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叶嘉莹传(千春犹待发华滋)/大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这本《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传)》(作者熊烨)是其传记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传)》(作者熊烨)是其传记作品。

《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传)》分为故都残梦凭谁说;中岁心情忧患后;天池若有人相待等数章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故都残梦凭谁说

1.家世:我与纳兰同里籍

2.故居:故都察院旧儿家

3.寻根:却来万里觅原乡

第二章 几度惊飞欲起难:早年读书写作

1.童趣:斜阳闲看蝶双飞

2.庭课:坐对参差满架书

3.少作:每欲凌虚飞,恨少鲲鹏翼

第三章 几人传法现优昙:老师顾随

1.登堂:空里游丝只自寻

2.入室:入世已拼愁似海

3.传法:分明已见鹏起北

第四章 中岁心情忧患后

1.结婚: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2.渡海:台海当年兴狱烈

第五章 从此余生伴海云

1.台北:沧海波澄好种桑

2.哈佛:楼外碧天高,秋深客梦遥

3.“为己”之作:碧海青天夜夜心

4.“为人”之学:九月文章老杜诗

第六章 鹏飞谁与话云程

1.温哥华:飘零今更甚年时

2.王国维:斯人斯世总堪叹

3.还乡:一朝天外赋归来

4.《向晚》:谁与安排去住心

第七章 书生报国成何计

1.归国:种蕙滋兰愿岂违

2.南开:满园桃李正新栽

3.责任:高枝珍重护芳菲

第八章 要共词心证古今:词学研讨

1.人间境界:遗音沧海如能会

2.词苑灵豁:几人知赏得同时

3.理论:我文非古亦非今,言不求工但写心

4.弱德之美:未甘憔悴尽,一朵尚留芳

第九章 天池若有人相待

1.迦陵:何惧扶摇九万风

2.荷缘:莲华凋处孕莲蓬

3.诗教:千春犹待发华滋

参考书目

编著者按

试读章节

母亲在九泉之下,父亲远隔万里天涯,自己还不能独立,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人生的种种苦难一起逼人而来,叶嘉莹心中的悲哀痛苦可以想见。全诗真是以血泪写成,朴实无华而真切可感,读来令人酸鼻。

但是尽管遭逢这么多的苦难,大学时期对于叶嘉莹而言仍然是最可宝贵的一段人生经历。当时的辅仁大学可谓名师云集:校长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文学院院长是沈兼士先生,国文系主任是余嘉锡先生。此外还有教经学史的刘盼遂先生,教声韵学的陆颖明先生,教小说史的孙楷第先生,教戏曲史的赵万里先生,都是著名学者。每当叶嘉莹回忆起这些老辈先生,都是充满深情的追念。比如余嘉锡先生,他是一位有名的目录学家,写过《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辨证》。叶嘉莹回忆说:余老先生为人很传统,非常严肃,他留着白胡子,绝对是不苟言笑,讲课时正襟危坐,说话细声细气,还有些湖南口音。写板书时就站起来转过身去,方方正正的如松而立,在黑板上写的板书也是规规矩矩的行楷,四个字一行,一笔也不苟且,是一位非常严格的老师。此外还有储皖峰先生,不但学问很好,在创作上也颇有成就,叶嘉莹写过《读皖峰夫子诗后》三首诗,1942年储皖峰先生去世,叶嘉莹还作了《悼皖峰夫子》两首诗以为纪念。在辅仁大学这个知识的殿堂里,叶嘉莹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基础。从现在还保留着的档案材料上,可以查到叶嘉莹当年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元曲方言俗语摘释》,已经可以看出相当的学术功底了。

辅仁大学时期可谓是叶嘉莹充满患难的人生中最可铭记的时光。因为这里不但有诸多良师,也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益友。叶嘉莹回忆说,她有时与同学结伴去学校附近的什刹海边散步;也曾去广济寺听讲《妙法莲华经》;而校园里的紫藤架下、凌霄花底、绿竹丛中,更是留下了叶嘉莹温馨的回忆。叶嘉莹还记得有一年秋天,她陪一个女同学去郊区访友。当时的北京四郊没有现在这么繁华,陶然亭是北京南郊的一片野地,有几处长满芦苇的池塘,小山丘上野草丛生,掩盖着一些荒冢,一派萧瑟景象。叶嘉莹说那时路边有大片大片的雁来红,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还记得那里有一座荒坟上面的一段碑铭:“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胡蝶。”随着人生阅历渐渐地丰富起来,叶嘉莹的丧亲之痛也慢慢平复,尤其是遇到顾随先生这位文学和人生的导师之后,叶嘉莹真正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

顾随(1897—1960)先生是河北清河县人,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他的父亲是前清的秀才,从小对他严格管教,顾随先生也因此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1915年顾随先生报考北大国文系,校长蔡元培先生审阅试卷,发现他国文水平已经非常好,就建议他改读外国文学,顾随就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建议,先到天津北洋大学预科读了两年英文,然后转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所以顾随先生于中西文学都有极深的造诣。此外更因自身的资质悟性,顾随先生又对禅学有深入独到的见解。毕业后顾随先生终身以教育为务,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可谓桃李满天下,其及门弟子如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吴小如等后来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而其中叶嘉莹与顾随先生的师弟因缘尤其是一段学林佳话。

1942年秋季,叶嘉莹刚上大学二年级。顾随先生在那一年来教她们“唐宋诗”的课程。叶嘉莹回忆道:“先生身材瘦高,爱穿长衫,常常面带微笑潇洒从容地走进教室。他讲课生动深刻,不但深受中文系同学欢迎,而且也吸引了很多外系同学来旁听,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顾随先生讲课非常有特色,那就是重在感发而不拘泥于死板的解释说明,有时在一个小时的课堂上,竟然连一句诗也不讲,从表面上看有人会以为顾先生所讲的都是闲话,而事实上顾先生讲的却是最具启迪性的诗歌中的精论妙义。以前禅宗说法有所谓“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之说,诗人论诗也有“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说法,顾先生讲诗的风格就是这样。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找的知识,顾先生一向极少讲到。他所讲授的是以他自身的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经验所体会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生命。P48-50

后记

本书由叶嘉莹先生不同时期的学生合作撰写,齐益寿教授撰写的《尽吐冰丝化彩云——旅台二十年的忧患岁月与诗词成就》、梁丽芳教授撰写的《叶嘉莹教授在加拿大》、徐晓莉老师撰写的《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汪梦川师兄撰写的《大学生活:师弟恩情逾骨肉》等文,经笔者统筹,分别编人了全书各章节,每章最后有撰稿者署名。此外,笔者还参考了安易老师撰写的《1993年至2003年研究所往事钩沉》一文。编著过程中,除去叶嘉莹先生的诸种著作以外,笔者还重点参考了张候萍老师整理的《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一书。本书全稿最终曾经叶嘉莹先生本人审定,特此向读者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叶嘉莹传(千春犹待发华滋)/大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12453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3261960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