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的战略情报,在世界谍报史上最具典范意义:“1941年9月15日以后,苏联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相反,它将向美国开战。”这使得斯大林下定决心从东线抽调精锐兵力增援莫斯科战役,从而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苏联。莫斯科当局在沉默了20年后,于1964年公开了左尔格的秘密,并追认他为苏联英雄。左尔格的胆识和智慧被人们以传奇的方式久久传颂。杨国光编著的《功勋与悲剧(红色谍王左尔格)》根据最新解密的资料,重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杨国光编著的《功勋与悲剧(红色谍王左尔格)》讲述了:二战时期,一支代号“拉姆扎”的间谍行动小组,在日本东京活动。
小组的首领,是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气度雍容的理查德·左尔格。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门却自动打开。
1940年11月18日,他从东京向莫斯科首次发出警报:“德国已开始准备对苏作战。”当时离开战还有整整七个月。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天的1941年5月30日他再次发电:“德国将于6月下半月发动对苏联的进攻。”然而斯大林对此的批注却是“让呈送这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却将其视为“帝国主义的阴谋”“假情报”……
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的战略情报,在世界谍报史上最具典范意义:“1941年9月15日以后,苏联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相反,它将向美国开战。”这使得斯大林下定决心从东线抽调精锐兵力增援莫斯科战役,从而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苏联。
从这个意义上说,左尔格扭转了整个战局,改变了二战进程。
1941年10月“拉姆扎”小组被破获。194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左尔格被日本特高课处绞刑杀害。
莫斯科当局在沉默了20年后,于1964年公开了左尔格的秘密,并追认他为苏联英雄。左尔格的胆识和智慧被人们以传奇的方式久久传颂。
《功勋与悲剧(红色谍王左尔格)》根据最新解密的资料,重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理查德·左尔格的真名叫伊卡·哈尔多维奇·宗捷尔,1895年lO月4日出生于高加索巴库的萨芬奇镇。父亲韦尔汉姆·理查德·左尔格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德国工程师,在巴库地区的一家瑞典石油公司任职。母亲叫尼娜.谢苗诺娃,是俄罗斯人,比他父亲年轻许多。在理查德三岁时,他们举家移居柏林。但理查德却终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左尔格家的九个孩子中数理查德年纪最小,在男孩中他排行第四。他与母亲尤其亲近。小时候的理查德生性腼腆,是个敏感而胆怯的孩子,喜欢在卧室里通宵达旦地点着灯。上学后,因为他为人随和又机灵,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宰相”。但他不属于那种手握“权力”便作威作福的孩子王,他只是遇事有主见,独立性强,所以同学们、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喜欢他。,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和睦的小康之家度过的。理查德十二岁那年,已经改行成为银行家的父亲去世,每个孩子都继承了一笔财产,这使理查德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
理查德的大伯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是美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是马克思、恩格斯、威廉。李卜克内西(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战友。他同恩格斯一道参加过1849年的巴登一普法尔茨起义,结下了战斗的友谊。起义失败后,弗里德里希。左尔格被缺席宣判死刑,被迫流亡国外。他先后到过瑞士、比利时和英国,在伦敦结识了马克思。1862年他前往美国纽约定居,成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北美临时联合委员会的领导人。他于1906年去世。
据理查德.左尔格回忆,他的母亲一直把伯父当年同马克思、恩格斯来往的书信珍藏在雕花精细的木匣子里,还不时给孩子们讲述伯父英勇斗争的故事。这些书信后来被编入《海尔曼.贝克尔、狄慈根、马克思、恩格斯致左尔格的信》一书,于1906年在斯图加特出版。理查德读过这本由列宁作序的书信集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列宁在俄文版前言中说,它们是“我们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不可或缺的增补部分”。理查德虽不曾见过伯父(左尔格在狱中称其为祖父),但终生为伯父而自豪。
P3-6
在东京西郊的府中市,有一座幽静的多磨灵园,总面积约十二点八平方公里。在陵园里一处挺拔的松树和粗壮的柳杉之间,立着一块简朴的花岗石墓碑,碑上用日文(片假名)和拉丁字母刻着:
理查德·左尔格
1895-1944
墓碑的背面用曰文刻着一段碑文:
这里安息的是一位为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贡献出
了生命的勇士。工895年生于巴库。工933年来到日本。194工
年被捕。1944年11月7日就义。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外国反战勇士怎么会被安葬在日本?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叫“拉姆扎”的谍报小组在东京秘密活动着。这个小组由苏联、日本、德国、朝鲜、法国、英国、美国、南斯拉夫、波兰九个国家的三十余名情报人员组成。为首的就是有德国血统的苏联红军总参四部侦察员理查德.左尔格,其公开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报》驻日记者、德国驻曰使馆新闻专员。另一个核心成员是日本革命志士尾崎秀实,他的公开身份是《朝曰新闻》记者、中国问题专家、近卫文麿首相的私人秘书兼顾问。其他的骨干成员还有法国驻日记者武凯利奇、报务员马克斯.克劳森及其妻子交通员安娜。克劳森、日本合作人宫城与德、川合贞吉等。
这些情报人员都是机智勇敢的反法西斯国际主义战士。他们出生入死,打入敌人心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刺探德、曰法西斯轴心国的战略核心机密。他们曾在所有反法西斯盟友的谍报机构中最先侦悉德国将于1941年6月下旬进攻苏联及其主攻方向、兵力部署等绝密情报,并将情报及时发往莫斯科。
拉姆扎小组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分析了1941年夏日本“御前会议”作出的“帝国国策要纲”决定,得出日本此时的国策是南进而不是北攻的结论,从而促使斯大林当机立断,在卫国战争的关键时刻从西伯利亚东线抽调数十万兵力投入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集中兵力打击德军,使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拉姆扎小组在日本活动长达八年之久,不幸于1941年lO月被日本反间谍机构一一东京警视厅特别高等警察课(简称“特高”)破获,包括左尔格在内的主要骨干全被逮捕。这就是世界瞩目的“共产国际间谍案”,亦即“左尔格一尾崎事件”。随后,它又引发出另一起所谓“中共谍报团案”,上海情报科的不少情报人员遭到逮捕,其中包括曰籍中共党员中西功、西里龙夫等。
苏联方面五天后才获悉左尔格被捕的消息,但由于政治的原因,苏联方面对此保持了沉默。
1944年11月7曰,左尔格被判处绞刑,他是昂首走到绞刑架下的。
20世纪60年代初,二战时期的法国抵抗运动参加者、著名导演伊夫·恰姆比把左尔格事件搬上了银幕,片名为《左尔格博士,您是谁》。影片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掀起了一股左尔格热,也迫使苏联政府打破长达二十多年的沉默,还给左尔格以历史的公正。
现在我们就先从左尔格的家世说起吧。
关于理查德·左尔格其人其事,近年来在国际上开过两次研讨会:一次是工998年在东京,主题为“20世纪和左尔格事件”;一次是2000年在莫斯科,主题为“理查德。左尔格和他的战友们”。参加研讨会的主要是一些来自日本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和学者,此外还有俄罗斯军队的若干现役将领。
2000年的那次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时,1961年至工967年曾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谢米恰斯内因病缺席,但他特意给研讨会发去了贺电。
两次研讨会首次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其中不乏已解密的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和对外情报局的有关档案材料。这对我们今天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左尔格和他的时代都有很大的帮助。
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清洗时期与左尔格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别尔津大将、乌里茨基中将等苏军总参情报部门领导人的不幸遭遇,是由俄罗斯现役军人和学者在会上首次公开的。它公正、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发人深省。
由美国陆军部发表的“威洛比报告”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它曾被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用来打击和分化以日共为核心的日本民主势力,起到了极其恶劣的破坏作用。
“左尔格事件”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人们对这位“20世纪间谍巨星”的兴趣却有增无减。新近由日本和德国合拍的又一部故事片《间谍左尔格》2003年即将在世界各地上映。据悉,由日本资深导演筱田正浩执导的这部影片将耗资二十亿日元(约合一千六百万美元)。
1998年以来成为惯例的两年一次的第三次国际研讨会,将于2002年11月底在德国法兰克福近郊的奥滕豪森举行,主题为“左尔格事件、战争、革命、和平、爱情”。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对左尔格事件将会有新的发掘,其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书中所附的部分照片,是从尾崎秀树所著的《左尔格事件》《上海1930年》和M.柯列斯尼科娃、H.柯列斯尼科夫合著的《理查德.左尔格》等书转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