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一 “文本城市”的探索之旅
二 “城市诗学”的诗美运思
三 研究范围、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 城市抒写的历史寻踪
第一节 荒原上的诗意追求:中国现代诗歌的城市抒写
一 “力之美”与“恶之花”:感触都市的双重向度
二 在都市“荒原”中抒写“心灵诗学”
三 对现代诗形的雕琢
第二节 城与诗的转喻互现:中国当代诗歌的城市抒写
一 物态城市的摹拟与复现
二 空间感的体认与迷失
三 视点的俯视与平视
四 从地理到心理的“流徙”
第三节 现代诗艺的彼岸传承:当代台湾诗歌的城市抒写
一 从逃离到拥抱:都市诗人的世代交替
二 罗门:都市诗国的发言人
三 林耀德:营建后现代的都市迷宫
四 台湾都市诗歌:世纪之交的走向
第四节 都市化与本土性:港澳诗歌的一种经验
一 挥别国族神话:本土性的确立
二 多元文化的开放陈述
三 对“家园”意识的自觉归属与认同一
第二章 抒情主体的多维视角
第一节 温暖人性的“原乡”:都会与田园的经验遇合
一 与都市结缘:新诗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 “乡土/田园”经验:潜在的诗性结构
三 城乡边缘人:走出“他者”的视野
第二节 城市背后的“眼睛”:捕捉流动经验的
“漫游者”视角
一 在行走中遭遇“震惊”
二 在凝视中窥察“人群”
三 新都市感觉结构的形成
第三节 穿越时空的“冥想”:“梦幻者”的城市镜像
一 都市梦幻者的精神向度
二 梦幻者眼中的城市碎片
三 梦幻的思维方式与城市抒写
第三章 城市意象与情感空间
第一节 欲望穿行的“迷宫”:文人聚合的消费景观
一 “文化交融”的两重姿态
二 直面当下的欲望迷宫
三 “静观”:内外部空间的经验桥梁
第二节 加速度的“情境”:现代交通技术与新视听
空间的形成
一 视听空间:嘈杂与和谐的双声共鸣
二 器物发达与人性压抑:悖论式的反比
三 临时性的内部空间:寻找心灵的支点
第三节 混凝土的“错觉”:街道、广场等建筑的地缘空间书写
一 道路:时间观念的象征系统
二 广场:裂变的庙堂情结
三 居室:个体独语的私密空间
第四章 消费时代的审美主题
第一节 物欲主题:“玉臂”里的超验境界
一 拥抱商业的玉臂:物欲现代性的觉醒
二 对人性“异化”的揭示与批判
三 以“物”为镜:现代主体意识的确立
第二节 身体主题:“肉身”中的城市隐喻
一 以“肉身”的钥匙开启都市之门
二 都市“自我具象”的见证与确立
三 城市丛林中的肉体诗学
第三节 孤独主题:“城堡”外的当代英雄
一 城市:无法进入的现代“城堡”
二 “英雄”气质的滋生与蔓延
三 孤独体验:由“悟解”到“玩味”
第五章 城市抒写的诗美呈现
第一节 现代诗美:“律动”的节奏跳跃
一 意象:现代经验的意义载体
二 语言节奏:内在化的现代意绪
三 诗行:空问化的形式布局
第二节 当代诗美:“瞬间”的诗意展开
一 意象的“事态”化
二 与生活同步的语感
三 凡俗中的“荒诞”
结语
附录 城市风情的斑驳投影:中国古代诗歌的
城市抒写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