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真的水火不容吗?有人认为,《论语》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见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作者石衡潭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内容推荐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石衡潭所著的《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新形式,也提供了耶儒对话的新文本。如果你热爱中国文化,它会把你带到耶儒对话之焦点与核心;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思想底蕴,它又会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向导与伴侣。

目录

《论语》《圣经》对读 第一课:学习篇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论语》《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1 “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2 “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3 “事父母几谏”与“不要惹儿女的气”

《论语》《圣经》对读 第三课:礼义篇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没有爱,

 我就算不得什么”

《论语》《圣经》对读 第四课:教育篇

 1 抑由进求与耶稣答问

 2 “吾与点也”与“你们说我是谁?”

《论语》《圣经》对读 第五课:修养篇

 1 “有若无,实若虚”与“存心谦卑”

 2 “吾无隐乎尔”与“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

《论语》《圣经》对读 第六课:处世篇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2 “以德报怨”与“爱你们的仇敌”

 3 “乡人皆好之”与“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

《论语》《圣经》对读 第七课:交友篇

 1 “无友不如己者”与“铁磨铁,磨出刃来”

 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论语》《圣经》对读 第八课:言语篇

 “一言而兴邦”与“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论语》《圣经》对读 第九课:贫富篇

 1 “曲肱而枕之”与“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与“乃要均平”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课:仁爱篇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一课:智慧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二课:志向篇

 “任重而道远”与“向着标竿直跑”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三课:人性篇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与“神造人原是正直,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四课:君子篇

 “君子—小人”与“义人—罪人”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五课:诚信篇

 “民无信不立”与“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六课:天道篇

 1 “与命与仁”与“愿你的国降临”

 2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与“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参考书目

附录一

 基督徒如何读《论语》

附录二

 从《孔子与道》开始的儒耶对话

 《孔子与道》

 《孔子与道》剧本部分经文与文献依据

 你的信,你的立

 在今天应该如何开展“儒耶对话”?

 “儒耶对话”不是东西文化之争

 有关耶儒对话——致主内肢体以及儒家诸位先生的公开信

  儒耶对话的艰难

 “基督教的中国化”还是“中国的基督化”?

 “儒耶之争”和“儒墨斗法”,争什么?斗什么?

 《孔子与道》之“道”

附录三

 左手《论语》,右手《圣经》

后记

试读章节

根基立在磐石上

《圣经》中讲学习的地方不多,《圣经》中所讲学习的内容也与《论语》大不一样。《论语》中,弟子们跟孔子所学习的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做官人仕、安邦治国。《圣经》中要人们所学的主要是关于神的知识,也就是对神的认识,人最终的目标也是真正认识神,人要效法的是耶稣基督,要越来越像他,这才是真正的觉悟。“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言》1:7)“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箴言》2:6)“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哈巴谷书》2:14)“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3:8)门徒们更是来听耶稣的永生之道,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每个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要将这永生之道体现出来,传扬开去。所以,在这一段经文中,耶稣所讲的是听道与行道的关系,比照着《论语》的情境来说,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这里强调听道也要行道,知行要合一。听道之后,就将所听的道行出来,才是真知道,否则是没有根基的,经不起雨打风吹的考验。类似的教导在《圣经》中还有许多,雅各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书》1:22)“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各书》2:26)约翰说:“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人若说‘为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翰一书》2:3-4)这些都与儒家所说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是有一致之处的,当然,各自所知所行的内容不尽相同。

别人知与不知的问题,在《圣经》中讲得也很多。基督教伦理中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就是谦卑,关于谦卑的教导在《圣经》中比比皆是:“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箴言》22:4)“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3)……耶稣在论施舍与祷告时,都教训人不要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要默默去行:“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可见,论语与《圣经》在此问题上,总的精神是一致的。《论语》所针对的不只是学习和学识,而是讲整个为人,《圣经》也是如此,当然,更强调要落实在信仰生活中。不同的是,《论语》认为这一目标靠个人的努力与修养就可以达致,而《圣经》则指出人力的有限,要依靠神的大能才能实现。“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马书》7:18)“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马书》8:37)“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书》4:13)

P10-11

序言

赵建敏

与石衡潭博士相识已久,深为他研究与工作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今次又推动《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实为一大创举。

悠悠人类文明史,璀璨长河旭日功。《圣经》《论语》灿天地,东西经典神人情。文化从来不独尊,载道文章论神明。虽然这长河中不仅仅有圣经和论语两大“漂流瓶”,但它们毕竟是东西文化的经典,人类文明的精要。历史的偶然,并非绝对的偶然,应该有其必然。《圣经》与《论语》的相遇,冥冥天命之中,何尝不是要彰显上天的必然!这“漂流瓶”中究竟装有何物,自然只有打开才能晓得,打开之后也只有细细读来才能识得。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将这常言用到经典精要上,多少会被认为有点儿亵渎,但话糙理不糙吧!尚希各位见谅!

不论我们是否有所得,放下身段,读一读另一种经典,这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至少是一种文明礼貌的文明。文明的长河流淌至今,大浪淘沙,留下的是金子。任何的经典都是这长河中留下的金子!网络人说,网络上,如果你不知道漂流瓶是什么,你都不好意思在网络上混。借用这格式,书香中,如果你没有读过另外一种经典,你怕是也不好意思在书香国里混哟!

开卷有益。打开经典之卷更有益!

赵建敏神父,天主教北京教区副主教、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智编译馆馆长、比利时鲁汶大学教会法博士。

后记

这本书能够以这样的书名和形式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在它即将问世之际,真是百感交集。

自我们2012年元旦开展圣经论语对读活动以来,一直是争议不断,风雨交加。201 3年1月,因我们圣经论语对读学员演出《孔子与道》短剧,引起了儒学界的轩然大波。儒教论坛发布了一条消息:【关注:新中国以来第一次儒耶对话或冲突】耶教学者@石衡潭倡导耶教徒读《论语》,并自认为是真正“新儒家”。最近,其编写剧本,借子贡之口说在西边“有一个真正的王(耶稣)降临,他是真正的道”,剧中孔子亦表示赞同,曰“可惜我等不到那一天了……”

随之,一场激烈的论争开始了。有些人言辞激烈的程度令人担忧,有人认为单位应该开除我的公职,还有人扬言要用非常手段处理我,幸好还有一部分人是理智的,如秋风先生、儒生任重先生等,这场论争才没有进一步升级。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展开,部分论争中的儒生也开始对我们活动持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如儒者明德、儒生任重等,大部分儒生也不像最初那么冲动了。

不过,论争并没有因此而平息。之后,反对的声音更多地来自基督教界。在微博、微信中,我多次与一些持反对态度的牧者与信徒不期而遇,短兵相接。比较大的论争有2013年11月在某微信群上与爱德华夏等人就能不能开展圣经论语对读活动的论争、2014年2月14—15日在某微信群上与宋某某等人就能不能在教会展开圣经论语对读活动的论争,以及2014年2月23—24日在某微信群上与John yan等人就谁有资格展开圣经论语对读活动的论争。

由于种种原因,这几场论争都无果而终。就我的观察而言,反对者反对的原因主要基于其立场的偏狭和对活动的误解。他们基本上都没有认真读过我的相关文章与书籍,也对我们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甚了了,而仅仅凭从微博、微信上得到的一星半点的信息来做判断,下结论,还有不少人仅仅是望文生义,主观想象而已。他们中直接厉言批评者有之,委婉挖苦讽刺者亦有之。这都令我深感失望。

好在还是有一些坚定的同行者,他们在我艰难的时候,给我以安慰、鼓励、帮助与支持。有人邀请我去讲课,有人为我在微信中搭建平台,有人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各种方式表示声援。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选择此书的封面时,很多见过与没见过的朋友帮我出谋划策,提供建议,投票决定。有几百人参与,就像是开了一个中型研讨会。不少意见非常宝贵与中肯,有的是从专业设计的角度,有的延伸到对书内容的理解;有的直言快语,有的像一首散文诗。

在讨论第一批4个设计草图时,燕彦主要从专业角度看问题:“您这题目一看就知在说什么,是很深的话题——无沉淀无内涵的人(无论作者读者)都无法延展下去,这是两种文化、历史的探索,绝对要有历史感的,大气的颜色才能表现出来——现有的设计图配黄色最佳,反衬了两幅图的内容,也承载了这两图的内含!”天之水0938说:“我选3。因为这张色彩柔和,画面温暖,感觉平易近人,少了说教,多了交流。”上善若水一以马内利说:“图3感觉是希望和盼望,像正在成长的生命一样的颜色。”在讨论第二批3个设计草图时,李知微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耶稣的剪影对着书名作提问的样子,仿佛在问:我的道和中国主流文化难道不能调和吗?真的对立如敌人吗?信我的就不能读论语了吗?须知孔子就是我给中国人的先知啊。不然在你们不认识我之前,靠什么去行呢?岂不是孔子的教导吗?你们不是有话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吗?是的,他是灯光,我是晨星。先知的话你们认真读过吗?你们按照他的话去行过吗?若没有认真读过为什么还反对别人读呢?你们若信他就必信我。我来是为成全律法,不是为废弃。”其他人有的探讨封面的文化内涵:Joy高玉娟说:“图1肃静、淡雅中表达出深邃悠长的历史画卷,令人思考,激发读者与智者对话的心情。”Grace说:“图1能感觉到动态的耶稣,又有与中国文化的交会。”有的分析构图效果:Leighy说:“图1对话双方的元素呈现得最为充分和平衡,而且视觉冲击力较强,还不刻意做作。”有的做总体比较:光之翼品锡说:“第一个学术,第二个小资,比较喜欢第三个,古雅。”王彼德说:“我的感官适应第一个,第一反应是抽象的空间大;第二个对我来说有点难,一下子很难理解它的意义;第三个很浓厚的宗教味道,太直接。不过,书的名字太好了!过去用对读的时候,大家不能理解,用遇上,很有创意!并且有神的恩典!”词作家李广平则对美编赞赏有加:“第三个好!帮我赞一下设计师,请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如此负责如此多的创意,太棒了!”

最后,有些朋友不满足于投票选封面了,而纷纷开始订书认购了。正是由于大家的积极参与,才更激发了美编的创作热情,产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责编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支持,还亲自参与了我们的学习。在全书就要通过终审马上付印之际,又得到一个好消息:原来我们圣经论语对读博客班上的学员廖纪贤老师以兴趣特长选修课的形式给几十个中学生开了这门课,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让经典的活水流入更多人的心田。于是,在征得他和责编的同意后,我将他在课堂上的结束语加入了附录的最后一篇;于是,我决定写这篇很后的后记。

一本书的诞生很不容易。除了过程的复杂,内容的取舍也是一个难题。谢谢各位附录中文章的作者!他们不管站在何种立场、出自哪个角度,都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这本书更丰富了,更多维了。特别感谢谌洪果的文章《你的信,你的立》!它的立意很新,说出了大家心中所有笔下所无,故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广为传播,也使拙著蓬荜生辉。好文章是各种因素碰撞的结果,就如同保罗所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28)这本书也一样。感谢各类圣经论语对读班学员的参与和支持!主要是他们使这个活动持续到今天,也希望更多人来让这个活动发展下去。

在此书出版与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个人与家庭也经历了许多。妻子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儿子也一天天成长,很快就要面临高考的激烈考场了。2月28日,在潞河中学给全体高三学生举办的成人礼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我。他问:“您对儿子将来的期望是什么?”我说:“孔子说: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说的就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与志向。我觉得对他而言,主要的还不是考上什么大学,而是要成为一个行公义、好怜悯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

这本书与这项活动也许不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实际好处,如拿文凭,得证书,获高分什么的,但希望有益于人心。让人心变得更宽广,更温厚,更勇敢,更睿智,更良善,即让夫子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和耶稣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更让人能够沐浴在那真光之中。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以赛亚书》9:2)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翰福音》1:4)

石衡潭

2014年3月5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通观全书,新解时有,新意迭出。这固然可归因于作者视野之广、用力之深。但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心正、意诚——这心正意诚的胸怀,是深信《论语》乃至儒学的精华具有普世的价值,是祈愿中华民族不但能继承传统的精华,更能在此全球化的时代开拓眼界,在此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开阔心胸,从民族的文化和人类的宗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吐故纳新,获取大营养、达致大融合、臻至新境界!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当今社会的了解以及对文化的掌握,是现代大多数基督徒和传道人的弱项。我们所有的神学训练课程,都偏重在对桥的彼端(圣经和神学)的研究,而对桥的这一端(中国文化)的相关课程,却往往是付诸阙如或只是点缀性的。不仅如此,目前在国内,这类书籍相当稀少。

——庄祖鲲(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荣誉高级研究员)

石博士这一论著确实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修桥补路的工作。

——王志勇(美国长老会主恩基督教会主任牧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衡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75643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2014026289
中图分类号 B222.2-49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6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