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修次第(跟释迦牟尼禅修)
内容
编辑推荐

西方著名禅修大师艾雅·凯玛从禅境的九个层次依次讲解,厘清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详细解答了如何禅修,在每个禅定阶段会遇到什么状态,到最后是何种境地等问题。

《禅修次第(跟释迦牟尼禅修)》从禅境的九个层次依次讲解,厘清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对如何禅修,在每个禅定阶段会遇到什么状态,到最后是何种境地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内容推荐

《禅修次第(跟释迦牟尼禅修)》根据西方禅修大师艾雅·凯玛1994年五六月在美国加州为期三周的禅修营讲座整理而成。拥有深厚实修经验的艾雅·凯玛,透过现代语言解说,讲解了两千多年前佛陀如何亲自指导布吒婆楼修行,并说明心识的各种境界。《禅修次第(跟释迦牟尼禅修)》从禅境的九个层次依次讲解,厘清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对如何禅修,在每个禅定阶段会遇到什么状态,到最后是何种境地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目录

导读

依次第修行

前言

1 禅修的起点

2 守护感官之门

3 排除五大障碍

4 第一禅境

超越欲望本能

5 第二、三禅境

此乐只应天上有

6 第四禅境

绝对满足

7 第五、六禅境

空间与意识的无限

8 第七~第九禅境

从忘我到无我

9 佛陀的沉默

10 熄灭痛苦之火

11 真正的“原罪”

12 真正的自我

13 禅修的终点

附录

慈心禅练习

试读章节

布吒婆楼平常喜欢谈论政经时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但佛陀希望禅修的人们不要放太多心在这些议题上面,因为这非关生命重心。而布吒婆楼也很识相,更知道佛陀对“最高意识的境界”相当有研究,所以就问佛陀这个问题。佛陀一开始并没有正面响应,因为太深了,布吒婆楼根本不会懂。所以佛陀很巧妙地从灵性发展的禅修基础讲起,一层层井然有序地解释。

重点在于,你必须知道什么观念是对的、该做的,什么是错的、不该做的。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明辨是非。所以我们先以佛陀的叮咛为依归标准。也只有当我们所言所行所思,都是正确的,没有做亏心事,我们就会活得光明磊落,无所畏惧。而且也不会惹是生非,引来不必要的干扰。内心光明清净,便可好好修行。

上座部佛教以巴利三藏作为佛陀教法的基础,巴利文是由梵文演变而来的,为佛陀所使用,两者的不同正如拉丁语和意大利语。在当时,学者或受过教育的人会说梵语,而一般大众则会使用巴利语。

至今,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巴利三藏又称为“Tipitaka”,“Ti”是三的意思,“pitaka”意为篮子。三藏包括律藏,记载比丘及比丘尼的戒律;经藏,记载佛陀所说的法;论藏(阿毗达摩),是佛教更高深的指导哲理。

为什么要称为“三个篮子”呢?因为最初的经文是写在干燥的香蕉叶上的。干的香蕉叶颇为坚实,然后在使用类似螺丝起子的管状植物作为细笔,将经文刻在叶子上,涂上特制的莓汁后,再将其他部分抹掉,就会留下黑色凹陷的文字。直到今日,斯里兰卡的某些寺院仍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经文。当旧的叶子毁坏时,僧众会把旧叶子中的经文抄录在新的叶子上,这些刻有经文的叶子会用很厚的木板夹住,然后捆绑起来。有些施主会用金或银装饰的木片,以表示对佛陀的敬意。这些贝叶经并非书本,无法用一只手拿着,通常这些贝叶经会放在三个篮子里,以便携带,所以巴利三藏又称为“三个篮子”。

本书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讨论一篇英译的《长部》第九经经文。(译注:《长部》英译本为:Maurice Walshe所译,Wisdom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此书的引文泰半弓l自《布吒婆楼经》,其余则引自《梵网经》和《沙门果经》,即《长部》第一经和第二经。)

佛陀入灭多年后,他的开示被结集成五大部类的经典,分别是《中部》、《长部》、《增支部》、《相应部》和《小部》,不适合归入前四部的经典,则收入《小部》。(译注:《长部》相当于汉译的《长阿含》,《中部》相当于《中阿含》,《增支部》相当于《增一阿含》,《相应部》相当于《杂阿含》,《小部》是杂藏,没有相对应的汉译经典。) 《长部》经文包括整套的修行方法。我们必须知道佛陀在两个层次说法,一个是相对层次的真理(世俗谛),另一个是绝对层次的真理(胜义谛)。刚接触佛法时,我们不熟知绝对层次的法,若碰到绝对层次的法,可能会退缩,因为同一个问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讨论,会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我们听了一个禅宗的公案后,会茫然不解,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因为公案的道理是无法从相对的层次上来理解的。记住:在绝对的层次永远不会有自我,所以公案的道理只有一点,也就是没有实体,没有自我。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这两个层次的法,以一张桌子和椅子为例,对一般人来说是两件家具;而对物理学家而言,它们只是由物质与能量所组成的粒子而已。但物理学家下班后回到家,一样会坐在椅子上和使用桌子。

当佛陀说无一物,没有自我时,他是在说绝对层次的法,以绝对层次而言,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世界只是视觉和心理的幻象罢了。佛陀也说相对层次的法,所以佛陀也用“我”、“我的”、“你”等字与概念,他教导与我们有关的事,如业、心的清净、情绪、身心等。我们必须了解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法,表达的语言因而大不相同。

当我们深入探讨这部经时,就会了解绝对层次的法,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一旦我们证悟绝对层次的法,必定可以永远从苦痛中解脱。佛陀所教的法和指导,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地迈向无上的证悟——这是佛陀亲自证悟的经验。

现在的科学越来越能证明这些经验,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妙:佛陀所说的法印证了今日的科学。绝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未证悟,虽然他们知道一切物质只是聚合又分散的粒子,却不了解他们也是粒子而已,没有实体。假如他们把自己也列入观察的对象中,这些科学家可能很久以前就已经证悟,而且很可能在教导世人如何证悟,而不是在教物理了。

我们也许听过或读过这些理论,也颇感兴趣,然而如果我们不去实践,这些道理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佛法最大的益处是它的实践性,而解脱道上的每一步都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选的经典谈的是心识的各种境界。许多佛经都是记录佛陀对某人说法,并回答他的问题,之后以求法者的姓名为经名归档。此经是佛陀为布吒婆楼所说,故以布吒婆楼为经名。

大部分的佛经以“如是我闻”开始,原因是所有的佛经都是透过讽诵口耳相传下来的。第一次结集经典,是在佛陀入灭后的三个月举行,参加的全是圣者阿罗汉,诵经的内容包括:说这部经的地点、有哪些人物在场,以及主要的问答等。这些内容使在场聆听的僧众能忆起经中的场合,并且由他们表决是否同意这部经的内容,如需更正,僧众可以当场建议修改经文。P13-16

序言

人类似乎已进入新的历史,越来越多人开始在追求生命的意义。在过去,人们追求幸福的家庭生活、宗教、政治和职业,认为这些可以使生命更圆满,即使这些愿望没有挂在口边,却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今天,以往许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愿望支柱早已摇摇欲坠,难以作为有意义的生命基础。假如我们认为,只有二十世纪的人类才知道追求生命的意义,那么在我们读完佛陀的开示后,就会知道我们错了。

经典记载,有一位叫布吒婆楼的灵性追寻者,向佛陀请教许多有关自我(self)和意识的问题。佛陀煞费苦心、不厌其烦地为他解说,给他正确的指导,教他如何修行,以证得最圆满的解脱,这段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对话至今依然中肯贴切。

我们也会读到布吒婆楼的朋友和伙伴们不同意这些新的想法,并想让他放弃对佛法产生的兴趣,这现象至今依然如此。

我希望借着对这部经的解说和诠释,使这部经变得生活化,并为读者们指出方向,使读者在修行中发现生命的意义。而所有找到内心的平静、喜悦和满足的人,希望他们对世界和平及人类福祉能有所贡献。

本书内容来自一个为期三周的禅修营中的讲座,地点在美国加州,时间是一九九四年五六月。

如果本书能使那些修行人对佛法更有信心,更喜欢修行,能获得更高的内观智慧,得以观察究竟实相(absolute truth),那么所有为本书流过汗水的人都会感到非常欣慰,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付出时间和爱。

在修行的过程中,在解脱道上,我们都具有开悟的潜能,愿此书成为禅修者的良伴,愿正法常住人心。

艾雅·凯玛于德国

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修次第(跟释迦牟尼禅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国)艾雅·凯玛
译者 果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45231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28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30—2012—106号
版权提供者 The Yao Enterprises,LL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