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管理者的佛法书!将深奥的佛经通俗化,把智慧的思想大众化!

陈竹友所著的《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以培训带动销售,以销售促进培训。以佛学思想结合领导力问题,升华出领导力修炼这一主题,迎合了市场需求。

佛教故事+点评+案例分析+总结,叙述生动、论述精辟、文字流畅、极具可读性。

内容推荐

《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简介: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

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作者陈竹友通过对《心经》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领导者的成“佛”之路

 能成佛的领导者 /3

 第一阶段:凡夫之欲,领导者的动机 /7

 ——领导者对现况的不满意和具有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动机

 第二阶段:自觉的阿罗汉,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9

 ——领导者对目标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觉他的菩萨,寻找同盟者 /12

 ——复制成功的模式,支持者越多,领导者的成就越大

 第四阶段:求得正果的佛陀,领导者的涅槃 /15

 ——凝聚团队,超凡脱俗的佛商智慧

第二章 菩提心,佛商领袖的心智模式

 “我”不是领导者 /21

 自我,权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23

 实我,能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25

 名我,魅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28

 圣我,慈悲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30

 无我,菩提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33

第三章 三法印,佛商领袖的境界格局

 三法印,衡量佛法的标准 /39

 诸行无常,领导行为与领导定位 /45

 诸法无我,领导性格与领导风格 /53

 寂静涅槃,领导境界与领导艺术 /57

第四章 四圣谛,佛商领袖的成功之路

 四圣谛,领导者的“因”与“果” /65

 苦谛,领导者的成败之道 /68

 集谛,领导者的规划之道 /70

 灭谛,领导者的取舍之道 /74

 道谛,领导者的成功之路 /77

第五章 五蕴空,佛商领袖的团队打造

 领导智慧,被“五蕴”遮蔽的光明 /85

 色蕴,团队更需要系统管理 /87

 受蕴,团队凝聚力 /92

 想蕴,团队吸引力 /96

 行蕴,团队行动力 /100

 识蕴,团队知识管理 /103

第六章 六波罗蜜,佛商领袖的智慧修炼

 领导者的“六波罗蜜” /111

 布施波罗蜜,领导者的舍得之道 /115

 持戒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律自觉 /119

 忍辱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强不息 /123

 精进波罗蜜,领导者的进取不止 /126

 禅定波罗蜜,领导者的禅定修炼 /130

 般若波罗蜜,领导者的智慧修炼 /135

第七章 般若行,佛商领袖的菩提路

 般若行,选择领导方法的智慧 /143

 八正道,孕育领导思维的逻辑 /148

 菩提路,启迪领导智慧的禅修 /156

 涅槃,从领导到佛商领袖的嬗变 /162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阶段:凡夫之欲,领导者的动机

——领导者对现况的不满意和具有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动机

透过罩在成功领导者表面的光环,我们一定可以看到,他们身上拥有一个共同特征:不满现况、拒绝平庸、超越自我。这是所有商界成功人士,包括伟大的政治家所共同拥有的心理特征。

当16岁的王永庆在小店铺外挨家挨户地为客户送米上门时,他问自己:“我要如何才能改变为别人送米的命运?”于是,他成了世界级的富豪。

当28岁的希尔顿先生贫困潦倒、睡在公园的长椅上过夜时,他问自己:“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在豪华的总统套房里进入梦乡?”于是,他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星级连锁酒店。

当30多岁的松下幸之助经营的企业陷入绝境、濒临破产时,他问自己:“怎样才能生产出让人人都无法拒绝,又像自来水一样廉价的电器产品?”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自来水宣言”,并从此改变了松下电器的前途和命运。

当40多岁的宗庆后推着自行车在炎炎烈日下推销校办工厂的产品时,他问自己:“我的后半生还要这样度过吗?”于是,他创办了娃哈哈。

当60多岁的方太创办人茅理翔坐拥点火器海外市场的龙头交椅时,他问自己:“没有任何核心技术的点火器是方太未来的成长方向吗?”于是,他和儿子一起毅然放弃当时的成就,转行进入了橱柜市场,并成了橱柜行业内真正的“第一”。

当66岁的哈兰·山德士上校拿到他的第一笔养老金时,他痛苦地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吗?”于是,他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肯德基。

当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处在企业蒸蒸日上、经营如日中天的发展顺境时,他问自己:“华为最大的危机在哪里?我从来没有成就感,唯一让我担心的,是华为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华为的冬天》的文章,这篇文章从此成了华为长盛不衰的理论基石。

当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时,他问自己:“微软还可以生存多久?”于是,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话也成了微软不断自我突破的行动指南……

无论是创业精英,还是商业领袖:无论他们是主动改变,还是被动选择,所有的成功领导者都具有共同的特质,即对现况的不满、超越自我的渴望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就像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心境一样,即使拥有了高于他人的显赫地位和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依然忧虑。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都会像人的肉体一样终将灰飞烟灭,并非永恒。

释迦牟尼成佛的动机在于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商业领袖们追求卓越的动机在于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二者的境界和终极目标不同,但出发点和渴望改变的动机却是完全相同的。

既然有共同的动机,就必然会有共同的行为。释迦牟尼说:“痛苦,是成佛的基本条件。”对于领导者来说,对现实的不满足、对现状的不满意、对未来不可预期的恐惧、对竞争形势的焦虑以及对害怕失去拥有的危机感,等等,都是当下的痛苦。而唯有被诸如此类的各种痛苦不断折磨着的领导者,才是最有可能修成正果、最有可能成“佛”的领导者。

佛常以莲花为喻。他认为,只有污浊的环境才能生长出圣洁的莲花。对于领导者来说,只有对现实的永不满足,才能激发出领导者内在的无限潜力和超越自我的决心。痛苦和逆境,是领导者成“佛”的首要条件和必要前提!

第二阶段:自觉的阿罗汉,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领导者对目标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  悉达多王子决定出家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美丽的妻子耶输陀罗伤心欲绝。父亲为了留住唯一的儿子,找来全国最好的工匠,为悉达多王子修建了精美绝伦的春、夏、秋、冬四座宫殿,宫殿里的歌舞弦乐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然而,这些都未能留住悉达多王子出离世间、寻求真理的心。一天晚上,他亲吻了年幼的儿子,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妻子,毅然决然地走出了王宫。

悉达多王子脱去华贵的衣服,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他先后拜阿罗逻迦、阿逻蓝和郁陀罗迦三位仙人为师,希望通过各种凡人无法忍受的苦行,找到超脱痛苦的法门。六年后,当菩提树下的悉达多王子向内心求法、即将成佛的时候,天魔大为惊恐,先后动用了包括武力、淫魔、心魔在内的各种妖孽干扰悉达多王子,都被悉达多王子一一击退。悉达多王子在战胜最可怕的心魔之后,最终坐地成释迦牟尼佛。从此,释迦牟尼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战胜他。

《金刚经》告诉我们:所谓无坚不摧的“金刚不坏之身”指的是那些能够战胜自己、永远不会被别人击倒的人!

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P7-9

序言

人们常说:“领导者的心有多大,企业就能够做多大。”

我们通常认为,企业成长速度的快与慢,发展规模的大与小,甚至企业竞争能力的强与弱,都与企业领导者的“心”有关。所以笔者认为,所谓领导者之“心”,指的是企业领导者追求卓越的野心、超越竞争对手的雄心、坚持理想的恒心和实现目标的信心。

在多年的企业战略和领导力培训生涯中,笔者曾经固执地以为,只要帮助企业领导者提高领导技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加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和领导工具,就可以帮助领导者解决所有问题了。但自从接触了佛教,并能独自读通《心经》之后,笔者才真正明白:之前我所理解的“心”,指的只是欲望,是妄心;而佛教所说的“心”,指的却是真我自性。

唐代著名高僧永嘉禅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意思是说,人只有明心,才能见性。可见,决定企业大小强弱的,并不在于企业领导者有多大的野心和多么宏伟的雄心,而在于领导者是否具有释迦牟尼所说的藏有般若智慧的“空”心!

佛教所说的“空”,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没有”或“无”。恰恰相反,它是指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无边境界和吞吐宇宙的无穷格局。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完美,是因为它让人类同时拥有了三种不可或缺的元素:真、善和美。真,是物质,是科学。物质让人类富有,科学使文明进步。善,是精神,是良知。精神让人类心灵充实,良知使人类,和睦相处。美,是艺术,是修养。艺术可以陶冶人类的情操,修养让人类的行为脱离低俗。没有“美”和“善”的科学。只能使人类变得邪恶;没有“真”和“美”的善良,只能让人类变得愚蠢;没有“真”和“善”的艺术。只能令人间充满虚伪。

爱因斯坦说:“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所以,追求完美的领导者应当透彻地审视自我:不懂艺术的领导行为如同粗鲁的莽夫;没有技巧的领导方式好像骑驴找驴的傻瓜;境界太低、格局太小的领导者就像双目失明的瞎子,永远都摸不清“拐杖”范围之外的环境。而把我们变成莽夫、傻瓜和瞎子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领导者的修养不够,境界就低;境界太低,格局就小;格局太小,取得的成就也就一定有限。但领导者的修养、境界和格局却不是用工具和方法就能够解决得了的,它甚至不能像知识一样被学习,而是需要领导者进行持续不断地自我修炼和永不停歇地自我突破。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像佛教这样,让人们彻底地看清自我,系统地帮助人们修缮心灵,提高自我的境界和心胸格局。

《心经》的核心理论是“般若”。佛教用它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大乘佛教称其为“诸佛之母”。“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智慧。若用中文的“智慧”一词来对应它,未免轻浅了些,故用音译以示与智慧的区别。

释迦牟尼一生传经布道了49年,仅仅宣讲“般若”二字就整整用了22年,而最能表达“般若”精髓的就是只有260字的《心经》,由此可见《心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

六祖慧能是个目不识丁的樵夫,但他却能闻法见性。有一次,比丘尼无尽藏向六祖请教《涅槊经》,六祖一一予以解答,令无尽藏深感震惊:一个不识字的人,怎么能够如此深刻地理解佛法经典的玄思妙智?

六祖看出了无尽藏的困惑,便用手指着天空的明月对无尽藏说:“佛法真理就像这天空的明月,经书文字就如同指向明月的手指。知道明月在哪里的人,是不需要借助手指的指引的。”

手指不是明月,手指只是指引我们看清明月所在位置的工具;经书也不是佛,而是一条引领修行者通往佛国净土的道路。  《心经》摄受人心的力量,绝不是用语言文字就能穷尽描述和准确表达的。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结果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感受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觉悟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境界不同;不同的人读《心经》。读出的格局也不同!

《老子》第十五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动荡不安的混沌中最先安静下来,使它渐渐地变得清纯?谁能在苟安无趣的死寂中最先显现出生机。使它慢慢地充满活力?让自己永远保持一颗至真、至善、至朴、至纯的空灵心境。不仅是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的状态,更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的本质所在。

据《左传》记载,楚武王荆尸……入告夫曰:“余心荡。”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楚武王荆尸对王后邓曼说:“戢的心最近很乱,不知道内心在烦躁什么,无法让心安定下来。”邓曼叹了口气,说:“你之所以烦躁不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失去了安详;既然内心失去了安详,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就快要失去了。”

只有内心安详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只有内心安详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幸福如此,快乐如此,人生如此,诸事如此。而这一切,都需要从“心”开始。

《心经》指示众生应“依真心实相般若之体,起观照般若之用”。《心经》告诉我们,修心的根本目的是认识真我,明心见性。任何人哪怕能够从《心经》中学到丁点儿真知,终身都将受用不尽。

今天,笔者以一颗卑微之心,从《心经》里撷取一颗闪烁着般若妙智的水滴,把它和领导力结合起来,期望领导者能从中悟出管理的般若智慧。笔者所能做的,也不过像那“指向明月的手指”一样,希望读者通过这根粗拙的“手指”,开启自性,觉悟自我,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领导力。

手指不是明月,但却可以让我们找到明月的所在。《心经》也不是领导力,但领导者却可以从《心经》里找到隐藏在领导力背后的至真哲理。

书评(媒体评论)

《心经》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典,企业领导者如果能依其智慧观照修行,自觉觉他,自度度人,必能成就实现自我、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圆满功德。

——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住持、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释宽容法师

佛教的核心是“般若”,领导的关键是智慧。在现代商业社会,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领导因素,更多地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个人境界以及对于商业智慧的觉悟程度。

——中国企业商学院院长联合会主席、总裁网创始人兼CEO 沈洋

陈竹友老师深厚的国学底蕴和独到的佛学见解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本书会给大家带来智慧的领导觉悟和奇妙的心灵震撼。

——清华大学海天国际经理人俱乐部理事长 胡涛

知识和方法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而智慧和境界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用心感悟才能拥有。

——广东华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崇弟

我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一直心存敬畏。本书是我继阅读了南怀瑾大师的佛学经典之后读到的又·本好书,我相信本书能够帮助企业领导者从佛学中寻找到智慧的根源,值得用心去读。

——《徽商》杂志社副总编辑 许祝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竹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13137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