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个快乐读书人
内容
试读章节

每次爸爸喷水浇菜的时候,你都喜欢在旁边跑来跑去,尖声叫着从我的“水幕”底下奔过,这种游戏是你从两三岁就喜欢的,大概因为从喷出的水柱下面跑过,清凉,又带有几分刺激吧!

但是今天爸爸特别把你叫住,将喷水的“龙头”交到你手上,要你为菜园浇灌。

你调整喷头,做成一片水幕,对着黄瓜、丝瓜和西红柿喷。水珠落在大大的瓜叶上,发出啪啪的下雨的声音,向晚的斜阳射过来,又在水幕上化作一道彩虹,美极了!

喷了一阵,看叶子上都闪着水珠,你把喷头关掉,说:“喷够了!”这时爸爸带你走到瓜藤下面,指着泥土问你:“真的够了吗?”你说:“当然够了!”但是,当爸爸用铲子铲开一小块泥土的时候,你才发现虽然最表面一层泥是湿的,下面居然干巴巴,一点水也没有。于是爸爸搂着你说:

“现在你知道了!喷水不能只喷叶子、只喷表面,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喷,看泥土把前一次喷的水吸下去了,再接着喷一次,这样许多次之后,泥土才能真正被滋润。”

爸爸也对你说:

“以前爸爸刚学种菜,菜老是长不好,后来才发现因为喷水器喷出的都是小水珠,很容易让表面看来是湿的。那时像你一样没经验,就不喷了。蔬菜缺了水分,当然长不好。”

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说这些给你听吗?

因为今天下午秦妈妈送你一条小项链,你要爸爸为你挂上。

挂好之后,爸爸说:“去谢谢秦妈妈。”

你过去说了一声:“Thankyou!”

当时,秦妈妈正跟你妈妈说话,你在她背后说那么一句,你有没有发现她当时没反应,没听到?

不错!你确实可以告诉自己也告诉爸爸,你说过谢谢了。但是,秦妈妈没听到,你说不也等于白说?这跟刚才喷水,只喷表面,没什么效果的道理不是很像吗?

以前你哥哥也有这个毛病。

记得有一次他很晚没回家,我们一家都急死了。后来责问他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回来。

他说他打了,只是当时占线。

爸爸就骂他:“难道拨一次不通,不能再拨一次吗?难道父母的关怀只关怀一次,就不会关怀第二次吗?”

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他说了,也不管别人听到没有;他打了电话,也不管有没有拨通;他读了书,也不管是不是读进去了。

这些不都是骗自己吗?

甚至大人也有这种不能面对现实的毛病。我以前有个秘书,每次我叫她帮我打电话办事,她如果拨一次,对方不在,就再也不拨了。  假使我问:“找到了没有?”

她一定理直气壮地说:“我打了电话,可是对方不在。”

如果我再问一句:“你几点钟打的?”她可能回答是四五个小时之前。

假使是你,你会不会问:“你为什么不再打几次电话问一问呢?”

要知道,这世界上真正能成功的人,不见得是最聪明,也不见得是学历最高的。而是最能面对问题、锲而不舍的人。

爸爸以前有个同学,追班上一个女生。这男生很不会说话,他开门见山就对女生讲“我爱你”。

那女生根本看不上他,回说:“我没听到。”

男生就又说了一遍。

哪儿想到女生装聋,充耳未闻,只当他没说。

你猜,他追到那女生了吗?

他居然追到了。P12-1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不单是写给我女儿的,也是写给每位师长和孩子的。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快快乐乐地上学,快快乐乐地读书,快快乐乐地回家,快快乐乐地睡觉,快快乐乐地长大……——刘墉

后记

后记

成长是学会一种关怀

当这本书完成的时候,我问为我校对的秘书,她有什么感想。

“我非常喜欢,只是……”她迟疑了一下说,“书里好像写你的女儿常掉眼泪。”

“掉眼泪?”我吓一跳,“我的女儿几乎是不哭的。”

“但文章里确实有不少写她掉眼泪。”秘书笑笑,“令人看了好心疼。”

“真的吗?”我关起门,把书又翻了一遍,发现果然有不少帅方写到女儿伤心。

可是,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女儿从来不哭呢?从小我几乎没骂过她一次啊?

我想想,想通了,其实她常为撒娇掉眼泪。

如我太太所说,许多情况,在妈妈面前,女儿若无其事,到了我面前就要“作怪”。

我似乎对女儿没什么办法,远不像对儿子那般强势。可是又想:疼孩子、宠孩子,只要不溺爱,不也是美好的事吗?

我常对台湾的朋友说:

“人生太辛苦了,就让孩子的童年快乐些吧!”“那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让他们带着泪上床?”

我这么说,是因为常在深夜还见到邻居窗前,荧荧一灯下,有个赶功课的娃娃和旁边喝斥的父母。而那娃娃可能才不到十岁。

当西方世界孩子都抱着玩偶上床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要自己的孩子带着“明天考不好就回家挨打”的压力上床?

所以我也常对亲友说:“孩子如果做十道题,答对三道。与其责骂‘你这么笨,才会三道题’,何不用正面的方法说‘你真不错,答对了三道题,既然能答对这三道题,多努力一下,别的也就都会了’。”

不久前,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你不疼他谁疼他?》。可不是嘛,孩子是我们生的,他错了,你不原谅他、不帮助他,还指望别人吗?当有一天全世界都不肯定他的时候,你是加入那些人,一起骂,还是帮助他站起来?

对不起,跟我以前写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比起来,我这本《做个快乐读书人》好像太宠孩子了,但我也要说,我只是换个视野与心情。同样是“期许”,只是方法不一样罢了!

谈到“视野”,我面前正放着一摞稿子,是儿子的一位哈佛博士班女同学写的。

这位金发女生,一个人,居然由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往东,穿过中亚细亚,到乌兹别克,再进入中国的乌鲁木齐,坐火车、坐汽车、坐野鸡车、骑脚踏车,穿过神州,到台湾,且步行横贯公路,住到天祥山头的小教堂。

读她的游记,让我几度落泪。心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一个人去冒险、饿肚子、生病,连一百五十块钱台币的东西都舍不得吃,住在十几人一间的小旅店,我会多不放心啊!

那是个独生女,她居然在中亚突然决定穿越中国,打了个越洋电话给她美国的老爸,就走了。

我心想,如果我是那个父亲,我非急死不可。

她的爸爸确实急死了。但是当我问她“回家之后,你爸爸一定狠狠骂了你一顿”的时候,她居然一笑,说:

“我妈妈做了丰盛的一餐给我接风,我爸爸则说他正计划带我妈妈到中国去玩玩。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跟着我游了中国,他们开始关心那块土地与人民,他们要去看看女儿走过的地方,感觉一下女儿的心情。”

她父亲的这段话常盘旋在我脑海。我检讨:“我们是应该让孩子海阔天空地去飞,而且跟着他们,放大自己的视野与胸怀,还是把他们留在身边,保护得像个瓷娃娃?

在这本书排版时,我正准备去大陆一个多月,由西安、成都、昆明、北京、上海、杭州、常州到合肥,我想这些地方都可能是我的孩子以后要去的,也是我该关怀的。

所以,我今年除了用大陆的版税,捐助当地的失学孩子。并决定明年在偏远的彝族地区,捐建一所希望小学。

同样的,水云斋今年安排了刘轩去马来西亚为华文教育募款义讲,通过t·中国人权协会’’为泰北难民村聘请华文老师,捐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团体,帮助残障儿童及未婚妈妈,并支持美华防癌协会照顾罹患癌症的华人同胞。

成长就是学会关怀。

这本书里表达的也是这种关怀,我没有打算用它激励孩子争取第一,倒希望他们能放宽视野,打破隔阂、伸张正义、走向世界、创造双赢,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这本书是写给每位年轻朋友和师长的,它不在彰显我个人的生活,因为我很平凡,有许多缺陷,只是盼望通过我的一些生活经验,提供给大家一些思想的空间。

衷心盼望您能了解书中每篇文章背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二十一世纪。

目录

【前 言 做个快乐读书人】

【说到心灵的深处】

【使你的美梦成真】

【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

【让爱在那里显现】

【你是豌豆公主吗】

【如果爱丽丝是黑人】

【错是走向对的第一站】

【圣诞老人死了吗】

【爸爸不能帮你】

【弹一架『纸钢琴』】

【你懂得『自割』吗】

【救护车抬走了爸爸】

【向原始人学习】

【可怕的新老师】

【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

【我们今天去示威】

【你那双可爱的小手】

【生日快乐!谢谢大家!】

【快快乐乐地长大】

【我喜欢你们画的妖怪】

【当家里失火的时候】

【怎样成为小作家】

【爸爸总等你归来】

【神会保佑谁】

【有爸爸多好】

【后记 成长是学会一种关怀】

序言

前言

做个快乐读书人

自从十年前生了女儿,朋友们就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会用当年教育儿子《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教你女儿吗?”

每次他们问,我的答案都一样:“不会!”“不会!”“不会!”

“为什么?你偏心!”他们必定这样反应。

我则会很肯定地说:

“因为时代、环境以及我自己都跟当年不一样了。”

司不是哟?

当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才进入社会,每天张牙舞爪地出外打拼,回家当然对儿子的要求严;但是今天,我已经半百,动作和缓了,心情平静了,处世圆融了,因为自己逐渐往老走去,对生命也更为尊重了,当然对孩子的态度也会不同。

这十年来,我的儿子由史岱文森高中,进入哈佛大学,且成为博士候选人。虽然事实似乎证明我的教育成功,但是专攻心理学的儿子,也已经能从客观的角度,批评我的教育方法。

他会说:“其实小时候我什么都懂,也知道该做什么,但我就是不动,等着你们催我,反正到时候,你们就会催了嘛!”

他也对我说,他们做实验,拿许多油盐酱醋糖给幼儿,幼儿东尝尝、西尝尝,有时候吃到难吃的,立刻大声哭起来,但是你会发现,如果那种营养是他必需的,他即使不爱,等一下还是会吃。由此可知,人天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

也因此,我对这晚来的女儿,有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从来不体罚她、绝少骂她,甚至从来不逼她做功课、弹琴。

我认为人就是人,人有一种天生向上的本能。我要做个实验,看看如果我完全不逼她,她是不是一样知道每天把功课做好。

过去教儿子,我要他样样拿第一,现在却对女儿说:“让别人享受一下拿第一的感觉,不是很好吗?”因为我希望她在争强斗胜中,也能有宽阔的胸怀。

过去儿子学校的家长会,我很少去,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好,但是现在女儿有家长会,我一定出席,因为我要吸取西方的教育观念。

我甚至做过一些从传统角度看,非常不对的事——

我居然在孩子上课期间,为女儿请假,带她去迪斯尼乐园,理由是“非假期,人比较少”。

谁能想到当我怯怯地向老师请假时,那老师居然笑道:

‘‘她的功课很好,请几天假当然没问题,而且一家人去迪斯尼的经验是难得的。”

说实话,带女儿的这十年间,我比以前轻松多了,不曾有过一次冒火的记录。而事实证明,她过得很好、很快乐、很健康也很成功。

正因为女儿不像儿子以前有那么多问题,父女也没什么争执,所以我本来没有计划为女儿写本书,我觉得她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长大,我好像“无为而治”,又何必写什么呢?

只是,自从我近几年,在台北办了青少年免费咨商中心之后,又觉得有许多感慨,使我不得不动手写成这本书。我在台北的邻居有个小女儿。前几年总在电梯里遇见做妈妈的拉着女儿冲进冲出,说是刚上完儿童画和钢琴,又要去补习珠算。

我没听过那小女孩打算盘的声音,也没见过她的画,倒是常聆赏她的琴音,使我想起纽约的女儿。

只是,去年九月之后,就再也听不见她弹琴了。倒是七点不到,就听见关门的声音,据说是去国中早自习;晚上,有时候我下班很晚,回家,看到一个小小的黑影走在前面,比我的背还弓,原来她刚补习完。

不只我台北的邻居,连大陆的中学生都写信给我,说他们只见得到“三光”,在星光里上学,在灯光下读书,在月光下回家。有时候,我也好奇,找些台湾小朋友的课本来看,发现教科书都编得好极了,譬如算术,不再只是背公式,而是由数学的概念开始,教孩子数豆子、切方块,真正学好“活数学”。

只是当我看那些家长大呼小叫地教孩子时,又吓出一身汗。他们居然把自己小时候死板的公式,又强加给孩子,大吼着:“不用管!你这样套进去就成了。”

而当我表示意见的时候,那家长则理直气壮地说:

“最重要是考上好学校,管他怎么做,答案对,就成了!”

谈到考学校,至今我还会梦到三十多年前的大专联考,浑身大汗地由梦中惊醒。

“考”,对我们这一代有了多大的伤害?

老同学聚会,一个个都少了头发、多了毛病,大家都说我们似乎远不如上一代健康。

可不是吗?李远哲说他当年虽然躲轰炸,跑到郊外,却觉得好快乐。我们上一代虽然在战乱中成长,但是他们也躲过了“灯光与教鞭下。长期无休止的高压”。

但是,三四十年前高压,还有话说。现在早施行了九年国教,接着高中联考也将废除;大学有了甄试,甄试不上,联考的录取率也远高于过去。加上一个事实——大学愈来愈多,留学愈来愈容易,而且我们的“生育率”比法国都低了。

只怕再过几年,大学得到外面请学生入学。

明明眼前一片光明,师长们为什么还要那样逼孩子呢?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看电影,因为前几排有人坐在垫了书本的座椅上,中间就有人坐到椅背上,最后面的人则不得不站在“把手”上。

我眼前常浮起那一幕,心想,这社会不就如此吗?他的孩子补习了,你的孩子就不能不补,否则补得多的当然考得好;相对的,你的孩子就被“比”下来。

只是,到头来有谁能好好看一场电影?又有哪个孩子能真正享有他美好的童年?

每次我的儿子归国,我看他与国内大学的精英聊天,都暗想,我的儿子虽然在史岱文森辛苦,但比起国内的学生还是轻松,难道我儿子的学问会远远及不上国内的学生吗?

人的一生只能年轻一次。过去,就再也拾不回了。

甚至可以说,人在少年时受到恶补的伤害,会影响一生,把那伤害又强加在他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剥夺孩子的少年岁月,而且不自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苦难的中国,把这两句名言,也化作苦难。即使窗已不再寒,为学也不再只为金榜题名,还是让我们的下一代背着,走入二十一世纪。

在这许多愤慨中,我一方面盼望国内教育单位遏止补习,呼吁有钱人输资兴学。更要呼吁老师、家长,让我们的孩子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我们自己已经失去了,别让他们再失去!

因此,我写了这本书,表面看,它只是给我女儿的一封封信。实际谈的是美、是爱、是公义、是关怀、是开阔……童年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为孩子早早打开一扇扇窗,让他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啊!

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

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我衷心盼望它不但能点亮十岁

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

我的女儿叫小帆,如我一样,她也很平凡,我希望她扬帆万里,快意乘风,更盼望透过这些平凡的文章,对每位小朋友说:“你们都好幸运,生在今天这个富裕的时代。祝你们不忧不惧,做个快乐读书人!”

内容推荐

这本《做个快乐读书人》不单是台湾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快乐乐地上学、快快乐乐地读书、快快乐乐地回家、快快乐乐地睡觉、快快乐乐地长大。

表面看,它只是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封家书,实际谈的是美、是爱、是公义。是关怀、是开阔……童年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为孩子早早打开一扇扇窗,让他们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啊!这本《做个快乐读书人》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衷心盼望它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

编辑推荐

这本刘墉编著的《做个快乐读书人》不单是台湾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封信,实际谈的是美、是爱、是公义。是关怀、是开阔……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快乐乐地上学、快快乐乐地读书、快快乐乐地回家、快快乐乐地睡觉、快快乐乐地长大。作者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作者的目的是盼望这本书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个快乐读书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25862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4007118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