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梦的源动力--中国当代科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无不在享用着科学的恩惠,没有理由不去歌颂科学家的功德,没有理由不使科学家成为我们和后代所崇敬和学习榜样,没有理由不去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事业。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杨新防编著了《中国梦的源动力--中国当代科学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几十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他们都是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镌刻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切有兴趣阅读他们的读者,一定会从中获取力量,获取智慧,获取热情。

内容推荐

《中国梦的源动力--中国当代科学家》通过对钱学森、童第周、林巧稚、苏步青等一系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人物生平、人物年表、科学成就、社会贡献、家庭生活、人物轶事等各个方面真实情况的描述,多角度还原这些先进人物,展现当代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给当代社会以启示。

《中国梦的源动力--中国当代科学家》由杨新防编著。

目录

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朱光亚

杰出科学家 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先驱——钱学森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

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中国克隆先驱 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童第周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林巧稚

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步青

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严济慈

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培源

著名化学家“侯氏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

天文学家 中国近代史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当代毕异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

著名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茅以升

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王淦昌

世界著名数学家 中科院院士——华罗庚

后记

试读章节

发现冰川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治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块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到会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轻蔑地一笑,予以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提出以后,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庐山辩论。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开拓推广学术的认识来到中国。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霭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以便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

个人名言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

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相关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P108-110

序言

日前,在中国权威机构评出的2013年度汉字中,“梦”字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的强军兴国之梦,是民族振兴的复兴之梦,是人民幸福的安民之梦,它的实现,离不开创新的精神力量。作为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科技创新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成就梦想,创新决定未来。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科技梦的实现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石。

梦是人生的起点,它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是美丽的,是心怀未来的期望;它是阳光的,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的指引;它是有力的,是人生勇往直前的动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广袤的科技天地中,中国伟大的科学家,将大有作为,为实现心中的“中国梦”孜孜奋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复兴离不开科技。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科技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国工程,“神州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深潜”这些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依靠科技的力量得以实现,中国人也依靠科技的力量站在了世界巅峰。

今天,我们依靠科技的力量相继实现了飞天梦、登月梦;未来,我们仍将依靠科技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我国科技界前辈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在各个不同领域以开拓、创新、探索、献身精神所创造出的辉煌的科技成果,以及在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于当今科技界、文化教育界及成长中的青年学生,必将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新的一代一定会以这些先辈为榜样,崇尚科学,立志为科教兴国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尽快成才,早出成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家的足迹从未被时间所堙没,他们的故事犹如点点星光,在逝去的岁月中熠熠生辉。他们用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历史需要回顾,我们正在成长,这些不朽的群像、伟大的足音,将激励我们走向绚烂的未来。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无不在享用着科学的恩惠,没有理由不去歌颂科学家的功德,没有理由不使科学家成为我们和后代所崇敬和学习榜样,没有理由不去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事业。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工作,我们正式出版这本《中国梦的源动力——中国当代科学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几十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他们都是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镌刻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切有兴趣阅读他们的读者,一定会从中获取力量,获取智慧,获取热情,获取对未来的新向往,唯有这一点,才是我的最大愿望。

后记

过了不惑之年,困惑依然不少,天命之数已尽,天命冒末可知,耳顺已近,尚末太多也。2013“龙”风流之年,看来是需要白纸黑字来注脚的。自参加工作始,一直在践行,“知行并举”的人生哲学,单就军事装备岗位历练近40载,但直面“科学”二字血的教训就是屡败屡战,旧的经验也是输了还是不服而已,做好一名合格军事装备人实属不易,只有在干中学,在练中提高,这才能成就干练。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众多的领导、战友、同志和亲戚的关怀、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冯晓晶、杨琛、肖慧子、崔波等同志的支持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梦的源动力--中国当代科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新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906754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1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2014013563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