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军为当代易学研究名家,几十年来正是沿着易学发展轨迹来解读和研究易学,先从《周易》原典开始,先经后传,再易学史。《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是从其三十年易学研究的几十篇论文中选取27篇汇聚而成,分为出土易学文献蠡测、易学史管窥、易学方法论略、易学哲学解读等四个部分。
图书 | 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林忠军为当代易学研究名家,几十年来正是沿着易学发展轨迹来解读和研究易学,先从《周易》原典开始,先经后传,再易学史。《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是从其三十年易学研究的几十篇论文中选取27篇汇聚而成,分为出土易学文献蠡测、易学史管窥、易学方法论略、易学哲学解读等四个部分。 内容推荐 林忠军编著的《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讲述了:《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孔子及其弟子将卜筮的《周易》纳入儒家学术视野,通过对《周易》卦爻符号及与卦爻符号相关的文辞的解读与诠释,确立了易学研究的方法、路向与目标,真正意义的易学开始形成。当《周易》经传在汉代合为《易经》被尊奉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之后,易学研究由经扩大到传,《周易》经传共同构成易学研究对象。易学史上虽然有门派之争、方法之辨、观点之别,但归根结底,皆本于《周易》经传。汉代易学家重象数、兼训诂,晋唐易学家好清谈、偏义理,宋代易学家精于儒理、兴河洛,清代以恢复汉《易》为指向,以考据辨伪为方法,关注易辞解释,皆以《周易》经传为“依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易学正是在对《周易》经典的理解解释、再理解再解释中不断纠正"偏见"而实现的。 作者为当代易学研究名家,几十年来正是沿着易学发展轨迹来解读和研究易学,先从《周易》原典开始,先经后传,再易学史。《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是从其三十年易学研究的几十篇论文中选取27篇汇聚而成,分为出土易学文献蠡测、易学史管窥、易学方法论略、易学哲学解读等四个部分。 目录 出土易学文献蠡测 试论易学象数起源与《周易》文本形成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 从战国楚简《周易.艮》谈《周易》脱卦名问题 论上博简《凡物流形》“豸”字的内涵及哲学意义 易学史管窥 论象数易学演变、特征及其意义 孔子与《易传》 孔子儒学视域中的筮占观 焦延寿易学杂说 读荀、虞《易》之管见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李鼎祚《周易集解》与两汉象数易学 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 来知德易象说及其意义 毛奇龄“推移”说与清代汉易复兴 易学方法论略 试论汉儒以象解《易》方法 论以史治《易》方法 论郑玄以《礼》注《易》方法 论黄宗炎易学思想、方法及其意义 易学哲学解释 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 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解释学的三个转向 论《易传》的解释学:交感与会通 ——兼论《易传》解释学与西方解释学之异同 《易传》符号解释视域下的儒道互补会通 《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 汉代易学的解构与重建 ——论牟宗三对郑玄易学的哲学解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忠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670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