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为其中之一,作者刘学铭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

内容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刘学铭编著的《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为阅读《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之一,介绍了科学家诺贝尔的科学精神。《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目录

守护在病床边的母亲

背井离乡的父亲

迁居圣彼得堡

海外考察,周游世界

战争与破产

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的始末

炸药引发的悲剧

挫折与成功

诺贝尔与他的女人们

生命最后的两项工程

试读章节

守护在病床边的母亲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北的一幢灰色的石头房子里。他是诺贝尔家的第三个儿子。

在他出生前两年,他家的生活条件还是相当优越的,在高级住宅区里曾拥有一所漂亮的府第。可是,他母亲在怀他那年,家门惨遭不幸,一把大火把房子烧得片瓦无存,全部家财都葬人了火海。不久,父亲的建筑承包商生意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这位不甘沉沦的汉子,便抛下妻儿,到异国他乡去碰运气。

阿尔弗雷德从出生那一天起,就体质孱弱,疾病缠身。他脸庞窄小,胳膊腿儿精细,皮肤苍白,青筋暴起,只是浓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烁着生命的光焰和坚强的意志。

但是,他病弱躯体内所蕴藏的生命力,难以同频发的疾病相抗争。他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仰仗着他母亲巨大的母爱。

阿尔弗雷德的母亲觉得,只有把自己的爱心和意志灌输到这个病孩的心灵中,才能增强这个一直把摇篮当病床的小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

关于幼年时的情况,阿尔弗雷德曾经写道:

我的摇篮多年来仿佛一张病床

母亲忧心忡忡守护在一旁

难保一阵风过

吹灭这闪烁不定的烛光……

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在阿尔弗雷德身卧病床痛苦的时刻,母亲卡罗琳常守候在他身边,用母爱编织的屏障,来阻挡索命的阴风,以确保那生命的烛光长明……

母子俩相依为命,病孩需要照料,照料病孩又是做母亲的精神慰藉和生活内容。她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感情上千方百计地满足儿子的需求,悉心料理他的衣食,为他读书、讲故事,窄小的病房变成开阔、温馨的世界,使阿尔弗雷德病魔缠身的童年时代闪烁着幸福之光。阿尔弗雷德曾以充满深情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在那年龄爱神不会赠你玫瑰,

也不滋生荆棘糟蹋美丽的心田,

心房一直在那平稳地搏动,

不会因幸福或悲伤而忐忑不安。

只有母亲的亲吻让小脸儿笑开了花,

笑容里流露出天真和喜欢。

这种欢乐掀不起汹涌的浪涛,

泪水也不会浸透着辛酸。

到了成年人平静的日子,

断了奶,却断不了慈母亲切的关怀和温暖。

我俩一起欢呼仙境般的未来,

用希望之光照亮美好的前途,

那希望之光啊,是稚嫩的灵魂深处的光焰。  就这样,母爱使他的头顶笼罩着一个热爱生活、憧憬未来多彩的光环。

阿尔弗雷德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终于离开了病床。虽然他还不很健壮,但总算活过来了。

阿尔弗雷德与两个哥哥的关系非常融洽,他一向将两个兄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无论哥哥们做什么或者说什么,他都目不转睛地看,聚精会神地听。这表明他对哥哥们说的和做的事,不仅完全了解,而且很感兴趣。

他之所以那么敬重两个哥哥,一方面是由于他具有虚心好学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哥哥们都是禀赋优异的少年。大哥罗伯特比他大4岁,敏于观察,心灵手巧,是块工艺师、发明家的材料;二哥路德维格比他大两岁,勇敢机智,能言善辩,颇具领导和外交才能。

阿尔弗雷德也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就是他令人惊奇的智慧。有时候,他的一个想法、一个见解,都是那么不同凡响,竞使母亲感到狂喜和战栗:她一手拉扯大的病儿,是根天才苗子!

光阴荏苒,转眼间阿尔弗雷德已经8岁,到了入学年龄了。这位好学的孩子,每天看着哥哥和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也急不可待地问母亲:

“妈妈,我长大了,什么时候让我上学啊?”

这时,母亲卡罗琳的心头便掠过一道暗影,心情非常矛盾。她想,孩子已经8岁,该上学了。可是,他是个从来没离开过家门和母亲的软弱孩子,一旦投身到陌生人的圈子里,那些粗暴的孩子欺辱.他,不怀好意的孩子耍笑他,他能忍受得了吗?但是,这一步总得走,不能把孩子总置于自己的保护伞下呀!她终于下决心让孩子上学。她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心里隐隐作痛。

一天,阿尔弗雷德悄悄地走进厨房,来到正在切菜的母亲身旁,又向妈妈提出那个老问题:

“妈妈,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啊?”

母亲一听这话,握菜的手一抖,她忙把手从菜板上移开,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

儿子见鲜血从妈妈的手指上流了出来,又惊慌又心疼地说:

“妈,你切到手了!都怪我,又用上学的事烦你……妈,以后我再不提上学的事了,我在家陪着你……”

儿子哭了,哭得很伤心;妈妈也哭了,哭得更伤心。她俯下身来,用双臂将矮小瘦削的阿尔弗雷德揽在怀里,声泪俱下地说:

“不,孩子,你该上学了。从明天起,你就去上学吧……刚才,怪妈不好,感情太脆弱。你是个男子汉,应该像你爸爸那样,性格要刚强……”

一提到孩子的爸爸,当妈的心中又想起只身在海外谋生的丈夫,他离家已经4年了。这漫长而又艰辛的4年啊,她过的是一种同弃妇相仿的生活。不过,她与弃妇不同的是,尽管丈夫在外长期杳无音信,她自己领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寂静愁苦中蹉跎岁月,但她仍把他当作精神依靠和支柱,每当遇到大喜大悲的事情,在心情大起大落的时候,总是默默地向远方的亲人倾诉。

这会儿,她眼看着病弱的三儿子要离家上学,不由得悲喜参半、百感交集,她又默默地同寄身于异国他乡的丈夫对话了:

“亲爱的,我们在最贫困的时候,生了那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几经危难终于死里逃生地活过来了,个头长高了。如今他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明天就要上学去了。你得知这个消息时,一定会有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P1-5

序言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的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就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广东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出版了《迈向21世纪科普丛书》等许多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又由该社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古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生过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学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7224901
开本 32开
页数 9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4-04-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326.13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3
出版地 广东
203
139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