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丰碑(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宫淑燕、刘晓军主编的《历史丰碑》中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历史丰碑(3)》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内容推荐

宫淑燕、刘晓军主编的《历史丰碑》的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历史丰碑(3)》讲述了:清贫的革命家——方志敏;北上先锋——吴焕先;共产党中的清末秀才——何叔衡;青年先锋——阮啸仙;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刘伯坚;我党早期优秀指战员——毛泽覃;民族英雄——刘志丹;红枪白马女先锋——赵一曼;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永远的丰碑: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董振堂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目录

清贫的革命家——方志敏

北上先锋——吴焕先

共产党中的清末秀才——何叔衡

青年先锋——阮啸仙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刘伯坚

我党早期优秀指战员——毛泽覃

民族英雄——刘志丹

红枪白马女先锋——赵一曼

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永远的丰碑: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董振堂

抗日英雄——佟麟阁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赵登禹

我的团长我的团——叶成焕

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位投江女战士

拼得瘦骨埋锋镝——江上青

起飞,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格利高里·库里申科

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白求恩

转战在白山黑水之间——杨靖宇

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

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

后记

试读章节

清贫的革命家

——方志敏

方志敏(1899—1935),男,江西上饶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1994年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到春天家里就断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死累活却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

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小志敏高高兴兴背上书包去上学了。一开始的几天,小志敏觉得挺新鲜,老先生摇晃着脑袋念着“子日”-“诗云”,学生们也摇头晃脑地跟着念。时间长了,小志敏就不耐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坐在那儿老打瞌睡。老先生见小志敏不好好念书,走过来揪着他的耳朵问:“我刚念的是哪一句?”小志敏直着脖子,说:“不知道!还不是老掉牙的旧书,我懒得听!”老先生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拿起戒尺就朝志敏的手心打,一边打还一边骂:“我让你不学圣人的书!”小志敏的手被打得又红又肿,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

回到家里,妈妈看着儿子的手,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小志敏说:“明天我不上学了,我放牛拾柴去。”爸爸正在抽旱烟,听儿子嚷嚷不上学了,吐了一口烟,说:“哪有上学不挨老师打的,学还得上。供你念书,爸爸受苦受累还有个盼头。不然,你也和爸爸一样当个睁眼瞎,咱家这穷日子还有什么指望改变呢!”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这书还得好好念。

1916年秋天,17岁的志敏在弋阳县高小读书。他在学校图书室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并组织了“九区青年社”,专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士豪劣绅们都对方志敏又恨又怕。有一次,当地有个姓张的大地主想做“省议员”,就组织手下人用钱买选票,方志敏知道这个地主很坏,为了阻挡这个地主当上“省议员”,他写一篇小说报“张地主十大罪状”抄写了好几份连夜贴到县城几个最显眼的地方,张地主气得浑身发抖,连忙让人把小字报给撕了,并到处寻找方志敏。几天后,张地主手下人找到了方志敏。几个狗腿子推搡着方志敏,方志敏被带到了张地主家。张地主歪在太师椅上,咕噜咕噜在抽水烟,眯着两眼瞅着方志敏说:“你就是方志敏?”方志敏昂着头不说话,心想:你知道还问什么?张地主又说话了:“你是学生,应该好好读圣贤之书,不要瞎折腾。我找你来,想让你写个声明,就说你受别人唆使,证明你是清白无辜的,怎么样?”

方志敏摇了摇头,张地主马上翻了脸,把水烟袋往桌子上一扔,满脸凶相,说:“我在弋阳城里说一不二,整死你像踩死个蚂蚁。”一个打手凑上来要动手,方志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早给报馆和警察署写好了信,今晚我要回不去,就有人将信寄出去。你残害学生的事情全省的人都会知道。”

张地主一听,一个毛孩子还留了一手,真难对付。想来想去,如果把方志敏打死,就会惹恼全省的人。张地主没有办法,只好一挥手,让方志敏走了。其实方志敏并没有给同学留下什么信,只是让张地主逼急了,才急中生智说出那套话。张地主最终没有当上议员,而方志敏却成了弋阳城里有名气的学生。

1919年夏,方志敏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江西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受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他在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还积极参加和组织学生运动,被选为南昌学联的负责人之一。当时,方志敏所在的这所学校还是向学生灌输封建思想,学生们对此意见很大,方志敏代表全班同学,向校方提出更换教师,胖校长打着官腔说:“研究研究”,几个月过去了,也不见音信。

后来,方志敏和同学们编写了一个小剧本《私塾怪现象》并进行了公演,讽刺了学校的腐败,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家看得开怀大笑。可是校长看了戏,血压上升,恼羞成怒,下令立即停演,还给方志敏记大过一次。学生记大过是很严重的事情,可是方志敏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带领学生同校长斗争,公开揭露学校的黑暗……

1922年夏天,为寻求革命真理,方志敏到了上海。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看到洋人的警棍在黄包车夫的身上飞舞,喝得烂醉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很快,方志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他们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人园。”方志敏顿时火冒三丈,感到这是一种奇耻大辱。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到底!

1924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写道:“共产党——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何等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做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从那以后,方志敏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火与血的考验中百炼成钢,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先锋。

1925年,党组织派方志敏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在家乡湖塘村秘密成立了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了斗争。那年天旱歉收,到了秋天,许多贫苦的农民发愁交不起地租,还不了地主的债。方志敏召开了贫雇农大会,对大家说:“今年地主收租讨债,我们就要求减租减息。如果地主不肯,咱们就跟地主斗,不交租,不还债!”

由于长期受压迫的农民们都害怕地主,不敢行动。方志敏带领一部分积极分子先把一个地主抓了起来,要他减租,并把借据还给农民。这一来,农民们有了劲头,都准备跟着方志敏干。不料,方志敏的五叔、地主方雨田跳出来,带头对抗农民运动。其他地主不敢收租收债了,方雨田却气急败坏地质问方志敏:“我,是你亲叔,你该不会六亲不认吧?”

方志敏觉得不把方雨田的气焰打下去,斗争就不能取胜。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方雨田是我五叔,我就徇情看面子。他既是地主,又和我们对抗,咱们就跟他斗争到底!”

一天晚上,他带领全村的贫雇农,手拿铁叉、锄头,包围了方雨田的大院,而冲在最前面的是方志敏。方雨田紧关大门,躲了起来。几个农民翻墙进人方家大院,把门打开,大家一下子冲了进去。方雨田狗急跳墙拿刀想行凶,农民夺下他手中的刀,用绳子把他捆了个结实。

方雨田被斗倒了,震动了整个弋阳县。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江西的农民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把土豪劣绅打得屁滚尿流……

1926年4月,方志敏作为江西省代表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期间,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和彭湃,并到东江、大埔一带考察农民运动。

1927年3月,方志敏赴武汉,参加由毛泽东、邓演达主持的粤湘赣豫农民协会执委会和农民自卫军联席会议,在这次大会上,方志敏与毛泽东、彭湃、邓演达、谭平山等13人当选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并且,方志敏完全赞同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思想和主张。

1927年8月下旬,方志敏化装成贫苦农民从吉安步行回到弋阳任弋阳、横峰等五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武装起义总指挥,中共弋、横、德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委员,方志敏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准备进行暴动。

P1-4

序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部中华民族反对封建统治、抗击外族侵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雄伟画卷,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长期的艰苦岁月里,无数革命英烈、志士仁人,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英勇奋斗,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在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根据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我们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经受了种种考验。就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烈火的焚烧中,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性与兽性进行着殊死较量。他们用“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爱国情怀;用“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撑起了人民共和国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他们精神不朽,火种不灭。那浩然正气和耿耿英魂,牵引着中华民族疾行的脚步。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中国丰碑!

100位英雄,100座丰碑,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百年风云,沧桑巨变,无数忠魂,精神永驻。他们怀抱崇高信仰,熔铸忠信义勇,秉持民族气节,百炼成钢。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他们的英雄本色和精神品格——辉煌与苦难,奋斗与牺牲,理想与信念,将永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必须牢记革命先辈的遗愿,承载今人的理想与重托,履行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踏着英雄的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筑起新的时代丰碑!

在编写英模事迹的过程中,那种震撼和感动使我们的灵魂又一次被洗礼。在他们身上,共同的东西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他们的英雄壮举,震撼乾坤。他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经过历史的风霜和时间的沉淀,他们已经化作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对英雄的缅怀,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劳动成果,谨在此一表谢忱。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3月

后记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

“双百”评选活动为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种讲人物、讲历史,而且见思想、见精神、全面展示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活动是一次震撼心魂的回顾,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由此激发了我策划出版《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的热情,丛书中的这些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不仅感动了几代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宣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或许他们身处的年代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那种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激励着我从少年一路走到中年,成为我行为处事的镜子,规范着我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坚定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他们的精神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发掘、弘扬和光大他们这种不朽的精神。所有这些坚定了我策划出版该丛书的信心。通过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要颂扬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弘扬他们崇高精神的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那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夺胜利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使之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良好的价值导向,一种有效的示范带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引航灯,矗立在人类社会前行的路上。为了真切地展示英雄们的壮举,在选题策划时我多方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感动。在书稿完成初审时,我多次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他们那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忘我的牺牲精神使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洗礼,又受到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本丛书的成功出版是与出版社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为本丛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才使得其更加完善。。同时,在本丛书策划和编写过程中,特别得到了崔义中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丛书策划编辑

2012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丰碑(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宫淑燕//刘晓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235171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