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流人才的思考习惯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流的运动员正因为能够“适应”,所以才会有新的成就。而那些二流或三流的选手,由于“无法适应”,当然也就无法取得成就了。

而对于我们的训练对象来说,为了让他们拥有这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心理素质,我们会让他们从模仿一流运动员的举动开始,最终将对方的这个能量化为自身素质。这就是一名专业运动精神训练师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也恰恰证明这种方法是行得通的。

在《一流人才的思考习惯》中,作者(高妻容一)会详细介绍那些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一流运动员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行动的情况。我相信在这些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取得成功的秘密。

内容推荐

超简单、超有效的成就达成法

首先,从《一流人才的思考习惯》里学习那些你所尊敬的、所憧憬的人的思考及行动方式。

其次,就算是依样画葫芦也好,请模仿。

再次,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一流人才的心理习惯”已经成了你自己的习惯。最后,你也会拥有自己的成就。

《一流人才的思考习惯》由高妻容一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每天的习惯

习惯1-流人才总有自己执著的事

习惯2-流人才脸上永不会缺乏笑容

习惯3-流人才每天都不会忘记早餐

习惯4-流人才总会精神百倍地与人打招呼

习惯5-流人才每天都会做同样的事

习惯6-流人才每天都会仔细打扫厕所

习惯7-流人才总是特别注重平衡

习惯8-流人才心志坚定无法动摇

第二章 采取行动时的习惯

习惯9-流人才总会想象自己吃咖喱饭时的样子

习惯10-流人才总不会忘记检查自己的计划表

习惯11-流人才总会通过反推来分析事物.

习惯12-流人才从不会忘记检查厕所

习惯13-流人才从不会想象整个体育馆着火的场景

习惯14-流人才不会单纯为金钱奔走

习惯15-流人才总是惜时如金

第三章 为了将实力发挥到最佳的习惯

习惯16-流人才都会控制自己的心态

习惯17-流人才总是会执著于自己所关注事情的某-点

习惯18-流人才能靠着呼吸来调动自己的情绪

习惯19-流人才总是保持着最挺拔的身姿

习惯20-流人才每天早晨都会坚持散步

习惯21-流人才能灵活划分“紧张”和“松弛”

习惯22-流人才就算在逆境中也不会轻言放弃

习惯23-流人才从不会在意旁人的说法

习惯24-流人才不会过分在意成就

习惯25-流人才会利用对手来让自己强大

习惯26-流人才总是能开心开始,开心结束

第四章 被任务追着跑时的习惯

习惯27-流人才会把压力当成朋友

习惯28-流人才最善于苦中作乐

习惯29-流人才一定失败过

习惯30-流人才都是经历过低谷的人

习惯31-流人才从不多想

习惯32-流人才永远不会消沉

习惯33-流人才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反省

习惯34-流人才都是好胜的

习惯35-流人才对成功体验有特别的执著

第五章 为磨炼自我而形成的习惯

习惯36-流人才不会忘记初衷

习惯37-流人才的目标永远不会是“前四名”

习惯38-流人才都善于“偷师”

习惯39-流人才在人看不见的地方都在偷偷努力

习惯40-流人才拥有有别于他人的“享乐”方式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流人才总有自己执著的事

对于你来说,有让你觉得“这件事绝不能让步”的“执著”的事情吗?

实际上,在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中,很多人都拥有这种执著的要求。

就拿著名的棒球选手铃木一郎来说吧,他很有名的一个习惯就是他十年来每天早餐都一定要吃咖喱盖浇饭。而且我觉得关于他的另一件传闻——就算全队队员都去喝酒了,他也会一个人默默地回到训练场继续进行锻炼,也算是他的一种执著。

从他这些独特的执著中,你能感受到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所谓的执著,并不是指“不这样就不行”的消极性的执著,而是“只要这样做了我一定可以做到!”的充

满目信、积极向上的执著精神。

对于铃木一郎来说,他的场上表现也都充满着这种积极向上的执著。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他那有名的挥棒动作。那种独特的动作,让人们只能用“一郎流’’来形容它。

而整个棒球界中,野茂英雄选手的投球法也好,王贞治选手的单足击球法也罢,都是只有一流选手才能拥有的“私人秘法”。

这就是他们独有的和自己个性相匹配的表现方式。我们相信,这些表现方式在得到大众认可之前,一定受到过教练和训练师一次又一次的指摘。

他们之所以能够不受外界声音和意见影响,一直坚持属于自己的“私人秘法”,正是缘于他们身上那坚定的信念。而这种对于自我表现方式的坚定的信念,就是我们说的对拥有自己专有的“私人秘法”的执著。

最终,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证明了自己这种“执著”的价值。

但是,一流选手的这种执著与单纯的任性不讲理、只是自私地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事之间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究其原因,是他们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物之前,都不会固执于已经拥有的事物,而会不断地吸收新鲜信息。

就拿铃木一郎来说吧,他在加入全美棒球联盟后还一度改变过自己的挥棒方式,甚至在夺得年度最多安打数后的第二年还改变了自己的击球方式。这些故事都广为人知,但对于我们来说其实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一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不会再继续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了。

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此冲向人生的更高峰——这样的做法风险极大,因而需要极大的勇气。而铃木一郎能选择在成功之后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一定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这样的执著与单纯的固执和自私之间,仅从“为了自身的进一步提升”角度来看,就有云泥之别了。

一流的选手一方面拥有自己所执著的事物。无论受到别人怎样的指摘都不会放弃;另一方面也会在寻找最适合自己方式的途径中不断舍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事物,不断更新自我。P3-5

序言

翻开本书的你,有没有曾经因为自己无法取得成就而烦恼过,或者说一直思考着能否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就呢?至少,你肯定也是对“取得成就”这个话题相当感兴趣。

那么,对于这样的你,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一问。

如果你的上司忽然找到你,命令你转职去别的地方工作,你会怎么回答呢?

刚刚买好的房子、对于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的不安感……你会因为这些因素而拒绝转职吗?

还是说,你会把转职当做人生另一段新路程的起点,当做对自己实力的一次测试,而果断地接受这个指令呢?

我作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心理训练师,这些年来指导过多名不同领域的第一流运动员。其中不乏奥运奖牌获得者或日本国家队队员。

他们告诉我的很多事情,令作为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我也感到很惊讶、很值得思考和回味。

另外,在我指导的选手中,也有很多人无法成为一流选手。在面对他们时,他们的一些情况会让我时常有一种“其实你只需要这么做就会进步了”、“你只要这么想就可以了”的想法和冲动。

就这样,我在与各式各样运动员的交谈过程中,渐渐感悟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只有那些一流的运动员,也就是那些取得成就的人拥有一套共通的、应该被称为“思考习惯’’的东西。我把它称为“成就方程式”。

其实一流的运动员和二流、三流运动员相比,不只是体力、身体能力或技术方面有差距,他们在“思考习惯”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视。而这种“思考习惯”,就正是我们所说的“成就方程式”。

我认为,这种共通的“思考习惯”,对于任何领域的一流人才来说都是通用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拥有了一流运动员身上的这些特质,那么他也就拥有了一份让他在社会中取得成就的资质。

我们就拿失误和危机时的应对来举例吧。思考方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一个人从曾经的失败和错误经验中学习到内容的多寡。而这些从过去经验中学习到的内容,又会影响他在下一次的类似实践中所采取的行动。而如果采取的行动不同,那么最后的结果当然就会有差异。这就是我所说的思考方式的差距和最后结果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测试你是不是拥有一些取得成就的基本资质。

因为在商业的世界里,转职或者变换工作岗位,就像运动员更换所属队伍一样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但是实际上,那些在改换队伍的运动员中,既有能保持自己一贯的高水平发挥的人,也有一蹶不振、屡遭挫败的人,更有一换队就受伤、再也无法证明自己的人。

这些和他的新队伍“到底适不适应他的发展”根本没有关系。因为一个新队伍的环境一定和原来的队伍有巨大的区别,那么“不适应”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这支新队伍是不是适应他,而是他自己会不会去适应新队伍。

一流的运动员正因为能够“适应”,所以才会有新的成就。而那些二流或三流的选手,由于“无法适应”,当然也就无法取得成就了。

而对于我们的训练对象来说,为了让他们拥有这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心理素质,我们会让他们从模仿一流运动员的举动开始,最终将对方的这个能量化为自身素质。这就是一名专业运动精神训练师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也恰恰证明这种方法是行得通的。

也就是说,就算现在你不具备这种“取得成就”的资质,只要你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你照样能将这种宝贵的资质据为己有。

其实人有时候不用改变自己的本质,只需要通过一定有效的训练,一样能让自己的感受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得到巨大的锻炼。

在本书中,我会详细介绍那些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一流运动员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行动的情况。我相信在这些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取得成功的秘密。

请一定要认真理解他们的“思考习惯”,将它化为己有。这样你也一定能够成为“一流人才”。

2010年1月

后记

我在运动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工作30年了。我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应用运动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上。

从我这30年的经验出发,我总结出胜利必须的3个条件是:1.干劲;2.自我控制能力(能顺利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3.活用想象力(准备工作和角色转换);4.高度集中的注意力;5.乐观的思考能力;6.自言自语(用来调节情绪);7.与人沟通的能力;8.为了成功而做到的彻底的准备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每时每刻都为成功而准备着的心态。

而我之所以会这么说,完全是因为体育其实是“社会的缩略图”。

比如说,竞技体育中有竞争,商场中不也有为了利益而生出的竞争吗?还有,每个运动队中的人际关系其实和公司中的人际关系非常相似。教练和队员的关系就像是公司里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或者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

还有,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众人合作完成的项目,没有任何项目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在大公司里也一样,没有哪项重要的工作是一个员工就可以完成的。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体育相关的专家,我把这些话面对广大普通读者说出来是有一点担心和犹豫的。但是我又觉得如果这些道理只说给很有限的一部分人的话。又太可惜了。

我的工作在所接触的人中,不仅仅只有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很多白领、医生、教师、家长,他们都曾经在实际生活中用过我的这套理论。

而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我才决定将本书出版。

此外,在本书中虽然没有关于运动心理学理论科学的阐释,但是所有的“应用方法”都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而阐发的。这里只是把理论的果实简单明了地向大家做了介绍和说明。也就是说,本书所有的内容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另外,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SuNMARK出版社的小野佑仁先生和斋藤龙哉先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儿向他们表示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全国范围内参加了“精神训练法·运动心理学研究会”的所有朋友,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这么多与精神训练相关的信息和帮助。

我所开设的“精神训练法·运动心理学研究会”面向所有对精神训练法有兴趣的人,只要你对这方面话题有兴趣,都欢迎你来参加。

参加的话不需要申请,只需要在网页上确认我们的最新信息,直接参加就可以了。

我们的网址:http://www.mental-tr.com/mental。

如果有疑问的话也可以利用网页上的提问功能向我们发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流人才的思考习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高妻容一
译者 吴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07061
开本 32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61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 01-2011-6390
版权提供者 Sunmakr Publishing 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