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漫漫长夜
内容
编辑推荐

吉杨编著的这本《走出漫漫长夜》讲述了:

主人公江枫生长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富裕的家庭生活没有使她沉沦堕落,而是冲破富甲一方的豪门、去寻求自由和进步。幼稚和单纯使她不知谁是真正的抗日队伍。经过共产党员罗维扬(她的初恋者)的指引后,在太湖之滨追寻到抗日队伍。

罗维扬因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入地下,并远去苏北革命根据地而同江枫失去联系,她未能找到抗日的革命队伍,误入杂牌部队险遭凌辱杀害,被迫逃亡上海。

在上海,江枫继续求学。日寇占领上海后,她毅然寻求去苏北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因被汉奸出卖而入狱,历尽严刑苦难而不屈。后在家族和好友帮助下出狱。当时因受到个人感情的伤害,竟失去理智,同一个与自己生活信念各异,性情暴戾的执绔子弟周斯平结婚,生活在沉沦、奢侈和压抑中。

内容推荐

《走出漫漫长夜》讲述了:

20世纪30年代卢沟桥事变,半个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国土沦丧、人民遭殃。一群爱国青年怀着强烈的抗日激情,奋起反抗。

江南一带的百姓遭受日寇残害,在水深火热中煎熬。女主人公江枫、一个有血有理想的青年,眼见敌人大肆迫害无辜同胞,内心充满仇恨,决心奔向抗日救国前线。

在这惊心动魄的时代,她隐瞒实情离开家庭及学校,到太湖畔参加抗日队伍。然而,幼稚、单纯的她对谁是真正的抗日力量,一时并未认清。此时,男主人公罗维扬给她读《论持久战》,读后明白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持久战”才是正确的。并了解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抗日主力,冲破重重阻碍,找到共产党。

《走出漫漫长夜》由吉杨编著。

目录

前言

正文

后记

试读章节

亡国奴的日子,使人沉沦,更使人愤怒。江枫在惊恐、惶惑和仇恨的时日中煎熬着。

1939年,江枫已经十五岁,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这几年来被压抑的感情无法再沉默了。一天,她在卧室的抽屉里取出一封名高祯的老师写给她的信,又把这封信重复读了一遍。读完信,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心想:“这位小学时期的老师,现在离太湖不远的农村教书,他在信上说,近日将会由小航船给我送来一本可读的杂志。这‘可读’两字使我感到了兴趣。待会儿我到后门的河岸去看看,小航船来了没有!”

她整了整衣服和头发,然后走出卧室下楼经过厨房从后门出去,几步路就走到由石块砌成的驳岸,站在河岸的河桥上往东边望去。不见小航船的影子,却瞧见了那蓝天下的桥洞水影,美极了。可是她心想:“我不是来欣赏美景的,是来迎接小航船的呀!”

站着等了很久,仍不见船影。这时,已经夕阳西下了,眼前的景色不能不引起她的诗情,不禁从口中吐出了童年时候父亲教她背诵古人的诗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默默地念完了诗,仍不见船来,一阵惆怅。“唉,这时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景虽好,但是已失去了宁静,己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时代啦!”此刻,她带着焦虑和伤感的心情,立刻离开了河岸回家。

翌日上午,江枫没有上学,又走出家屋的后门,站在河岸上等候小航船驶来。终于,一只孤零零的小航船渐渐驶近了,她毫不怀疑地站在河岸上向船夫摆手招呼。果然,摇橹的船夫把船从河中心驶过来靠近岸边。站在船头的一个中年船夫立刻在他的衣襟中取出一本用旧报纸包的杂志,带着神秘的眼色把它交给江枫。

这个船夫已经几次给江枫传递书信,相识了。她接过杂志,连声说道:“你真好,给我送来好书,谢谢你!”船夫没有说话,只是点头微笑。

她把杂志紧紧捏在手里,瞧着小航船远去,才匆匆走回家,走进自己的卧室。坐在床沿上撕开旧报纸,如获至宝地捧着它,首先瞥见的是杂志的名字。“啊,《敌忾》,多么激励人心的字眼!”她细细地读着。

一页页,一字不漏地读。一口气读了几篇文章,它们都像匕首投枪般的短文。她一边读一边想“这些文章以锐利隽永的笔调、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抗日必胜的信心。真如我的心意,日本鬼子一定会滚出去的!”

读啊、读啊,读到一篇特写,这篇特写说一个中学女生,她不愿忍受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生活,勇敢地冲出荆棘,从敌占区到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斗争在抗日前线。这时,内心一阵喜悦,从床沿站起,走到房中央,连连说道:“我也要像这个女学生一样,冲出家门去抗日前线!”江枫感到抗日的前线并不很远,是可以找到的。

她又从房中央走到靠窗的藤椅,一边坐进椅子。一边喃喃自语:“我年纪虽小,但快进高中一年级了,完全能够投奔新四军去!”

她又从藤椅里站起来,走到窗前,望着天上飘浮的蓝云和飞翔的小鸟,沉思起来。

“杂志上说新四军是共产党的。那么,去了新四军就可以找到共产党啦!”

这时,头发乌黑、满脸慈祥的母亲推开房门走进来。“你没有上学?”

“我在家里看书,和上学有什么不同,在家里看书比上学听老师的讲课还好呢!”

“那你就不用上学了!”母亲带着责备的口吻说。

“妈妈,我想去上海念书,离开这个鬼地方,上海的租界里有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在那里读书就不会受日本人的气啦!”

“那要看你爷爷的意思了,他不让你去上海谁也不能说服他,这点你还不知道。”

“哦,那就随便吧!”江枫所说去上海读书并不是真意,实际指的是去新四军。

午饭后,江枫回到卧室,拿起杂志又读了几篇短文。这时,她忽然想起了抗战前的一些往事。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的小黑板上写着“拔朱毛”几个字。我问老师:“这‘朱毛’是什么啊,怎样拔法?”这个老师就是高祯,他告诉我说,“这‘朱毛’指的是‘猪毛’。朱和毛是两个人的姓,朱是朱德,毛是毛泽东。国民政府恨朱德和毛泽东,就把他俩说成‘猪毛’,意思是朱德和毛泽东。”

江枫从椅子里起来走到床边,躺在床上还想‘朱毛’的事。“那时我9岁,不懂为什么政府要消灭他们两个人。老师又告诉我说,所谓‘朱毛’的朱德和毛泽东都是英雄。他们是一群‘劫富济贫’绿林好汉的领袖。从此,朱德和毛泽东名字常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我把他们俩人称作英雄!”  把朱德、毛泽东称作绿林好汉的这位高老师还同江枫说过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这群好汉都是共产党。因为老师说这句话时神气特别隐密,所以“共产党”这个名词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感到很神秘。

想到这里,忽然转到沦陷后这二、三年来在邻居叔叔家的书柜里借读不少书。读了这些书,自己的脑海渐渐开阔起来。

“我名义上在日本人掌权的中学读书,实际上整天读我爱读的书。丁玲的、茅盾的、郭沫若和巴金的,这些书让我懂得反对封建礼教的道理。”这时,她想起了鲁迅,心想:“鲁迅的《阿Q正传》,我看不懂它的真正意义。使我加深对曰寇仇恨的,是读了《八月的乡村》这本书。”

想到这里,忽然感到有些口渴,就从椅子里站起来,到桌上拿起暖壶倒了一杯开水,咕噜几口就喝完了。

她在脑海里又不断地想象着“新四军”那充满光明、自由的世界。渐渐地那光明、自由的幻觉霎时成为现实,就是对亡国奴的现实生活,已经从仇恨情结变化为坚强的、冲出桎梏的一股力量了。

经过深思熟虑,江枫决定离开吴泽县,按《敌忾》杂志的启示,到游击队的太湖地区去,去寻找心里的太阳一新四军。

P6-7

序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和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喜迎《走出漫漫长夜》辉煌出版。本书作者己临九十高龄,仍然勤奋回忆抗日时期的悲痛经历和解放战争时的追求。这部小说,重现了我国社会的这段历史变迁,叙述它的苦难和追求,让后人得以倾听它的痛诉和悲叹。

本书主人公江枫生长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富裕的家庭生活没有使她沉沦堕落,而是冲破富甲一方的豪门、去寻求自由和进步。幼稚和单纯使她不知谁是真正的抗日队伍。经过共产党员罗维扬(她的初恋者)的指引后,在太湖之滨追寻到抗日队伍。

罗维扬因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入地下,并远去苏北革命根据地而同江枫失去联系,她未能找到抗日的革命队伍,误入杂牌部队险遭凌辱杀害,被迫逃亡上海。

在上海,江枫继续求学。日寇占领上海后,她毅然寻求去苏北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因被汉奸出卖而入狱,历尽严刑苦难而不屈。后在家族和好友帮助下出狱。当时因受到个人感情的伤害,竟失去理智,同一个与自己生活信念各异,性情暴戾的执绔子弟周斯平结婚,生活在沉沦、奢侈和压抑中。

日寇投降,她怀着幻想随周斯平去沈阳,在沈阳遇共产党员夏东郎、由他以《共产党宣言》及《论联合政府》两书给予启发,加深了她对共产党的认识,并约定同去通化参加民主联军。由于叛徒出卖,这位共产党员遭国民党特务杀害,江枫因而失去参加民主联军的希望。虽然再遭重创,革命意志仍然坚定。在怀孕生子后,将婴儿托付他人,忍痛离子追寻革命。

她三次离家出走,均遭受生性暴戾的周斯平和被买通的刑警官队追捕,被软禁在家中。信仰产生力量,她在艰难困苦中得到保姆的帮助和进步人士的救助,终于躲过险境、走过荒地、流荡八昼夜。到达北平。

江枫在革命同志宣亚夫的指引下,先去香港求学再奔赴解放区。在香港,她进入聚集进步人士和资深教授的南方学院读书,并找到了党的组织,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一次党组织的活动中,江枫巧遇在太湖相识的共产党员,也是恋人罗维扬。两人似在梦幻中,相对无言,两颗心默默地融合在一起。  进入1948年,香港各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分批从香港奔赴获得解放的北平,参加人民政治协商活动。江枫、罗维扬和香港南方学院的同学等先后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线,经长途行程抵达北平,投入伟大中国共产党的怀抱。

漫漫长夜十多年的历程,描绘了人民在封建社会、日寇侵略烧杀、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凄惨生活;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统治的神圣使命。

楚民

2013年5月4日

后记

经过八年的笔耕,这部《走出漫漫长夜》的创作取得完成。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好友楚民、欧阳莎莎、瑶均、玉娟和亚妹的鼓励和帮助,还得到老伴胥震的支持。

对鼓励、帮助和支持我的各位,我满怀深情地予以真切的感谢。

2013年5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漫漫长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吉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16691
开本 16开
页数 4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6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6
CIP核字 201304686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