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杰编著编著的《岐轩药物法象--中医靶向用药》为《歧轩医学丛书》之一。在歧轩医学理论指导下,书中每味药物主要包括简介、性味、归经与靶向、脉应、服食感受与评述五个方面,并融合后世各家对该药物的药性认识,可供中医临床人员和歧轩医学实践者学习和参考。
图书 | 岐轩药物法象--中医靶向用药/岐轩医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润杰编著编著的《岐轩药物法象--中医靶向用药》为《歧轩医学丛书》之一。在歧轩医学理论指导下,书中每味药物主要包括简介、性味、归经与靶向、脉应、服食感受与评述五个方面,并融合后世各家对该药物的药性认识,可供中医临床人员和歧轩医学实践者学习和参考。 内容推荐 中药书籍自《神农本草经》以来,诸家论述颇多,然多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认识相左。综观目前西方医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之下,精准诊断,靶向用药,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岐轩药物法象--中医靶向用药》讲述了如何能够按照中医的思维对中药进行认识,在气一元论的指导下,把握中药的形、气和四气五味及药物的功用,更重要的是精准把握药物在人体中的靶向作用,然后在临床中做到用药心中明了。张润杰先生在对《岐轩脉法》、《岐轩易医脉法》的整理中,对于中药服食后对人体气机产生的影响及对人体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及部分师资班学员的服食参与和总结,对100味中药的靶向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服食和观察,在人体自身这个精确的实验室内对药物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医者在掌握药物的作用时有章可循、一目了然,临证自然不会拘泥一病一方,而是处处贯通。 《岐轩药物法象--中医靶向用药》由张润杰编著。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中医靶向用药概述 第二章 建立和完善中医靶向用药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第二篇 中药靶向作用分述 柴胡 吴茱萸 高良姜 知母 黄芩 黄柏 黄连 龙胆草 天花粉 元胡 乳香 没药 黄精 三棱 莪术 虎杖 牡丹皮 麦门冬 天门冬 薤白 荔枝核 木香 甘松 桑枝 松节 生地 熟地 郁金 金银花 狗脊 何首乌 巴戟天 木瓜 独活 防己 秦艽 桑寄生 威灵仙 白附子 白前 羌活 夜交藤 厚朴 升麻 茯苓 薄荷 桂枝 附子 防风 菊花 麻黄 茵陈 通草 滑石 草豆蔻 佩兰 薏苡仁 车前子 苍术 桔梗 白芥子 半夏 瓜蒌 杏仁 旋覆花 竹茹 款冬花 苏子 紫菀 白术 党参 龙骨 菟丝子 黄芪 鹿角 牛膝 肉桂 香附 川芎 杜仲 白芷 藁本 玄参 葛根 细辛 藿香 荆芥 夏枯草 栀子 小茴香 辛夷 木通 砂仁 甘草 泽泻 瞿麦 百部 前胡 鳖甲 龟板 第三篇 岐轩靶向用药医案精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岐轩药物法象--中医靶向用药/岐轩医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润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21475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2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4 |
CIP核字 | 2013117183 |
中图分类号 | R28 |
丛书名 | |
印张 | 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8 |
宽 | 14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