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法的道德界限(第1卷对他人的损害)
内容
编辑推荐

《刑法的道德界限》作者乔尔·范伯格(1926—2004)是美国当代著名法哲学家,长期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任教,他的著述颇多,在法哲学领域学术影响重大。《刑法的道德界限》(四卷本)是范伯格最重要的、也是学术影响力最大的著述之一。基于刑法自由主义的立场,范伯格围绕着“损害”和“侵犯”这两个关键词阐述了刑事立法应有的道德界限,超出此,则会破坏刑法的正当性。

《对他人的损害》是《刑法的道德界限》四卷本中的第一卷。

内容推荐

《刑法的道德界限》作者乔尔·范伯格(1926—2004)是美国当代著名法哲学家,长期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任教,他的著述颇多,在法哲学领域学术影响重大。《哈佛法学评论》称他在“政治和社会哲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实际上,在过去十五年里从事法学理论和道义责任理论写作的人都从他的身上获益巨大”。

《刑法的道德界限》(四卷本)(1984—1988)是范伯格最重要的、也是学术影响力最大的著述之一。基于刑法自由主义的立场,范伯格围绕着“损害”和“侵犯”这两个关键词阐述了刑事立法应有的道德界限,超出此,则会破坏刑法的正当性。

目录

导论

 一、本书的基本论题

 二、道德合法性的概念

 三、限制自由原则的提出

 四、限制自由原则的一般内涵

 五、自由主义

 六、方法论

 七、基本犯罪和衍生犯罪

 八、刑法的替代选择

 九、怀疑主义

第一章 损害与对利益的阻碍

 一、“损害”的含义

 二、福利性利益与隐性利益

 三、利益与需求

 四、损害、伤害及冒犯

 五、影响利益的行为或其他事实造成损害的方式

 六、利益网络的概念

 七、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第二章 疑难案例

 一、道德损害

 二、利他性利益和替代性损害

 三、死亡和死后的损害

 四、生存利益

 五、生存利益的适格主体

 六、注定毁灭的利益与损害发生的时间

 七、对死后不法行为的说明

 八、出生与出生前损害

第三章 损害与不法侵犯

 一、动词形式:损害与不法

 二、损害与损伤

 三、道义上的可责性

 四、损害即对权利的侵犯

 五、损害与同意:“愿者不受害”准则

 六、被害人的概念

 七、损害行为中的“因果关系要素”

第四章 未防止损害发生

 一、随手施救与坏撒马利亚人

 二、积极救助中单方受益的困惑

 三、麦考利爵士的划线问题

 四、不作为及其他不行为

 五、施救的法律义务是否过度干涉自由?

 六、因果关系的道德意义

 七、不作为的结果

 八、原因上无关条件的排他性

 九、小结

第五章 对损害的衡量与比较

 一、适用损害原则的调和性准则

 二、损害的大小

 三、损害的可能性

 四、整体损害

 五、统计歧视与损害净减

 六、损害的相对重要性

 七、自由利益在天平上的位置

 八、小结:对损害原则的限定

第六章 公正地将损害归责

 一、竞争性利益

 二、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三、累积性损害

 四、环境污染:公共累积性损害的示例

 五、模仿性损害

 六、小结:对损害原则的特别限定

注释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法的道德界限(第1卷对他人的损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乔尔·范伯格
译者 方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01349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3166793
中图分类号 D914.04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