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洪野、袁继贤。
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洪野、袁继贤。
《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外国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啊,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本海默小时候去德国哈瑙看望祖父时,祖父就送给了他一些矿藏收集品。这些矿石像投进奥本海默心海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波澜。
奥本海默在回忆他的祖父时说:祖父是“一位不成功的商人,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实际上几乎是中世纪的德国乡村中,对学问有爱好”。
奥本海默的父亲朱利叶斯是个敢作敢为的人。1898年,当时只有17岁的朱利叶斯只身离开德国,到美国经商。
美国人常说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商的很多,大多成就斐然,朱利叶斯属于善于经营的犹太人。
朱利叶斯到美国后,积极进取,靠经营起家,很快就拥有了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那时美国正处在现成服装代替手工缝裁服装阶段,朱利叶斯从欧洲进口服装材料,到美国销给服装商。他熟悉服装材料生产厂家,对服装商需要什么原料又了如指掌,买卖很快就兴旺起来。
到奥本海默出世的时候,朱利叶斯已经在纽约占有了一席之地。他掌握着一家进出口公司,还拥有一处住宅、一处别墅,在桑格雷-德·克里斯托还拥有一个牧场。
纽约曼哈顿市区88街附近,滨河路一幢宽敞的宅邸是朱利叶斯的市区住宅。
美丽的哈得逊河从宅区旁边流过,一年四季朱利叶斯一家在这里呆三个季节,夏季他们就到长岛的海湾区别墅生活,在别墅里度过炎热的夏天。
桑格雷·德·克里斯托牧场是全家人休假的地方,那里有广阔无垠的沙漠。
朱利叶斯对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滨河路的宅邸内,他经常坐在靠椅上久久地望着流淌的哈得逊河,享受着成功后的惬意。
朱利叶斯还是一个能言善辩的社会人物,但他并不热衷于政治,不喜欢参与竞选议员、州长之类的事情。
朱利叶斯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家费利克斯·阿德勒的道德文化协会的成员,这个道德文化协会对朱利叶斯影响很大。
道德文化协会倡导“人必须对生活方向和命运负责”。朱利叶斯响应道德文化协会的主张,对社会有责任感,乐于助人。他和美丽的妻子埃拉还都是虔诚的基督教教徒。
奥本海默的母亲埃拉·奥本海默来自巴尔的摩,长得纤弱而小巧,具有艺术修养,对养花、绘画都很在行。
但埃拉的右手天生有残缺。对残缺的右手,埃拉想出一个绝妙的“好主意”,她总是带一只手套。手套虽然把埃拉的残缺遮掩起来了,但她那颗异常敏感的心,却总担心她的手成为别人背地里的谈资。
她很可爱,但循规蹈矩,拘泥礼节。在埃拉面前谁也不能高声讲话,只有她丈夫才有这个权力。在埃拉面前,小孩子是不能喧哗的,如果谁敢大叫或公然以埃拉的手为话题,那就是犯下了“弥天大罪”,一场“暴风骤雨”就一定会降临。
埃拉的头脑里有无穷的想象,缥缈的想象常会给她带来无穷的乐趣。
奥本海默的小伙伴,他的弟弟弗兰克比他小8岁。他们相处得非常好,长大后他们一起到牧场去度假,一同到欧洲去旅行。
父母对奥本海默的爱护无以复加,但管束很严格。在严格的管束中,奥本海默渐渐地失去了到处玩耍的自由。P5-P7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的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就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广东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出版了《迈向2l世纪科普丛书》等许多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又由该社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古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生过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