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街情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品读程乃珊的原著《上海街情话》,欣赏关锦鹏执导的《一世情缘》,看海派风情,如何在文字中原汁原味地呈现,如何在镜头下完美诠释。

《上海街情话》是关于老上海人的经典浪漫的爱情故事,并配以珍贵的老照片。

内容推荐

  程乃珊编著的《上海街情话》是在香港演绎的上海人的故事,时空、地点和时代背景的转移,人情仍是浓浓,依然故我。

《上海街情话》故事的悲欢离合隐喻沪港双城剪不断、相融相彰的渊源,双城小市民的俗众生相,跃然纸上。

目录

沪港双城,情话绵绵(代序)

上海街情话

玫瑰人生

宝庆路3号

太平花园金兰十姊妹

绿屋情缘

百年婚纱

百年时尚

试读章节

九龙旺角的上海街,徒有个“上海”的虚名,但见两边人行道上,水果档夹着廉价时装店,茶餐厅傍着香烛锡箔店,杂乱喧嚣,令众多有心想来寻觅上海昔日风华的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其实不然,华灯初上之时的上海街,暧昧迷蒙的霓虹灯光下,映着下班的人流车流,互相纠缠着,人声鼎沸地在十字街头滔滔流过,自有一番红尘火浪之景,生生猛猛的,与那七点一过虽然灯火通明,却已是水静鸟飞的中环大马路相比,此时的上海街,确实十分上海,很有点如孤岛时期的租界地的二流马路;如同孚路(今石门二路)北四川路;市井艳俗,至少在小毛师傅看入眼中,是有这番感受的。

叫是叫小毛师傅,其实也七十好几了。当初搬入这里——上海街兴发楼时倒是“的的刮刮”的小毛师傅。

那时兴发楼刚刚造好,镂花钢窗五彩地砖,一梯两户,在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九龙区,也算体体面面的中产一族的住房;就是到60年代也算0K的,那时正好霍英东首创“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供楼法开始普遍采用,小毛预付百分之十,购了一个铺面和二楼一个单位。

讲到地段,还是差一点,但小毛师傅当年看中这里,也就是因为这条路名为“上海街”

小毛师傅在上海街也是发过的:60年代的他,还是三十几四十不到,一套西装穿上身走在街上微微腆起肚子,蛮有点老板相。小毛师傅浦东人,老家专出红帮裁缝,他9岁就开始跟师傅学生意,师傅是赫赫有名的金鸿翔的师兄,后来金鸿翔发达了开了“鸿翔时装公司”,师傅就帮他做大师傅。

师傅有一手绝招:做旗袍腰身不靠打折裥,而全靠手指的软硬功夫在衣料上扯出来,这手绝活也只有小毛师傅得到真传。就是凭这手绝招,小毛师傅16岁年纪轻轻,己在静安寺路上那专做女洋装的“绿屋夫人时装沙龙”做当家小生啦。话说回来,在小毛师傅这年代,16岁已很知生活的艰难,不像现在16岁还是翻漫画书打游戏机的大男孩。

16岁时的小毛,个头瘦小——长发头时日目几根萝卜干下饭不够营养——相貌平平,却己大受女人欢迎:

“小毛师傅,胸口绷得太紧太恶形恶状?”“小毛师傅,脚馒头也露出来了太武腔?”

“小毛师傅,这只玫红太趣点?老天真啦……”

当小毛含着满嘴大头针手拎皮尺在她们高耸的胸前,神秘的胯间,纤巧的足踝间游移时,他简直成了她们的上帝。

旗袍虽然密实,却是最性感的。这种原先宽身大腰的褂子,经过上海师傅吸收了西方时装打裥、收腰、凸显线条等元素,演变成中华第一女装。

说来不信,或者因为小毛年轻轻的己在脂粉堆里打滚,从早到晚埋首在花团锦簇的旗袍堆中。一直以来,小毛对女人的概念,只是一截包着各色料作的各种造型:葫芦型生梨型排门板型……他最喜欢那种老式的可口可乐玻璃瓶,就像一个最完美的女人的身子,裁缝师傅碰到这种女人最开心,随便怎样做出来的旗袍穿在她们身上都有样有型。

阿英就拥有这样一款可口可乐瓶样的身材,也是在小毛客户中少有的一个拥有这样身材的,所以她一向对小毛的工艺不挑剔,什么都是“蛮好蛮好”的。

九七回归热令时装界刮起中国风,香港因此掀起一股旗袍风,中环“上海滩”定做一件旗袍要七千多元港币,发痴一样。连阁麟街这种冒牌上海师傅一件旗袍的开价,也动辄三四千。

有相熟的街坊半真不假地对小毛说:“小毛师傅,现在旗袍又时兴了,你的‘兴发祥’又可咸鱼翻身了。”  五六十年代上海街上的“兴发祥”,可谓上海美女川流不息,也是出了名的。什么“辘死老鼠”(劳斯莱斯)、奥斯汀等自备车常见泊在他铺口。

小毛的客户,都是五六十年代南下的那批上海时髦女人,她们相约好似的争先恐后来到香港;人来了心还属上海;吃饭要去“上海总会”、“雪园”、“留园”这些上海馆。做头发专拣门口有白蓝红三色灯转的上海师傅开的店,看戏爱听绍兴戏沪剧评弹,唯独不大愿意上这条“上海街”——与十里洋场上海差太远。

“唷,小毛师傅,你做啥不将铺头开在中环铜锣湾?喏,像那几家上海老店‘茂昌’眼镜店和‘高和’皮鞋店,人家都开在中环德铺道上,去去也便当……”

“哎呀,小毛师傅呀,这条上海街龌龊来,到你这里来试一次样子,我的高跟鞋都像给砂皮纸砂过。”

谁都想将店开到中环铜锣湾,不过小毛师傅学徒出身,省俭惯保守惯,哪舍得花钱啃这块老虎肉?当年是有个人想将铜锣湾百德新街一只铺面五万多元卖给他,要是那时咬咬牙要下来,小毛现在发达了。铜锣湾巴掌大一家果汁铺月租,都要几十万呢。

那批上海时髦太太嘴巴上是抱怨着,脚往上海街还是走得好勤的,60年代中生意最旺时,小毛请了五个伙计帮手都来不及呢。

突然的,就像那只外国童话讲的,夜半12点钟一敲,公主不见了,马车变回南瓜,马夫变成老鼠……旧时乘着自备汽车来帮衬小毛的女人们,一下子好像人间蒸发了。如果真的有只水晶鞋留下,就是他那间清冷了几十年的“兴发祥”铺面。

70年代开始,集团性世界名牌成衣大批量洪水样泛滥香港,迷你裙喇叭裤席卷全港。小毛师傅凭一把皮尺一只洋机,如何斗得过他们?就这样,旧客户移民的移民,老的老死的死,年轻一代香港女人除了酒店侍应,没有人再穿旗袍。就是有人特别定做旗袍,也大多是外国太太和城中阔太名太,旗袍被张曼玉炒得再热,也轮不上带旺他小毛。

想想有时也蛮心酸的,偶尔在中环北角街头,还会认出几件自己手下的旗袍,那完全是一种感应,远远地他在电车上,穿的人在人行道上,他就会“看”到了。只是穿的人,大多已是蹒跚而行,对衣着己顾不上的老妇,随便在箱底翻几件老货出来将就一下——如他上次见到的旧日报业大王戚大亨的遗孀,就是穿着不合身的松松垮垮的昔日华服独自隅隅而行,无论是衣还是人,都成这幅会流动画面中一个十分格格不入的镜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感惨不忍睹。

近二十年来生意是没有了,但小毛一早起身仍开了铁闩守住他那铺面。有人劝他,不如将这铺面卖了回上海老家,都讲上海现在日子好过,像小毛这样回去再讨个老婆也讨得着——自四十几年前小毛留在上海的老婆与他离婚后,小毛一直独自一个人过。

“守住这只空铺做什么?一只脚已经伸进棺材了。还想守到衣锦还乡?”有人问他。

“衣锦还乡?”在上海人前这四个字,谈也甭谈。“文革”前上海那班有钞票的人,在社会主义上海照样住洋房,吃国际饭店。

侬香港人又哪能?算老几?

上海人真有这点本事:就是沦陷时期外头和日本人打得你死我活,上海照样灯红酒绿,上海女人仍旧打扮得山清水秀;那种中日飞机在上面格斗,下面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行人抬头看热闹的场面,全世界也只有上海滩才有。

解放了,上海有铜钿人只要管好自己一张嘴巴不乱讲话,外出换上一套人民装仍然可以过惬惬意意的日脚。你要他们赞你一句衣锦还乡,谈也甭谈。

衣锦还乡。除非是今朝的贝聿铭、董建华,上海人才会眼皮翻一翻呢。讲起贝聿铭,他的贝家九小姐,在上海时就是小毛的老主顾。贝家在南阳路的老宅,那种气派,就是今日李嘉诚看到,怕也要感慨一番呢。

P3-6

序言

《上海街情话》写在2000年,算是一篇老作了。发表在香港一本同仁自办的文学杂志上,后来因为经费无着落,这本杂志好像也消失了。出于对文学的尊重和虔诚,虽然是一本无名杂志,要求又苛刻,限于篇幅,小说字数不能超过2万,也难怪,成天忙碌的香港人哪有闲情来读你的长篇大作!我还是认真地将文字浓缩成现在的短篇。恰巧那时,从前上海我祖母和妈妈都相熟的,追随他多年的上海旗袍师傅小毛师傅从加拿大回港小住,约了我一起吃饭。小毛师傅1959年去香港,在香港上海人圈中红得发紫,甚至在九龙的香港酒店大堂租下两间店面,可见财力有多厚、上世纪80年代初移民加拿大。他与我讲了许多老话老事……所以,就有了这篇《上海街情话》。

说真的,我一直觉得沪港双城姻缘深远,绝对是一对情侣而不是什么兄弟姊妹情。百多年来,沪港双城历经沧桑,离离合合却心心相印,并结晶出新的生命——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引领着全国的生活时尚。

写《上海街情话》,原意不是仅着眼于小裁缝小毛对阿英的一往情深,只是想表示沪港双城历经乱世,欲理还乱却是欲罢不能的情缘。

香港导演关锦鹏偶尔读了这篇小说,买去了电视和电影的改编权,所以有了三十集电视剧《一世情缘》,在沪初播颇受欢迎,读者纷纷查问何处能看到原著小说,在学林出版社的支持下,《上海街情话》正式结集出版。

原作只有2万字不到,故而另外收进几篇非虚构小说在集子内,主题都为“守”,在物欲横流,盛行即用即弃,不求天长地久,只欲曾经拥有的今天,一个“守”字,尤显可贵。

希望读者能喜欢这本小集,在这里,向我的责任编辑许钧伟女士的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向本书的平面设计单位,上海佰德菲逊广告有限公司表示感谢;再向LUI GI CHOW先生和费定邦先生为本书提供部分珍贵的照片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街情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乃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04693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51:59