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子午镇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曾说,“在我看来,真正的好文章是让同行绝望的文章。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新闻作品也好,同行看完,一拍大腿:‘他妈的,我干这行没希望了!’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我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赵飞鹏编著的《子午镇》的特点在于以平实的、冷静的、不动声色的叙事风格书写着简陋庸常的平民日常生活。出色的故事设计能力,加上从容稳重、张弛相间的叙事节奏,造就了作品独特的风格。

内容推荐

赵飞鹏编著的《子午镇》中的子午镇既是一个虚构之地,也是作家心中的“原乡”。它飘渺又切实,虚幻又真切。以子午镇为背景,《子午镇》的7篇中篇小说就是围绕在这个地方生存的种种小人物的生活写就。他们的生活平凡又暗含波澜,温暖而又辛酸,与历史细节的碰撞可谓惊心动魄。

目录

水黾

虱哥

瘦手

流沙

沸水

爱妃

干燥花

后记

试读章节

清冷的河面上没有一丝风,冉老头撑着划子船,好像滑行在一面平整的镜子上。镜子尽头的河岸上,散落着一滩滩大大小小的黑斑,那是顽劣的孩子烧荒后留下的痕迹。再远处,目力尽头的上游,是一片灰苍苍的树林,已失却了夏季的蓬勃碧绿,只剩下枯寂的枝杈,好似落了一层灰,没有一点生气。即使再贪嘴,白河两岸的渔民们也不会在这深秋季节下河捕鱼的,河水扎骨头凉,又清又瘦,是不会有大鱼的。不像夏天,动辄暴雨如注、河水汹涌,浑黄的泥巴汁水会将上游水库里的野生鱼裹挟下来,洪水退去,简直一河都是人,一扇又一扇甩出去的渔网,好似一朵朵快速绽放的黑牡丹,人人腰后的鱼篓里都是沉甸甸的。水清了,人们又下河洗澡祛暑,河下黑了白天不断人,热闹得像集市。然而一过霜降,河滩上最后一片柳叶飘落后,河里人毛也难见一个,就连平常最多的水蛇蛤蟆也钻进岸上枯黄的草地下冬眠了。刚才在岸边从自行车上卸下鸬鹚双体船后,他还专门试了试水温,凉气顺着手指尖沿着胳膊一直传导到心窝里。冉老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撅着屁股把小划子推下了水。

他转头望望,黑黑的自行车仍在那里,如同一匹安静低头吃草的马。蹲在岸边的时候,他清楚地看到了水底横七竖八躺着的柳叶,翠绿的叶子已成了暗灰色,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都是这样,还可能被冰面覆盖或者冻进冰层里,明年春天冰凌融化,河水涨起来时,它们才会分解消散,变成柳树梢上的嫩芽,再长出来。河水清晰地映出冉老头凹陷的脸颊和额头深刻的皱纹,他将干枯的手指从河水里抽出来,呆呆地看着自己暗黑的影子,那个生机勃勃的少年,仿佛一转眼就成了个老朽的家伙。浑黄的眼珠又瞅向水深处,一层落叶之上是一块积满灰沙的石头,没有绿苔附着它,也没有草鱼苗儿警惕地摆着尾巴在旁边游来游去,下面自然也不会藏着小蟹。一层忧虑袭上心头,他担忧,这么清的水,恐怕很难有鱼。冉老头拄着篙停下小船,茫然地望着四周寂静的水面在寻找什么。突然,不远处平静的河面破了,钻出一个黑脑袋,继而整只鸬鹚就坐在了水面上,兴奋地东张西望,尖嘴巴下的嗉袋里鼓囊囊的,它昂起头,急切地想把喉咙里的东西咽下去,可扎在脖子上的红绳子阻挡了它。距离它四五米外,又冒出一只尖嘴巴的鸬鹚,头顶一绺白绒毛,嗉子却是瘪的,它只是出来透口气,屁股撅起又一头钻进水里。冉老头心里甜甜的,他抽起竹篙,淌着水的长篙有节奏地敲击着船帮,一圈白胡子茬的嘴巴里发出连续的噜噜声,那只脖子一圈白毛的鸬鹚不情愿地潜进水里,再露头时已近在眼前。冉老头将竹篙伸向鸬鹚,它两只肥厚有力的脚蹼攀着竹篙便站在上面,冉老头握紧长篙,用力将它端到小船上,竟累得气喘吁吁。他将竹篙使劲别在船底的河沙里,蹲了下来,这个饥肠辘辘长嘴巴的家伙一次次仰脖,想将嘴里的东西吞下去,急得脖颈都憋粗了。冉老头摸着它湿漉漉的头安抚说:“急什么,‘马汉’,一会儿有你们吃的,都是你们的!”说着握定它的脖子用力一挤,鸬鹚张大了嘴巴,一条小孩手掌大小、红眼睛的鱼和一只长白条滑落到船舱里,冉老头瞧着一动不动死在舱底的两条小鱼说:“还以为啥呢,这东西叫‘眼药瓶’,味道苦得很,以前逮到了都要扔掉的。”“闲了一年多,这吃饭的本事有些生疏啊,再下去看看吧,你瞅人家‘王朝’,一点都不偷懒!”他自言自语和鸬鹚聊了会儿天,便用竹篙尖频繁点着水面,掀起雪白的浪花,“马汉”如同得了将令,扑扇两下翅膀,蛇着脖子跳下小船,就见一个黑影直直钻进青暗的河底不见了。

天空湛蓝湛蓝的,断断续续漂着几朵扯稀了棉絮一样的云彩,太阳不知哪里去了,清净的河面上是高天里白云没有颜色的倒影,冉老头眯起眼睛望望天,又看看脚下的水面,似乎有些头晕,他连忙盯着对岸陡峭如断崖的沙河堤看了一会儿,才止住眩晕。两年前大病一场后,他落下不少后遗症,平白无故两只手就会颤抖,还添了抽烟湿烟嘴的毛病,好像口水不断的婴儿,他索性戒了烟。远处那立陡的护堤年年坍塌,堤坝上的一片开阔地要被河水吞噬完了。小时候,那片平整的草地一到春天就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每逢春上四月,他便与小伙伴过河去那里剜黄黄苗和抽茅芽。黄黄苗的根熬茶能够去火,茅芽尖可以生吃。形似细长毛笔尖的茅芽极易与草叶混淆,需弯腰仔细辨认,找准了轻轻一抽即拔出来,剥开皮,里面包裹的叶肉嚼起来滑腻爽口,过了那个时节,茅芽抽穗开花便老了,此时再吃,如同柴草一般难以下咽了。如今,那片记忆中常常盛开着鲜花的草坡已经后退成空荡荡的河面,但冉老头知道,悬崖下那片泛着亮亮白光的水面是块野游的人都不敢去的深水区。前几年,趁着两岸修公路管理混乱,柴油机在那里嗵嗵响了半年多,伸到河底深处的传送带,吸出了大颗粒的粗砂,人们榨干了白河的最后一滴油。那些地洞一般的沙坑深处温暖的水里,说不定藏着大鱼。P1-4

后记

太阳最红,A4纸最亲

在这部小说集中,我其实只是写了故乡的一条河。在河两岸大约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像造物主一样,在这里摆上一个村庄,那里挪来一所学校,画出几条街道,再撒下些痛苦挣扎的人们,虚构了子午镇这个地方。我的文学帝国就建筑在这里。

现实生活中,十八岁读大学以前,我从未走出过子午镇,甚至连火车都没坐过,我渴望外面的世界。然而长大了,到过很多地方以后,我却越来越留恋故乡。因此,我将这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放到了河南南阳白河的岸边,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但文学作品毕竟是虚构的,读者要去寻找地理上的子午镇,去白河边考证小说中人物的原型,恐怕是要失望的。这些小说,散发着浓浓家乡的气息,它们中不免有亲朋好友的只言片语,有我自己经历的碎屑。我想,假如我能成为一名作家,我的自传就在全部小说里。

书中收录的七篇小说基本上写作于二零零六年至二零一二年,在三十岁左右的几年时间里,我精力旺盛、激情满怀,非常渴望献身于某一项事业,于是就有了这批文字。它们基本上都是在两会、五一、国庆这类假期里写出的。而一旦坐在书桌前,我就像进入更年期的女人一样易燥易怒,讨厌任何打扰。我习惯于早晨起床就开始工作,伏案一口气写到下午四点,其间不吃不喝,直到精疲力竭地完成一天的计划。这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于我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在我个人看来,和谈恋爱一样,写文章是这世界上最浪漫又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它是一项看起来好像大部分人都能干,但可能大部分人都干不好的事业。文学作品读多了,我发现好的小说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好的语言,二是好的故事。因此,在这些小说中,我使用了不少方言,倒不是为了卖弄乡土风情,而是觉得形象传神。

在众多方言中,我尤其喜欢听河南话和陕西话。当然,南阳话毫无疑问是最悦耳的。每次回故乡,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偷听”老家人聊天,特别是那种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闲扯,总能收集到一些绝妙好辞。老家有句话说“女人浪倚门框,男人浪满街逛”。浪不浪不知道,但我真的喜欢四处溜达,到市场里倾听人们讨价还价,在饭馆里注意一群酒鬼的吆喝,大院里的泼妇骂街,我会津津有味地记录下她骂了什么,想想实在无可救药。我就像一个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每听到一句好话,都如获至宝。

书中一些方言的运用,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都不识几个字,但在我看来,两位老人家都是语言大师。以前每次听到他们讲出好的语句,我就赶紧拿笔去记录,他们不免有些紧张,后来有了手机,我假装发短信就顺手记下了,感谢发明手机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小说里,我将北京的一家火锅店挪到了白河边,没过两年,那里真的开了一家。我虚构了一个老人淹死在白河里的场景,今年春天回家,竟然听父母说,一个中年人去年冬天在河上打鱼,船翻后落水死了。不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是那人蹬掉衣服游上了岸,赤身裸体挨家挨户敲门,有人打开门一看又毫不留情地关上了。这个不幸的人就这样生生冻死在寒夜里。我听后有些恐惧,不敢乱写了。

从事文字工作时间长了,我知道不少人写作时都有“怪癖”,有人一定要喝茶抽烟,有人习惯挑灯夜战,而我则是喜欢散步。写文章前总要散长长的步,望京的大街小巷都被我走遍了,我常常想,稿子里的那些字都是我从街上一个一个拾回来的。如果把写作这本书几年间散的步连起来,估计可以从北京走回南阳了。

另外,这些小说也都是我在A4纸上手写下来的——先写出草稿,再誊抄一遍,然后打印出来修改,因此,每一篇小说都至少写了三遍。我读大学的时候,计算机还未普及,后来虽然学会了电脑,但看重的文字还是会手写下来。这样不免吃力,但我会安慰自己:中国人的字是越来越不值钱啦,甲骨文为文物,毛笔字是书法,钢笔字还算手稿,到键盘敲字节只能称“码字”了。这种对文字的不敬语是我这种遗老气质浓厚的人无法容忍的。但其实,只要能写出好文章,就算是用龟甲兽骨来刻也无所谓的。然而,朋友们知道了我的癣好,从此送的礼物就是A4复印纸。

这些作品写出来以后,几百页A4纸就一直在我的书桌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会有人去读吗?我常常望着它们疑惑地问自己。我知道,文学评价是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心中好文章的标准不一样,于我个人而言,真正的好文章是让同行绝望的文章。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新闻作品也好,同行看完,一拍大腿:“他妈的,我干这行没希望了!”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我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我也很清楚,自己的名字很普通,但又不愿去取笔名,因此,我要写得比别人好、写得比别人多,才能让人记住。然而,写作这门手艺,天赋与刻苦同样重要。我祈求老天眷顾,能有份好运气,可以将自己的文学王国建成。与此同时,更要拿出当初定下写作决心时的一段话以自励:

每一篇都是最后一篇

我爱惜自己的羽毛如同生命。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那就是通过作品来展示自己,获得荣誉。为防止可能的松懈,我给自己定了个标准:把每一篇稿子都当成最后一篇来写。试想,今天写完这篇稿子,出门就死了,这话有些不吉利,吐吐口水,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死法,这没什么可忌讳的。那么这篇稿子明天发表时,不免要把名字打上黑框,细心的读者总会好奇地看一看,咦,这个“死人”的稿子写的什么呢。如果是一篇烂稿,人家会骂,稿子写得这么差,死了也就死了吧。如果写得还可以,人家可能会多扫一眼,甚至感叹一句,这人文章写得不错,可惜了。每个职业的文字工作者都会有这么一篇名字加黑框、类似讣告似的作品。我就期待着那多看的一眼,或者那句“可惜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子午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飞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22209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403695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