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
内容
编辑推荐

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就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尚不足五年之际,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交界处又发生了震级达到7.0级的大地震。因为是周末,那一刻,生活恬淡的成都人还在睡懒觉,但楼房疯狂地摇曳,颤栗,惊慌便在一瞬间漫延开来,人们纷纷从家里奔出,集在户外的空阔地里,叽叽喳喳地倾诉着那惊心动魄的历险。

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令人扼腕断肠;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也有爱在闪烁。陈新、王卉著的《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就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爱与痛的故事,让人读了暖融融的,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

内容推荐

陈新、王卉著的《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爱与痛的故事,让人读了暖融融的,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

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交界处又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房毁屋塌,人亡人伤,断肠之痛,撞得中华泪雨纷飞。

地震是可怕的,因为地震就意味着撕裂。在这种撕裂中,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挣扎,在凋谢,在涅槃,在重生。

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令人扼腕断肠;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也有爱在闪烁。

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为了救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她用自己娇弱的身体扑在弟弟的身上,弟弟得救,她却不幸身亡;

一对凄婉的夫妻,儿子死在汶川大地震中,女儿死在芦山大地震中,儿女全无,他们却在悲痛中想的是别人,把自家副食店里的食品全都分给了大家;

一个21岁的女孩,母亲在地震中去世,她却坚持在医院为地震伤病员服务,说自己去世的母亲是亲人,地震伤病员也是亲人;

芦山妈妈重伤,刚满4个月的宝宝喊饿,有900个正值哺乳期的成都妈妈为其排队当奶妈,接力喂奶……

两位战士在救灾途中,不幸遇难,这是爱;为救一家四口,20邻居手刨废墟9个小时没歇气,这是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指示,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这是爱;李克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亲察灾情,这也是爱……

有爱的地方,就有感动。

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顿时变成了爱的海洋,在爱的海洋里去列数爱的个数,谁堪尽数?

唯有感动暖意融融,盛满心头!

相信,您在读过《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后,也一定能够感动,且久久难以释卷!

目录

第一章 地震突至,剜心的痛中有爱闪耀

第二章 拼力自救,受伤的我们相扶相携

第三章 神兵天降,正能量就是同舟共济

第四章 爱雨倾盆,五湖四海都是雅安人

第五章 爱是春风,废墟上绽放感恩之花

第六章 笑傲灾患,爱的力量赢四方赞誉

试读章节

杨炯曾多次去过芦山,对芦山的了解烂熟于心。

芦山县是成都平原以西鲜为人知的一颗旅游明珠,芦山县北与汶川县,东北与成都崇州市、大邑县,东南与成都邛崃市,南与雅安市雨城区,西南与天全县,西北与宝兴县相连。距成都180公里。

芦山全县一千多平方公里处处是峨嵋秀峰,步步是西湖美景。青山伴侠骨,绿水绕忠魂,三国时姜维便以其忠肝义胆和悲状历史赋予了芦山城一个美丽的名字——姜城。

芦山县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小小的县境内不可思议地拥有着两个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和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砾岩溶洞。

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经由这里伸向遥远的南方,著名的茶马古道也从此蜿蜒远去,时光虽然已过去了千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域的身影尚回荡在芦山。

芦山县曾经是三国名将姜维的封地,这里至今保存有姜维的墓碑。

芦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令人敬仰的红军文化——1935年红军长征时,曾在这里休整长达3个月之久,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医院就曾设在芦山县龙门乡。

芦山除了风景优美以外,矿产资源也别具特色,其中尤以与“印度红”齐名的“中国红”系列红花岗石闻名。

为什么一场7。0级地震选择了这样一座美丽的地方啊?

因为那一刻电话完全打不通,他便马上回了一条短信:“我在成都休周末,请求马上奔灾区!”

不等领导回复,杨炯便反身上楼,冒着连连不断的余震从家里背出采访包便往位于成都市红星中路的报社冲。正如汶川地震时一样,自己就职的《华西都市报》,作为全国都市报系领军媒体之一,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派出采访团队前往灾区一线的,他得在第一时间赶往报社,赶上这趟采访车。

事实上,芦山地震发生以后,《华西都市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机制,成立了以总编辑李鹏为总指挥、涵盖所有部门的报道组,迅速组织和投人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和生产,第一时间派出记者,第一时间(震后2分钟)发出华西都市报微博报道、开通寻亲热线,新闻热线96111成为雅安官方唯一寻亲热线,并先后派出60多名记者赶赴灾区采访,每日以近20个版的规模进行报道……

地震惊心,大街上塞满了躲避余震的市民和车辆,路上堵车,打出租车没戏,等公交车也没戏。但灾情严重,时不我待,杨炯只能背着采访包便往报社疯跑。由于跑的过程中心急如焚,平时常常在下班后步行回家的他却第一次感觉到从家到报社的距离太远,也第一次发现纵然跑步前进,行进速度也是如此之慢。

从家到报社,平时步行需要50分钟时间,但杨炯一路奔跑,紧赶慢赶,只用了30多分钟便跑到了报社。

对其他人来说,跑这一段路真不算太难,但这对杨炯来说,却绝对是冒险,因为他是一个严重心脏病患者,也曾做过心脏手术,脆弱的心脏里至今还留着金属片。在他做过手术,医生曾多次叮嘱过他“不能剧烈运动”,但是此时作为一个记者,为了新闻事业,他却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顾,拼了……

跑到报社时,向雅安芦山灾区进发的采访车队正准备出发,他真是掐秒掐分地加入了前往灾区的采访团队,尽管此时杨炯已是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但能在采访车队出发前赶来,他还是稍许欣慰,悬着的心也踏实了许多。

此次采访车队有10多辆车,车上坐满了报社的记者中的中坚力量,虽然这些同事平时聚在一起时都喜欢开玩笑,说段子,但此刻,在领导对大家分派完相应的报道区域和对接口子后,整车人都沉默着,,不仅再无一人说话,而且每个人脸上写满了对前方灾区遭灾程度未犹可知的担忧和揪心。

采访车一路疾驰,以最快的速度向雅安方向冲去。路边往昔熟悉的风景此时在杨炯眼中都是那么可有可无,丝毫唤不起他心中惬意饱览的美感,他心中装着的全是雅安!全是雅安的父老乡亲!全是总想臆想,却又总不敢臆想的灾情……

两个多小时后,采访车队终于到达了雅安城区。考虑到杨炯是《华西都市报》驻雅安记者站的站长,跟雅安市委、市府的各级机关关系熟悉,便指派他先去雅安市应急救灾指挥中心采访。P6-8

序言

刚刚结痂的伤口,却又被残忍地撕开,没有比这更令人疼痛的了。

这种疼痛,只有四川人感受尤为深刻。

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就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尚不足五年之际,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交界处又发生了震级达到7.0级的大地震。因为是周末,那一刻,生活恬淡的成都人还在睡懒觉,但楼房疯狂地摇曳,颤栗,惊慌便在一瞬间漫延开来,人们纷纷从家里奔出,集在户外的空阔地里,叽叽喳喳地倾诉着那惊心动魄的历险。

曾历经惨烈的汶川8.0级大地震伤痛的洗礼,使居住在这座毗邻灾区最近的省会城市的人们,在面对突然而至的地震灾难时,心绪已平和理性了许多。当时除了大谈地震发生时,自己都在干嘛,以及以何种状态跑出来的情景外,人们更关注的是此次大地震的震中在哪儿,先是从收音机里听说在四川雅安雨城区,接着又听说是在雅安芦山县。但无论听说地震震中在哪儿,人们的表情和嘴里,都禁不住发出一阵阵撕心般的痛。

当恐慌渐息,纷纷归巢后,人们心中更多的牵挂也是灾区,更是灾区人民。打开电视,关注新闻,这个普通岁月里的普通周末,不知不觉间,多少人的泪腺情不自禁地被打开,一次又一次。

天灾无情,泪水除了传递情感外,实际上面对灾难,爱与关怀,才是一种最佳的疗伤药。

4月20日晚饭后,与一友人散步于水碾河路,边走边聊芦山大地震发生时,自己都在干嘛、如何惊慌失措地从家里跑出的情景,以及从电视上看到的芦山震区的灾情。友人说他正申请第二天去芦山灾区现场采访。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曾去灾区实地采访过,九死一生,在收获很多感动,收获很多人生感悟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地震灾区采访时自我保护的经验,因而友人向我咨询他要是去灾区采访时该准备些什么,注意些什么。

就在我?舀滔不绝对友人讲述相应的注意事项时,我俩突被娇子音乐厅一角一个近似怪叫的声音吸引住了:只见一个智障者,手里拿着一个廉价麦克风,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什么。虽然谁也不知道他唱的是哪首歌曲,因为他的嗓音实在太差了。但他脚下放着一个鞋盒,鞋盒里躺着七零八落的一些角票、元票,却能让人一目了然:此痴呆者街头献唱,是为讨钱。

看到这个智障者的可怜相,有人给他钱,也有人说“‘瓜娃子’最容易博取人们的同情心了,可是坐趟公交车才花1元钱,真是给也不好,不给也不好。”“瓜娃子”是成都人对智障者的蔑称。

我与友人向来同情弱者,尤其是这样可怜的智障,便各给了他五元钱,然后继续聊着芦山地震的事,一路慢行。

友人如愿,获准于4月21日上午9时随成都新闻界其他记者一起前往芦山灾区采访。但8时许,友人却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娇子音乐厅外又遇到了那个智障者。他正奇怪为什么此智障人这么早就出来要钱时,智障者却走向他,一把抓住了他的衣角。

友人大骇,但几乎是一瞬间便明白了是咋回事,于是心里顿生后悔:昨夜不该给这个瓜娃子钱啊!这不?乱发同情心又给自己添上麻烦了!

然而,正在友人寻思着怎么摆脱这个智障者的时候,智障者却拿出一个装着一包零钱的塑料袋递给了友人,并言语不清地表达说,昨夜听友人与我聊天,说要去芦山地震灾区采访,便特地一大早起床,在娇子音乐厅外守株待兔地等我的友人,想请其将他讨的钱带去捐给芦山地震灾区的人。  友人感动了。但他是电视台摄像记者,当时手上又没有设备,便打电话将这一感人经历告诉了我。

友人的讲述同样感动了我。昨夜智障者讨钱的情景再现脑际,我的视线模糊了,脑海中突然有了这样一个词:有一种爱,叫与你同在!

芦山地震发生后,爱无处不在: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为了救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她用自己娇弱的身体扑在弟弟的身上,弟弟得救了,她却不幸身亡;一个新娘子,正准备举行婚礼时,地震发生了,她马上便想到了自己身为记者的责任,即使仍穿着婚纱,却也开始了对灾情的报道;为了支持丈夫去前方救灾,一个女子举办了只有一个人的婚礼;成都金牛万达广场,流浪歌手为灾区开起了“演唱会”;为给灾区伤病员提供充足血源,成都市民自发排长队输血,7小时便输满了血库;芦山妈妈重伤,刚满4个月的宝宝喊饿,有900个正值哺乳期的成都妈妈为其排队当奶妈,接力喂奶……

两位战士在救灾途中,不幸遇难,这是爱;为救一家四口,20邻居手刨废墟9个小时没歇气,这是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指示,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这是爱;李克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亲察灾情,这也是爱……

地震是可怕的,因为地震就意味着撕裂,撕裂我们的房屋,撕裂我们的财产,撕裂我们的亲人,撕裂我们的肉体和心灵。

撕裂是痛苦的,但爱,却是撕裂这种疼痛的天敌,政府之爱、社会之爱、亲人之爱、邻里之爱都是撕裂这种疼痛的天敌……

面对撕裂,只要有爱,我们便精神不倒!有爱在,即使再深的伤痛,也会有愈合的时候!

陈新

2013年5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新//王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21840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