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作者赵晓峰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将当代中国一个小农村的发展纳入民族国家的构建中,细致分析了农民如何开始公共建设,如何形成了现代的“公”的观念(即“私”的概念),如何成为公民,以及还存在何种问题。作者继承了华中乡土学派的学术传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分析细致,个案研究也颇为到位,很有说服力。全书结构合理,文字流畅,引证规范,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
图书 | 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新社会学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作者赵晓峰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将当代中国一个小农村的发展纳入民族国家的构建中,细致分析了农民如何开始公共建设,如何形成了现代的“公”的观念(即“私”的概念),如何成为公民,以及还存在何种问题。作者继承了华中乡土学派的学术传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分析细致,个案研究也颇为到位,很有说服力。全书结构合理,文字流畅,引证规范,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 内容推荐 公与私的问题,是中国政治哲学与实践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公与私,不仅是一种观念、一套规则,而且是形塑地方社会秩序的文化认同性力量。《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认为,农民的公私观念塑造着村庄的政治社会生态,影响着基层治理模式的实践效度,决定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演进路径,是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重视的社会文化网络资源。 作者赵晓峰在对湖北省岳平县农村进行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挖掘、总结出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的本土化实现逻辑与一般规律,即《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所谓“公私定律”——无论政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只要农民的“自己人认同”意识没有完全消失,国家就必须将最基层的治理主体建立在最能够整合农民“自己人单位”内部资源的基础上,打破“公”与“私”的隔膜,使国家之“公”与农民之“私”衔接起来,以建构最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否则,政权建设就有可能因为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而走弯路。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公私观念与村庄政治/37 第二章 “破宗族”,“立集体”:农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逻辑/70 第三章 “市场离散宗族”:“自己人单位”的命运沉浮/127 第四章 “宗族里的国家”:村社集体权力的运作逻辑/183 第五章 “集体退”,“宗族进”:“自己人治理”逻辑的表达与实践/228 第六章 “村落中的国家”:百年国家政权建设史中的公私定律/287 参考文献/333 索引/348 后记/35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新社会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晓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46028 |
开本 | 20开 |
页数 | 3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8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