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履痕
内容
编辑推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履痕》是一部厚重且轻松愉快的“游记”,作者李忠从文化、历史与自然等角度展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内涵丰富,自成篇目又连贯成一体,将神州大地上如花似锦的璀璨风光一幕幕呈现;文笔练达,寄情于形胜风物,尽情嬉乐逗趣于山水之间,巧妙地表现了作者的智慧与文风,读后能感受到一种崇高之美,一种广袤的视野和博爱的情怀,能获得许多心灵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内容推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履痕》是一部厚重且轻松愉快的“游记”,作者李忠从文化、历史与自然等角度展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内涵丰富,自成篇目又连贯成一体,将神州大地上如花似锦的璀璨风光一幕幕呈现;文笔练达,寄情于形胜风物,尽情嬉乐逗趣于山水之间,巧妙地表现了作者的智慧与文风。

中国有句老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劝读者一步步踏着这美妙的《履痕》,饱餐秀色,做个南柯一梦。

目录

关中

西藏行记

齐鲁之地

从北往南

入川记

昭州览胜

水街印象

冬日蝴蝶谷

黄姚古镇

京都纪事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在我们平常的说法里,文化也有“雅”、“俗”之分的。关中人,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这“关中文化”应该是“俗文化”的一种代表了。关中以哪儿为中心?当然就是西安。在与西安这座历史名城接触后,我觉得这确确实实是它独有的文化。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小说,大概内容是说,一个西安的本地人带着一个外地客人从一家装修得富丽堂皇的饺子店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出来,本地人向客人介绍,说这家饺子店可是老字号,有百余年历史了,当年刚开店时饺子的味道就特别的好,谁也不知道店主有什么秘诀,后来有个旁边店想偷学技艺的小伙计发现,每天早上天不亮店主就起床了,懒洋洋地蹲在巨大的面缸上朝里面拉泡大便,然后再和面做饺子……消息传出后,奇怪的是来吃饺子的人不仅没少反而剧增,居然发展成了名店。听完介绍,客人边打着饱嗝边埋怨道,其实饺子有什么吃法,就是要吃出点文化来才行,这么有文化的东西你为什么不早说啊?走,咱们再吃一碗去。怎么样,看来这文化,还有拉动内需的作用嘛。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是从桂林直飞抵西安,我老早就好想去见识一下贾平凹笔下的“废都”了,无论如何,十三朝古都的名号在我心中还是有着无比的吸引力的。

查有关资料才得知,关中,是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从地理上看,渭河从两座大山的夹角处猛地一跃,便冲出山的包围,进入了大平原。这平原有800里长,宽的地方有300里,窄的地方也有100多里,秦岭和陕北高原将这块平原夹住,人们将这平原以这条河流来命名叫渭河平原,而历史上,好事者又叫它关中平原。为什么叫它“关中”,原来它的东西南北被四座雄关围定——东边的关叫函谷关,就是一个名为老子的写《道德经》的那位骑青牛飘然而过的那座关;西边的是大散关,“大散关”是名,“铁马金戈”是过去年代的文化人给这个气象森森的关隘加上的一句张扬的词儿;南边的是武关,“战国相持竞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北边的萧关在平凉境内,据说当年匈奴大单于冒顿至萧关,属下问:“匈奴人的疆界在哪里?”冒顿马鞭一指:“匈奴人的牛羊在哪里吃草,哪里就是匈奴人的疆界!”如是潼关、大散关、武关、萧关这四座雄关将这块枣核状的平原围定,将平原上的那座千古帝王之都——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的长安围定。

当年的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当然,今天的西安绝不是当年的长安。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的诗句让人印象深刻,但更让我刻在记忆深处的却是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在西安城舒适的星级宾馆里休息了一晚之后,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就是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的中国古代离宫。

一说起华清宫,没有人不会不想起温泉汤池,不想起她——就是令天下男人心旌摇动,令所有女人百般嫉妒,但当今各大美女一提起她来那景仰之情还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世界上最先扬名于世的裸体行为艺术家(成名作乃“贵妃出浴”,你没看过至少听过吧),以霓裳羽衣舞雄霸舞蹈界,并以“环肥燕瘦。”在世界美学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一大绝色美人:杨玉环!对,就是她,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贵妃娘娘”!以至于后来许多人都以为,华清宫是唐玄宗李隆基专为宠妃杨玉环建造的。事实上据文献记述,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同时下令大兴土木,修造亭台殿阁,布设园林美景,此时华清宫的豪华与宏大,通过罗城(即宫城)可见一斑。

据记载,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唐玄宗与杨贵妃初次相会于华清宫。还是让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吧——风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这天异想天开地脱光了衣服和几十个妃子在华清池洗浴,数十条皓腕齐舒,数十个玉肩斜部,可惜他最宠爱的梅妃却因身体虚弱,不胜其繁,晕倒在池中,令李隆基情致顿消。李隆基怏怏地沿着回廊朝行宫走去,一抬眼间,只见一女子,露着一抹酥胸,隔着廊儿,在花窗下斜倚着。再看那女子时已背转过身,云髻半偏,衬着苗条儿的腰肢,更是动人心魄。待她一回过脸,那半边腮儿恰恰被一朵芙蓉花掩住,露出那半面粉靥来,也分辨不出花光人面,不知不觉把李隆基的魂儿绊住,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那娇体丰润的女人却也向前行,总与李隆基保持着一段不即不离的距离。当侍从沿着回廊忙不迭地追上来,转过一弯,却只见怔怔地一个李隆基站在那儿。这让李隆基神魂颠倒的人就是杨玉环。唐玄宗先后到华清宫49次之多,因迷恋杨贵妃而不思政务,“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白居易看来是有很重的大男子主义啊,明明是李隆基自己荒废了朝政,却偏把责任全推到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身上。天宝十年(751年)冬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居住96天。华清宫中奉专门的温泉用以供李隆基和杨玉环沐浴,那个浴池铺着文瑶密石,池中央有玉莲温泉涌出来,杨玉环用锦绣缝成鸳鸯浮在水中,两人驾着小舟戏玩于其间……此时的华清宫成了帝王的临时办公场所,也成了唐玄宗时代的临时政治中心。但就在安史之乱后,这座盛极一时的行宫走向了没落。P1-5

序言

挚友李忠已出过好几本著作了,从前其文风较典雅淡泊,这回他给我的《履痕》已然换了面目。

一口气把李忠君的这本《履痕》读完了,已是深夜。

掩卷闭目,不由得浮想联翩。

倏忽间,似有滚滚的风云奔腾呼啸于足下。我拄着藜杖,脚蹬谢公屐(就是那东晋诗人谢灵运游山玩水时穿的木板鞋),口里吟着李太白的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

按图索骥,先去走一趟“关中”吧。那八百里莽莽秦川,是当年汉高祖入关后极想称王的地方,却被项王分封给了“三秦王”,三秦大地由此得名。关中有文王武王发迹的岐山下的“周原”,古都咸阳和长安,战国时六国联军久叩不开的函谷关,千古一帝的秦陵和震惊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兵马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周公观赏未已,很想瞅一眼那曾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贵妃娘娘出浴处——华清宫,只见一明眸皓齿衣带飘曳的仙姑笑脸相迎,自称是宫中主人,引我周遭游览。末了叹息说当年皇上“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君王扶起娇无力,霓裳羽衣舞一曲。长生殿前携手誓,百年好合约佳期。没曾想有分离之时,马嵬坡前,“婉转蛾眉马前死”。

啊,原来是玉环娘娘,诗仙李太白曾作《清平调》三首,誉尔为“天香国色”。周公今日喜得相遇,也赋诗一首如何:“黄土坡头荠麦青,牡丹吟罢忆佳人。三郎难释千秋恨,枉把胭脂涂陌尘。”

嗯,那李三郎真可恨,晚年孤独凄凉,也曾有“梧桐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报应,妾只能怨己红颜薄命罢。

哦,娘娘,周公欲乘风去“五岳第一高山”,朝拜“华山元首”,就此告辞了。

叱咤风云,直上西岳之巅,想觅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和王重阳道人论剑,宝剑出鞘,倚天及锋而试,看天下英雄安在?也欲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理论一下,他为何在苍龙岭上大哭,长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再问一问沉香那小子如何打败二郎神和哮天犬,挥利斧劈巨峰救母?唉,可惜皆前不见古人。正踌躇间,忽然云雾之中有一人招手:“我乃谪仙,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哦,原来是李太白,别来无恙?谪仙笑而不答。我便说描写关中形胜,有一首曲子最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营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谪仙呵呵冷笑:“那君不妨去看一看西都!”言毕不见踪影。

于是怏怏而别。只觉红日西沉,腹中辘辘,来到灯火如海的西安城中,饱餐了肉夹膜,烤羊肉串和大碗羊肉面,饮了一杯葡萄美酒。乘兴登上西京古城,站在敌楼上,只见长安一片月,未闻万户捣衣声,不禁颇有感慨,口占一绝:“放眼云天伫敌楼,三秦烟火望中收。若非项羽恋乡土,绝世阿房傲九州。”记得那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说,三百里的阿房宫“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秦始皇把六国的宫殿照搬来重建,极尽奢华。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楚霸王回归故里彭城之前,一把大火三月不熄,壮丽宫阙化为灰烬,让周公再不能目睹关中乃至神州第一宫的风采了!

也罢,亦步亦趋,次日当云游吐蕃。那儿最富有盛名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建的布达拉宫。还有大昭寺、八角街市,看不尽金碧辉煌的佛刹宝殿,无比的庄严圣洁。再前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神湖纳木错,冰雪笼盖着的念青唐古拉大神山,还有林芝县附近的“世界柏树王园林”。皑皑雪山幽幽蓝湖,白云袅袅,碧波幽幽,雅鲁藏布江的流水潺潺,古柏森森直指苍穹。一切令人分外陶醉,且唯恐兴奋过度引起剧烈的高原反应,在藏家饱啖了烤全羊和青稞面饼,饮过酥油茶,未敢多逗留,旋即乘风而归。

万里风云,驰于足下。仿佛驾的是孙猴子的角斗云,倾刻间已到黄海之滨。早听说过“蓬山此去无多路”,先去道教名山崂山烧香求愿,再去风光旖旎的青岛栈桥回澜阁观汹涌的大海波涛,漫步宽阔的“五四广场”,下榻当年汉武帝驻跸的蓬莱仙阁。当了一夜神仙,次日便去逛烟台。来到当年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威海港,又是一番感叹:想那李鸿章大帅在黄海大战后,把北洋舰队船只全赶进了海港,严令不得出战。结果让日军给包了饺子,直把曾国藩老师搞洋务运动辛苦经营多年的水师变作了一片片炮灰。

海峡对面便是旅顺口,日俄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可清政府在旅顺海战时宣布“保持中立”,任强盗在自己家里打劫,乃是千古笑话了!

顺路去瞅瞅近在咫尺的新兴海滨花园城市大连,感受一下“尖顶”“塔式”阁楼的俄罗斯风情。流连于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心情放松,还是去“五岳之首”的泰山朝圣吧。

游人大都坐索道缆车,周公独自走上十八盘,上南天门,徜徉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云雾在身边缠绕,小贩在眼前高声叫卖。寒风瑟瑟,便走进酒店去小酌两杯。带着醉意,扶摇直上顶峰玉皇顶。豁目四望,群山拱卫,红日彤彤涌出东海,海天之间一抹蔚蓝,白云飞旋来足底,绿涛俯伏于眼前。这才是“一览众山小”之佳境。难怪秦皇汉武唐宗宋帝与康熙乾隆都要来封禅祭祀天地。伟哉!壮哉!雄哉!

不觉一时来了雅兴,一首《浪淘沙·登泰山》吟来口中:“涉险竞登攀,十八盘桓。筋酥足软岂言难?独立危岩观大地,长啸青山。岱岳渺无边,齐鲁苍烟,天街小酌似神仙。直上南天朝玉帝,醉卧云间。”

兴犹未尽,就去看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济南吧。最闻名的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还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等四大泉群,号称七十二名泉,蔚为壮观。但仔细一想,此行最重要的是——“朝圣”,差点儿给忘了。观赏了飞瀑流泉便一路清吟飞赴曲阜,瞻仰孔庙、孔林,恭恭敬敬给孔老夫子三鞠躬。却忽然动了去“天似穹庐”的大草原开一开眼的念头——还等什么呢?大丈夫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纵横驰骋天地间,像晋代名士阮籍一样,乘兴而往,兴尽方归。

于是莅临“青城”呼和浩特,拜谒城中喇嘛庙大召寺和市郊的王昭君墓,慷慨扬鞭逐马放歌草原。在敖包中听马头琴激昂低沉的回响,观蒙古汉子和姑娘翩翩热舞。想起唐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诗句,倍感怃然。

风云生两耳,弹指间已来到东都洛阳。在“中国第一古刹”——东汉白马驮佛经来的白马寺行了大礼,又去洛阳市南郊的伊水河畔观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再慢慢品尝洛阳的传统名吃“水席”,瞻仰“关林”——埋葬三国关羽首级之地,之后跃上陡峭的嵩山,在少林寺大厅就坐,欣赏武术表演。时辰尚早,便前去开封府包龙图的衙门,看坐在中堂的知府大人把惊堂木一拍,众衙役齐声吆喝,威风犹在。“东京”街上,好多身着古装的小贩在叫卖大大小小的《清明上河图》,一伙梁山好汉带着喽罗们一天要劫好几回法场。感觉过足了瘾,赶去新郑的黄帝故里,在雷鸣般的钟鼓声中,三跪九叩行拜老祖宗轩辕黄帝的大礼。

一阵潇潇的春风春雨把周公吹上了滕王阁。

远眺楼阁外烟雨迷茫的赣江,连云的大厦浮在一线白水上,江天一片白茫茫。横跨赣江的大桥上,车行如蚁。凤凰洲和红谷滩两块绿洲像花手帕叠在江心。呜呜的汽笛声穿过雨雾传来耳际,数只江轮似落叶在江水中漂浮。抬头一望悬在高阁上刻着“东引瓯越”和“西控蛮荆”的横匾,不禁心生感慨。

想当年王勃曾高吟:“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涛声依旧,碧瓦丹柱画栋雕梁的高阁气势峥嵘如昨,莺歌燕舞早已停歇,伊人何在!

缓缓步入楼下大厅,只见20余米长三四米高的楼壁上镌刻着的苏轼书写的《滕王阁序》。东坡居士行云流水的书法,25岁的青年王勃那昂扬挥毫的神姿,霎时仿佛都在眼前。周公仰视楼壁喃喃念着《滕王阁序》,人生况味百感交集。我等远方来的诸多匆匆过客,怎么就完全应了王勃所写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呢?想自己是过了知天命的人,迷糊半生,碌碌而过。今日登临了这瑰丽突兀的天下名楼,明天就得打点行装,继续走上人生未竞的漫漫长路。前途坎坷,祸福未卜。而王勃却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是的,当趁着“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时,多做些本分内的事吧。

那王郎有幸,时来风送滕王阁;我也庆幸自己,在春风春雨中终能走上了这座天下名楼。

南昌自是钟灵毓秀,当然还要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许多的名胜和革命遗迹,而峻秀的匡庐已在眼前,不去岂不遗憾!

于是辗转九江,把盏浔阳楼,醺醺然径往庐山。在山下清清的濂溪中洗手濯足,也算是读书人的我辈,自然前去看看前贤周敦颐和朱子讲学的白鹿洞,再瞄一眼伟人吟诵过的仙人洞和洋洋大观的美庐与庐山会议旧址。掠过浓云密雾匝绕的莽莽苍苍的含鄱口,白浪滔天的鄱阳湖水迎面涌来,寒气逼人。夜已深,锦绣的瓷都灯火阑珊,景德镇大街上一溜的瓷灯在月华下闪着白光。

小憩片刻,天色微明。暗自思忖,古人云:“既得陇,复望蜀。”我已阅过了三秦风物,何不入川探个究里呢?那山水林木相亲相依的九寨沟,玉嶂参天、地表钙华遍地的黄龙景观,那繁花重重的锦官城里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还有那举世闻名神秘的乐山大佛,“峨眉天下秀”的峨眉佛光与中国先秦时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等,都勾了魂让人一步三回眸!

于是风驰电掣,又走了一遭。突然想起了我本是岭南人,韩愈有诗吟道:“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四野团围的甲天下风光都没看够,什么兴安的灵渠与水街,昭州的“印山点翠”和千年古榕,临桂的蝴蝶谷,还有灵川大圩古镇与黄姚古镇,山山水水总是情啊。

周公便犹如鲲鹏展翅,扑腾一下,九万里都没到,已在桑梓转了一圈。此时,最是令人感怀的还是那晚唐著名诗人玉溪生,因官场黑暗被谪贬到岭南来,李义山做了两年的昭郡(今平乐县)太守。登上昭州城边的金岭,一拳小城似可笼入衣袖中,漓江、茶江和荔江三水相汇,商隐公当年饮酒吟诗的印山浮在水上,夕阳的余晖映照江流,幻生出万朵金花。思古抚今,却又得七律一首,诗日:“踟躅金岭眺昭州,层叠山城袖里收。澄碧三江萦古意,苍茫四野涌新愁。无端锦瑟缘多梦,斑剥印山影自浮。怀旧空吟牛李事,一川秋水荡风流。”

吟罢愀然泪下,一声嗟叹:“苦也!”

忽有轰隆的春雷耳边炸响,人懵然醒来,晨光曦微,手中的书卷尚在,原来是岭南一梦。

周公哑然。

痴笑着掂量一番手中的《履痕》,感觉自己怎么竟然着了它的“魔道”,弄得目眩神迷,做了如此快乐的梦游?

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只是从骨子里感觉它是一本厚重且轻松愉快的“游记”。

理由呢,除了标题简明内涵深广,像“关中”“西藏行记”“齐鲁之地”“从北往南”“人川记”“昭州览胜”“水街印象”“冬日蝴蝶谷”“黄姚古镇”“京都纪事”等,既自成篇目,又连贯成一体,似一条长长的流水线,缓缓牵引着游人前行,将神州大地上如花似锦的璀璨风光,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尤其难得的是前几篇的标题大气醒目,颇有吞吐山河之襟怀。而且,我暗自揣摸,李忠君此书蕴藏着两种文化:凝重深沉的中华历史文化与诙谐幽默的市井通俗文化,即在“观山如读史”,情思驰骋九天八极,大发怀古宏论之时,让读者踏着他的一处处履痕,尽情嬉乐逗趣于山水之间,饕餮美食,谈天说地而乐不思归。更兼放浪形骸,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寄情于形胜风物,是其机心之所在,也巧妙地表现了作者的智慧与文风。

中国有句老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劝读者诸君也不妨同鄙人一样,一步步踏着这美妙的“履痕”,饱餐秀色,做个南柯一梦。

是为序。

二○一二年雨水于桂林濠塘书屋

(周公,本名周昱麟。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桂林日报社主任编辑)

后记

这些年,也算是去了一些地方。

因为去了一些地方,所以就有了这些似乎有点絮絮叨叨的文字。

当然,也还去过某些地方,譬如杭州,譬如黄山,没有收入本书的原因,是因为那时根本就还没有用文字记录的习惯;还有另一些地方,譬如张家界,譬如井冈山,没有收入本书的原因,则是因为当年拍下冲洗出来的照片,现如今已经难以找到,或是找到后再扫描的像素也不高——本书的特点,“有文有图有真相”嘛!呵呵。这里也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说,现在本书里所用的全部图片,都是本人用普通的数码相机所摄。因我本人非专业摄影人士,甚至连摄影爱好者都算不上,所以随手拍的照片,请别太苛求,对付着看看就行。

记得很清楚,我的第一篇游记小文,名为《永远的岳麓书院》,是2001年从湖南长沙回来后有感而发,发表在了当时的《广西工人报》上;而2007年3月下旬,我的一篇发表在《三湘都市报》上的游记《一个桂林人的良山行记》,获得了湖南省作协举办的“中国湖南良山原创散文征文奖”,于是再到长沙,免费吃住还有奖金拿,让人蛮高兴的;如今看看收入本书的这10篇文章,再回首,却是有些感慨了,无论文字是优是劣,于现今在行政部门奔命于大小人物之间,寐醒于风雨世俗之中的我来说,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繁多应酬之余,能乐此不疲,也还算是有着一种追求和爱好吧,不过,我自己也觉得这种说法还是自我安慰的成分较多。

不管怎么说,像我此等才疏学浅之人,能把这些文字拿出来,好歹都算对得起自己了。除此之外,在这里还要衷心感谢一直关心和关注我的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感谢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彭匈老师,在百忙之中著述之余抽隙,挥毫泼墨为本书出版题贺。

“岱岳渺无边,齐鲁苍烟,天街小酌似神仙。”感谢亦师亦友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桂林作协理事周昱麟老师,妙笔生花为本书写下精彩的序言。

还有,就是要感谢翻阅至这篇文字的目光。

谢谢你,真诚的!

二○一二年初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履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10002
开本 32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