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陌生的中国人
内容
编辑推荐

胡舒立、江艺平、刘香成、土家野夫倾情推荐!关注普通中国人命运,力图为新旧交替的中国留影!

《陌生的中国人》是一本非虚构作品集,作者杨猛是著名特稿记者,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作为一名作家,他一直对遥远的陌生人的生活充满好奇,作为一名记者,让他有机会接触光环以外的中国,接触那些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它们不只是欢呼和烟花,还有一些伤感、阴暗、遗憾和荒诞。就像野夫所说:中国故事有两面:一面精彩,一面悲伤。杨猛用娴熟的非虚构叙事技巧,展示了中国沉默的一群人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内容推荐

《陌生的中国人》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道出了大国盛世背后的欢笑与悲歌。

《陌生的中国人》讲述了大地震后一对小同学的故事,一个成为了国家英雄,另一个失去胳膊为明天的生计发愁;它讲述了一群被人遗忘的弃婴的生活,婴儿被亲生父母抛弃,在收留者那里成为得到社会资本的筹码,并最终死于一场大火;它讲述了到西欧的8万青田人建立的商业王国;它讲述了广西上林乡淘金者在非洲遭驱逐的故事;它讲述了互联网如何启发了苏北一个村庄的民主冲动……

作者杨猛希望借助笔下的人和故事,可以带来一些思考:国家发展的时候,如何提升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目录

自序

1 经济动物

八仙过海

金奴

淘宝村的冬天

2 摇摆的信仰

赞美诗

隐士

合唱团

3 田园将芜

发现莫言

荒野淘金

回家

最后的眷村

4 幽暗心灵

命若垃圾

双头女婴存世录

同桌的你

5 国家囚徒

国家敌人

陌生的中国人

换偶者

6 帝国的边缘

夺宝奇兵

澳门大佬

开往平壤的火车

试读章节

基督村

福贡县匹河乡的老姆登村,白族语意为“金竹”,位于4000米的碧罗雪山的半山腰。全村1100人,差不多都为怒族,70%以上笃信基督。34岁的郁伍林长相英俊,人很谦和。“我们和别的村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脸上常带着微笑,”他说,“这要感谢神。”

郁伍林开着嘉陵农用摩托车载着我盘山而上,浑浊的怒江渐渐在视野中化为一条细线。他的家庭成员包括:患忧郁症的70岁的母亲,教名“玛利亚”;33岁的独龙族妻子;三个孩子,分别是12岁的长子郁吉,8岁的次子郁乐,3岁的幼女郁欣;一条叫“海豹”的1岁狗,一只尾巴先天畸形的本地猫,2头猪,5只鸡,以及数目不详的家鼠。

富有传统的怒家姓名,在郁伍林这一代就被简单的汉字取代了。他行五,叫伍林,最小的妹妹就叫七妹。

郁伍林是典型的农家。家里有4亩旱地,2亩水田,6亩茶园,靠着开农家客栈接待天南海北的驴友,全家年收入能在3万元左右,在村里收入属中上水平。郁家隶属于一个盘根错节的大家族,在村里很有影响力。

郁家劳力只夫妻2人。这一天下地插秧,又来了5个人帮忙,包括他的舅妈、一个表姐、一个堂姐,一个表妹,一个表哥,7人分别来自6个家庭。没有机械化,完全人力牛耕,水稻要在6月中旬前插秧完毕,连续下雨,玉米地里的杂草长得很快,他认为除草剂会破坏土壤,坚持用人力拔干净。帮忙是义务的,郁伍林只负责管饭。中午2时结束上午的工作,大家坐在怒江边的桃树下吃完简单的午饭,又继续工作到天黑,日落而息。几天之后,郁伍林又去帮助舅妈家插秧。年轻人大多离开了村庄到东部的大城市打工。劳力匮乏的乡村,形成了这种互助的帮扶方式。

1996年,怒江州在每个少数民族中选6人到上海的民族村表演,郁伍林是怒族代表,认识了作为独龙族代表的妻子。工作就是为游客表演改良了的民族歌舞,工资都是1300元。他们都不习惯上海的生活,觉得城里人不好相处。两人在上海呆了一年后回家结婚。在老姆度村历史上,两人是第一对异族通婚。

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早上,郁伍林开着农用摩托车到匹河乡小学,看望寄宿的长子郁吉。郁吉读五年级,每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要步行两个小时山路。郁吉从教室懒洋洋走出来,他是一个安静友善的男孩,脸上永远挂着微笑。郁伍林掏出5元钱,说“今天儿童节,给你的过节钱。”

老姆登村小学只有三年级,三年级读完,孩子们都要到乡里继续上学,二年级的郁乐明年也将重复哥哥的寄宿生活。

郁乐看起来有点少年老成,经常流露出困惑和不解的神情,他个头和哥哥相近,力气很大,可以轻易把同学倒提起来。晚上的饭桌上,妻子拿出从福贡买来的猪头肉,配上简单的青菜,郁乐就吃得很满足。他问爸爸,“为什么今天的饭菜特别好吃?”郁伍林重复着同样的话,“今天是儿童节,给你改善生活。”

7点半,钟声敲响,提醒村民该去教堂了。

郁伍林和妻子在地里已经忙了一天。浑身沾满泥巴的郁伍林,到教堂出资建设的太阳能洗澡房,花一元钱洗了一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带着郁乐去教堂。

教堂位于老姆度村的开阔中心,旁边就是悬崖,可以看到山下怒江奔流。教堂正上方,十字架刻着“神深爱世人”,出自约翰福音第三章十六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一个孩子哼唱着“耶稣为我们,来世界”,从教堂门前穿过。教堂内没有太多装饰,设施简单,白墙红窗,灯光昏黄,红色胶带黏贴成的十字架,贴在一张破损的布道台上。

老姆登基督教堂1930年建成,最早在上村和下村有两个。1958年的政治运动中被拆毁。直到1979年,两处的教堂合并成一间重建。此后教堂又先后修建三次,先是草木房,继而石棉瓦房,1984年圣诞节前,修建了现在的砖木教堂,朝向由东西改为南北。这是整个福贡地区最大的一间基督教堂。300平方米,能容纳1000人。5万元建筑经费全部来自村民奉献。

这天晚上的布道员是李继才和阿米娜,村民习惯称他们的教名尤纳和玛塔。“感谢主,让我们平平安安又到了星期三的晚上。”阿米娜说。她看到我这个外人混杂其中,很谦虚地说,“我讲的也许不好,但是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

周三晚上的圣经课只有十几个村民参加,几乎见不到郁伍林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人劳作了一天也许睡下了。郁伍林在祈祷时也打起了瞌睡。郁乐双手合拳闭眼祈祷,问他想了些什么?他的眼里还是流露出困惑。P60-62

序言

这本非虚构作品完成于2008年至2013年,跨度5年,都是我在中国各地以及西班牙、缅甸、朝鲜这些中国影响力触及之地的游历、见闻,记录了中国崛起的辉煌背后,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1998年,我写了第一篇长故事。山东泰安的一个县城,女孩被继母打死了。我学习做一名侦探,还原事发当天的全貌。在看守所,我获准采访了继母,她缓缓道来,脸上带着从容不迫的笑,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这一幕当时让我困惑,我曾想当然地认为她更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辩护。这些经历教会我,要仔细观察,写作不可脸谱化。从那时我喜欢上了写“故事”,这比单一的报道更能传递人性的复杂微妙。

1998年,中国新闻业的操作和传播还很传统。这一年互联网介入工作。我开始用电子邮件联系采访,用QQ和MSN交流信息,但是网络只是辅助工具。

到2008年,情况发生巨变。这一年社交媒体开始井喷,影响了新闻业的生产方式。2009年我去湖北石首报道一起群体事件,现场被警察封锁,很难进入核心区域。我得到的有效信息,都来自社交网站饭否上一名当地匿名网友的帮助。报道见报后引起了较大影响,神秘网友却消失了,我从未能见过他。后来我据此经历写了一篇短评“石首有网吧”,阐述网络已经开始介入中国公共事件,并将发挥更大作用。这篇文章被当年中国社科院舆情报告引用。情况发展正如我的判断。2008年之后的中国故事更加复杂和多义,原因就是网络让信息自由流动,信息不再属于政府和记者的垄断品。同时,捕捉到更准确的中国故事也变得愈加困难。因为噪声太多,往往无所适从。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判断哪个故事更值得去记录。

我对喧嚣年代里那些沉默的边缘人物情有独钟。2008年发生了在我看来十分重要的三件大事,促成我开始有意识去搜寻和记录他们的故事。

5月。汶川地震造成7万同胞丧生,对全体国民造成强大的心理冲击。我在震后次日出发到灾区采访,我记录灾难来临、灾区重建、人的情感怎样碰撞和进发。那些迷失已久的坚韧、柔情、凝聚力,纷纷唤醒。中国人展现的团结、中央政府应对灾难的表现,感动世人。

8月。汶川悲剧结束仅3个月,北京奥运会如期举行。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不可动摇的发展决心和国家意志。欢呼取代灾难,一场集体狂欢终结了那些具体的悲痛。强烈的反差让我无比震撼。我发现中国故事具有了达到极致的戏剧性冲突所需要的一切要素。

岁末。金融风暴把世界带入寒冬。而中国拯救了世界,四万亿投资不但带来国内经济增长,也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后,曾积弱不堪的中国经济奇迹般跃居世界前茅。中国不光能生产雨衣和圣诞饰品,也有能力建造高铁和卫星。出手阔绰的中国人挤满了巴黎奢侈品商场和澳门赌场的名表店。

一个强大的中国,陌生的中国,突然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热情拥抱了市场经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和执行系统。当古老社区推倒消失,崭新楼宇拔地而起,改变的不只是旧有格局,还带来人对新的空间方向的迷茫感。每个个体的诉求,势必和坚硬如铁的国家意志发生碰撞。过去中国只有一个故事,现在演变成为13亿个故事。一切都必须重新了解、重新认识。

记者职业让我有机会接触鸟巢烟火照耀不到的地方。和奥运夜那个光辉灿烂的让GDP和金牌概念化了的中国相比,非常不同。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还是那场地震,把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问题,短时间内全面引爆呈现。人们热切讨论地质突变是否缘自三峡大坝的建设;问责大规模城市化中,粗制滥造的豆腐渣校舍让孩子丧生;继而关注社会保障,失去孩子的父母沦为“失独者”后怎样面对老无所依;灾区重建还引向社会力量培育的议题。最终,国家力量雷厉风行主导了救灾过程,社会力量有希望承担更大的责任,最后大部分走向了无声无息。

我的经历则体现出中国故事荒诞的一面。北京奥运会开幕时,我在中俄边境的抚远宾馆,通过电视看到了直播。我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却无法在北京观赏这难以一见的场景。以保证盛会安全举办的名义,官方在奥运会前全面清理非北京户籍人口,很多普通打工者也不例外,离开了北京,北京真成了北京人的北京。此时房东要求我提供完整的暂住证明和单位证明,其用意是要借机涨房租敲我一笔。面对这样的黑色幽默,我不胜其烦,于是选择来东北“避运”。

看着张艺谋营造的大脚印在北京上空凌云踏步,我心情也不平静。中国正在急于向世界展示速度和力量,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崛起能证明一切吗?中国成为一个一流国家还缺少什么?如果人民无法享受到参与其中的快乐,这种崛起就是残缺不全的。

2008年之后的5年,中国沿着既定路线继续努力奔跑。2011年7月,一列从北京南站驶往温州的动车倾覆,40人丧生。这是一个警告,中国的步伐太快,让人民感到幸福,也感到焦虑。动车事故后,评论员童大焕用诗样的文字写道: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

中国处在伟大的转型时期。中国完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消灭贫穷、最大范围的工业化,以及最快速的持续性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和改革最重要的发展,不是发生在国家中心内部,而是源于体制边缘的普通人为了实现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我意识到:关于中国的叙事,不应该只有一面。变革的时代,参与变革的也不会只是光鲜的人。所有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只有完成对中国基层的踏访,才能呈现真实的中国,并提供一个未来的中国。

怀着打探陌生人的秘密心灵的好奇心,我拿起笔记本,背上相机,走出家门,有时候我还要再穿上件雨衣,打亮手电,去发现他们卑微的梦境和盛世下的真实生活。

2008年至今的5年,我陆续走遍了中国。

我记录汶川地震一对小学同桌的故事,他们的命运被一场国难改变。一个被宣扬为国家英雄,另一个则因伤残为生计而愁。我走进河南一群弃婴的生活,他们被亲生父母抛弃,又无法享有国家收养政策的庇护,最终在收留者那里死于一场大火,让人感叹“命若垃圾”。

在澳门,一位堪称中国通的赌场大佬展示商业背后的政治逻辑。广西乡下,被遣返的淘金者讲述中国势力在非洲的挫败。在武汉,我走进一位老者的书房,听他私语历史的教训。在南京,我访问了一个希望获得性爱快乐的孤独的大学教授。

我记录转型期的农村,作为一个传统的集权社会,互联网如何启发了苏北乡村的民主冲动。我去了西班牙,寻找偷渡到西欧的8万青田人建立的商业王国。然后来到中朝边境,记录走私者的冒险生涯,血腥的贸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换来市场的固定和信息的流动。

收入本书的十九个故事,部分内容曾在《彭博商业周刊》、LENS、《南都周刊》发表,现在重新进行了补充完善。分为六个部分,反映了转型期国人的某些共性特质及现实困境。“经济动物”不只是渲染中国人攫取财富的野心,也探讨商业道德和民间力量的发育。“摇摆的信仰”描写普通人在外部压力前如何遵照内心的召唤。“田园将芜”聚焦家乡和乡愁,前所未有的经济开发,冲击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原乡。“幽暗心灵”讲述三个孩子的故事,弃婴、双头婴、地震灾童,怎样沦为成人世界的工具。“国家囚徒”有关三个囚禁者的命运,关注公权力和个人权利的碰撞。最后,“帝国的边缘”是在偏远地区的游历,展示国家力量对边缘区域商业生活的深刻影响。

我希望借助笔下的人和故事,能带来一些思考国家发展的时候,如何提升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感?我担心中国除了经济数据增长、人们更加物质化之外,几乎没什么变化。希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要陷入一切推倒重来的历史迷途。借用我喜欢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话:“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眼下,人们正在讨论传统媒体何时被新媒体取代。我并不担心记录者这个行当的前途。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我们还没有做到最好,何谈消亡的恐惧?正如我们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就没有资格怀疑爱情这码子事。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记录下花花世界,而没有认真倾听来自内心的召唤,对记录者而言就会失去真正的价值。正如我们生活在从上古神话到《聊斋志异》的伟大叙事传承中,如果没有为今日中国留下值得尊敬的肖像,又何谈使命终结?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的19篇故事并无直接关联,却以散点透视的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转型期中国人的命运。它聚焦草根,却力图为一个新旧交替的国家留影;它酝育于社交媒体,却以富有文学意味的笔触,构成传统新闻文体的回响。它甚至令人依稀回想起茨威格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群星闪耀时》。

——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

《陌生的中国人》告诉世人,“中国故事”并不都是宏大叙事,“国家命运”无法替代个体命运。作为曾经的同事,杨猛的非虚构写作令我感动。他的笔下充满真实的力量,充满人性的力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原《南方周末》主编江艺平

自尼克松访华到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经久不衰的共同话题,过去中国是一个集体社会的故事,现在演变成为个人主义的故事。关于宏大的中国叙事,不再只有一面;变革的时代,参与变革的也不再只是光鲜的人。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人,杨猛踏访了中国各地以及中国影响力触及到的国外一些地区,真实反映了在转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人的矛盾与激荡。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籍华人摄影家刘香成

中国故事有两面:一面精彩,一面悲伤。作者用娴熟的非虚构叙事技巧,展示了中国沉默的一群人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陌生的中国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87532
开本 32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4010673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