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玩转经济学
内容
试读章节

森林中,野水牛经常五六百只集结成群,牛群越大,其察觉敌人的能力越强,敌人就越难靠近它们。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一只或数只野牛突然朝某个方向奔跑的现象,那通常是发现了敌人,于是其他野水牛也会朝那个方向奔跑,虽然很可能它们根本没有看到敌人,于是一片烟尘滚滚,等跑了一段时间后,有的野牛停了下来,于是所有野牛也都停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牛群直觉”。

据调查,不止是野水牛,其他的食草性动物也都有从众的保护自己生命的本能,如果不小心落单,它们就觉得自己可能成为食肉兽的猎物,即使不知道为什么,但跟着大家一起行动,总是比较保险。

这种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野水牛的从众行为是出于归属感、安全感的考虑,但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们的投资行为,我们小投资者采取追随大众和追随领导者的方式,则是受到了追求更大利益的驱使。以股市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体无法从有限的股价信息中做出合理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从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你所看见的“野水牛的奔跑”,更多时候会是迷惑你双眼的障眼法,会让你的利益受到损失。

虽然股市中也常常是以个体的理性行为为开端的,就像真的发现猛兽而开始疯狂逃跑的第一头野水牛,但之后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之后的水牛们就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个野水牛群的非理性行为。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当某个人因买某只股票赚钱后,就出现了很多人的跟风行动,就会达到“非理性繁荣”的鼎盛期,但紧接而来的,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股市是最为变幻莫测的东西,眼睛看到的现象背后往往有着更深的陷阱,不认真地加以识别就盲目地选择跟风,只能上了自己眼睛的当。

2009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洗黑”洗发水背后的秘密,多个品牌的该类洗发水实际上就是添加了未标明的“对苯二胺”的染发剂。但可笑的是,标明是纯天然曾经是该类洗发水最大的噱头,比如“一洗黑草本精华洗护套装”,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大抬价码,每盒售价高达168元,比市面上的普通洗发水贵上数倍。

在被曝光之前,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类“一洗黑”的洗发新产品,其大都宣传是纯天然植物制成,使用后头发很快就能变黑,安全又方便。以“天然”之名对产品进行宣传,把大大的“纯天然”字样放在产品上显眼的位置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天然食品和用品流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不断有食品危害身体健康的消息出现,很多人认为天然食品和用品对健康更好。于是商家应顾客之所需,市场上便大量出现了所谓的“天然食品”。消费者如果只看包装,难免会被商家的宣传蒙蔽,然而通过理性分析却可以知道,市面上不可能有这么多天然食品,绝大部分的天然食品就是假借“天然”的噱头。

商家不必为“天然”二字投入任何成本,只需要在包装的醒目位置写上“天然”两个大字,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同样的产品拥有巨大差异的价格,创造这么高的利润,何乐而不为?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类似的消费陷阱。从媒体的角度来讲,有关消费陷阱的例子不胜枚举,专家学者、公职人员和家庭主妇屡屡上当受骗的新闻随处可见。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毕竟还是“肉眼凡胎”,面对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诈骗伎俩,一不小心就会做出盲目的选择,就会被自己的眼睛欺骗。

仔细研究一下那些形形色色的骗术,其实既不复杂也不高明,本质上多是些小儿科作品。首先,消费者应该提高对于代言人和广告宣传的警惕之心。一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人们代言产品时自己大多不会使用,消费者最好不要盲目地因为明星效应而选择产品。其次是要警惕那些充当假冒产品欺诈平台的某些电视媒体。电视台也好,平面媒体也好,在整日整夜的广告轰炸中并没有办法确保其播出的广告中的产品的质量。一种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不能因为经常在电视上见到就轻易下定论,还要经过认真的斟酌才好。

现今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市场上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商品以次充好。因此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应该用理性的经济学头脑,分析识别市场上商家的各种行为,同时要了解各种产品知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消费者要尽可能地拥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练就火眼金睛,才能辨识“李逵”与“李鬼”,才能不被自己的眼睛欺骗。要知道,有时候看见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P4-7

目录

第1章 经济学玩转选择:为什么有的有钱人开了公司,有的人只玩股票

 中了500万元后你会做些什么

 盲目选择,眼睛就会被欺骗

 鱼还是熊掌,让机会成本决定

 选择一拥而上,还是急流勇退

 敢于人弃我取,相信自己的选择

第2章 经济学玩转消费:为什么折扣往往就是陷阱

 廉价也会让你付出代价

 消费预算保住你瘦下去的钱包

 隐性成本克制你的“团购瘾”

 价格歧视让你少花冤枉钱

 心理账户改变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妄图在自助餐上吃回本钱太荒谬

 诱饵效应将上当受骗挡在门外

第3章 经济学玩转住房: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家还在租房子

 房价迷雾,越贵越买的怪圈

 投资还是消费,迫切需要改变的购房观念

 房屋装修中的信息不对称

 用房租与房价比衡量买房值不值

 不要被房价预言所蛊惑

 租房不可小觑,从房奴变成房东

第4章 经济学玩转教育:为什么哈佛的毕业生那么牛

 人力资源投资才是教育的内在真谛

 没读大学,该如何成大业

 高昂学费其实是可控的变动成本

 热门专业保障不了高收入

 教育投资,如何保障子女的美好未来

第5章 经济学玩转财富:为什么3500元能变成1000万元

 穷人与富人之间不同的四种观念

 解读“薪事”,赚得多了反而穷了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股市沉浮,打消一夜暴富的念头

 用多种投资方式战胜股市

 定期为家庭财产做好体检

第6章 经济学玩转超级市场:为什么商品定价时尾数总带“9”

 靠商品定价实现利益最大化

 提高价格卖出滞销的商品

 打价格战是一把残酷的双刃剑

 商家每次涨价为何都不超过1.3%

 理性预期让产品适销对路

第7章 经济学玩转企业:为什么华为的人都在按照韵律工作

 效率工资真让企业有效率了吗

 华为人怎么准确定位华为

 优化资源配置,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激励机制,懒惰的企业才会创造懒汉

 看不见的手整治企业无序管理

 注重投入产出比,向人才投资要效益

第8章 经济学玩转通胀: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

 不得不知道的通胀经济学

 自力更生,通胀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

 穷人在存钱,富人在贷款

 通胀时期穷人如何保家保财

 萧条经济中隐藏的投资契机

第9章 经济学玩转恐慌:为什么人们总是相信流言

 做理性经济人,警惕人为制造的恐谎

 把钱交给太太,管住自己的手

 龟兔赛跑新解之投资股市

 爱钱,也要和钱保持距离

 下海前试水深,有数才能有底

 金融危机,市场协调是恐慌解药

第10章 经济学玩转爱情:为什么分手会提升婚姻的幸福

 长期效用摆脱失恋痛苦

 均衡成本让选择配偶不再盲目

 边际效应让花心的丈夫变得恋家

 比较优势克服家庭分工矛盾

 沉没成本挽救婚姻危机

 鲶鱼和沙丁鱼的战役

第11章 经济学玩转职场:为什么霍建宁能让李嘉诚笑脸相迎

 谈论收益分成之前,先谈收益

 效率指标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

 比较优势打好你手中的烂牌

 资本利用程度让被掩埋的金子发光

 替代效应让你变得不可或缺

第12章 经济学玩转交际:为什么帮你忙的人坚决不要报酬

 长线投资,打通人脉才能打通钱脉

 人情也得分出不同价位

 网络人脉已是大势所趋

 赞美,零成本赢得人心之道

 善于道歉,好品格是种无形资产

 面子的经济价值,什么时候该当回事儿

第13章 经济学玩转微博:为什么140个字就能改变世界

 消费者心理,碎片编织出民意

 不是名人,怎么成为红人

 写写字能带来多少被动收入

 免费经济学之微博营销

 企业微博的三条原则三项注意

序言

生活在前行,经济学在流行。当楼下退休的阿姨也每天将CPI挂在嘴上的时候,我们知道,经济学真的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不想为大家讲解繁复的经济学符号和公式,因为经济学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昏昏欲睡,而是让你能够将生活打理得有条不紊、更上一层楼,能够在生活和职场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甚至能够创造财富,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最难处理的是选择,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最难看透的是迷雾,最难超越的是自己,最难积累的是财富,最难把握的是机遇,最难实现的是梦想,最难回避的是通胀,最难克服的是恐慌,最难决断的是婚恋,最难把握的是机遇,最难打理的是关系,最难创新的是思维。

用经济学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这本书的目的,也构成了本书的十三个部分。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难以抉择:轻信人言,被一些镜花水月的表象蒙蔽了双眼:盲目从众,没有主见地东奔西走……如果你懂机会成本,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兴致勃勃地买了打折商品,结果上了当;对着三位数的存折一筹莫展;在自助餐厅立志要吃回成本,结果伤了胃……隐性成本和消费预算会助你成为最睿智的消费者。

被扑朔迷离的房价变化迷了眼;辛苦买回的房子装修也要让你上上火;背着房贷的压力生活质量大跳水……懂点经济学,从房奴变成房东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总是在迷茫,没念过大学还能有出路吗?这大学到底怎么念才省钱、怎么念收获才最大?让经济学来剖析教育的内在真谛。

什么样的人不可错过,什么样的人不可大意,什么样的人会让你成功,什么样的人会助你一臂之力,经济学玩转人脉,你才是社交的中心。

你只要风花雪月,不要柴米油盐?在贫困、在底线上挣扎仍然对爱情坚贞不屈的人有很多,但那是在童话里,而我们过的是日子。文学家笔下的爱情越来越瑰丽动人,统计学家却告诉我们离婚率在逐年上升。在婚姻这神圣殿堂的深处,其实是利益的暗流在涌动。爱情里有太多的变数,你不相信这句话,就注定要为此付出代价。经济学能让你和你的爱人少吵架,能让你花心的伴侣变得恋家,甚至能直接地挽救你的婚姻。这样的经济学,你读不读?

人由于欲望的驱使,总会有着对生活、健康、财富和事业的种种渴望和追求,并且也在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但是在这过程中,不可忽略潜藏于生命中的各种心智障碍,这些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和化解,哪怕你的目标再清晰,前行也不会很顺利。生活中那些看似很难逾越的关卡,其实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决,因为经济学要说的,无非就是如何实现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希望读者能够领悟,出身、天赋、兴趣偏好、专长t性格、胸怀、意志、机遇、思想观念以及受教育的程度等,这诸多方面其实都是变量,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加以改善。活了一世,我们都渴望成功。有些人成功,是因为他们命中注定要成功:但绝大部分人成功,是因为他们下定决心要成功。能否成功,能否更幸福地生活,决定权始终在自己手里。

经济危机的骤然爆发,大都源自社会心理防线的崩塌,通胀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底的恐慌和不信任。高材生突然面临了失业危机,一时难以承受心理落差,这时与其质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不如想想自己该怎么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是个诚实的英国人。

你可以使用父母的财富,但那终究不是你的,没关系,经济学来教你如何创造自己的财富;你的职场之路走得坎坷?没关系,经济学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你觉得婚姻走到了尽头,变得毫无希望?没关系,经济学可以为它注入全新的活力;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捉弄了你?没关系,读完这本书,你也可以玩转生活。

我们,才是生活的主人。

内容推荐

《一本书玩转经济学》共分十三个部分,所述都是日常生活中普罗大众都会接触到的,包括“经济学玩转选择、经济学玩转消费、经济学玩转住房、经济学玩转教育、经济学玩转财富、经济学玩转超级市场、经济学玩转企业、经济学玩转通胀、经济学玩转恐慌、经济学玩转爱情、经济学玩转职场、经济学玩转交际”等十三章的篇幅,《一本书玩转经济学》作者郭海峰用通俗、亲切、趣味十足的文字,为生活里种种选择、现象给出“好玩的、好用的,好懂的”经济学解释,让你从衣食住行,到购物上网,玩微博,炒股票之间,也能更简单通透地理解经济学,使用经济学。

编辑推荐

最生动有趣的生活经济学,用故事讲透经济学,给从来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聪明人看的一本书!

一本书囊括你想要知道的所有经济学道理,每一个你关心的经济现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最完美实用的经济学宝典,告诉你可行的方案,让你从容巧妙应对职场、爱情、教育等各种问题。

《一本书玩转经济学》作者郭海峰用通俗、亲切、趣味十足的文字,为生活里种种选择、现象给出“好玩的、好用的,好懂的”经济学解释,让你从衣食住行,到购物上网,玩微博,炒股票之间,也能更简单通透地理解经济学,使用经济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玩转经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海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28032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3245269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