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蒂/新课标系列名著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一百多年来,《海蒂》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制作成动画片和卡通书,至今仍魅力不减。

《海蒂》(作者约翰娜·斯比丽)是一部以情动人的文学名著,作者通过优美的笔触,把一个无比可爱、充满爱心的海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爱的天使、爱的化身。

内容推荐

《海蒂》是一部以情动人的文学名著,在这部书里,始终贯穿着一个浓缩于海蒂身上的“爱”的主题,作者通过优美的笔触,把一个无比可爱,充满爱心的海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爱的天使、爱的化身。海蒂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的人格魅力,她的纯真善良,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使饱经磨难、离群索居的爷爷重新回到人们中间,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着生命的价值;此外,长年与轮椅相伴的富家少女克拉拉,贪玩厌学的牧羊娃彼德,陷于丧女之痛的医生,在贫困和黑暗中艰难度日的瞎眼老奶奶,他们的生活都在海蒂的影响和帮助下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变得美好并充满希望。

《海蒂》的作者是约翰娜·斯比丽。

目录

导读

第一部 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

一 到阿鲁姆大叔身边去

二 在爷爷家

三 在牧场

四 在老奶奶家里

五 来客人了,发生了各种事

六 充满稀奇事的生活

七 罗得迈尔大吵大闹

八 赛斯曼家乱成一团

九 赛斯曼先生回家后听到了从没听到过的事情

十 奶奶

十一 小海蒂在进步,但也有些退步

十二 赛斯曼家出了幽灵

十三 在夏天的傍晚重新登上阿鲁姆

十四 礼拜天钟声敲响的时候

第二部 海蒂学以致用

一 旅行的准备

二 阿鲁姆来客人了

三 报恩

四 德尔芙里的冬天

五 漫长的冬天

六 远方朋友的消息

七 在阿鲁姆山上

八 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事

九 再见了

点评

试读章节

“这儿离山顶不远了,再坚持一会儿,快点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到了啊。”姑娘鼓励小女孩说。

这时,一个胖胖的看上去挺和善的妇女从刚才的房子里出来,和她们一块走。

“可是,蒂提,你究竟打算把这孩子带到哪儿去呢?”路上的新伙伴,那位妇女问道,“是你姐姐的孩子吧,听说成了孤儿?”

“是呀。”蒂提回答说,“所以我要领她到山上的大叔那儿,把她留在那里。”

“啊?你是说要把这孩子送到大叔那儿去?你没搞错吧,蒂提?怎么能这样呢。你到那个大叔那儿一提,肯定会被赶出来的。”

“没那么多不讲理的事吧。他可是这孩子的爷爷,他再不收留,我可就没法子了,我一直照看这孩子到现在。芭尔贝丽,告诉你,其实我这次是找到活干了,我可不想因为这孩子丢了这份工作。所以,这次该轮到阿鲁姆大叔照顾她了!”

芭尔贝丽觉得现在正是打听点什么的好机会,不可放过,便亲密地拉过蒂提的手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村里的那些传说是真是假,是不是没影的事,你肯定一清二楚是不?那个老头是什么来历,以前就一直这么吓人,这么不愿见人吗?讲给我听听吧,一点儿也行啊。”

蒂提加重语气回答说。“因为他曾是托姆列休克一个大户农家的主人。老头是大儿子,另外就只有一个弟弟,弟弟是个老实规矩的人,可要说哥哥,摆阔、跋扈,和他交往的,净是些来路不明的怪人。又赌博又喝酒的,结果家业都给败光了,他爹娘知道后对他绝望了,不久接连去世。他弟弟像变成了孤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这么一来,老头给自己剩下的只有不光彩的恶名了。不知什么时候,他也不见了。开始,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后来听说他参了军到那波里去了。打那以后,过了十多年,也没再有他的消息。”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托姆列休克,还带着一个挺大了的男孩,想把孩子托付给亲戚。可没有谁家理会他、答应他,他大发脾气,吆喝着再不迈进托姆列休克一步,然后来到德尔芙里这儿,和孩子一起生活。肯定是老头儿以前不知在哪儿结了婚,他死去的女人据说是比甸州的人。”

“老头儿那时好像还有些钱,就让那个叫‘托比斯’的男孩去学木匠活。他是个规规矩矩的孩子,德尔芙里人都挺喜欢他。不过那老头儿可没人信得过,传闻说他是从那波里的军队里逃出来的,要不就是碰上了什么倒霉事。说不定是打死了人,当然不是在战争中,没准儿是打架的时候。”

“但是,尽管有这样的谣言,因为我妈的奶奶和他的奶奶是表姊妹,我们家同他还保持着亲戚的交往。所以,我们当然叫他‘大叔’。而且.在我们来说,德尔芙里大部分人都是我父辈的亲戚,因此村里的人也都叫他‘大叔’。后来,他搬到阿鲁姆上边,就叫‘阿鲁姆大叔’了。”

“那,托比斯后来怎么样了?”芭尔贝丽关心地问。

“别急,你马上就知道了。我又不能一口气全说完。”蒂提说,“托比斯去麦尔斯学习过,学成后回到德尔芙里,娶了我姐姐阿尔菲特。他们两个很久以前就开始要好了,后来结了婚,也很和睦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啊。结婚才两年,建房时屋梁从上面掉下来,托比斯被砸死了。他砸变形的尸体被运回家时,阿尔菲特又惊吓又悲痛,发了高烧,一直没再好。我姐身体本来就不好,而且得过一种怪病,有时候分不出她是睡着还是醒着。托比斯死后,也就过了两周,便又举行了阿尔菲特的葬礼。

那之后,到处都传开了这两个人悲哀的故事,说这是大叔一直背弃上帝的报应。其中还有人把这话当面跟大叔说了。牧师也劝说他现在正该忏悔,可大叔却越发生气,和谁都不说话了,大家见到他,也都躲得远远的。之后,他忽然搬到了阿鲁姆,有人说大叔从此不会下山来了。从这时开始,他就一直一个人在上边生活,和村里人和上帝都断绝了联系。

阿尔菲特留下的孩子那时才一岁,我和妈妈就把她领回来养大。去年我妈过世,我想在山下的温泉赚点钱,把孩子领到波沙村的乌赛鲁老奶奶那儿托她照顾。多亏她,我才能冬天也在温泉工作。好在我还懂得缝纫和修补,刚忙完冬季的活,一入春,我去年服侍过的富兰克托客人就来了,这不,又说让我一定过去。我后天就要动身了,这可真是个好工作。”

“所以,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山上的老头儿那儿去吗,我真不能理解你是怎么想的,蒂提。我要去的地方马上就到了。”芭尔贝丽回答。“我到羊倌贝塔的妈妈那儿有点事。到了冬天,她常帮我纺线。那再见吧,蒂提,多保重。”

蒂提和同伴芭尔贝丽握了握手,然后在那儿站住,看见芭尔贝丽向一座古铜色的阿鲁姆山间小屋走去。小屋建在离马路几步远的回地里,躲开了山风。如果从德尔芙里望去,它正位于阿鲁姆的半山腰,不过好在它在山地低洼的地方。小屋破旧不堪,看上去随时可能倒塌,要是从阿尔卑斯吹下的南风猛烈一点,它就危险了。门、窗、整个小屋都会呕唧呕唧响,腐朽的一根根屋梁摇摇欲坠,发出嘎巴嘎巴的声音。这间小屋要是在阿鲁姆的山顶,大概一下就会被吹翻到谷底。那是羊倌贝塔的家。

这样,一行人不到一个钟头就到达了阿鲁姆的山顶。山顶突出的一端上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屋,上了年纪的大叔就住在这儿。这里虽然风很大,阳光却很充足,而且从这儿可以把山谷看个清清楚楚。

在小屋面向山谷的那一侧钉着一条长椅。老头儿就坐在那儿,叼着烟斗,两手放在膝盖上,目不转睛地望着两个孩子和一群山羊,还有那位蒂提姨妈登上山来。姨妈渐渐落后,最先到达山顶的是小海蒂,她上来了就头也不回地跑到老头儿那儿伸出手说:“爷爷,您好!”

“嗯,你是哪家的孩子啊?”

老头轻轻地握了一下孩子的手,冷淡地问了一句,他蓬乱的眉毛下射出锐利的目光,盯住小女孩看了好一会儿。P2-4

序言

为名著导读实在是一件艰辛又不讨好的事。名著展现的要么是宏大精深的思想,要么是浩繁复杂的材料,要么是跌宕起伏的生活,要么是曲折离奇的叙述。驾驭它们需要极深厚的功力,稍不留神,就会以偏概全或挂一漏万。但面对中小学生读者,我们还是有必要给他们一个基本的引领。由于时空变迁,许多名著离他们较远,与学生生活不太搭界,以导读破除接收和消化的障碍不失是一种选择。

《海蒂》是瑞士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最优秀作品之一。

约翰娜·斯比丽,女,1827年生于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位诗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后到苏黎世求学,并为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852年她跟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第三年便生下儿子伯恩哈德,但由于她儿子长期患病,1884年去世,同年,她的丈夫也因病离开了她。约翰娜·斯比丽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儿童文学家。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作品,这些故事的书名总冠以“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除了本书之外,斯比丽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1901年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约翰娜·斯比丽死于一场重病,而此时出版的《海蒂》已经第18次印刷。

该书以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为背景,描写了海蒂童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及海蒂帮助小伙伴克拉拉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及瑞士朴实淳厚的风土人情。

《海蒂》分为第一部“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和第二部“海蒂学以致用”。小说以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为背景,第一部描写了小海蒂童年时期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使饱经沧桑、心情抑郁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第二部描写了成长起来的海蒂帮助瘫痪姑娘克拉拉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  《海蒂》讲述了小女孩海蒂的一段成长故事。海蒂在父母去世后,跟着姨妈生活。可是姨妈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将海蒂送回到爷爷家。爷爷是大家公认的怪老头,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上,远离人群。他其实心地善良,却不相信任何人,他希望海蒂永远接触不到世人丑恶的一面。因此,尽管海蒂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始终拒绝送海蒂去学校。海蒂便每天跟着牧童贝塔去放羊,时不时去陪伴贝塔的奶奶。突然有一天,海蒂的姨妈来找爷爷,明知爷爷不悦,仍想方设法将海蒂带到法兰克托去陪伴一户富有人家的女儿——长年坐轮椅的克拉拉,同时也学一点东西。

克拉拉的奶奶教会了海蒂识字阅读。可是海蒂自由惯了,很难适应中产阶级家庭里严格的规矩。她感到很孤单,在缺乏生气的城市中日渐忧郁。因为思乡心切,海蒂生病了,每夜都会梦游。主人只好将海蒂送回阿尔卑斯山。

第二年夏天,克拉拉去高山牧场看望海蒂。海蒂带克拉拉参观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贝塔十分嫉妒,一时冲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克拉拉的空轮椅推到山下摔得粉碎。为了能去看花,克拉拉只能强迫自己练习走路——在海蒂的帮助下,她真的可以走路了。在阿尔卑斯山,所有人都得到了安慰,恢复了精神和身体上的健康。

书评(媒体评论)

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本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蒂/新课标系列名著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士)约翰娜·斯比丽
译者 樊晓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705422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3274191
中图分类号 I522.84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