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
内容
编辑推荐

通过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各种原因,作者杰里米·迪安摒弃了陈词滥调和稀里糊涂的建议,为他的读者提供了有效工具,让他们不再因为改变和无法改变而倍受挫折。他的文字极富耐性,打破了许多关于我们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谬论,解释了为何我们的意志力会令我们失望,或者为何我们发现很容易养成某些习惯。《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具有很强的建设性,而且有助于找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对于任何真心想要改变行为的人来说,这本书必定会令他们受益良多。”

内容推荐

一个新习惯的养成需要多长时间?比如说,你想定期去健身房运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结交新朋友,学习一种新的乐器,或者想要更高效地工作。那么,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这变成你的习惯,而不是你强迫自己做的事情?

意想不到的答案就在《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这本书中。在熟悉的情况里,大多数人都被习惯牵着鼻子走。确实是这样,在我们醒着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都是顺其自然地行动的,比如说,反思过去发生的事情,或者浏览网页。但是,我们不必被思维的习惯控制——我们可以控制它们。

杰里米·迪安根据最近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看似容易的习惯却是这么难以养成,以及如何掌控你的大脑的自动运行,从而让一些改变保持下来。《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这本幽默且有趣、有启发性且实用的书揭示了行为仅仅是你思考的产物。用意志控制习惯是有可能的——这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快乐,更具创造性,也更高产。

目录

第一部分 习惯剖析

第一章 习惯的起源

第二章 习惯VS意向:一场不公平的较量

第三章 你的秘密惯性

第四章 不要顾虑,行动吧

第二部分 日常习惯

第五章 日常生活

第六章 深陷令人压抑的循环中

第七章 当坏习惯能置人于死地时

第八章 永不下线

第三部分 改变习惯

第九章 培养习惯

第十章 革除习惯

第十一章 有益健康的习惯

第十二章 创意习惯

第十三章 幸福习惯

致谢

试读章节

我们整天都在做些什么呢?有时候我们忙忙碌碌,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到头来我们能记住的事情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家里无所事事,人们都特别想知道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有多少时间是用在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上。很不幸,我们往往很难回忆起那些习惯性行为,因为我们都是在潜意识思维下做这些事情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找到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解释。心理学家由此进行了日志研究,相比于依靠人们的回忆,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就能更为准确地了解人们到底都在忙什么了。习惯研究人员温迪?伍德进行了一项研究,他给了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70名大学生每人一个闹钟。〔3〕在这些大学生处于清醒状态时,闹钟每隔一小时就会响一次,提醒学生们把当下所想和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种做法的目的不仅在于记录行为,还在于要观察相关行为发生的背景。研究人员做了两项独立研究后发现,在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时间里,人们做出的都是习惯性行为。由此可见,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有一半时间都是在重复习惯性行为。尽管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但它还是有可能被低估了,因为实验对象全是年轻人,而他们身上的习惯尚未彻底巩固。〔4〕

那么,伍德的实验对象都在忙什么呢?他们都是学生,所以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其中包括去上课、阅读、去图书馆,仅去图书馆这一项就占去日常活动32%的时间。在这些行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行为都可归为习惯性行为。处在日常活动排行榜第二位的是娱乐活动,实验对象把14%的时间都用在了这方面,其中包括看电视、上网、听音乐等。在娱乐行为中,习惯性行为占了54%。排在日志条目第三位的是社交活动,占去日常活动10%的时间,其中47%的行为可归为习惯性行为。在各个分类中,习惯性行为比例最低的为清洁,比例为21%,最高的则是睡觉和睡醒,比例为81%(至少他们没有隐瞒懒懒散散、不修边幅的习惯)。

相比于确切地知道人们都在做什么(尤其是对那些不是学生的人来说),此项研究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了解习惯的特性。习惯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习惯在我们脑海里怎样延伸发展?和其他研究一样,从伍德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对于重复习惯性行为,我们仅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比方说,你开车去上班,却没有注意到信号灯。其实,你的一部分思维已经注意到了信号灯、路上的其他行人和车辆以及限速等问题,但你自己往往意识不到你做了这些事情。在伍德的研究中,实验对象的确都表现出了对习惯性行为模棱两可的态度。据他们称,在他们出去闲逛、看电视或刷牙的时候,只有40%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这些事情。这就是习惯的益处之一:每当我们进行这些习惯性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神游天外,想其他事情,比如说计划周末去哪儿玩。因为习惯,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潜意识下进行那些乏味的重复性行为,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开始思维漫游。习惯帮助我们远离“决定疲劳症”:光是做决定就会让我们心力交瘁。只要是进行自发性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节省精力,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习惯不仅不受意识控制,有时候还很“无情”,于是习惯的第二个特征就出现了:人们在进行习惯性行为时并没有投入感情,原因在于习惯性行为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之后,其中的情感因素就消失了。和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一样,随着这些事情渐渐变成习惯性行为,我们的情感回应就渐渐淡了。情感研究人员尼克?弗莱吉达将这种情形归结为情感规则之一,而且这种情形在快乐和痛苦两方面都适用。〔5〕对于我们曾经认为是很痛苦的事情,比如说很早起床去工作,我们在重复了一次又一次后,就会渐渐变得无所谓了。另一方面,一开始让我们觉得非常刺激或者带给我们乐趣的事情,比如性、喝啤酒、听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慢慢也会令我们感觉兴味索然。当然,我们肯定会奋起反抗,不让快乐溜走,有时候我们变换花样,于是我们就成功地留住了快乐。这就是有些人总感觉他们要不断地体验新鲜事物,才能一直保持新鲜感的原因。

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进行习惯性行为的时候就没有一丁点儿情感了,只不过通常我们的情感很少涉及习惯性行为,而往往是与我们天马行空的思绪更息息相关。在研究过程中,从实验对象提交的关于他们情感体验的报告中,伍德确确实实发现了这一点。相比于非习惯性行为,在进行习惯性行为的时候,人们的情感往往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此外,相比于非习惯性行为,人们的情感与他们当下所做的事情也关系甚微。习惯性行为不会激起强烈情感的这一事实是习惯的一个优势。和进行非习惯性行为相比,在进行习惯性行为的时候,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往往感觉事情更加尽在掌握,因此压力也更小。在实验对象转而开始进行非习惯性行为的时候,他们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习惯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习惯太平常了,以至于反倒被我们忽略了,或许正是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习惯具有自发性。就好比几种典型的日常琐事:你早晨起床,去厕所,洗澡;接着你坐到汽车里,打开了你最喜欢听的广播;然后你在咖啡馆点了一份蓝莓松饼……这些行为都是由你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我们往往会在相同的环境下做相同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在环境和行为之间这种联系的作用下,习惯才得以形成。

正如俄罗斯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提出的那样,我们在环境和某种行为之间建立了联系。巴甫洛夫有一项最著名的研究,实验对象是狗,他在给狗喂食和摇铃之间建立了联系。后来,他尝试只摇铃而不给狗喂食,这时候他注意到狗开始流口水。就像巴甫洛夫的铃铛一样,厕所、汽车和咖啡馆这些环境因素无意中提醒了我们,对于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为模式,当我们再次重复的时候,情形一定会和从前一模一样。一些针对人类的研究可以支持这一结论,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往往会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相同的活动。在上述的日志研究中,大部分行为比如社交、清洁及阅读都出现在相同的地点。

很明显,无论你是搬了新家还是找了份新工作,环境对习惯而言都非常重要。人们搬了新家,以前那些最简单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困难起来。比如你想做个三明治,但先要有意识地去想刀子和盘子放在什么地方了,结果很简单的事情就变成了折磨人的麻烦。不仅是简单的工作变难了,可以说所有的日常琐事都变复杂了。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你感觉很多事情都好像是第一次做。你甚至还发现,在你的新家里努力重复那些老习惯都是徒劳,因为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夜间,那些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都离你而去了。人们换新工作的时候同样也如此。一旦你想凭借“惯性”在新工作地点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换了工作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

……

P7-11

书评(媒体评论)

“浅显易懂,可读性很强……截至目前是本月新书推荐中最令读者受益的一本书。”

——《书商周刊》“编辑精选”,2012年10月12日

“做出改变的时间的确比我们预期的要长——这里说的不是30天快速瘦身30磅——不过跟随迪恩的指导,读者就有了一个像样的机会去建立完整且全新的行为模式。”

——《科克斯书评》,2013年1月1日

“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让读者一手掌握他们的生活。”

——《出版人周刊》,2012年12月10日

“通过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及个中原因,作者杰里米·迪恩摒弃了陈词滥调和稀里糊涂的建议,为他的读者提供了有效工具,让他们不再因为改变和无法改变而倍受挫折。他的文字极富耐性,打破了许多关于我们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谬论,解释了为何我们的意志力会令我们失望,或者为何我们发现很容易养成某些习惯。本书具有很强的建设性,而且有助于找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对于任何真心想要改变行为的人来说,这本书必定会令他们受益良多。”

——《“书呆评论”联合书评》(“Bookworm Sez” syndicated review)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迪恩阐述了一个打破陈规的妙法,直捣黄龙。《打破习惯,养成习惯》对你的私人行为和公共行为做出了新的诠释,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做改变的探索也给出了新的阐述。”

——《精神与实践》,2013年1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杰里米·迪安
译者 刘勇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87039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4055875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18—2013—554
版权提供者 Da Capo Pres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