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坚强工作温柔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坚强工作温柔生活》(作者佐佐木常夫)是日本畅销36万册大书,荣获商务图书大奖—最优秀作者奖。

它改变了日本上班族的紧张工作节奏,帮助读者建立而来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作者用亲身验证的具体方法教会人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把坚强和温柔结合起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因为家人的生病,佐佐木常夫也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折磨,他必须准时下班,不能加班,要有充足的时间和体力来照顾生病的家人。

但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改变生活困境的意愿,他开始要求自己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他正是用自己的这种高效又不累的工作方式,在日本经济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内容推荐

《坚强工作温柔生活》:短期的生活目标并不难实现,难得的是如何在生命的长周期中,平衡你的工作和生活,让你的心随时随地在一个放松的状态里,有足够的空白盛放生活中的甘苦和奇妙。

《坚强工作温柔生活》作者佐佐木常夫在日本企业界是一位传奇人物。在坎坷的生活际遇和复杂的商界里,他用自己独创的平衡术,照顾因患肝病自杀多次的妻子,全家重新获得幸福。并靠一己之力在从不加班、也不让下属加班的轻松氛围中,完成了数不胜数的大项目——除参与因“广场协议(即PlazaAccord)”引发的日元升值业绩恶化而特别制定的“再造计划”之外,他还发动了钓具业界的流通结构改革,并在三年内执行世界各地共12件、约1000亿日元设备投资全球计划。

这位近70岁高龄的老人,对他人的崇拜保持了高贵的低调,他说自己只不过是掌握了一些好方法的平凡人。他用一生的时间,谨慎推敲、反复验证出为坚强工作、温柔生活的生活哲学,为我们带来五大协调工作与人际的平衡术、二十五个拉开职业差距的思考方法和四十年实战验证的高效工作方式。

目录

第1章 为了磨炼自己而工作

Advice 01 如果不够坚强就无法工作,如果不够温柔就无法幸福。

Advice 02 认真对待“眼下的工作”,就一定能够看见未来。

Advice 03 拥有欲望,欲望在历练之后将成大志。

Advice 04 “即便如此,还是要……”这句话可以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Advice 05 你自己便是人生的主角,无论何时都请不要将该宝座拱手让人。

第2章 尽可能地拓展成长视野

Advice 06 三年看清本质,三十而立,三十五一决胜负。

Advice 07 与其追求百分之百的创新,倒不如踏踏实实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

Advice 08 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都已在幼时习成。

Advice 09 好习惯可以超越才能。

第3章 掌握工作要领

Advice 10 切勿头脑发热,首先应多思考。

Advice 11 臆想会带你误入歧途。

Advice 12 准确拿捏事情轻重,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本质。

Advice 13 写下来才会记得住,记得住才能被利用,利用后方可攒经验。

Advice 14 给言语注入灵魂的是你的生活之道。

Advice 15 请读懂真品的分量。

Advice 16 难得失败,如不吃一堑长一智岂不很可惜?!

Advice 17 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第4章 真挚到永远

Advice 18 了解上司的强项,并加以活用。

Advice 19 所谓的领导者,就是为大家带来活力的人。

Advice 20 信赖是最强大的援军。

Advice 21 为了你的幸福,请帮助弱者吧。

Advice 22 不伪装,只做最真实的自己。

Advice 23 逆境之中出英雄。

第5章 今生都应珍惜自己

Advice 24 坦然接受命运,因为这就是生活。

Advice 25 学会爱人,才是爱己。

后记

试读章节

前几日,你向我透露了以下心声: “有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选对了公司,是否有一个更适合我的地方……”

看来,你的心绪并未完全稳定下来。

学生时代,你曾立志成为一名专业音乐家,因此热衷于乐队活动。看着你那认真谈论音乐的专注眼神,我打心眼儿里替你高兴,替你加油。

然而,想要成为专业音乐家并非易事。因此,你放弃了音乐之路,开始求职。可是,你又开始因为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而苦恼不堪。当时,你的父亲因为担忧你的前程,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

几番折腾之后,你总算决定在食品公司就职。虽然这份工作不是你的第一志愿,但在这样一个就职冰河期,无论第二志愿还是第三志愿,只要能有一份工作就实属万幸了。

话虽如此,可对你而言,进入这家公司或许是情不得已的选择。你的这份迷茫,我十分理解。

我自身也不是因为打定主意必须进东丽才选择了这条路。

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对世间、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受其影响,我曾经立志要做一名国家公务员。此外,我还极度憧憬过经济部(现在的经济产业部)的工作。可是,在我学生时代恰巧发生了东京大学事件,于是,我便开始热衷于这一事件的议论,以至于无暇顾及公务员考试的准备。

之后,因为热爱读书的缘故,我还曾想从事图书出版的工作。然而,不知为什么总感觉这份工作不太适合自己。最终,也放弃了出版社的考试。

经历了多番波折后,我选择了所谓的普通公司。当时我收到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多个企业录取通知,而最后我从中选定了东丽。可能因为东丽经营纺织品的缘故吧,工作对象一旦具体化了,便能立即给人一种轻松把握业种的感觉。同时,我认为这家公司可以提供最大平台供我自由发挥。现在说来,当时我只是因为这些原因便立即选择了东丽,而并没有去考虑自己在这家公司想做的事情。

我身边的朋友有人进入了政府单位,有人进入了媒体行业。因此,我也曾反思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刚入公司时,我绝不是一个受人褒奖的职员。

几乎每晚,我都会乐此不疲地与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及前辈在街头饮酒交流。醉酒后的次日清晨,因为无法按时起床而上班迟到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工作本身是非常单调的。我常说公司就是一堆杂事的合成体,而八成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杂事。特别是新人的工作,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杂事。对于刚进公司的人来说,想对工作立即产生浓厚兴趣的可能是几乎不存在的。

可能是因为对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太过自信的缘故吧,此后我对工作的态度也有所松懈。连续出现几次失误之后,上司的斥责便开始接踵而至。

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渐渐体会到了工作的有趣之处。即便是份单调的工作,我也会开动脑筋,让工作尽量变得更为有效,更有品质。当工作进展顺利时,不仅我自己非常欣慰,而且上司也给予了我肯定的嘉奖及信赖。此后,交给我的工作任务也越发重要。

就这样,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手上的每一份工作,这帮助我在职场中得以快速成长。这之后,无论上司交给我多么大的任务,我都以这样的态度持续努力地完成。

也正因如此,现在的我才充分感觉到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及满足均与当初自身憧憬的工作无关。

话说回来,人工作的首要理由就是为了生活,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领薪水而工作。工作一个月,便能从公司那儿得到这个月的工作报酬,然后,我们再用这些钱去购买衣服、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或支付房租。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工作赚钱。

就这层意义而言,很多时候人们都无法既从事自己憧憬的工作,又赚取钱财。或者说,你最好抱着“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少之又少”的心情去看待,因为这就是现实。P8-11

序言

对于年轻人来说,当下是一个充满各种苦难的时代。

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所处的经济环境不乐观,他们对未来不抱希望,在职场上也备感窒息。作为上一辈的我,看到这样的现实之后不禁有些感慨。

我于1969年进入东丽株式会社工作。那时正值经济高速成长期,社会更是蓬勃发展。由于经济和企业都处于成长阶段,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人们也因此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确实,那是一个让人坚信今后一定会过得更幸福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或许算是幸运的一代。

然而,我并不认为生活在这样的年代,人们就必然会幸福。究其原因,幸福与时代环境并无关联,它是每个人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产物。

纵观此生,那种困苦艰难的时期我也曾经历过。

我39岁时,妻子因为患上肝病而常常往返医院。正因如此,我也承担起了照顾妻儿的责任,同时还要照看患有自闭症的长子。我必须每天六点准时下班。此后,拥有超强责任感的妻子因为忧心自己的病情给家庭带来负担而并发抑郁症,往返医院接受治疗的次数更是高达四十多次。

当时我的工作相当繁忙。在工作及家庭施予的双重压力下,为了能够腾出时间照顾家人,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令我两难的情况下公司还多次调动我的工作,其中更有六次必须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

我也曾陷入绝望。

那是在妻子自杀未遂的时候。接到女儿通知后,我立即赶往医院。在妻子长达七个小时的手术期间,我坐在手术室前的椅子上,除了等待手术结束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就在此时,从大风大浪中爬行过来的我也滋生了“如此一来,我的人生已过完一半”的绝望感。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鼓励自己接受命运,“幸福的日子总会到来”,竭尽全力面对家庭及工作。

妻子的抑郁症大约持续了八年之久。在此期间,通过各种努力,妻子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现在已经完全痊愈了。我的长子的性格虽然还有些障碍,但也正在不断奋战、积极向上地生活着。

今年,我从东丽经营研究所退休,担任特别顾问一职。

跟很多人一样,虽然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年华已成往事,我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走上公司分配的新岗位,仍宛如昨日之事。时光如梭,一晃便是40余年,转眼之间便到了与公司说再见的时刻。

这期间,我经历了很多很多。成功过,也失败过;欢喜过,也悲伤过……然而,如今充满心头的却是“平静”二字。

年轻时,我曾想立誓要干一番大事业。我不仅想飞黄腾达,还想家财万贯。然而对于现在年事已高的我来说,“人生还有比这些更珍贵的事”才是我想要说的。

与我同甘共苦受我呵护的家人、不可替代的朋友、给予指引的前辈、一同奋战的同事、因工作而结识的商业伙伴……我与这其中的许多人在精神上都曾有过共识,许多人也都对我抱有亲密的情感和坚定的信赖,他们总是微笑地接待我。试问,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让我幸福的呢?

想到这里,我便会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之情,因为有太多的话想与即将面对人生及职场的年轻人一同分享。

我不仅希望年轻人能够积极挑战人生及职场,更希望他们能够收获真正的幸福。此时,自我磨炼的行动必不可少,而职场恰巧能够给我们提供最佳的磨炼机会。

虽然当今年轻人所处的时代与我年轻时候的相差很大,但工作与生活的根本原则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更而改变的。我希望大家在二三十岁时能学会这一根本原则。

回首我的职场生涯,诸如“遇见那个人……”“那次的经历……”“读过的那本书……”之类的回忆均是开启我人生新篇章的契机。

而且,这些经历多半发生在我二三十岁时。事到如今,我才发现这些年轻时的经历对我此后的人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年轻时,对各种事物都很敏感,有时反省检讨,有时欣喜,有时悲伤。正因为如此多感,才学到了很多东西。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收获幸福,我将人生中领悟到的幸福工作、幸福生活的“精华”加以整理,以写信给我今年侄子“小辽”(昵称)的形式著成此书。

但愿我的这些话语能够传达到众多年轻读者的心中。

佐佐木常夫

后记

我从小就是个体弱多病且胆小怯懦的孩子。

经常感冒、拉肚子,总给母亲添麻烦。而且,我还不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属于畏缩型的孩子。

前几日,我正好遇见刚进东丽时的直属上司,他一边回忆,一边对我说:“那时的你真是靠不住,我甚至怀疑你是否能成器呢!”

在前辈、朋友的建议以及家人的支持下,那样的我也成就了一番事业,并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虽然曾经也为长子自闭症及妻子抑郁症的事情而苦恼过,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拥有一个团结一心的家庭。

那段时期,我拼命忘我地活着。

如果要说是何物一直贯穿着我的人生,我想应该是“大志”吧。想让自己有所成长,想与周围的人成为朋友,想为他人尽绵薄之力。只要心怀大志,人就能坚强地活下去。即使你掌握了多少技能,但如缺乏大志的话,这些技能也都只不过是要领清晰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罢了。这样的人,无法与心怀大志者的热情及思想相匹敌,也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

我在此书中写了很多事情。

这些全是我在各种经历中,经过反复斟酌“人为何而活”以及“人应该怎么活”而总结出的精华。正因为我已从商务人士的第一线退了出来,才能看清很多事情。并不是从很早之前我就打心眼儿里认为要为了磨炼自己而工作,直至最近,我才开始直言不讳地说出请真挚到永远、请帮助弱者、接受命运吧等话语。

年轻时,虽然隐隐也感觉得到这些道理的重要性,但却无法与之融为一体,或转化成具体的行动。也许,这些道理都是在我经历痛苦、体味人间冷暖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到我心中的吧?

就这一层意义而言,这些话语或许还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其实,我是怀着不安的心情,一边担心自己能否感动年轻人的心,一边一字一句写下这些文字的。

但是,为了能够幸福工作、幸福生活,这些都是必须明白的道理。倘若书中有令你刻骨铭心的话语,并且在未来的某天你愿意拿起本书重新温读一遍的话,我将备感荣幸,我确信这本书一定可以给你带来些许启示。

当下,我也还在人世的旅途上前行。

目前,我也还没达到爱所有人、为世界及人类而行动的境界。所以,我必须继续磨炼自己。然而,我发现,越是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的话,心情就会越舒畅。与人相处让我们感到快乐,工作亦能给予我们更深层次的充实感。

倘若阅读此书的各位读者能与我一同继续努力磨炼自己的话,我将无比欣慰。

2010年10月  佐佐木常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坚强工作温柔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佐佐木常夫
译者 冷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18482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2013200139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3—6292
版权提供者 Tsuneo SASAKI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