”之忧/168 第二节 “以级定权”的权力配置制度面临挑战/170 一、县级政府的升级“冲动”/171 二、市辖区借机扩充权限/172 第三节 地方政权体系面临重构/174 一、省、市、县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174 二、区域司法体制重构问题/175 三、市级人大代表选举问题/177 第四节 “条块”矛盾制约改革前行/178 一、垂直管理体制对县级政权的肢解/178 二、垂直管理部门在改革中定位模糊/179 三、“条块”关系协调不畅/180 第五节 权力监督体系面临失衡风险/181 一、行政系统内部权力监督“真空”风险加大/181 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渠道不完善/183 第五章 超越区划:“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思路转换/185 第一节 “区划导向”的现实表现/186 一、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高度统一/186 二、行政级别与政府权力的高度统一/187 第二节 “区划导向”思维成因分析/189 一、“行政区经济”思维惯性/189 二、“职责同构”体制下的“从属型政府间关系”/191 三、“以级别定权力”的权力配置模式/193 四、缓解省级政府管理压力的现实考虑/194 第三节 超越“区划导向”的必要性/195 一、经济区渴望突破行政区的束缚/196 二、层级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困境/197 三、区划调整宜慎重/198 第四节 思路转换:“区划导向”到“功能归位”/200 一、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定位/20l 二、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的合理定位/203 三、纵向政府间关系的合理定位/204 四、市县关系的合理定位/206 第六章 综合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对策组合/209 第一节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需要明确的七点认识/209 一、财政“省直管县”与行政“省直管县”宜同步推进/209 二、“权力下放”要有节 有度/210 三、谨慎调整县的行政级别/211 四、审慎调整行政区划/212 五、客观看待试点经验/212 六、避免设定“时间表”/213 七、“省直管县”与“市管县”可以共存/214 第二节 破解“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难题的对策建议/215 一、重塑地方政府间利益格局/215 二、超越“级别”与“权力”的对等关系/219 三、重构地方政权体系/223 四、理顺条块关系/228 五、创新权力制衡机制/231 第三节 综合推进“省直管县”体制的配套改革/236 一、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36 二、理顺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237 三、推进省级以下分税制改革/238 四、启动市制与县制改革/240 参考文献/242 中文文献/242 外文文献/254 后记/25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雪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849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2013297750 |
中图分类号 | D6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4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