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
内容
编辑推荐

左宗棠诞辰200周年,与文裒公最心灵相通的力作。

左帅玄孙左禹教授作序,讲述狷狂草根的成功奥秘。

面对保守派的攻击,左宗棠力主洋务继续改革。面对民族危亡,他振臂高呼:外敌如狗,肉尽而食骨。

他杀贪官清愚吏,力敌权贵,横刀立马对洋人。他重农桑、兴水利,护卫民生,挽起裤脚做农人。

他的智慧让李合肥显得渺小,更让外敌瑟瑟发抖。

一个上门女婿何以事业成功?一个乡下农夫何能做出伟业!

李连利编著的《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采用纪年体和成绩体交叉进行的方式,将左宗棠一生的功绩和性格特征进行记述,其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左宗棠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以及他对晚清乃至对现今的中华民族的贡献以及价值。

内容推荐

李连利编著的《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采用的方式则是以左宗棠六十五岁以前的经历,按照纪年体进行表述,其目的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左宗棠的一生都做了什么事情。六十六岁以后则采用了成绩体进行记述,其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左宗棠的存在有什么价值。

第一章主要记述了左宗棠57岁之前的生活经历,高度概括这一时期左宗棠都做了什么。

第二章主要叙述了1869年到1878年左宗棠在西北陕甘内乱时期的作为,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对左宗棠在陕甘宁青做了什么事儿、为什么这么做进行了初步概括。

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叙述1878年到1885年左宗棠收复伊犁、中法之战的经历。结合当时国内、国际的情况进行详细解说,从而论证左宗棠这么做的原因以及后果。

第五章则针对左宗棠的一生做了哪些事儿,这些事儿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进行了说明。

《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采用作者自创的“评书体写作”写成,集故事性、生动性于一体。本书摆脱了一些传记简单地以时间为主线的记述方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立体地刻画了左宗棠这个人物。

《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一书,对左宗棠和李鸿章两条救亡图存的路线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李鸿章提出了公正恰当的批评。

《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一书,同样对于今人忽视的左宗棠三大历史贡献进行了详细解说。

目录

第一章 1866,狷狂左帅在眼前 / 1

 01 古今第一上门女婿3

 02 人生得一爱妻足矣8

 03 1847年,站在湖南政界核心圈前12

 04 千呼万唤,南山老翁垂钓归来25

 05 左骡子险些被杀30

 06 湘军铁三角:左曾胡35

 07 左宗棠势力统治下的杭州40

第二章 1875,西北狼烟起,军歌嘹亮 / 49

 08 四国九方战西北,欲平西北先灭捻52

 09 回民汉人兄弟情62

 10 大后方大军需69

 11 官场斗1:左李冲突的起因与质变80

 12 官场斗2:两条路线的斗争之谁是晚清政府最大的敌人85

 13 官场斗3:曾左不睦,左李交恶,两条路线斗争详述95

 14 势如破竹收复新疆大部105

第三章 1880,官场异士在政坛 / 111

 15 横刀立马,纵横西北112

 16 抬棺出战,以武为后盾121

 17 大荣之后是大哀133

 18 心血尽丧:马尾海战138

 19 夜渡台海,打一场人民战争162

第四章 洋务中的左胡对李盛 / 169

 20 左胡对李盛:抵抗派与妥协派在商业路径上的冲突176

 21 洋务运动的开端:清廷与太平军的洋人洋枪政策183

 22 1885,国士之死:不败而败的永久性伤痛193

 23 林则徐、魏源、左宗棠路线的彻底失败200

 24 曾国藩—李鸿章路线的彻底失败208

第五章 左宗棠遗产:弱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以弱胜强”的智慧和勇气 / 217

 25 左宗棠遗产1:国之利器在于看重民众的力量223

 26 左宗棠遗产2:左宗棠的用人之道230

 27 左宗棠遗产3:国之利器在于吏治,一家哭何如一路哭237

 28 左宗棠遗产4:荒政与三农是国家稳定的基石251

附录 / 259

 左宗棠大事记(按中国虚岁的传统) / 260

 左宗棠后人表 / 269

 对理解本书很重要的一些奏折原文赏析 / 271

参考资料 / 278

后记:本书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 280

试读章节

为了大哥,他们放弃了继承权却承担起所有债务

左宗棠入赘周家是在1832年21岁那一年,因湘潭周家也是书香门第之家,因此和左观澜交好,又因周家见其子左宗棠有才子状,所以爽快地答应了婚事。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成为周家女婿是因为他的学识获得了诸多人的认可,其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就是贺氏兄弟。但对周家来说,更现实的原因却是因为周家没有男丁。

左宗棠3岁识字,4岁随父前往长沙左氏宗祠内的学馆学习,5岁开始读孔孟之书,8岁学八股文,11岁学书法,14岁参加童子试,15岁参加长沙府考试取得第一名,但山长为了照顾一位年老考生而降他为第二名。可就在这时,母亲病故,左宗棠只好赶回家中守孝,不能考取功名和远行。

18岁时父亲又亡故,左宗棠继续守孝。然而,就在这一年,左宗棠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得到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的主编)的青睐。此公不惧年迈,经常为左宗棠爬上爬下取下藏书,借给这个后辈晚生阅读。

贺长龄1831年回原籍之前,介绍左宗棠前往城南学院贺熙龄处就读。期间,他结识了罗泽南(罗山)、丁叙忠(秩臣)、邓显鹤(湘臬)、邹叔绩(汉勋)等。与此同时,左宗棠还进人了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的湘水校经堂学习,一连七次考中第一名。

1832年,21岁的左宗棠为了尽快考中举人,花钱买了一个监生的功名。这样,不必中秀才就可以直接参加乡试。当时,左宗棠的钱主要来源于:校经堂的生活费、做低级官员的二哥(1826年为新化训导)的资助以及一些借款。

4月份左宗棠和二哥一起参加了乡试。考完试后,二哥便带着左宗棠前往湘潭周家准备完婚,左宗棠正式成为上门女婿。

本来左家就不富裕,因为带头捐建左氏祠堂,左家积蓄已经不多。其后,祖父母、大哥、母亲、父亲相继病故。在封建社会“死人”是不能怠慢的,因此,左家积蓄都花在葬送死人身上。等到左宗棠母亲去世之时,家中欠款已达数百两。从某种意义上说,左观澜的死也是因沉重的债务所压导致的。

左观澜去世后,家中欠债剧增。左宗棠此时没有收入,全靠二哥在外打拼。再加上买功名花费,使得兄弟二人难以生存。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大哥死后留下了孤儿寡母,他们的生活该怎么办?兄弟二人商量决定:家中债务全由兄弟二人承担,家中唯一的收入——48石谷物全部送给嫂子。

而这时,周家发来书信要求完婚。因为,周家急需一个男人。周衡在病去后,有钱的周家由太夫人支撑,两个女儿虽然都很有才学,但毕竟三个女人在封建社会是很容易受到别人欺负的。所以,周家急切地希望左宗棠入赘,抵挡世俗的风吹雨打。

社会给予男女的性别角色定位,使得左宗棠的心理必然受到某种冲击。在那个时代,男人要阳刚;女人要阴柔。男人要做英雄,横刀立马方显本色;女人要贤淑端庄,绿柳依依抚琴相伴。

左宗棠带着忐忑之心来到了周家,他不知道他未来的妻子长得如何,性情如何。他更加忐忑不安的是自己将如何与陌生的一家人相处。左宗棠自幼好大言,因为自视才学颇高经常与人争论。左宗棠为人耿直,无论是什么人,见到不对他就喜指摘。这对于为人处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忌讳。

与此同时,左宗棠又非常狂妄。左宗棠的狂妄,早在幼时便已显现。左宗棠三四岁便在祖父膝前听学,八岁开始正式习作八股文。其狂妄之心便是从习作八股文文章开始的,每有一作便四处夸耀。兄弟玩伴略有不屑,便会遭来左宗棠的讨伐。左宗棠的狂,有着深厚的才学基础。大凡狂士,必有旁人难为之举,左宗棠也不例外。左宗棠幼年便志向高远,异于常人。  左宗棠深知自己的脾气,如果周家不能忍受自己的坏性格、坏脾气,那么他的未来将一片黑暗。所幸的是,左宗棠的妻子不仅是一个贤惠端庄,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P6-8

序言

我是学工程出身,对于历史并不内行。数年前先父的《左宗棠传》出版以后,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阅读了一些关于左文襄公的书籍,对于高祖的了解也由断裂、模糊的印象升华为系列的清晰认识。李连利先生将其新作《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交到我手上之后,读后有颇多感慨。尽管近年间关于晚清政治人物的著作已出版了很多,李先生作为一个自幼就崇拜左文襄公的作者,对文襄公的一生有相当深的认识,这部书稿中有不少亮点和独到的观点。

例如关于左宗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作者非常明确地指出,左文襄公与李文忠公的争论是洋务运动路线之间的论争,他们之间的路线之争,其实对后世甚至今天仍有某种参考意义。之前的同类图书虽有所涉及,但如此明确、系统的论述却属鲜见。当然,限于篇幅许多问题还有待左宗棠的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再比如作者提出的左宗棠重视三农和荒政问题,在之前的传记中也鲜有专门提及。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三农和荒政(包括水利建设)仍然是基础工作而不能放松,文襄公当年的许多措施,对于后世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纵观全书,作者并非是简单地陈述文襄公的一生,而是将主要功力放在了“评”上,力图在历史与现今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诸如为政、为官、为民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该作品是一部全面介绍左文襄公人生价值的力作。

左文襄公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为祖国统一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在工商业发展与对外开放、农业与水利建设、植树造林、开发大西北、战争的善后处理与民族问题以及廉政为官等方面给也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值得深入研究、借鉴。在晚清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高祖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完成一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的事,依靠的是强烈的爱国热忱。我也完全理解,当他看到祖国被西方列强侵蚀,而封建统治阶层却步步退让时的无奈和痛苦。对这位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努力,没有将荣华富贵、子孙衣食无忧作为人生目标的古人,很多学者给予了高度肯定,但也有一些作者由于不能全面、客观地观察历史甚至基于不实的传言而有过一些不公正的评价。今年恰逢左宗棠诞辰200周年,作为文襄公的后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开展相关的研究,发掘更多的史实,站在历史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对左文襄公的一生给予真正客观、公正的评价。

左禹(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原副校长)

2012年4月10日

后记

本书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左宗棠虽然不是一个最受作家垂青的晚清人物,但是十年来,关于他的传记、小说不下三十种。如果在内容上不进行革新,必然造成重复。为此,本人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如何突破内容上了。

第一,采用评书体。评书讲究“故事”+“评”。评什么?评对错、评忠奸、评得失、评借鉴。评书体不像故事体也不像相声体。故事体纯粹讲故事,这是大部分左宗棠传记所采用的;相声体则以“让读者笑”为目的,包袱特别多,但在历史的完整性、深度上则不够。

评书体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评论得失,归纳其对当今的借鉴意义。如果不能给今天带来借鉴,我们读历史干什么?因此,本书以评和传为主。以往的关于左宗棠的作品,评的内容极少,大多是在讲述,即告诉我们是怎么回事儿,但却对为何会这样,以及这件事对以后有何影响鲜有叙述。

采用评书体的目的在于,作者希望在学术与通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因此,这既没有学术专著的过于稳重、繁琐考据,又没有俗言的草率和任性。这既有专家的深厚,又有流言的朴实、趣味。

此前,相声体的兴起导致出现一些以戏谑为宗旨的图书,其问不乏有误人子弟者。例如,以左宗棠为官场晋升的样板。其实,大凡知道左宗棠的人,都知道他不适合在和平时期的封建官场生存。只有大乱时期,类似于左宗棠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在官场生存的机会。到了和平时期,他会被统治阶层“卸磨杀驴”。

因此,类似以左宗棠为当官样板的图书,纯粹是一种为了适应图书市场风气而出现的应景之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此,本人不希望我的书成为一种误人子弟的“口水书”。而评书体这种写作方式,既满足了本人在深度、广度上的要求,又满足了当今读者希望摆脱束缚的心理,让读者酣畅淋漓地体味历史的厚重感。

第二,对当今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驳。例如,左宗棠的发迹问题,为官之道问题。许多人都想学习左宗棠的为官之道。然而,这却是误人子弟的说法。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善终,其原因就在于乱世需要他。在和平年代,学左宗棠为官者必亡。

第三,最大限度地体贴读者。例如,本书涉及的年代均以公历表示。因农历对大部分读者来说较为陌生。为了最大化地减轻读者的查阅烦恼,本书中对历史年代的表示方式采用公历。

经过半年多的写作,本书终于完稿了。写完后,最让我感慨的地方在于:晚清亡国后,中国的不幸更加严重。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混战,日本侵华战争等等,无不陷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中。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家日益兴旺。到如今,再谈荒政与三农似乎落伍了,现在光鲜的学问是金融、科技。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基础问题始终不应该忽视。这其实就是左宗棠的一生最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地方。

今年是左宗棠诞辰200周年,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左宗棠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在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在一意孤行地爬格子的岁月里,我的家人、亲朋、同事给予我大量的帮助。在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他们的祝福和一如既往的支持。

感谢我的同事李明建、李朝辉、刘熠、张静、王家新、张长灵、张长利等人,在资料收集、整理、汇编方面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张建伟、杨勇、李连峰、张美英、张振新等人,在对外联络方面的支持。

感谢我的师长张印军、张印民、张为良等,在写作方向、手法方面的指点。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此致

您的朋友:李连利

2012年3月2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连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83455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