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透历史(精)/上海书评选萃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上海书评》五周年的书话文章精选,《穿透历史》收录田余庆、王家范、虞云国、赵园、邢义田、梁小民、程念祺、张汝伦、樊树志等诸多专家学者的佳作。

本书由历史的细节入手,论及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等问题,由点及面,理顺历史脉络,极具启发性。

内容推荐

《穿透历史》收录田余庆、王家范、虞云国、赵园、邢义田、梁小民、程念祺、张汝伦、樊树志等诸多专家学者的佳作。

《穿透历史》由历史的细节入手,论及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等问题,由点及面,理顺历史脉络,极具启发性。

目录

田余庆谈门阀政治与皇权

王家范谈“长时段”看历史

虞云国谈宋代士大夫与政权

赵园谈明清之际的遗民与贰臣

邢义田谈罗马史背景下的秦汉制度

“祖龙魂死秦犹在” / 虞云国

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根 / 梁小民

美化商鞅变法有违史实 / 程念祺

并未远去的封建郡县之争 / 张汝伦

孙皓晖式话语与“伪中国史观” / 王家范

绍熙内禅前的时局与谣言 / 虞云国

变革之门何时关闭 / 虞云国

中国古代学运的极盛时代 / 虞云国

“国家”驾驭“社会”的政治术 / 王家范

张居正的另一面 / 樊树志

盐业,牵动历史大局 / 程念祺

编选说明

试读章节

温峤能够迅速融入南渡群士的上层集团,既有刘琨的背景,也是靠了他自己的才具。在江左的各大政治势力间,他本是一个孤客,但他周旋于各势力间,不仅能够自存,还颇有成就。

田余庆:温峤与太子(后来的明帝)结深交,对王敦坚决抵抗。王敦叛平后又为受株连的众多党敦朝士吁请宽免,做得周到适度。他反王敦而亲王导,使自己在纷纭的朝局中居于稳定地位,不随朝局而起伏变化。他更显著的功绩是与荆州强人陶侃周旋应对,既不助长陶侃,又能借重陶侃实力,一举歼灭苏峻叛军,挽回东晋大局。朝廷命他都督江州,驻守于扬、荆之间,显然是期望他起上下游的缓冲作用,使江左内部不再重起重大纠纷。他安定了被建康视为异己势力的陶侃,使他终身与建康和平相处。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江州,就是从温峤开始展露其六朝史意义的吧?

田余庆:以长江一线基地为主导的东晋地缘政治布局,中枢扬州长期在王导之手。下游徐州侨郡县具有拱卫建康的特殊作用,由郗鉴长期稳定经营。温峤刺江州,与郗鉴刺徐州同时,二人处身行事和所起政治作用大有可比之处。只是温不永年,死后江州成为扬、荆两强争夺之地,未能独立发挥作用。稍后,下游扬州之西出现了豫州,扬、豫一体;上游荆州之北出现了雍州,荆、雍一体。可以看出,江州是上下游必争之地,把温峤配置在江州,是东晋有远见的决策。温峤明白此意,不负所托。他曾有迁都江州之议,而江东豪杰则主迁会稽。迁都不符王氏利益,未得王导认可。温死葬豫章,表明温峤原拟以江州为其家族在南植根之地。后嗣视形势已变,乃迁葬建康今郭家山之地。温峤江州之业无合适的后人继承,自择北来人幕之人,后转手人“驰驱戎马之辈”,与诸门阀不能合辙,这是门阀政治格局所不能容纳的。再后陶侃以荆州之重进占江州,陶侃有谦退之志而无非分之求,死后江州重回门阀政治轨辙。

您关注江州,是因为在东晋门阀政治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江州是一个新因素。

田余庆:门阀政治,主导者自然是高层门第,是他们与司马皇权共治。门第高下,一般地说靠社会舆论认同,高门则以婚宦壁垒自我保障,但其身份却没有法律的硬性界定,没有按门第高下分配政治权力的正式机制。少数臣僚虽非寒素,但门第却不甚高者,由于特殊机遇,攀升至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温峤、郗鉴。不过他们也不可能入主中枢,因为得不到高门的广泛支持。我从这种现象感知,建康政权像是一间股份公司,东晋皇帝是名义上的业主,轮流执政的门阀则拥有最大的股权。门第是入股的必要条件,虽非股权大小的唯一依据。陶侃有较强实力,立有大功,但以“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是无从人股的。王导门第最高,与司马氏关系亲近,自然有最大的股份。而温峤、郗鉴门第二流,是靠政治机遇获取股份。他们难得在中枢获利,却能分割地盘,形成东晋的地缘政治格局。他们在地缘政治中各自经营,郗鉴非常成功,温峤具有经营成功的能力,却因不永年而未竟其业。

在这个地缘政治格局中,江州具有什么特殊地位呢?

田余庆:东晋一朝,对付北敌窥伺,守在长江一线及淮、汉地区,以政区分,则是徐、扬、豫、江、荆、雍等州,地缘政治在此区域展开。其中扬、荆二州形成长江流域上游下游两大中心,斗争复杂,现象纷纭。南方腹地诸州,不涉大局,无多可述。温峤所属江州,辖今赣、闽全境及湘境东南隅,地域辽阔。境内流民颇多,有货殖之利。江州土地开发显著,运漕不止供应江州驻军,也供长江沿线尤其是荆、雍军需。闽境粮食循水路输贮江州仓储。荆、江及于交、广,往返及物资运输多循赣水一线,而少经由湘水。江州腹地发展状况,记载不多,何德章教授论梁陈之际江州土豪势力的兴起,有的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可资参考。唐、宋时期,旧日江州地区经济增长,人才辈出,堪与扬州比肩。回首前尘,温峤的奠基作用值得关注。

温峤建议迁都江州,是一时权斗需要,还是别有深虑?

田余庆:江州都督军府置于长江沿线,多在寻阳左近,刺史驻在豫章,既重在军事上链接扬、荆,又关注江州内地发展潜力。这当是温峤请求迁都豫章的理由。只是温峤猝死,江州发展没有由他经营。江州居扬、荆两大之间,先是“驰驱戎马之辈”争夺不已,人陶侃手后经过几年安定局面,转归庾亮。庾氏坐大荆、江,建康的王氏则派出王允之与庾氏相抗衡,争夺江州,引发不少次或明或暗的冲突。谢氏以西府之重曾经插手江州,然后就轮到桓氏一揽荆、江之重了。几十年江州的矛盾斗争,求其嚆矢,还得从温峤算起。

从这个角度看,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加入温峤一章,就可以理解了。P5-8

后记

作为《东方早报》的周日文化副刊,《上海书评》于2008年7月6日创刊,至今已有两百多期。在这套小书的出版前后,恰逢《上海书评》创刊五周年及《东方早报》创刊十周年。对于我们而言,发表过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心头爱,所谓的“精选”着实是难以下手,一口气编了八本还心有不甘,只能以“留白”自我宽慰。

这次的八本书是按主题来编选的,尽力顾及了话题的多元性,藏书、出版、历史、科学、思想、经济均有涉及,分别是《似是故书来》《都是爱书的人》《谁来决定我们是谁》《流言时代的赛先生》《兴衰之叹》《国家与市场》《穿透历史》和《画可以怨》。这些书你可以看作一般意义上的“合集”—选自两百多期上百位作者,但也不妨视为覆盖多个领域的“专著”—背后有着相似的趣味和共通的价值观。或者说,你可以在茶余饭后当专栏集来消遣,也可以正儿八经地当作挺“沉重”的书来读。

特别要说明的是,希望此前因故无法买到、无法读到《上海书评》的本地特别是外地读者能通过这八本书与我们开始有些交流,期待得到您的批评指正。更重要的是,书出了,报纸还在编着,还有很多未知的“精选”等在前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透历史(精)/上海书评选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余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媛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40708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3140600
中图分类号 G236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