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琐事的美感/读者参考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编写的《琐事的美感》是《读者参考丛书》的之一,该书是以多层次读者为对象的综合性文摘读物,系从大量最新出版的报刊中精心筛选、采撷英华汇集而成,其信息密集,知识丰富,新见纷呈,是广大读者通晓天下大事、把握时代脉搏、充实文化知识、提高生活情趣的休闲赏阅的佳品。

内容推荐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编写的《琐事的美感》是《读者参考丛书》的之一。

《琐事的美感》收录了《洋学生的中国梦》;《与俄罗斯人喝酒》;《买下法国波尔多酒庄的中国人》;《全球土豪地图》;《全球人民的奇葩福利》;《国外公务员待遇怎么样》;《苟延残喘,还是有尊严地死亡——安乐死之争在美国》;《英国博物馆何以走向世界》;《苏格兰独立见闻录》;《甜甜的“巧克力之都”》等作品。

目录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推动中国转型——对话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何梦笔教授

经济改革:“这次会真的有变化”

依靠社会,才有社会治理

“逆城市化”同样合理

全球性阶级政治或卷土重来

五大文明联盟主宰明日世界格局

欧洲衰落了吗

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大周边外交战略”

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

经济外交:全球竞合新动向

投行争夺中国业务潜规则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各国都是难题

中国“Y-代”:个人财富是最高追求?

平抑高房价日韩有高招

七问互联网理财

爱情的层次

爱情真是甜蜜的

五等爱情论

马未都:与父母谈生死

蔡澜夫妇:我们是“饮食男女”

“改革第一人”和他们的悲喜人生

资中筠:投入水中的一枚石子

傅家两代父与子

性情夏志清

王利芬与商业大佬们

草间弥生:“怪婆婆”的倔强人生

李缝熙:孤独人生成就“三星”传奇

琐事的美感

你是柏拉图主义者,还是亚里士多德

主义者?

就算选错,人生也不会毁了

永恒的陪伴

小气与大方

中国人的漫长“证”途

权益漩涡中的女性福利

无子一族

那些老大吃过的饭馆儿

坐大椅子,易行大骗

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黄永玉的家教

李娜回忆少女时代:坚硬得像块石头

看美国教授如何吐槽韩剧

《唐顿庄园》里的现代经济学

《纸牌屋》背后的美国权力游戏

秀兰·邓波儿:童真的幻想

“电影外交”与“桑拿外交”

手风琴的“往事”

片场“造假”你知多少

爱的折磨与荣耀

江南:中国作家第一富

感官小说“穿着读”?

欧美作家淘金录

美学者破译图书畅销密码

私人定制图书馆

新中国反腐之路

西南联大的自由

舌尖上的梨园

斯大林死亡之谜

一战:百年前的愚蠢战争

东西方的“自我”差异

历史观影响国家命运

幸福是一种人类诉求

日记与变异

极地救援背后的暗战

北极和它的原住民

放卫星要多少钱

未来十大打击犯罪技术

海底战争:未来的“第六维”空间战场

交友中的科学

政要演讲中国“择校”记

哈佛肯尼迪学院如何影响中国政府

洋学生的中国梦

与俄罗斯人喝酒

买下法国波尔多酒庄的中国人

全球土豪地图

全球人民的奇葩福利

国外公务员待遇怎么样

苟延残喘,还是有尊严地死亡——安乐死之争在美国

英国博物馆何以走向世界

苏格兰独立见闻录

甜甜的“巧克力之都”

失恋博物馆收藏爱的记忆

“国家秘密”的秘密

把“电老虎”关进笼子

法官去哪了

影响计生国策的研究报告

各路专家解读寿命密码

睡眠革命

六国男人的养生

孤独有害健康甚于肥胖

你吃对主食了吗?

女人健康的四大“武器”

水果不甜糖未必少

今日说法

试读章节

HerIxnann Pillath,德国人,中文名何梦笔。古汉语硕士,经济学博士,法兰克福财经与管理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演化经济学、制度与治理、多元文化比较等方面,对中国、俄罗斯的转型研究有独到的观察和心得。

2014年1月16日在君泽君律所举办的演讲活动前,中国社科院的冯兴元研究员简要介绍他这位德国导师:“他是弗莱堡学派第四代传人”。二战后,德国经济快速复苏,弗莱堡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们提出一条介于社会主义经济与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道路。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时,何梦笔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理解“关系”,提出中国并非很多学者所认为的集体主义社会,儒家教义里有一种“比西方更加激进的个人主义”。

 东亚的经济发展,曾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裙带资本主义”。如何定位国家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的角色?如何审视中国的“关系网络”在转型中的作用,不仅避免其负面效应,而且借助和提升传统,建立一个强大而符合法治规则的社会网络,以促进中国的转型?何梦笔教授分享了他的看法。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关系”

戴志勇:在谈论经济社会发展时,人们通常会提及物质资本、土地资本、人力资本,但对社会资本似乎关注不多。怎么理解社会资本?

何梦笔:社会资本有两类:个人的,或集体的。总体上,是指一个人能利用的所有社会网络、关系和机会。芝加哥大学有两个学者,一个叫Ronald Burt,强调个人的社会资本,一个叫James Coleman,强调集体的社会资本。

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绑定,强化现有的网络纽带;一种是搭桥,搭建新的社会联结。绑定和搭桥可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两者都需要,但有时两者之间也要权衡取舍。绑定是强化和利用现有信任和合作关系,但可能导致“低水平制度陷阱”,缺乏开放性,也许陷入封闭不利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我有个博士生,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个研究项目,调查纽约调动一些社区居民的社会资本进行参与式预算的情况。居民们要去争取政府的一笔预算,来制定参与式规划,改善社区生活条件。有些黑人社区,主要是绑定现有网络联系,没有去搭建新的网络联系,只是利用现有群体的内部资源,不能引入和利用新的程序、新的机会去获得预算资源。社区里的贫困者没参与其中,没得到利用预算的机会。有的社区,吸引大家参与,积极搭建和创造新的网络关系,利用新的预算资源和机会,达到了项目目标,社区居民都从中受益。

戴志勇:这个例子可以显示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但这跟文化有什么关系?除了鲁滨逊,谁没有人际网络?

何梦笔:但中国有独特的社会网络结构,跟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关系。文化的含义广泛,包含某个群体对生活的共享看法、相近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共有的道德和宗教观念等等。中国人的观念、信仰和社会结构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我曾在一个讲座中谈到:经济学中对文化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经济学家总把目光集中在《国富论》上,但从《道德情操论》中可以看到,道德情操和正式制度的共生演化过程是构建自由社会和自由经济不可或缺的。我们分析人性的原因正是由于人的多维度性质,体现为激情和道德情操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而道德和正式制度的共生演化过程是经济秩序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学已经遗忘了斯密一半的思想,忽略了他所讲的道德情操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遗漏了对社会资本的讨论。

戴志勇:传统的中国人比较讲“五伦”: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这五种关系,都有自己的价值内核。比如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君仁臣忠。原来意义上的“君臣”已经改变了,其他这几伦跟现代的经济社会的运转是什么关系?你曾谈到,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带来社会资本的减少。在写给冯兴元的著作《规则与繁荣》的序言里,你还谈到社会资本存在一种负外部性,有些组织有很强的社会资本,但可能带有危险性。难道社会资本不是中性的,未必就有益?

何梦笔:中国人的“关系”网络远不止这“五伦”,血缘、地缘、业缘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是中国的社会资本,在广泛的社会网络中,关系资源配置、信息和信任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深刻的影响。经济增长特别快的时候,各种社会结构转型得快、解体得快,信任能否维系就成了问题。新的结构要生长出来,就需要新的搭桥。搭桥的过程就是建立信任的过程。

但是,那种强关系的绑定状态可能有害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阻碍开放精神,它是基于现有的信任关系来维持合作。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可能要更多利用搭桥的功能,扩大新的关系网络。

黑社会是一种强关系,基于强社会资本,但对社会有危险,行贿受贿者之间形成一种绑定,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本,但有巨大的负外部性。

现代制度要嵌入

非正式的文化传统

戴志勇:或许可以简明地把社会资本视作人与人交往的网络.是中性的,可能是一种先于正式制度的习俗、组织、社会形态?它们与正式的国家制度建构是一种什么关系?

何梦笔:正式的制度需要嵌入“非正式”的社会资本和文化传统。我常举德国的例子:德国要纳入法治,就要嵌入基督教形式的宗教。这些理念导致产生了德国的现代经济体制,甚至德国宪法的很多具体的历史特点。例如,德国宪法严格保护私有财产,但又通过规定更根本的社会责任价值和规范,以防止滥用来自财富所有者的私人权力。这反映了黑格尔对政治共同体中的“伦理生活”(即“德性”)的关注,这种“伦理生活”是市民社会和市场赖以蓬勃发展的基础。法治必须成为一个正式的宪法原则,但它要植根于社会伦理和非正式制度,以保持完整性。

传统社会快速转型时,社会资本的拥有者要面对很多匿名关系,随着这个群体变大,匿名性越来越高,人们就要利用正式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制度。

戴志勇:在法律制度中,人们能比较放心地交易与合作。法治等制度要落地,需要植根于已有的规则和传统吗?关系网络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何梦笔:要区分两类信任:个人信任,体制信任。传统的家人或朋友关系中,社会可以获得良好的运转。与陌生人交往,单靠个人信任,圈子有限,交易或交往风险变大,体制信任就非常重要。法治是强有力的规则,要有很多第三方执行来保障陌生人社会的运转。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琐事的美感/读者参考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07014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2014058369
中图分类号 Z8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4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