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父母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应该怎么做父母?中国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否是真理?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事实上,当大多数的父母愤怒地体罚自己的小孩时,他们是在发泄自己的受挫与愤怒的情绪,更遗憾的是,当这个挨打的孩子仍然不愿认错或是出言顶撞时,随后而来的辱骂与棍棒往往是加倍的残酷。当这一切周而复始时,敌意与恨意也完全淹没了亲情之爱。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父母呢?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应该好好上一课!郭鸿志编著的《教育父母》是一本为中国父母而写的书。

内容推荐

《教育父母》是为中国父母而写的。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之下,任何教育手段都可能被误用与扭曲。在本书里,四十个主题分成了“父母的任务”、“求学中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等四个部分,意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庭。

《教育父母》由郭鸿志编著。

目录

自序 

第一部:父母的任务

 是孩子的父母,不是父母的孩子

 马斯洛的动机与需求理论  

 幼儿学习的特性

 与孩子说大道理

 言教不如身教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

 道德人格的发展

 暴力、暴情与暴理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赞美的重要

 聆听的重要

 认错与道歉的重要

 父母的任务

第二部:求学中的孩子

 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小孩

 有效学习的秘密

 糖果测试与毅力

 允许孩子犯错

 不要用分数评定一个人的价值

 为什么要知道为什么

 培养孩子的科学观

 知识与智慧 

 梦想使一个人伟大

第三部: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小孩

 孩子的隐私权

 爱人的能力

 情爱与性爱

 恋爱中的孩子

 分手的艺术

 孩子为什么会学坏

 两性化的父母 

 让孩子呼吸爱的空气长大

第四部: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何谓同理心  

 培养优雅的气质

 情绪管理  

 创意家庭管理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十件事

 孩子最感激父母的十件事

 向孩子学习如何当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附: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有太多的父母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副通明事理的模样,我相信我们并不难说服这些父母接受“人不能拥有人”、“一个人不能把另外一个人视为财产”的道理,但当我们把这个道理应用在他们孩子的身上时,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他们接受“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的观念。他们无意推翻“人不能拥有人”的主张,却坚持“父母拥有自己的孩子”乃是一个“必要的例外”。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父母择善固执的表现,而是因为这个“必要的例外”其实是中国父母的“救命绝招”。当你要把他们这个救命绝招给废掉的时候,他们肯定要与你做一番殊死决斗。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思想观念的发展过程,那就是法定刑罚以外的惩罚权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主子可以随意惩罚奴仆,包括在奴仆身上施以暴力性的伤害。当一个工人犯了严重错误,尤其是造成资本家重大经济损失的时候,资本家也可以对犯错的工人处以私刑。在司法不彰的年代,一命偿一命的说法也曾经普遍被人接受。总之,在很久以前,人类社会不断地发生着下列事情:有权势的人欺侮那些无权势的人,有力气的人加害那些没力气的人,受害的人对那些加害的人报仇,警察刑辱不肯招供的嫌犯,老板鞭打偷懒与不听话的员工,教师体罚不学习与不听话的学生,父母也用棍棒教训忤逆自己的子女。

但在不久之前,这一切都慢慢地改变了。人权与法治的观念让社会慢慢理解到,任何人都不能施加暴力于别人身上。因此,主人不能对奴仆施以私刑,老板不能鞭打员工,男人不能殴打女人,有力气的女人也不能殴打没力气的男人,大人不能殴打小孩,教师不能体罚学生,警察不能刑辱嫌犯,别人先打你一掌你也不能还以对方一拳。总之,法律规定,除了正当的自我防卫以外,一个人绝对不能对另外一个人施暴。

但例外仍然存在,那就是大多数中国父母依旧认为父母打小孩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管你说破了嘴,他们还是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为了孩子好,他们坚信体罚是“父母的权利与责任”,就算所有的暴力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父母打小孩却是一种“必要之恶”,就像法律规定的各种刑罚也是一种“必要之恶”一样。

在欧美先进国家,不管父母以任何理由体罚小孩,只要被邻居、教师,或任何其他人发现的话,后果都是相当严重的。首先,社会局负责儿童福利的人员会先隔离父母与小孩,然后依情况的严重性将施暴的父母关进牢里或强制接受教育,并要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才会把孩子归还给父母。即使在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之后,每星期也会有公职人员来家里来拜访,分别约谈小孩与父母,以确定小孩不再受到任何身体上的伤害或是精神上的折磨。 

我相信这类保护儿童福利的故事,中国父母或多或少都有耳闻,略知一二。但是,中国父母仍然狠下了心,决定有生之年绝对不肯放弃这最后一条防线。为了坚定他们自己的信心,甚至对孩子说,“我感谢你爷爷奶奶当年也是这样把我带大的,以后你也会感谢我们的。”

首先,如果棍棒底下能出孝子的话,那全中国应该个个都是孝子、孝女了。事实并不然。其次,如果打骂教育有用的话,那么第一次的棍棒应该就足以见效。不幸的是,第一次的棍棒不但没有用,反而令许多父母觉得上次一定是“下手太轻”了,于是,第二次、第三次的棍棒也就愈来愈重。结果呢?当然还是没有用的。事实上,当大多数的父母愤怒地体罚自己的小孩时,他们是在发泄自己的受挫与愤怒的情绪,内心并没有太多的爱心与耐心。只有等他们看到啼哭的孩子时,才会猛然感到心痛与不舍而悔恨交集。更遗憾的是,当这个挨打的孩子仍然不愿认错或是出言顶撞时,随后而来的辱骂与棍棒往往是加倍的残酷。当这一切周而复始时,敌意与恨意也完全淹没了亲情之爱。

P5-7

序言

这是一本为中国父母而写的书。 

一开始,由于肩上担负着很多年轻父母的期待,所以我也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满心的期望开始落笔。但是,从第一主题开始,随着每一主题的严肃性所带来的沉重压力,落在电脑键盘上的十只手指也变得越来越沉重。我为自己无法以幽默生动的笔触来阐述这些主题而感到非常失望,也为自己无法打动父母的心而感到十分受挫。虽然,当我写到“爱人的能力”时,我又会重新得到一股热情与力量,但写到“情绪管理”时,我又会再度陷入低潮。但是,直到我含着眼泪写到最后一个主题“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时候,我先前所有的失望与挫折也都不见了。

我无法想象中国父母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教育父母》,更无法预料他们是否会耐心读完这本书,或是读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但我猜想,这应该是一本与他们的期望有着很大落差的书。事实上,有几位年轻的父母在读过我的手稿之后,曾经建议我应该在书中增加一些具体案例,帮助他们在与孩子相处时能更有效地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但是,我无意将这本书变成父母教育孩子的手册。因为,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之下,任何教育手段都可能被误用与扭曲。因此,我必须向父母们道歉,他们将无法从这本书里得到任何帮助他们解决孩子问题的招式或口诀。但是,如果他们愿意退而求其次的话,那么《教育父母》也许能勉强算是一本帮助父母修习内功的书。

虽然《教育父母》里面的四十个主题分成了“父母的任务”、“求学中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等四个部分,但是每一部分的每一个主题的内文都会引用前文的论点,章节的相互之间并没有充分的独立性,因此,即使您对某些主题更感兴趣,我们也不建议您采用跳跃的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另外,第一部分的每一主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观念,尤其是“马斯洛的动机与需求理论”更是核心基础。我们建议初次接触马斯洛理论的读者能在读完本书之后再度详读该主题。对于遭遇到某些具体问题需要帮助的父母,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借助马斯洛的理论先行自我检讨,发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对于一本已经非常沉重的教育书籍来说,它绝对不再需要一篇冗长的序文。但是,我必须在这里,非常郑重地对那些曾经教导我、启发我、感动我、安慰我、鼓励我、考验我,并带给我无数欢乐、促使我无限成长的成千上万的大小孩子们,从心底向他们大声地说:“谢谢你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父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鸿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5303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