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内容推荐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分为两卷,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目录

授衔怀仁堂

登上天安门

刘伯承在一九五八

彭德怀元帅和《欧阳海之歌》

聂荣臻的最后岁月

未授衔的叶挺将军

战将粟裕

敢唱反调的大将黄克诚

谭政大将书生气

儒将萧克

朝鲜战场上的洪学智

萧华上将的情感诗篇

“胆大包天”聂凤智

首任航天城司令孙继先

有胆有识郑维山

三野“空军司令”刘瑞龙

陶汉章将军的四本书

试读章节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军人不能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和将军,金光闪闪的徽章使中国军人着实神气起来了。中国大地上随之掀起一阵不小的军人崇拜热潮,男孩子为能有一套军装而兴奋,女青年择偶也有了“一个豆太小(少尉),四个豆太老(大尉),三个豆(上尉)正好”的说法。

五十多年的光阴一闪而过,当时在怀仁堂接受军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员大将都已作古。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次授衔在中国史册上却熠熠生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使我国军民激动不已……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的决策层正酝酿着一个大的举措。

1955年的早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文件——《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

1955年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毛泽东主席正式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正式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条件、来源、军衔、奖励、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同时中央军委决定,要在1955年内全部结束对现役军官的授衔工作。

这一系列文件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军内外,并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太好了!我们也可以授衔了。”

“这也是军队正规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评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授衔的事在军队和国家的高层酝酿已久。中央军委发出指示的时候,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戴眼镜的罗荣桓同志当时身兼两职——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他和几位副主任、副部长忙得不可开交。按照权限,授元帅和大将衔的由军委决定;授少将至上将衔的名单分别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提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校官的名单由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报总干部部和总政干部部在全军统一衡量。

授中将和上将的200多人的名单,都是罗荣桓亲自主持讨论的。对少将一级,罗荣桓委托赖传珠、徐立清、萧华和王宗槐负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再由罗荣桓主持会议解决。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没有军衔,只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搞过一次临时授衔。那是为了协调与苏军行动,中央临时决定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与苏军的协调工作结束后,又收回了军衔。现在要正式在全军授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间的一切,人的关系最为复杂。给数以千计的人评军衔谈何容易?要评衔的人当中,多数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也有不少抗日战争时期人伍的,还有少数民族干部和起义将领。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军干部的平衡问题……

宋任穷同志当时在总干部部当副部长,他回忆说:“我记得那个时候除了处理其他日常工作外,我们大部分时间用来搞这个平衡工作。在排队平衡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军委于9月初召开了总结会。罗荣桓主持,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都出席了会议。至此,评衔工作基本就绪。

毛泽东说:“要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

军队要授军衔,最高统帅怎么办?

这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个年代向苏联学习,斯大林可是苏联的大元帅啊!  按照军官服役条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是应该授衔的。在人们的议论中,在初步的方案中,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应该授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应该授元帅。

据说,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摇摇手说:“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此事在高层引起纷纷议论。

一次人大常委会开会,不少民主人士纷纷发言,认为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尤其是毛主席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授三个一级勋章。

那天的会议很有点儿要形成决议的样子。主持会议的刘少奇知道毛泽东的态度,他说,还是不作结论好。

一位留胡子的民主人士说:“我们人大作了决定,他有什么办法。”

刘少奇笑笑说:“人大可以作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

“人大作了决定,国家主席就得签署命令。”

争论来争论去,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可以见到毛主席吗?你们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我们这次先不作决定。”

此后不久,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去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呀!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依我看哪,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表率作用,军工厂为他准备的大元帅服,也就只能永远放在博物馆里了。

毛泽东的态度明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又是什么意见呢?

也正是在那次会上,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也在部队搞过,你也应该评元帅!”

刘少奇挥了挥手,说:“不要评了,我现在不在军队工作了。”

毛泽东又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周恩来连连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邓小平笑笑说:“当什么元帅哟,早不带兵了。”

毛泽东又看看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等人,很有几分幽默地说:“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啊?”

李先念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我没想过当大将,我也不要评大将。”

张鼎丞和邓子恢也直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罗荣桓是较早知道他自己要被评为元帅的。那天,他回到家里,当晚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极诚恳的信,他说:我参加革命时间比较短,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小,给我授元帅衔当之有愧,我恳请不要给我元帅军衔……

装甲兵司令许光达是在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建军28周年的国防部招待会后才知道自己要被授大将军衔的。回家以后,他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家人都觉得奇怪,大过节的,他是怎么回事?

他当夜给毛泽东和军委的其他同志写了报告,他把自己和有关同志作了比较,然后郑重请求:给我授大将军衔高了,希望降为上将……

正是在他们的表率作用影响下,那些本来想争一争、评高一点的人,不好再讲话了。

自然也还有个别同志自恃功高、资深,觉得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奖赏,而组织给自己评的衔低了,甚至公开说自己应该评什么军衔。  还有的人因为评衔闹起了情绪,流下了眼泪。要不,毛泽东怎么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有那么一位老同志,我们就称他W吧,他参加革命时间长,功劳也的确不小,但进城后犯了错误,受到处分。他认为评衔是论功行赏的事情,期望值较高。当他知道只能评为中将的时候,心中很是愤愤不平,便给有关军委领导提意见……

罗荣桓亲自找他谈话,和他谈心,告诉他评为中将是比较公正的,并且严肃指出他的问题。

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他的思想通了……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保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1829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