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秦腔共2册)(精)》由杨云峰主编,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说秦腔源流,叙述秦腔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它不断发展繁荣,以致取代了昆曲而成为花部盟主的过器第二部分分析秦腔剧种表演个性与唱腔特点,对秦腔的演唱音乐、剧本结构、行当角色、独门绝技以及秦腔的节奏与乐队形制等都加以简要说明。第三部分则介绍秦腔戏曲史上不胜枚举的演出团体和灿若繁星的秦腔名家等。最后还对秦腔艺术面临的现状与前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图书 | 中华戏曲(秦腔共2册)(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华戏曲(秦腔共2册)(精)》由杨云峰主编,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说秦腔源流,叙述秦腔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它不断发展繁荣,以致取代了昆曲而成为花部盟主的过器第二部分分析秦腔剧种表演个性与唱腔特点,对秦腔的演唱音乐、剧本结构、行当角色、独门绝技以及秦腔的节奏与乐队形制等都加以简要说明。第三部分则介绍秦腔戏曲史上不胜枚举的演出团体和灿若繁星的秦腔名家等。最后还对秦腔艺术面临的现状与前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遥远的遗响——秦腔源流概说 一 秦腔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 从民间走向庙堂——秦腔的出现与盛行 第二章 越敲越响的梆子——秦腔的表演个性与唱腔特点 一 秦腔的演唱音乐 二 秦腔的声腔特色 三 秦腔的剧本结构 四 秦腔的剧目传承 五 秦腔的行当角色 六 秦腔各行当的独门绝技 七 秦腔的节奏与乐队形制 第三章 蜚声西北的戏曲瑰宝——秦腔班社与名家 一 驰名三秦陇上的三意社 二 百年老店易俗社 三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四 风雨沧桑尚友社 五 西安市五一剧团 六 成阳市人民剧团 七 宝鸡市人民剧团 八 渭南市秦剧团 九 甘肃省秦剧团 十 甘肃省兰州市秦腔剧团 十一 天水市秦剧团 十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 十三 银川市秦腔剧团 第四章 春风拂过满眼绿,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一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十七年群英谱 二 十年动乱中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三 名家辈出的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秦腔的辉煌 一 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代表的秦腔现代戏创作 二 秦腔艺术面临的现状与前途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戏曲(秦腔共2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云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431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7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92 |
CIP核字 | 2013035633 |
中图分类号 | J825.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3.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70 |
宽 | 215 |
高 | 3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