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贝克特(精)》编著者张宗子。
安徽教育出版社高品质大众图书“渡书系”。
1.“渡书系”秉承“华文原创,好书至上”的策划原则,收辑名家名作、名家新作;第一辑首推钟叔河《书前书后》、刘绍铭《 冰心在玉壶》、也斯《 昆明的除夕》、赵毅衡《好一双中国眼睛》、 张宗子《不存在的贝克特》、赵焰《野狐禅》、胡竹峰《衣饭书》等。
2.精致编辑,精良制作,三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的刘运来先生担纲装帧设计,与文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图书 | 不存在的贝克特(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不存在的贝克特(精)》编著者张宗子。 安徽教育出版社高品质大众图书“渡书系”。 1.“渡书系”秉承“华文原创,好书至上”的策划原则,收辑名家名作、名家新作;第一辑首推钟叔河《书前书后》、刘绍铭《 冰心在玉壶》、也斯《 昆明的除夕》、赵毅衡《好一双中国眼睛》、 张宗子《不存在的贝克特》、赵焰《野狐禅》、胡竹峰《衣饭书》等。 2.精致编辑,精良制作,三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的刘运来先生担纲装帧设计,与文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内容推荐 《不存在的贝克特(精)》编著者张宗子。 《不存在的贝克特(精)》系著名作家张宗子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近年读书随笔三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辑一笔涉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看花诗在只堪悲》是一篇全面论《红楼梦》诗词的长文,此外则涉及苏轼、陆游、明诗等;辑二论及近代人物,谈到周作人为周佛海改诗、郑振铎的藏书等;辑三评介外国作家和电影,包括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等。全书既平实又典雅,作者谴词造句,匠心独具,沉静中不失华彩,往往惊为神笔。 目录 序 辑一 看花诗在只堪悲 ——读《红楼梦》诗词札记 雪夜东坡 东坡食蜜 陆游的饮酒诗 神仙赵高和卧底赵高 萧散 杜苟鹤的闺情 重读《水浒》 千家诗 辑二 黑鸟的翅膀 马勒:孤猿坐啼坟上月 中国公主图兰朵 周氏兄弟和龟鹤齐寿钱 周作人为周佛海改诗 蒋介石与唐诗 张蒋之恋 爱书当如郑振铎 音乐与诗 杂读 辑三 卡夫卡的乡村婚礼 从《阿凡达》到《魔戒》 回看《教父》 墓园和诗人 斯万之恋(一):奥黛特,爱的秘密 斯万之恋(二):嫉妒是更持久的坚持 歌德谈话录 不存在的贝克特 关于叔本华的梦 百合圣母,梦与现实 儿子和侦探小说 试读章节 使诗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表现人物和推动情节的手段,这是曹雪芹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中国古典小说里,是空前绝后的。《红楼梦》诗词的意义,盖在于此,而不在那些诗词本身。 为小说中的人物量身定做诗词,必须顾及四点:第一,人物的身份;第二,人物的性情和修养;第三,诗的语言和修辞风格;第四,人物的诗歌才能。人物的身份,应当说,比较容易照顾。富人不说穷酸话,人不说鬼话。人物的性情决定诗的风格,这里面,一是人物的情趣,二是人物的爱憎和理想,前者很难做到一定深度的模拟,因此模拟多通过表现后者来实现。古人经常模拟文友的风格做诗填词,如李商隐的((卡土工部蜀中离席》,明言效杜体,姜夔词风与辛弃疾迥异,却有几首专拟辛体。这种语体的模拟,到什么程度不论,本身并不困难。最后的问题是人物的才气。才气有大小,因此诗有高下。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可能没有诗才,一个品格低下的也可能诗写得不错。 上列四项,两个前三项完全相同的人,也可能因为第四项的区别,而写出很不同的诗来。这在《红楼梦))中尤其重要,因为曹雪芹把他的人物按诗才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且反复强调,并构成情节发展的重要内容:薛林是第一梯队;湘云和宝琴是第二梯队,其中湘云有时和薛林不分高下,而薛小妹是曹雪芹点明才思直逼宝钗而在前八十回故事中表现并不突出的;属于第三梯队的是妙玉和探春;余下李纨、迎春、岫烟等,属于跑龙套的角色。至于宝玉.他的情形特殊,我们后面会讲到。 在实际情形中,任何人模拟他人,其作品能达到的艺术高度,不能超出他的实际才能。也就是说,就模拟而言,往上有一个铁的限制,往下,这样的限制虽不存在,但让一个人故意写出远远低于自己正常水平的诗,实际上非常困难,他得抛弃自己多年写作发展出的一切技巧、习惯、感觉,而悬猜面对任何题目,一种更笨拙、更粗俗的表达方法是什么样的。那么,对于曹雪芹,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大观园群芳的诗作水平,上下限确定在自己创作水平的范围内。就算他没有这样想,实际的结果也必然如此。 所幸红楼人物中的几位主要作手,一出场就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诗人,他们可能写出的作品,正在便于模拟的范围内。太高的,书中没写这样的人物。北静王水溶应该是能诗的,贾政也是行家,年轻时没少写,但曹雪芹没给他们安排一首诗。水溶是条伏线,在后三十回贾家破败之时,或许能向宝玉伸援手,否则“路谒北静王”一回,那么写他欣赏宝玉,誉为“雏凤清于老凤声”,关心他的教育,邀他去王府见识“海上众名士”,亲将所佩念珠相赠,难道只是虚言?况且贾政说宝玉“赖藩郡余祯”,似也暗示了后来的情节。至于贾政,他在书中更是有机会不得不作一两首诗应景的,比如在元春省亲时,中秋在贾母面前。曹雪芹在此处缩手,想是有所顾虑吧。 往另一头说,初学者或诗才太低劣者的诗作,曹雪芹也不愿过多涉及,出于同样的道理。香菱学诗,写了三首咏月诗,实在勉为其难。贾环从头到尾,只留下一首五律。 《红楼梦》作诗的场面既多,借人物之口,不免谈及诗歌创作的方方面面。这些“诗论”——主要的代言人是黛玉和宝钗——是否一定代表曹雪芹本人的看法,相信有不同的意见。问题不在这些看法表露出了什么艺术倾向,或是否高明,而是在于这些“诗论”的浅易,实在地说,谈不上“论”,仅是一些常识。因为是常识,总是有道理的,但人人尽知,就说不上独创。如果说曹雪芹对于诗歌理论“技止此耳”,固然缺乏根据。但曹雪芹别有何等见解,同样无从得知。但我相信一点,借宝黛钗等人之口讲出来的,确实是他的经验之谈,也体现在书中的诗歌拟作上。香菱初人诗门,谈读诗和写作的体悟,未尝不是曹雪芹自己当初的体会。教香菱学诗,黛玉有两段话,说得最为集中和详细。第一段: 香菱请教做诗,按照后文,说的是七律,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P5-7 序言 我读书驳杂,不能专精。兴趣游移于古今中外,旁及三教九流的杂学。儒家说定,说静,说安,说虑,说得,和我沾不上边。究其原因,在不能“知止”。“知止”本该是窥见大道,理想有了依归。这个止,是归宿的意思,所谓“在止于至善”,不是停留,而是抵达。然而我的不能知止,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顺着自己的喜好,像小船顺流直下,走多少里程,在何处停靠,全在偶然或灵机一动,与时势无关。仁者乐山,取其浑厚稳重;智者乐水,取其圆转自如。仁者伟大,我们不能自比,一般人做到善良,不存害人之心,也就罢了。然而心中虽不乏仁念,却连小土丘的气度都没有,厚重自然谈不上。智者也很遥远,但不妨我们爱水,愿意以水为榜样。四方环顾,自如的人茫然无见,对于我,有一点自由,一点随心所欲,便是乐事。 儒家谈学问,谈修养,点出一个“游”字。志于道,游于艺。又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修息游,这四个字,除了“修”字,或能引起高山仰止的联想,其余三个字,都让我打心眼儿里喜欢,“息”“游”二字,尤为精妙。就是“修”字,也不那么剑拔弩张,使人如临战阵。读书,思考,都是人生乐事,也是常事,振衣濯足一般,何必用那些苦哈哈的字来形容。有所藏则充实,充实则沉静。日复一日地不断充实,修不求而自至。有藏有修,所谓虑和得倒是很次要的了。 《西厢记》里,崔莺莺相知张生,说了一句动情的话:“我便知你一天星斗焕文章,谁可怜你十年窗下无人问。”因为这句话,莺莺的境界较之在元稹的小说里,是大大提高了。她不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作为男人情欲对象的“物”,哪怕是一个“尤物”,而成为一个在精神上与男人平等的人。她和张生在惯常的郎才女貌的相悦之外,多了一重同情的理解。十年窗下是科举时代的现实,这里的哀怜有强大的现实背景,不仅无可非议,还值得读者敬重。然而在另一方面,跨越时代,回到孔子及其追随者那里,张生出场时的“游艺中原”,则更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因为它包含着超越世事的愉悦。作者写出这四个字的时候,或许意不在此,但他在无意中把中国文化中的精神传继下来了。 列子说,“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眠,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庄子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都抓住一个“游”字,来讲学修之道。他们的大旨和孔子一样,在于自由舒适,在于快乐。 随意读,随意写,庶几接近这个游和观。柳宗元有一首《读书》诗,也很投合我的心思: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竞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不存在的贝克特(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宗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66723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192 |
宽 | 144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