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鹳雀楼/中华历史文化名楼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雁萍和张立强编著的《鹳雀楼》内容介绍: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不仅造就了许多著名诗人,它还造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四大名楼,永济鹳雀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唐一代130余名诗人的:300余首诗是写河东地区的。其中以永济居首,占有唐诗多达200余首。而盛唐诗坛骄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便是唐诗艺术发展到极致的表现,全球华人往往皆能背诵。可惜,历史上的鹳雀楼存世700余年,自遭兵燹后又800春秋,有名无楼,令觅迹寻根者乘兴而来,惆怅而去。

内容推荐

张雁萍和张立强编著的《鹳雀楼》一书的编写人员辛勤工作,稽考经籍,精心编写,终于成书。它真实地记录了永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4万人民共襄盛举,重兴名楼的艰辛历程。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大唐古蒲州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物胜迹、物产资源。艺术地再现了三晋新永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诸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它既是一部资源翔实的认识鹳雀楼的必读之物,又是一部了解永济、认识永济、解读永济的百科全书。《鹳雀楼》的出版发行,必将加快世界了解永济,永济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打造实力永济、魅力永济、公平永济、宜居永济、幸福永济,把永济建设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明星城市的过程中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大唐古蒲州 三晋新永济

第二篇 千载悠悠鹳雀名楼

第三篇 旷世盛举古楼新韵

第四篇 名楼轶事艺文选粹

附录

试读章节

永济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机械、电器、电力、纺织、化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家具、印刷、塑料、酿酒和人造板等产业。全市共有耕地78.02万亩,农作物以棉、麦为主,并有玉米、谷物、豆类、油料等。林地面积24.2万亩,其中有中条山深峪天然自生林9万多亩,人工林7万多亩,桑园0.5万多亩。矿产有磷、石英砂、石灰岩、白云石、铁、铅、锌、金、铜、红玛瑙等。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野羊等。土特产主要有桑落酒、蒲柿、黄河大鲤鱼。桑落酒在隋唐时期就已扬名全国,但年久失传,1980年试产复誉,现年产量可达140吨。永济盛产芦笋,种植面积20万亩,居世界之首。附近聚集了数十家芦笋加工企业,芦笋罐头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之首。

永济的投资环境十分优越。在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中处于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重要位置。永济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境内南同蒲铁路贯穿东西,与陇海线接轨。从企业投资的成本看,北京铁路局太原分局在永济市设立了铁路集装箱出口直运线,天津远洋航运公司在永济设立了办事处,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永济设立了检验室,太原海关也在永济设立了全省首家监管组。这样,永济的外贸出口产品能一次性办理商检和出口货物手续,出口货物可以从永济直接发往世界各港口码头,进一步打开了永济市外贸出口大门。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看,永济出台了用地、税收、规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着力建设效率型政府、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提起永济,也许不能用单调的数据来诠说。因为这是一块充满传奇色彩与文化气息的古老土地,这是一个明贤辈出、佳句迭衍的美丽地方。这个地方,因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中、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历代英杰而声名远扬。这个曾经战争频仍、兵家必争的地方,也吸引了王之涣、畅当这样一批风流墨客。永济的气质因此儒雅、厚重起来。这种气质是以史为师,衣钵相传下来的,比如尧王让贤,比如舜陶于河滨、耕于历山、渔于雷泽;这种气质是以诗文为媒,口碑相传下来的,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实甫的《西厢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这种气质是以民风民俗为继,手把手相传下来的,比如发源于此的蒲剧、道情、皮影戏、剪窗花、闹社火。今天,永济所有的气质一起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于盛世华年。这种形式就是——旅游。

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旧石器时代独头文化遗址、石庄古文化遗址、小朝墓群、高市墓群、杨搏墓和普救寺、万同寺、栖岩寺、舜帝建都的蒲坂古城蒲州城遗址、黄河明珠鹳雀楼、黄河第一桥蒲津古渡遗址和唐开元大铁牛、杨贵妃故居“贵妃池”、古代神医扁鹊庙、清朝宰相闫敬铭别墅……都以最原汁原味的、历史的、文化的风貌散见于永济的山水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碧波千顷的伍姓湖、飞流直下的王官峪瀑布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更是让游人在百般留恋之余,又口有余香地在朋友面前、在网络博客上赞叹不已。如果春节来临,黄河岸边的“亮膘背冰”、高跷、高抬、舞狮、龙灯等绝活,黄河威风锣鼓、民间工艺及各种令人垂涎的风味小吃会代表永济热情的43万市民欢迎八方来客。P8-9

序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晋、秦、豫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域的中心,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这里是华夏之根,尧舜帝都。远在中华文明曙光初现时,五帝唐尧、虞舜就在此建都,为国奠基,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睿哲文明和灿烂文化。

这里是大唐蒲州,盛世中都。永济,古称蒲坂,商属缶邦,春秋属晋,战国属魏,西周封魏国于蒲坂,后世的蒲州遂以此而为州名。自秦迄隋唐五代宋元,又屡以河东为郡称、道名、路号。唐开元初年,改蒲州为河中府,且一度以河中府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并号“四都”。可见今天的永济市,在历史上不仅是国家的形胜之地,还曾一度是天下的准政治中心。

这里是文化大市,旅游名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得天独厚。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宝寺名刹、亭台楼阁、名人故里、将相陵寝、城池别墅、山川名胜星罗棋布,璀璨夺目。鹳雀楼、唐铁牛、五老峰托起蒲坂大地的泱泱气象;普救寺、《西厢记》唱绝人间情愫的殷殷浩歌;王维、柳宗元、司空图等巨擘圣手著华章;杨博、王崇古、张四维等重臣武将构成了蒲坂历史文化的辉煌星座。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2004年1月永济市已步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不仅造就了许多著名诗人,它还造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四大名楼,永济鹳雀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唐一代130余名诗人的:300余首诗是写河东地区的。其中以永济居首,占有唐诗多达200余首。而盛唐诗坛骄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便是唐诗艺术发展到极致的表现,全球华人往往皆能背诵。可惜,历史上的鹳雀楼存世700余年,自遭兵燹后又800春秋,有名无楼,令觅迹寻根者乘兴而来,惆怅而去。

今改革开放,百业俱兴,国运昌隆,史开新章。重修鹳雀楼成了仁人志士共同的呼吁,永济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筹巨资重修斯楼,历经五年筹备,五年施工,一座恢弘挺拔、瑰丽耸天的仿唐高台楼阁重现黄河岸畔,雄伟的鹳雀楼又一次把穷目千里的美景呈现在世人面前:

“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展现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长卷的艺术殿堂——鹳雀楼,已成为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无言的丰碑,亦是一曲盛世中华的赞歌。回望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们感念建设者们肩负时代重任、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永远铭记黄河儿女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创新而作出的伟大功绩。

“一览兼收三省景,再登可赏四时春。”琼阁鹳雀楼,给人们提供了登楼赏景、抒发心志的平台,与历史对话、交流、互动的载体。千百年来,它超越一般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范畴,已凝聚升华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永恒精神。

《鹳雀楼》一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是我国楼阁建筑史上的一大文化盛事,亦是实现中华名楼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幸事。

《鹳雀楼》一书的编写人员辛勤工作,稽考经籍,精心编写,终于成书。它真实地记录了永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4万人民共襄盛举,重兴名楼的艰辛历程。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大唐古蒲州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物胜迹、物产资源。艺术地再现了三晋新永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诸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它既是一部资源翔实的认识鹳雀楼的必读之物,又是一部了解永济、认识永济、解读永济的百科全书。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加快世界了解永济,永济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打造实力永济、魅力永济、公平永济、宜居永济、幸福永济,把永济建设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明星城市的过程中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鹳雀楼/中华历史文化名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雁萍//张立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35458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4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