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由赵春生主编,收入了周恩来邓颖超之间1938年至1971年间的书信74封,既反映了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对理想与信念的孜孜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彼此间的关心与叮嘱、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对新朋旧友的关照、对长者晚辈的亲情。

内容推荐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共同生活和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并肩奋斗的漫长岁月中,相互间有不少书信往来,由于种种原因,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十分珍贵。收入这本《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的,是他们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七一年间的书信,共七十四封,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书信的内容,既有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也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孜孜追求;既有彼此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新朋旧友的关照,也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收入的这些书信,既生动感人,沁人心脾,又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是深入了解、研究和学习两位伟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本书由赵春生主编。

目录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代序)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一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一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二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一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七年四月六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四月十六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五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九月十四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四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七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八年二月二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八年二月九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九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年七月七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年一月十二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年二月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一年三月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七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二年九月五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四年五月四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九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五年四月十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二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三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五九年三月十八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二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年一月十四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年十月六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年×月九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年×月三十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

邓颖超致周恩来

后记

试读章节

邓颖超致周恩来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来: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

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却是冷淡而减色呢。钟声未响十点,男女舞星都散场回窑了。“怎么散得这样早?”我问。“快垮台了!”三元[1]答。“今天人不多吗?”超复问。“顶多不过二十对。”“女的少极啦。”我心里想,走了一个跳舞男星,就这样减色了么?——一笑。

但当舞厅音乐奏起来的时候,还是那些照旧的调子——《西宫怨》、《梅花三弄》[2]……当音乐声声送入我的耳里的时候,亦还照旧觉得那些跳舞的快乐的人们中有个你在。然而当情感透过了理智,环顾眼前的现实,才意味到你已离开了延安,于是我便惘然了!你如何慰远人之念呢?

你走了,兄姊和妹子们都很关心我,频来慰我的寂寥。大姊[3]、小崔、瑞华[4],尤其是小浦[5]、云臻[6]、彭总[7]诸人。感谢她、他的友爱情谊,然而却不能减释我对你的想恋!你一有可能与机便,还是争取飞回来吧!我热烈地欢迎你!

你走了,渝办[8]寄来各件,已处理,你可勿念。

你到渝后,所见所闻,欢乐趣讯,望你尽可能地告我一些,以便我亦得分享其乐。愿望渝机来时,得在你读我信之先,先得你给我的信,想你不致令我失望吧?

你到渝后不久,正届妈妈[9]的四周年忌——十一月十八日。你如有暇便,望一扫二老[10]之墓,代我献上一些鲜花,聊寄我的哀思啊。你事忙,不一定限于是日。  你到渝后,如果有信给朋友,你如愿如约给我转的话,我真心愿意做一个和平贤淑的使者——现代的“红娘”[11],你以为如何?

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

你的超

一九四四·十一·十二延安

代我致意一切相识的朋友!

注释

[1]三元,即刘三源,一九一四年八月十六日生,江西吉水人。当时任周恩来的机要秘书。

[2]《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王妃引》。原为晋桓伊所作笛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后改为琴曲。明清琴曲《梅花兰弄》,以梅花凌霜傲雪,高洁不屈的品格为表现内容;又因琴曲以泛声演奏为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名《梅花三弄》。

[3]大姊,即蔡畅(一九〇〇——一九九〇),湖南湘乡人。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党中央工作时,同邓颖超、杨之华、李文宜、庄东晓等八人组成中共中央妇委会,因蔡畅年龄较大,称大姐。当时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常务书记、书记。

[4]瑞华,即张瑞华(一九〇九——一九九五),河南信阳人。是聂荣臻的妻子,当时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委书记。

[5]小浦,即浦安修(一九一八——一九九一),江苏嘉定人。一九三七年赴延安,后与彭德怀结为夫妻。当时任中共中央妇委会研究员。

[6]云臻,即聂荣臻(一八九九——一九九二),四川江津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7]彭总,即彭德怀(一八九八——一九七四),原名彭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当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8]渝办,即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武汉沦陷,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全体人员撤离武汉。一九三九年春天。在周恩来指示下,经原武汉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多方筹备,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机房街七十号成立。后因驻地被日本飞机炸毁,遂以周恩来的名义租下曾家岩五十号。后又在党组织帮助下在离市区约十华里的红岩嘴大有农场盖起一座三层楼房,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公和生活用房,门牌编号为化龙桥龙隐路红岩嘴十三号。

[9]妈妈,即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

[10]二老,指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

[11]红娘,元杂剧《西厢记》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婢女。她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约束,帮助崔莺莺和书生张珙传书带话,积极促成二人的结合。后人多把为两个有情人穿针引线,传话搭桥的人喻为红娘。

P25-27

序言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共同生活和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并肩奋斗的漫长岁月中,相互间有不少书信往来,由于种种原因,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十分珍贵。收入这本选集的,是他们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七一年间的书信,共七十四封,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书信的内容,既有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也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孜孜追求;既有彼此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新朋旧友的关照,也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这些书信,既生动感人,沁人心脾,又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是深入了解、研究和学习两位伟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收入这本选集中的书信,均按手稿刊印,只作了个别文字和史实的订正。个别删节之处和字迹难以确认的,作了说明。一些书信的手稿未署全年、月、日,凡经考订确认的,均在题下补全;尚未确认的,分别放在了建国前后的最后部分。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还作了必要的注释,放在篇末。邓颖超晚年的遗作《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同这些书信珠联璧合,作为本书的代序刊印在书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一九九七年六月

后记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由李琦主审,赵春生主编,曾自、刘春秀、费虹寰参加编辑工作和注释工作。宋玉洁、张家权、刘继英、陈京丽参加前期工作。

本书编辑过程中,陈浩、吴瑞章、廖心文等同志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并提出过宝贵意见,编辑工作还得到了刘昂、陈舜瑶、何谦、张颖、成元功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中央档案馆提供了部分书信档案,谨致谢意。

一九九七年六月

本次再版时,对个别文字错讹之处作了订正。边彦军、费虹寰对全书进行了校核。杨志强、朱薇、朱舒坤、唐蕊参加了部分编辑工作。

本书插图所用照片,均选自新华通讯社、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画册《周恩来》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画册《周恩来和邓颖超》。因照片作者无法确定,请相关摄影家与出版社联系,即付稿酬。

二〇一四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春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40341
开本 16开
页数 12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4037464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