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
内容
编辑推荐

廓清漠北、打开西域之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叛乱时代、帝国熊途、过渡时代、日落大草原、西线争夺、决战中亚、盛唐终结……大唐帝国开疆拓土,雄视天下,最强盛之时,势力波及东亚、北亚、中亚甚至西亚与南亚。

赫日当中的大唐帝国如何崛起?又为何由强盛转而衰落,最终消亡?曲终收拨,血与剑交织的大唐帝国扩张终结的历史幕后,李唐皇室究竟演出了一幕幕怎样的故事?《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以历史大事件为轴线,通过还原历史细节,透过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由醉罢君山所著。

内容推荐

醉罢君山所著的《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是一部讲述唐代开拓进取的历史。唐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大唐帝国战功赫赫,自开国始便积极进取,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垮一个又一个对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国声威远达北西伯利亚;在东方,征服朝鲜,并在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在西北,降服西突厥,使得西域在汉之后又一次回归中国;在中亚与南亚,大破中天竺、远征小勃律、大勃律,战胜阿拉伯等。

目录

第2部

第一章 叛乱时代

第二章 帝国熊途

第三章 过渡时代

第四章 日落大草原

第五章 西线争夺

第六章 决战中亚

第七章 盛唐终结

大事年纪

试读章节

一、三箭定天山:铁勒九姓之变

七世纪五十年代,大唐帝国频频对西北用兵,先后三次西征,终于生擒阿史那贺鲁,降服西突厥,到六十年代初,大唐势力直达波斯,威震中亚。

先秦名学家惠施曾言:“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当日在中天时,其下沉之因素也悄悄地积累。

过速的扩张,埋下不稳定的种子。

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西域铁勒族思结部落率先叛变。思结部落的大首领都曼,秘密联络西域的疏勒、朱俱波、谒般陀等国,一同起兵,攻打于阗国。

唐朝廷对此相当重视,派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全权负责。苏定方统率大军抵达业叶水,离思结部落大本营马头川有三百里的距离。

苏定方依然采用破西突厥时的战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击,攻其无备。他精挑三千名骑兵为先锋,以超强度的行军速度,一昼夜行进三百里,于次日凌晨抵达思结大军驻地。在三千骑兵出发的同时,一万名步兵作为后续部队也即刻开拔启程。

叛军首领都曼对苏定方快速反应部队的神速进军大为吃惊,想趁其远道劳顿而先发制人,便开城门迎战,两军在城外大战一番,行进一昼夜的大唐骑兵仍然击败了都曼的骑兵。

都曼退回城内,据城自守。

唐军后援部队陆续赶到,将敌城团团围困。苏定方派人进城与都曼谈判,表示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可以确保其性命无虞。都曼考虑了半天,苏定方用兵如神,令他大开眼界,想要反败为胜也是不太可能,便同意向苏定方投降。

这场叛乱,由于苏定方处理有方,很快便得以平息。但是受到西域思结部落叛变的影响,北方的多个铁勒部落也相继爆发反叛,包括北方思结部落(卢山都督府)、拔野古部落(幽陵都督府)、仆骨部落(金微都督府)、同罗部落(龟林都护府)等共同起兵反唐。

660年,唐帝国任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率军讨伐这四个反叛的部落。这次战争的经过,史书记载非常简略,只说到郑仁泰与铁勒四部落会战三次,三战三捷,杀其酋长,追击一百余里,然后班师回朝。

很显然,这次大唐对铁勒四部落的打击是很不彻底的。虽然四部落受到重创,但是叛变仍在继续。

 第二年(661年),铁勒族中最强大的回纥部落(瀚海都督府)大首领婆闰去世。婆闰是苏定方西征阿史那贺鲁时的副帅,无疑他与大唐的关系相当友好。婆闰去世后,其侄儿比粟毒当上回纥大首领,他与婆闰所持的立场完全不同,回纥走上与大唐帝国对抗的道路。

比粟毒暗中串通同罗部落以及仆骨部落,共同发兵,南下侵犯大唐本土。

唐高宗此时才翻然省悟,这十二年来,他东征西讨,使帝国声威远扬,然而危机却发生在北方。这是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正是帝国的东征西讨,给北方铁勒诸部落有机可乘。

在去年远征铁勒四部落中三战三捷的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仍然被指定为远征军统帅,出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帅;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其副手。

唐帝国北征的消息一传出,铁勒诸部落大为惊骇。包括回纥、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多滥葛在内的九大部落,即铁勒九姓,全部反叛,齐心协力,对抗大唐远征军,共纠集了十余万的兵力,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龙朔二年(662年)三月,远征军进抵天山(此天山非西北之天山,乃是现蒙古杭爱山),铁勒九部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

北方在三月和风中洋溢着晚春的气息,此时天山脚下已是绿草茵茵,天上白云飘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是个好季节,可是对于铁勒九姓的骑兵们来说,这是个灾难的季节。

看来铁勒人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作战方式,他们派出几十名勇士,前来叫阵,向唐军挑战。这种挑战的方法,在春秋战国时代也经常使用,挑战胜利的一方,在士气、心理上将会有压倒性的优势。

敌人前来叫阵,倘若不应战,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长了他人的士气?远征军副统帅薛仁贵浑身是胆、智勇双全,他一拍大腿道:“来得好,老子正好去会会他们。”说罢拉来自己的战马,将箭袋往马背上一搭,翻身上马,奔出营外。

铁勒勇士这次将看到真正的高手。

这里先插一个小故事。

在大军出发之前,唐高宗在内殿盛情宴请了薛仁贵等将领一行人,酒过三巡,唐高宗兴致很高,对薛仁贵说:“爱卿你箭法高超,我听说古代善射者曾经射穿七层坚甲,你就试试吧,看能不能射穿五层。”

唐高宗所说的古代善射者,是春秋时期楚国最出色的两位射手,潘党与养由基。在晋楚鄢陵之战前,潘党与养由基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潘党先出手,射穿七层坚甲,养由基沉着冷静,也同样一箭洞穿七层坚甲。虽然两人在这次比赛中平分秋色,但是养由基的知名度要比潘党大得多,他的名字几乎成了神射手的代名词,可称之为箭神。中国人有迷信古人的传统,所以唐高宗知道薛仁贵骁勇,却总以为赶不上古代名将养由基,故而说出来的话,未免伤着了薛仁贵的自尊心。

薛仁贵二话没说,他操起一把强弓,唐高宗命人挂起七层铠甲作为箭靶子。薛仁贵搭箭上弓,“嗖——”的一箭,箭从第一层铠甲入,从第七层铠甲出。“好箭法,好神力!”在座各位一片喝彩。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怎见得今天不如古人呢?薛仁贵向唐高宗证明,养由基也是人,不是神,他薛仁贵也是可以超越前人的。

回过头来说薛仁贵面对铁勒数十名勇士的挑战,他翻身上马,驰出军营外,与铁勒勇士交手。薛仁贵所使用的强弓,射程远,加上他天生神力,具有一箭射穿七层铠甲的实力,于是他拉箭瞄准其中一名铁勒勇士,“嗖——”的一箭,不偏不倚,正中其胸,铁勒勇士当即落马身亡。

铁勒勇士们目瞪口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第二支箭又飞袭过来,第二名勇士应声倒下;紧接着,又是一支箭,速度太快,力道太强,铁勒勇士刚想躲避时,无奈箭速太快了,又是一箭贯穿胸背。

连续三箭,射杀三名铁勒勇士!太令人不可思议了,铁勒勇士们惊呆了。在拜服强者的时代,铁勒其余勇士不得不翻身下拜,向薛仁贵请降。

但是薛仁贵所作所为,实在有失一名武士之风范,在数十名铁勒勇士投降后,薛仁贵竟然下令全体坑杀。

铁勒各部派出的勇士挑战团被薛仁贵射死三人,其余坑杀,这对铁勒人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士气为之一馁。铁勒各部,有的退入天山,凭借天险据守,有的则向北撤退,逃往漠北。

P2-4

序言

这是一部关于大唐帝国开拓进取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汉、唐是两座巍巍高山,这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是很相近的:政治相对开明,汉有文景之治、明章之治,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战争均取得赫赫战功,汉代开拓西域、西南,击破匈奴,唐代经略中亚,两灭突厥;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政权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强有力挑战,只有在汉唐时代才有过绝对的军事优势。汉如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唐如赫日当中,烈焰灼人。

强汉与盛唐,哪个朝代更伟大呢?这是很难比较的。汉代前后四百余年,其超级强国的地位,自始至终未受到动摇,王夫之曾经这样评说道:“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相比之下,唐王朝的寿命要短得多,前后二百八十九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盛衰的分水岭,唐代真正强盛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这是比不上汉代的。然而,唐帝国面临的对手之强,远甚于汉时,无论是北突厥、西突厥、吐蕃或阿拉伯帝国,均是超一流的对手,故而其武功之取得,较汉代尤显艰难。

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是李渊,然而其恢弘格局的奠基者实际上是唐太宗李世民。他集仁君、明君、雄君于一身,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给大国安上一颗雄心。从唐王朝初创的那天起,便受到北方突厥的严重威胁,甚至一度委曲求全。唐太宗即位时,北突厥兵临城下,震动帝都,以李世民之雄才,尚且不得不签城下之盟。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的唐太宗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彻底击破北突厥,俘其可汗,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迹。对比汉匈战争,以汉之强,仍耗费百余年才降服强敌,唐王朝之霸气,由是可窥一斑。灭北突厥不过是唐初扩张的起点,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唐太宗武功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殆可称为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继消灭北突厥后,唐帝国又扫平北方强国薛延陀,廓清漠北,北疆边患不复存在,历史学家岑仲勉评曰:“声威之北及,想蒙古时代尚比太宗为逊色。”打通西域是唐太宗的第二个战略方向,这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征吐谷浑、攻高昌、伐龟兹、战西突厥都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唐太宗时代,唯一没有打赢的战争是征高丽之战,这场战争的失利,恰恰是因为皇帝亲征。为顾及皇帝的安全,唐朝军队放弃了大纵深的战略,转而采取逐城逐地的争夺,速决战最后成了持久战,这种战略对于劳师远征的一方是相当不利的。

凭借唐太宗奠定的坚实基业以及遗留下的政治资本,唐高宗时代仍然延续扩张势头。在平百济之战中,中国与日本第一次正面交锋,唐朝海军大破日本海军,取得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唐太宗生前未能打败的高丽,也在唐高宗时被征服。在中亚战场,西突厥汗国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解体,大唐的势力深入中亚,直抵伊朗高原,这也是帝国声势最盛的时代。然而盛极必衰也是自然规律,在唐高宗统治的后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在论钦陵的执政下崛起,大非川之败标志着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北突厥复国则令唐政权北疆再陷危局,帝国的第一期扩张也宣告终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从个人奋斗的角度来看,她是个成功者,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她的统治能力似乎被远远高估了。她的统治并不始自称帝,而是在唐高宗后期便已主持政局,而唐帝国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走向熊途。武则天时代,太宗、高宗时的对外战争成果损失大半,帝国不仅失去昔日的威风,边疆也屡屡告急:北方突厥的入侵,契丹的叛乱,吐蕃的进攻,等等。不过女皇还是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帝国航母,没有令它触礁沉没,尽管外壳受损严重,整个船体却还未倾覆。

到了唐玄宗时,大唐帝国迎来第二个春天。“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一个时期,盛世之盛,主要在于经济及文化,若论武功,仍然不及太宗时代。唐太宗的战略是大纵深的围歼,不打则罢,一打势必要一战定胜负,贵在速决,而不打持久战。唐玄宗时的战略格局没那么大,多是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或是一城一池的争夺,或是边界线上的拉锯战,难以看到初唐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战争场景。玄宗时代的战争十分频繁,而且范围很广,与突厥、吐蕃、契丹、突骑施、大食、南诏均有军事冲突,几乎与周边有实力的政权都交锋过,其中战果比较大的是平突厥之役与中亚争夺战。与唐太宗平突厥有所不同,唐玄宗平突厥更多倚靠回纥等游牧部落的力量,实际上是以夷制夷的手段。中亚争夺战则是盛唐军事史最精彩的篇章,唐、大食、突厥、吐蕃四大势力角逐于中亚,尽显纵横捭阖的智谋,高潮迭起、险象环生,精彩纷呈。然而唐玄宗善始却不能善终,“安史之乱”的爆发,终于结束了大唐帝国一百多年的强盛史,盛唐成了记忆中的光辉时代。

历史是一面魔镜,包纳过往的所有人与事。但倘若认为过往等同于消逝,那未免不贴切。事实上,历史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它默然不语,却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无形的力量。这就好比个人,他当下的性格、能力,无不与过往的经历相关联,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一切,而是留下精神的印记。一个人曾经取得越多的成就,自信心就越加强大,这是显而易见的心理现象。一个国家同样受到这种心理规律的支配,我们搜寻历史,便是在寻求一种力量。

现代成功学认为,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心灵力量的强弱。哈尼尔曾这样说过:“在我们‘做’什么之前,我们必定已经‘是’什么了。我们只能‘做’到我们所‘是’的程度。”如果我们把这种理论引申到国家,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在于有一颗雄心。有了雄心,一切困难就不成其为困难,就如古人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大国并不总是强国,就像晚清时的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可是不过就是被列强宰割的大肥肉罢了。当然,晚清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可是我们也发现,在历史上,并非先进文明总能战胜落后文明。古罗马毁于蛮族之手,南宋灭于蒙古之手,这都是例子,可见器物进步、经济领先、文明发达并不一定能保证国家安全,失去了雄心,就失去了斗志。就像南宋,经济其实不错,学术也很发达,科技水平也高,当时发明的武器也很多,可是朝廷只是苟且偷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没有雄心,最后只有灭亡。

大国雄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统治者得有雄心。要是政策的制定者只是鼠目寸光,那肯定没戏;其二,国民要有发扬蹈厉的精神。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汉代的伟人们在唐代是备受推崇的,唐代的诗歌、散文包括墓志铭里,都充满歌颂汉代伟人的词句,像卫青、霍去病、张骞、班超、马援等人,那是唐人的榜样。可是唐代的伟人们在后世却没有得到前辈们的地位,王玄策在天竺的惊人勋绩,在后世默默无闻;大英雄苏定方在小说里成了反面人物;第一次打败日本人的刘仁轨,知名度也不高,后世也没什么人写诗歌来颂扬他。这主要原因在于汉以后还有唐,唐以后就没有相媲美的朝代了。当然,我认为一个新的中兴时代就要到来,所以我先做点歌颂唐代伟人的活。

《大唐帝国的扩张》以扩张史为视角来写两个强盛王朝的历史,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借此来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中刚健雄强的一面。有人会说,现在世界潮流是和平对话,不能再说扩张了。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我认为扩张的形式会有别于古代,不再以领土的扩张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势力的扩张、影响力的扩张。有人要用第一岛链来封锁中国,我们需不需要去突破?需不需要把海上力量扩张到蓝海深处?有人要在印度洋上充当海盗,杀人越货,我们要不要派海军去那里巡逻?有人要抢钓鱼岛,我们要不要有一种“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无畏气概呢?要不要有凛然不可犯的大国雄心呢?  本书从写作到定稿,历时四载,三易其稿,殊为不易,终得顺利完成并付梓。在这里要感谢我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因为写书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务正业。我还要感谢责任编辑刘春雨女士,她极其严谨认真,并指正书中若干错误。同时,我也感谢许多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坚定不移地支持与热情的鼓励,给了我莫大地帮助。

醉罢君山

记于2012年9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醉罢君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01909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2.0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