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秭译本)/世界文学名著
内容
试读章节

蒙克莎汶的富豪们是那些捕鲸船只最多的人。这种捕鲸家庭出身的蒙克莎汶小伙子大抵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拜镇上的大船主之一为师,在他的船上当水手——这个师傅也可能是他父亲——与另外二十个男孩子一道拜师,也许更多一些。夏季里他和师兄弟们远航到格陵兰海,初秋满载而归;冬天几个月在炼油作坊里看炼鲸油,同时跟某位古怪但经验丰富的老师学航海知识,这位老师既是教书先生,又是水手,在教学中津津有味地穿插些他年轻时大胆的冒险故事。每年十月到来年三月不出海,算是清闲季节,这期间他们拜师学艺的那位船主家就是他和师兄弟们的家。各位弟子在这个家中的地位因所交学费多少而不同;有些和师傅的儿子们平起平坐,有些的待遇比奴仆们好不了多少。然而一旦上船出海,师兄弟地位便一律平等,谁要是想让船主另眼看待,他就得比别人都勇敢,比别人都能干。经过一定次数的远航之后,这个蒙克莎汶小伙子就可以一步步升为船长,当上船长后就可以在海上冒险行当中入股分红了;要是他生来福浅,不是个船主的孩子,他就拿他人股所得的利润,加上他自己的储蓄,造一艘自个儿的捕鲸船。在我所描写的那个时代,蒙克莎汶的捕鲸业中还没有什么劳动分工。一个人可以是个拥有六七艘船只的船主,凭着拜师学艺受到的教育及自己的亲身经验,每一艘船他都能指挥自如;他同时可以是二十名徒弟的师傅,每个徒弟向他缴纳相当丰厚的学费;他还可以是炼油作坊的业主,把他的鲸油鲸骨送到自己的作坊中提炼加工,然后卖出去。难怪这些船主们个个腰缠万贯,难怪他们在迪河南岸的住宅座座富丽堂皇,里头摆满结实好看的家具。也难怪整个镇子既有海滨本色,又有内陆风光,就是海港城市也未必有它气派。人人都以捕鲸业谋生,差不多每一个男人要么当过水手,要么希望当水手。每年到一定季节,迪河两岸扑来的气味除了蒙克莎汶的人外谁也受不了。不过,在那些气味难闻的码头上,常有老人孩子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钟头,真好像他们迷上了鲸油味似的。

镇子上的情况写这么些大概就可以了。刚才说过,镇外方圆多少英里全是荒野:深红色的蠼岩从海平面上高高耸起,岩顶上覆有一层草皮,绿草又悄悄地顺着四面绝壁含土的岩缝向下蔓延了不远。这里或那里有山溪从高处夺路而下,奔腾人海,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刷,河道被冲成了宽窄不等的深谷。这些深谷中,和荒野上的凹地里,树林茂密,灌木丛生;一块块凸起的高地上光秃秃一片,看上去人迹罕至,景象荒凉,到那儿你不免要打个冷战,可是一下到那些长满树木的“底层”地方,它给你提供的安乐屏障会使你陶醉。然而这些土质肥沃的谷地并不多,谷地上去四面全是漫漫荒野,一片阴冷,稀稀拉拉的草间裸露着红色的沙石;再过去大概是一片褐色的泥炭地带,想抄近道赶路的行人从那儿走可不安全;再往上去是沙土地带。紫石楠或是最普通的各种石楠灌木,乱蓬蓬密麻麻长得千姿百态。偶尔才能见到一些细草柔软的草地,黑脸的小绵羊在那儿吃草;也许是因为草不够吃,也许是因为它们像山羊一样好动,所以一只只长得皮包骨头,宰了卖没有多少肉,剪羊毛也质量差,卖不上价钱。这种地方就是今天也人烟稀少;上个世纪比现在还要少得多,那时候农业科学尚没有充分发展,还无法同荒野造成的天然障碍较量,那时候也没有铁路,每年打猎季节,无法把外地喜欢打猎的人们招来打猎、吃住。

山谷中有些旧石屋,荒野里能看见几处光秃秃的农家院落,这一家和那一家都离得很远,场院里堆着小小的粗糙劣质的干草垛和稍微大些的草皮垛,这就是他们冬季的燃料。各家放在地里吃草的牛一副饥肠辘辘的模样,可是不知怎么的,它们和那些黑脸绵羊一样,脸上露出一种通人性似的古怪神情,这在吃饱喝足、一副蠢相的牛羊脸上是看不到的。各家都用草皮埂圈成院落,埂顶上散堆些石头算是围墙。P2-3

目录

第一章 蒙克莎汶

第二章 从格陵兰归来

第三章 买新斗篷

第四章 菲力普·赫伯恩

第五章 强募队的故事

第六章 水手的葬礼

第七章 痴情与遗嘱

第八章 情有别钟

第九章 叉手长

第十章 不听话的学生

第十一章 未来的憧憬

第十二章 闹除夕

第十三章 心烦意乱

第十四章 接班

第十五章 困难问题

第十六章 订婚

第十七章 不听警告

第十八章 变故突生

第十九章 重要使命

第二十章 爱过一场

第二十一章 情场失意

第二十二章  阴影重重

第二十三章 报复

第二十四章 高兴一时

第二十五章 灾难来临

第二十六章 长夜难明

第二十七章 悲伤的日子

第二十八章 难关

第二十九章 结婚礼服

第三十章 幸福的日子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兆

第三十二章 死里逃生

第三十三章 幽灵突现

第三十四章 鲁莽从军

第三十五章 多少事,说不成!

第三十六章 神秘的消息

第三十七章 若有所失

第三十八章 原来是他

第三十九章 吐露心事

第四十章 意外的使者

第四十一章 寄身慈善院

第四十二章 传说失真

第四十三章 来历不明的人

第四十四章 第一句话

第四十五章 死而无憾

序言

秭佩,原名孙立本、孙御佩,1925年6月出生,河南叶县人。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61年起在兰州大学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历三十余栽;曾任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顾问等职。

秭先生学养深厚,精于翻译,在从事教学、科研之余,笔耕不辍,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古稀之年,仍查漏补缺,匡正译本,又译《傲慢与偏见》,使之成为他所有译作中的精品和代表性作品。他的译作有不少是首次汉译,填补了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有不少译作被列为翻译学的经典范例,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赞扬和推崇。因为文学翻译上的突出成就,他被收入《中国翻译家辞典》《世界杰出学者辞典》《世界翻译家辞典》等大型名人录。

秭译本忠实原著,译笔质朴,文字既规范畅达,又尽传原作之神韵,字里行间蕴蓄着睿智独到的见解,闪烁着幽默乐观的光华,体现了译者对原作准确把握和娴熟驾驭的高超水平,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是值得怀着敬意去品读的经典。

承蒙秭先生夫人李沂女士和其他译者授权,秭译本集结了秭先生的主要著作,包括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w.s.毛姆的《刀锋》、安东尼·特罗洛普的《首相》(上、下)《如今世道》(上、下)、盖斯凯尔夫人的《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妻子和女儿》(上、下)、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共八种十一册。这些名著的集中出版,一为纪念秭先生这位知名的翻译家,一为保存和普及经典作品尽些微薄之力。

个人作品的多卷本是最忌分批出版的。为确保译本一次性按时推出,编辑们以高度的热忱和谨慎的态度,夜以继日,一丝不苟,仔细编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既保证了质量,又争取了时间。此外,在出版过程中,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冯建文,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副院长武国蕊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当译本印行之际,谨向所有为之付出过辛劳的人们致以最高的谢忱。

翻译是一项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工作,但翻译同时又始终带有一种缺憾美;不敢说秭译本句句精绝,然瑕不掩瑜,译本在匡正讹误之外,更有诸多精妙传神之处等待与读者分享。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兰州大学出版社

甲午年岁首

内容推荐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秭译本)》描写的是18世纪拿破仑战争的历史时期,城乡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故事围绕着捕鲸水手、店铺商人和农人家庭交错展开;上海生活、城市生活、乡村生活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强募队抓壮丁和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背景,便展现出相当奇特而又纷繁复杂的生活画面。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秭译本)》的作者是盖斯凯尔夫人。

编辑推荐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秭译本)》是盖斯凯尔夫人作品中最不为人知的译本。西尔维亚,一个带有点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姐,在第一次选择爱情中,她选择了自己最爱的,但在第二次的选择中,她选择了最爱自己的,最终引起了这场悲剧,盖斯凯尔夫人对于这个人物存在半批判半可怜,她认为西尔维亚之所以会引起这场悲剧是因为她不信基督教,是个没涵养的丫头,但在最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秭译本)/世界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盖斯凯尔夫人
译者 秭佩//逢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1043407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5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6
CIP核字 2013293656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