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决难倒父母的36个问题/教子36计
内容
编辑推荐

武鹏程主编的《解决难倒父母的36个问题》中列举了在孩子成长、生活中常常碰到的36个难题,比如好动、贪玩、不听话、粘人、记性差、不自信、说谎、挑食等等。在每一个问题中,把孩子和父母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呈现出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期望或者直观想象与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觉的不同之处,最后从大处着手,教给父母一些实用、有效的解决孩子这些问题的方法。

本书注重列举、分析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事例,以此展现孩子和父母的真实想法,为父母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提供方法。

内容推荐

《解决难倒父母的36个问题》列举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碰到的36个问题,比如好动、贪玩、不听话、粘人、记性差、不自信、说谎、挑食等等。在每一个问题中,把孩子和父母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各自呈现出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期望或者直观想象与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觉的不同之处,最终从大处着手,教给父母一些实用、有效的解决办法。

《解决难倒父母的36个问题》由武鹏程主编。

目录

问题1 “都是为你好,长大你就明白了”

 疑问:操劳为孩子,换来的不是感激

 心理:父母“入侵”孩子的成长过程

 解决:不仅仅是孩子的

问题2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疑问:孩子为什么老是不听话

 心理:不听话是自我意识在发展

 解决:用规矩限制孩子的行为

问题3 “你给我老实地呆会”

 疑问:孩子老是停不下来

 心理:感觉,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

 解决:放手,让孩子了解更多

问题4 “快点 , 把自己的东西收起来”

 疑问:孩子满屋乱七八糟的东西

 心理:秩序是认识空间的过程

 解决:别着急,把训斥换成方法

问题5 “不许去,在家画画”

 疑问:孩子喜欢的事却坚持不下去

 心理:好奇可以发展成兴趣

 解决:时间限制将兴趣延长

问题6 “今天‘法外开恩’,多玩半小时吧”

 疑问:法外开恩,孩子当时挺开心

 心理:习惯养成21天法

 解决:“恩典”可以有,别太多

问题7 “妈妈,你别看”

 疑问:孩子,你为什么把妈妈拒之门外

 心理:是孩子长太快,还是更年期提前

 解决: 带孩子走入大人的生活圈

问题8 “孩子,为何不信任我”

 疑问:孩子,为何事事都防着父母

 心理:信任是双方的

 解决:从小事中表现对孩子的信任

问题9 “孩子,你到底听到没有”

 疑问:劝告,总被当成耳边风

 心理:沟通方式,让孩子无法接受

 解决:换种口气,让孩子听懂话

问题10 “孩子,你怎么坐不住啊”

 心理:“频繁”关爱,让孩子精神不集中

 解决:注意力训练一、二、三

问题11 “累了吧,快去休息一会儿”

 疑问:这种体贴未必是关心

 心理:孩子心理的“假累”现象

 解决:让孩子尽快去做感兴趣的事情

问题12 “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疑问:孩子为什么会如此不自信

 心理:孩子的“怀疑癖”

 解决:让孩子“放心”犯错

问题13 “这孩子的思想真是天马行空”

 疑问:天马行空就是想象力强吗

 心理:“心理神游”是种病

 解决:良好的家庭环境喂饱“精神”

问题14 “我要妈妈”

 疑问:孩子粘人,天天离不开人

 心理:被“乖现象”掩盖的依附心理

 解决:放手,让孩子“当家做主”

问题15 “我要,我要,我还要”

 疑问:无限索求的孩子怎么了

 心理:病态心理下的占有欲

 解决:教会孩子与人分享

问题16 “这是1,1、2、3、4的1”

 疑问:孩子太小,记不住

 心理:启蒙教育时控制自己的“废话”

 解决:利用游戏完成启发式教育

问题17 “别动,小心摔着”

 疑问:孩子真的小吗

 心理:父母帮太多,孩子自卑感愈强

 解决:相信孩子是个小大人

问题18 “妈妈,把它拿开”

 疑问:胆小,是孩子天生的吗

 心理:恐吓,让孩子对未知害怕

 解决:让孩子走进害怕的区域

问题19 “这个根本不是小朋友送的”

 疑问:孩子说谎,差点被他蒙混过去

 心理:说谎,孩子的第一个计谋

 解决:孩子想用谎言掩饰什么

问题20 “这孩子被宠坏了”

 疑问:娇生惯养是孩子的通病

 心理: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的恶果

 解决:让孩子“皈依”正常化的生活

问题21 “真是个败家子”

 疑问:孩子的“败家”行为

 心理:孩子心中的“我”意识

 解决:为孩子建立“物权”概念

问题22 “孩子,你真棒”

 疑问:我的孩子被夸坏了

 心理:夸奖可以让孩子肯定自我

 解决:父母自省自己的夸奖方式

问题23 “别买这个,这个易脏不好洗”

 疑问:孩子的事,自己当不了家

 心理:凡事有妈妈呢

 解决:从小给孩子选择权

问题24 “不准打人,不准在床上吃东西”

 疑问:“不准”不起作用

 心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不许”上

 解决:用积极的方法告诉孩子“允许”的事

问题25 “小祖宗,求求你了”

 疑问:拿孩子真没办法了

 心理:哀求孩子没有用

 解决:把哀求换成惩罚手段

问题26 “如果得到小红花,就奖励”

 疑问:奖励的许愿诱导孩子进步

 心理:物质奖励带给孩子的心理变化

 解决:物质奖励比不上精神奖励

问题27 “闭嘴,别再说话了”

 疑问:孩子说个没完,烦人

 心理:孩子说话,想表达什么

 解决:说话时,要记得尊重孩子

问题28 “好吧,好吧,下不为例”

 疑问:妈妈总是心太软

 心理:妈妈不同意,我就哭

 解决:治疗妈妈的“心软病”

问题29 “别管他,让他自己来”

 疑问:孩子为什么这么任性

 心理: 教育出来的任性孩子

 解决:新式故意忽略法

问题30 “为什么没有准时回家”

 疑问:事先说好的事,孩子没遵守

 心理:孩子对承诺的理解

 解决:抓住教育重点,多说解决办法

问题31 “为了你,妈妈心都操碎了”

 疑问:生活中的“牺牲者”形象

 心理:孩子 “被掠夺”的心理

 解决:父母的生活重心要调整

问题32 “这一点就是比我家孩子强”

 疑问:别人的孩子这么好

 心理: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

 解决:找到更有效的激励方法

问题33 “今天上午怎么样呀”

 疑问:孩子不让我问

 心理:就餐时,孩子让问题吓怕了

 解决:餐桌会议可以这样开

问题34 “来,吃点这个”

 疑问:孩子挑食,咋回事

 心理:孩子挑食原因在于父母

 解决:正确的方法养育“杂食”孩子

问题35 “妈妈,我错了”

 疑问:孩子的道歉这么随意

 心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解决:给孩子时间承认错误

问题36 “来,爸爸陪你玩”

 疑问:世上只有妈妈好

 心理:孩子成长中,父亲更重要

 解决:爸爸,站出来

试读章节

心理:父母“入侵”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就是想吃糖,凭什么其他的小伙伴可以吃,我就不可以?妈妈说糖吃多了会坏牙齿,可老师说孩子的牙齿是可以再长出来的。既然这样,牙齿吃坏了再长就好啦。如果妈妈再不买糖给我,我就不再喜欢妈妈了。”

“妈妈,你别每次都拉着我进学校了,我长大了!”

“妈妈做的饭太难吃了,而且非要我每天吃鸡蛋、喝牛奶,天天吃多没劲啊!要是妈妈能隔三差五地换些花样就好了。”

学龄前的儿童心智是不完善的,他们没有判断好、坏、对、错的经验和观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3岁~6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如果父母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哭闹,甚至扑倒在地上打滚;如果父母担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安全,而样样、时刻管着孩子,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不仅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位深受父母严厉管教的女孩说:“我知道我妈妈很爱我,但爱得我一点自由都没有。我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背什么书包,全都是我妈说了算。有时候,我真想离家出走。”

这个小女孩已经产生逆反心理了。我们还可以从一项调查中看出孩子对父母过多的管教的看法。

在一个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的调查中,希望父母管得多的占总数的5.8%,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孩子觉得平常都是父母为自己处理各种事情,离开父母的管教就什么都不会做了;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占10.7%,这些孩子希望父母给他们点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19.6%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家长提出计划或指导性意见,让他们自己自行处理一些事务。

由此,在美国,“中国妈妈”被当成贬义词,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西方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开放的,孩子说自己喜欢做面包,长大了要做个面包师,父母会很开心,并加以鼓励。可如果我们听到自己的孩子说理想是做一个“厨子”,相信不少父母会不高兴,或者默不作声,或者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甚至抡起巴掌,认为孩子“没出息”。

父母确实应当知道自己对孩子管得过多会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首先,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太死,孩子自我需求与自我性格的塑造就会变得模糊。溺爱、攀比以及模子化、格式化的教育,会让孩子变成火柴盒里没有任何区别的火柴一般,彼此同一个“身材”、同一张“面孔”。而人本来就是需要多样性的,相对的家庭教育当然也需要多样性。而且社会上的岗位也是多样性的,需要各种各样有个性、有特点、有特长的人。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是“计划教育”,很难培养出个性人士、尖端人才。

其次,父母对孩子管得过多,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对孩子是不利的。

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品格和德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玩”很重要,知识多学一点少学一点,并不是第一位的。然而,父母却把着孩子的学习不放,要么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等各种乐器,要么把孩子的时间控制得滴水不漏。

一些攀比观念较深的父母,往往注重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比较,这容易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据媒体报道,某校两位在班里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由于经常被父母拿来比较,大打出手。

最后,对孩子的管教太多,孩子就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我发挥的余地。

一些父母总喜欢把孩子的一切给规定好、安排好,不管是生活习惯、各种琐事,还是人生方向、各种兴趣爱好,都要亲力亲为,还不准孩子改变。这对孩子的发展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

的确,父母是辛劳的,但是挚爱孩子的父母,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却是适得其反。那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孩子的事情,不至于管教太多呢?

P2-3

序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养成很多不良习惯,会形成一些性格缺陷,也会出现很多生活、学习、思想等等方面的难题,面对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性格缺陷等难题时,父母应当怎么办呢?

其实,父母首先应当根据孩子的种种行为,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探究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想要什么,会怎么做,然后从孩子的心灵和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孩子的这些难题。

书中列举了在孩子成长、生活中常常碰到的36个难题,比如好动、贪玩、不听话、粘人、记性差、不自信、说谎、挑食等等。在每一个问题中,把孩子和父母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呈现出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期望或者直观想象与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觉的不同之处,最后从大处着手,教给父母一些实用、有效的解决孩子这些问题的方法。

本书注重列举、分析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事例,以此展现孩子和父母的真实想法,为父母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提供方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决难倒父母的36个问题/教子36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鹏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71693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2270943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