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丰碑(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国共产党的地方领袖

——周逸群

周逸群(1896—1931),字立凤,笔名一群、黔铁、蛔勋、易弯,贵州铜仁人;1924年赴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1927年8月和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7月任红二军团政委兼中共前委书记;1931年5月20日,在岳阳贾家凉亭附近的战斗中牺牲。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周逸群出生在位于贵州高原东部的铜仁城关镇中。这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小镇,发源于梵净山麓的大小两江汇合于铜岩,形成锦江之水,环城而绕,向东奔流,直人洞庭湖。在铜仁城中,有一条街名叫大公馆街,周逸群就出生在这条街靠北的一座院落里。

1898年,周逸群7岁时进入铜仁城南小学,周逸群学习向来刻苦,虽然周逸群家境富裕,但父母早逝。在族叔的照料下,他自幼用功学习。

19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中学。他自幼爱读史书,同时也有自己的见解,曾写有《诸葛亮辅汉于蜀论》《明太祖以布衣起兵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登在校刊《南明杂志》上。少年时的周逸群怀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目睹清王朝覆灭,推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他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

1919年春,年轻的周逸群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民主活动,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和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书刊,奠定了他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当得知“五四”运动的消息后,周逸群带领留日学生到中国驻日大使馆门前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处于各国共管的局面,周逸群立即与留日学生召开声讨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大会。

四年留学生活结束后,1923年,周逸群从日本回到上海,到了上海,他为团结贵州青年积极参加反对军阀的活动,联络同在上海的贵州青年,组织发起“贵州青年社”,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和民族独立思想。他从宣传新思潮人手,旨在唤起青年的向上精神和提高民众觉悟。在《贵州青年》上,周逸群发表诸如《女子的自由在哪里》《军人的头脑》《三民主义与贵州》《贵州青年对贵州政治应有主张》等,希望借助这些结合贵州实际的文章,揭露西南军阀投靠北洋军阀的罪行,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中共中央为了培养军事干部,除了派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外,又陆续从全国选拔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训练。

1924年秋,周逸群从上海抵广州,见到了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李侠公,写下抒怀诗云:

废书学剑走羊城,

只为黎元苦匪兵。

斩伐相争廿四史,

岂无白刃可亡秦!

周逸群经共产党员萧楚女、李侠公介绍,于1924年10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在学习期间,经萧楚女介绍结识了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1月在恽代英、萧楚女的帮助下,周逸群加人中国共产党。

周逸群入党后填写的一首词:

硝烟弥漫中华,有斑斑血泪,遍体鳞伤;

军阀横行,列强争乱,九州魔怪猖狂。

近日宏愿酬,一生交给党,斗志昂扬;

愿为工农革命,洒热血一腔。

1924年底,为了把革命热情高涨的青年军人组织起来,周逸群同蒋先云等成立秘密革命团体“火星社”,创办了《火星报》。火星社成员积极在黄埔军校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反映广大学生的要求和意见。周逸群在学生中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政治影响,成为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有力助手。

1925年初,在周逸群的组织下,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逸群任主席。青年军人联合会用革命的精神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军人,出版了《中国军人》《青年军人》等刊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革命军人的政治觉悟,与“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不调和的斗争。由于他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青年军人联合会历经发展壮大,到1925年年底,会员已达两万人之多,成为军人中最有影响的革命团体。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周逸群受命在长沙组织了一个宣传队,到左翼军第九军彭汉章部工作。9月,周逸群随军路过常德,遇到了驻军常德的第九军第一师师长贺龙。周逸群与贺龙一见如故,答应留在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帮助贺龙在部队中建立了政治机关,并开办了政治讲习所,对贺龙同志领导的一师很快成为北伐中的一支劲旅起到了作用。11月,周逸群和贺龙率领部队从湘西出发,相继攻克公安、沙市、宜昌,打垮了北洋军阀的卢金山、于学忠部,迫使杨森不得不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主张,解除了北洋军阀勾结川军对武汉的威胁。

1927年2月,周逸群和贺龙移师汉口,脱离第九军彭汉章的指挥,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为打破反革命包围,扩大革命根据地,在武昌南湖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贺龙和周逸群的十五师担负右翼进攻任务,在河南逍遥镇、临颖等战役中大败奉军。6月,第十五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任军政治部主任,又调集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及两湖农运干部,编为第三师,周逸群兼任第三师师长。在汪、蒋相继叛变革命以后,7月,贺龙毅然拒绝执行去庐山开会的命令,与周逸群率二十军全部到达南昌。贺龙和周逸群参加了周恩来主持的前敌委员会会议,周逸群协助贺龙制定了起义的行动计划。贺龙和周逸群率二十军与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朱德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部分于8月1日举行起义。南昌起义后,周逸群介绍贺龙加人中国共产党,由周恩来主持入党仪式。

南昌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南京、武汉的国民政府纷纷调集兵力,向南昌进攻。起义部队按原计划分批撤离南昌,准备南下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进行北伐。周逸群和贺龙于8月5日出发。  ’

起义部队南下途中与反革命军队苦战数日,惨遭失败。周逸群与贺龙向中央指示要去湘西北打游击,从事土地革命。1928年1月,受中共中央任命,周逸群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与贺龙共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周逸群到达监利县,遇见了贺锦斋领导的一支武装。他们同石首中心县委和鄂中特委接上关系,召开鄂中特委、各县县委和湘鄂边前委的联席会议,将沔阳、石首等县的农民武装及贺锦斋部合编为两个大队,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在湘鄂边前委的。统一领导下,经过10多天的战斗,消灭土匪2000多人,工农革命军发展到1000人。13月,周逸群与贺龙在湘西桑植洪家关组织成立工农红军,举行桑植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4月,国民党进攻桑植,桑植起义失败。起义失败后,周逸群辗转到石首,将石首、监利、公安等地农民武装集中起来开展游击活动,展开重建中共鄂西特委的工作。鄂西特委恢复后不久又遭到破坏,周逸群辗转来到沙市,在沙市组织成立了鄂西临时特委,周逸群为鄂西特委的书记。周逸群主持鄂西特委以后,进行了大力的改革,改组了各县县委,并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新的工作方针,克服盲动主义的影响,将党组织转入秘密状态,深人地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1928年秋,周逸群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扩大到23个县,在洪湖周围,形成了几块比较固定的游击根据地。

P19-22

后记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

“双百”评选活动为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种讲人物、讲历史,而且见思想、见精神、全面展示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活动是一次震撼心魂的回顾,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由此激发了我策划出版《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的热情,丛书中的这些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不仅感动了几代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宣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或许他们身处的年代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那种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激励着我从少年一路走到中年,成为我行为处事的镜子,规范着我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坚定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他们的精神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发掘、弘扬和光大他们这种不朽的精神。所有这些坚定了我策划出版该丛书的信心。通过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要颂扬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弘扬他们崇高精神的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那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夺胜利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使之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良好的价值导向,一种有效的示范带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引航灯,矗立在人类社会前行的路上。为了真切地展示英雄们的壮举,在选题策划时我多方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感动。在书稿完成初审时,我多次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他们那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忘我的牺牲精神使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洗礼,又受到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本丛书的成功出版是与出版社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为本丛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才使得其更加完善。。同时,在本丛书策划和编写过程中,特别得到了崔义中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丛书策划编辑

2012年6月

目录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

中国共产党的地方领袖——周逸群

中国共产党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李硕勋

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

中国近代杰出军事专家——黄公略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

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

宁都起义英雄——赵博生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

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军事家——段德昌

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女中豪杰——贺英

中国工农红军无产阶级革命家——旷继勋

中国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

中国工农红军的青年将领——寻淮洲

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谢子长

中国工农红军杰出青年将领——邓萍

深入敌人内部的英雄——钱壮飞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

人民音乐家——聂耳

后记

序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部中华民族反对封建统治、抗击外族侵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雄伟画卷,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长期的艰苦岁月里,无数革命英烈、志士仁人,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英勇奋斗,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在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根据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我们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经受了种种考验。就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烈火的焚烧中,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性与兽性进行着殊死较量。他们用“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爱国情怀;用“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撑起了人民共和国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他们精神不朽,火种不灭。那浩然正气和耿耿英魂,牵引着中华民族疾行的脚步。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中国丰碑!

100位英雄,100座丰碑,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百年风云,沧桑巨变,无数忠魂,精神永驻。他们怀抱崇高信仰,熔铸忠信义勇,秉持民族气节,百炼成钢。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他们的英雄本色和精神品格——辉煌与苦难,奋斗与牺牲,理想与信念,将永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必须牢记革命先辈的遗愿,承载今人的理想与重托,履行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踏着英雄的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筑起新的时代丰碑!

在编写英模事迹的过程中,那种震撼和感动使我们的灵魂又一次被洗礼。在他们身上,共同的东西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他们的英雄壮举,震撼乾坤。他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经过历史的风霜和时间的沉淀,他们已经化作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对英雄的缅怀,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劳动成果,谨在此一表谢忱。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3月

内容推荐

王彦丽主编的《历史丰碑》的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历史丰碑(2)》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中国共产党的地方领袖——周逸群;中国共产党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李硕勋;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中国近代杰出军事专家——黄公略;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宁都起义英雄——赵博生;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编辑推荐

王彦丽主编的《历史丰碑》中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历史丰碑(2)》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丰碑(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彦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235102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