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彭怡平艺术笔记(1)
内容
试读章节

我把莫内花园给吞进肚子里去了!

对于无法亲自前往法国中部山区一探布拉斯家族餐厅的美食饕客来说,欣赏法国新锐导演保罗·拉寇斯(Paul Lacoste)的电影《米其林厨神:美味的传承》(Entre Les Bras),不仅是一场让人垂涎三尺的视觉飨宴,更深入地将法国精致料理的百年精髓尽现其中;该片展露了这位“世界十大名厨”——米其林三星神厨米修·布拉斯(Michel Bras)神奇的厨房魔法,也生动刻画了这个百年美味家族的四代传承,获选为今年柏林影展“美食大观”观摩电影!

《米其林厨神:美味的传承》剧情描述30多年前,米修·布拉斯随母亲学习厨艺,进而接掌家族事业,经由他日以继夜潜心钻研,创作出一道又一道富含哲学思想与美学风格的佳肴,为他赢得享誉全球的名望,而随着年岁渐长,他也发布退休的消息,打算培养自己的儿子——赛巴提恩接班;然而,大半辈子都在厨房度过的他,仍然每天到厨房报到,一间厨房容不下两个男人!布拉斯父子对美食各有各的品味与坚持,也使这场美味传承出现了冲突与变数。

对儿子来说,最艰困的挑战是如何走出父亲的光环,闯出自己在美食界的地位与建立自己的风格?而对誉为美食界厨神的米修·布拉斯来说,要交出这份偃然与生命融为一体的料理工作,更是生死攸关!电影《米其林厨神:美味的传承》透过多段细腻的描绘与含蓄却也动人的片段,娓娓道来这个美食家族的传承;当这对厨神父子彼此挖苦对方食谱时,逗趣互动就如同一般父子,让观众看了会心大笑!

师法《山村犹有读书声》导演尼可拉斯·菲力柏特(Nicolas Philibert)及《我在法国南部有间小屋》导演雷蒙·德帕东(Raymond Depardon)两位大师,导演保罗·拉寇斯以鸟瞰影像,将美不胜收的法国南方田园风格展露在观者面前,全片不但遵循四季时节切入,藉此强调布拉斯家族以大自然为本,坚持使用当地新鲜食材入菜,更多次展现这对父子对待餐盘里的食物,有如画家之于画布那般,如影片一开始这道挑逗味蕾与视觉的招牌菜——“田园色拉”,便集合了30多种香草、花瓣、野菜的鲜甜温盘色拉作开场……

银幕上,一只宛如珠贝般的白色餐盘揭开影片的序幕。

画外音对观者述说着他的招牌菜——“田园色拉”,伴随食材名称而出现的是厨师的手,正以餐盘当画布,于上任意挥洒出大自然的色彩。

黑色的橄榄酱、黄色的椒泥、几粒白芝麻、绿色黄瓜泥、红色的醡浆草泥……转瞬间,一幅米罗的抽象绘画在我眼前展开,原以为这色彩交织而成的田园交响乐在此刻已然中止!没想到,那只神奇的手突然在这会又添加了一片芹菜叶、一根芦笋条,尾随在后的那瓣朝鲜蓟、一小块绿色的花椰菜心、红苋菜,辣得令人鼻头发麻的樱桃萝卜,鲜嫩的豆子,爽脆的大白菜,今晨刚白花园内采摘的新鲜西红柿,单面煎黄的鲜嫩马铃薯,这还没完!……这只神奇的手紧接着又加上提味的希腊缬草、红酢浆草、水芹菜、蓝铃花、前胡花、车前山慈姑、滨藜,让美味添加来自海洋的气息……再添人大黄、茴香、盛开在阳台的白玫瑰花瓣、抓住季节尾巴的金雀花、山铃葱、紫娇花、几片鲜葡萄叶、新鲜美味的豆苗、三色董,用来添点迷人苦味的食用罂粟花、芫荽、野韭菜,最后以一叶菊苣画下旬点!

望着眼前这盘以季节蔬果拼贴而成的田园色拉,我竞忘了置身于台湾,恍神间,眼前出现的是那百花盛开、四季如春的“莫奈花园”!塞尚正对着莫奈发出由衷的礼赞:“你只有一只眼睛,可是——老天!这是何等厉害的一只眼啊!”而多年以后,亨利乔治·克鲁索以同样的热情录下一代画师毕加索只手在77分钟内不间断地画出15幅作品的惊人才华。那是什么样的国度,可以让置身其中的厨师也好,画家也好,个个得以一只手,创造出不朽的神奇?

影片中更以日本家喻户晓的食材——豆腐为楔子,巨细靡遗地记录这位厨师如何将东西方饮食文化兼容并蓄,并且回溯个人的成长历史,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料理之路;影片结束于厨神之子赛巴提恩在“巴黎皇宫花园”举办的新品发表会,如同以此昭告天下:布拉斯家族的美味传承,至此大功告成!

P28-32

目录

作者序 时光淬炼而成的艺术笔记

电影笔记

 战士的生命之诗

 云端求爱记

 大艺术家

 初恋再见!

 台湾的《惊艳布鲁哲尔》在哪里?

 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巴西之子─卢拉

 皇家风流史

 希望之国

 我把莫内花园给吞进肚子里去了

 凯萨必须死:舞台重生

 猫比人类更有智慧

 回到初相遇

 浮光掠影的《巴黎妓院回忆录》

 女艺革命

 食物恋与科技恋

 我的电影梦

 聂华苓与那个时代的女子

 凝视玛莉娜

 灵欲告白、再见了,拉札老师、漂流古巴的空间

 当爱走到尽头

 超级英雄之死

 反英雄主义的《NO》

 Choose Sides 的《烈火挚爱》

 American Familly

 拍电影就像做豆腐的小津安二郎

 给文盲时代最浪漫的一封情书

 《东京物语》/《东京家族》─永不褪色的家族肖像

 怎么丹麦人拍出来的电影就是与众不同?!

 榴莲糖的味道《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

 从地下浮现地上再转入地下的《浮城谜事》

 《暖冬》的狗·艺术家·体制

 一堂戏剧课

 《柯罗耶夫人的情人》的女性自觉

 向艺术电影致敬的《电影魂》

 持摄影机的女人:凯洛·卢索帕洛

 挑战既定的认知:汉纳鄂兰

 《泰芮丝的寂爱人生》的暧昧之味

 从《13个雪莉》谈绘画与电影

 从《乡愁》与《牺牲》谈艺术家的追求

 从德国新摄影运动谈蔡明亮《郊游》与贾樟柯《天注定》的时代面容

 在里斯本遇见戈列格里

 当文学与电影相遇

摄影笔记

 从Photo Taipei 看百花齐放的台湾当代摄影

 从Taipei Photo 看内地摄影

 从法日两国看摄影的历史与文化

 超现实主义女摄影师?

 从荒木经惟的きんばく看日本エロス文化

 American Power

 法国国宝级摄影大师─雷蒙·德巴东告别之作

 关于Jane Evelyn Atwood 回顾展

 纪实影像的意义

 战争的阴影

 镜观一个世纪的台北光影

 马歇·马叟逝世 周年摄影展

 时代之眼,台湾百年身影

 时光旅人

 从“编·导摄影”谈陈敬宝的《回返计划》

 情色乎?猥亵乎?

 美丽的影像背后

 关于肖像摄影

戏剧 艺术笔记

 假戏真做

 空有形体没有实质的《普罗米修斯》

 昆曲传奇名作《邯郸梦》

 挑战观众的极限

 法国香颂

 高行健《山海经传》里的英雄无处可容身

 河南梆子一甲子

 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代戏剧大师李国修

 欠缺“人性”的《赵氏孤儿》

 走出历史梦魇《沉没的红》

 谎言远比真实更甜美

 多元丰富的台湾当代艺术

序言

时光淬炼而成的艺术笔记在影像已经取代文字做为主要表达媒介的21世纪,当代视觉艺术在科技与数字浪潮的席卷下,古早的记忆,早已灰飞烟灭!我们的世界,被一幅比一幅更绚丽、更喧嚣、更取巧、更噱头的影像所包围,由这些影像构筑而成的幻像,总比朴拙的真实更为逼真。

对于出生于20世纪下半叶,从小立志当导演的我来说,我对这个世界的记忆与认知,也源自影像;却也正因这份对影像的痴迷,我涉猎了第七艺术“电影”以前的其他六种艺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诗和舞蹈,并着迷于历史、文学、戏剧、哲学。我的童年,就在它们的陪伴下一同度过,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敏锐的心灵,丰富的想象力,并形塑起我观看世界的方式,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起我脑海中的世界,乃出自于想象。

也正因怀抱着对这世界无休无止的好奇与疑问,我选择来到艺术电影诞生的源头─巴黎,展开了我长达17年的艺术探索之旅;这段期间,我将艺术的视野与触角伸展到巴黎以外的欧洲,非洲,中、南、北美洲,中东,俄罗斯,最后回归亚洲,发现到真实的世界远比书本上来得更为丰富精彩!但艺术家若为捕捉这花花世界的精彩而疲于奔命,岂不如夸父追日,永无止尽?!最后捕捉到的,仍是这世界的表象。

《彭怡平艺术笔记》正是我拨开浮华世界的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的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这套系列丛书中,我不仅谈及我最热爱的视觉艺术─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我希望这套《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不仅是我个人数十年来浸淫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的心得分享,更能引领读者一窥艺术世界的本质。

在古希腊文中,“τχνη”(TECHNE)代表“工艺”或“艺术”,因此,自古以来,艺术与技术不分家,艺术家必须跨界才得以客观与求得丰收的成果;而无分东方西方,一流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追求都是以极其细致的眼光,科学家精益求精的态度,扩展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并将那些极其微小的,我们所看不见的世界,透过艺术的角度,将概念化为实体,让原本看不见的世界得以显见。也因为如此,我们很难将杉本博司单纯界定为“摄影家”,他精通历史文物,娴熟木工与设计,多起空间规划、舞台设计与雕塑创作出自他手,他更亲自撰写能剧脚本;我们更无法将达·芬奇这位艺术领域中不可世出的天才与他的科学创造区隔开来。

艺术无分国界,更无所谓的专业领域,因此,在这套“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中,我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陆续撰写《论摄影》《绘画与电影》《关于摄影、绘画与电影的思考》等多本著作……我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也是传统的;既是西方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东方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期望透过这一系列的艺术文集,能够将艺术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世界,清晰而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在2014春节将至时分,仅以此系列丛书作为我致力以文化艺术追寻一个更自由、更美丽而详和的世界的真挚献礼。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这一路走来,为此系列丛书的出版而夜以继日努力的殷德俭社长、编辑张宇先生及设计薛涛先生,感谢他们三位儒雅绅士包容我为追求百分百完美成品的吹毛求疵,仅将此本著作问世的荣耀与他们共享。

彭怡平写于风雅堂

2014年1月27日

内容推荐

《彭怡平艺术笔记(1)》是台湾作家彭怡平的首部艺术评论文集,也是“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分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评论三个部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西方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东方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工作,游历世界各地,并旅法多年。《彭怡平艺术笔记(1)》正是作者十多年艺术旅途中拨开浮华世界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彭怡平艺术笔记(1)》中,作者不仅谈及视觉艺术——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彭怡平艺术笔记”不仅是作者个人多年浸淫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的心得分享,更能引领读者一窥艺术世界的本质。

编辑推荐

《彭怡平艺术笔记(1)》是台湾作家彭怡平的首部艺术评论文集,也是“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分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评论三个部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西方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东方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工作,游历世界各地,并旅法多年。本书正是作者十多年艺术旅途中拨开浮华世界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谈及视觉艺术——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彭怡平艺术笔记”不仅是作者个人多年浸淫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的心得分享,更能引领读者一窥艺术世界的本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彭怡平艺术笔记(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怡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205642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409420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2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